[800字]逆境造就人才 逆境造就人才的议论文【汇编5篇】
【导言】此例“[800字]逆境造就人才 逆境造就人才的议论文【汇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逆境造就人才【第一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逆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91-01
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教学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减轻学生负担。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课时大幅减少,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需求。如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在较少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成为高中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人通过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尤其是高三地理教学实践,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做题水平这一重点课题进行了教学研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思维单一、程式化,缺乏逆向思维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逆向思维也即求异思维,其主要是对常见事物及观点进行反方向思考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要求“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通常情况下,人们已经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那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新课教学、试题讲评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通过新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通过情境设计掌握地理原理
情景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情景设计既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情境获取结论,也可以通过结论让学生自己设计情境。这样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授“陆地环境整体性”时,通常的教学方式是先给出情境:在讲陆地环境整体性时,分析“新疆地区景观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得出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到达――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流多为内流河,进而得出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整体性。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先给出结论,让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分析,自己创设情境。例如:设计“巴西热带雨林”情境: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及其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一旦热带雨林遭到破坏,陆地环境各要素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不仅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而且还让学生回顾了气候方面的知识。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反转逆向思维分析地理原理
“事物的相反方向”通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反向思维。反转逆向思维是一种批判性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时,通常情况下平原地区城市密集。得出这一结论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向思维:平原地区一定城市密集分布吗?答案是否定的,亚马孙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城市就稀少。进而导出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凉爽高原地区。再如:在讲热带雨林气候时,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农业落后,所以人口稀少。那么热带雨林地区一定人口稀少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人口就很稠密,是因为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像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只要教师稍加指导,学生通过思考就能获得答案。通过反转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多用几个反问去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逆向思维。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通过试题讲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从答案到问题拓展学生思维方式
高考中题目的立意、设问和情境经常变化,然而答案最终要回归到教材的核心知识上去。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大量的重复做题,通过“题海战术”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并不可取。该方法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当遇到新情境题目时还是找不到解题思路。所以,在讲评试卷时要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从答案逆推到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这道题时,通过分析得出其区位优势。学生可以根据得出的答案来设计新的题目。如:中国东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评价,中美两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的区别,也可设计欧洲乳畜业,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等题目。这样通过一个题目得出答案,再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题目,既巩固了基础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锻炼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特例反证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试题讲评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矛盾的题目,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在讲“热带草原气候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几月份”这个题时。一般规律是:气候类型都是夏季气温最高(北半球为7月),学生选了7月。而事实上热带草原气候是4月份气温最高。这与学生的思维定式产生了矛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4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到达200N附近,雨带还未到达,太阳辐射强。而7月份阴雨天多获得太阳辐射少,所以7月份气温低于4月份。进而得出热带草原气候可分为三季“凉季、热季和湿季”。通过特例分析,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语
逆境造就人才【第二篇】
从自《》动生活在“簪缨之族,花柳繁华节,富贵温柔乡”到“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历史生活沧桑,深感世态炎凉,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婵情竭虑,奋笔疾书地创了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他“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倾注了毕生心血,在逆境中铸就辉煌。
可见,面对逆境,丧失奋斗勇气和决心的人只能是苦苦呻吟,怨天尤人,不知道怎么脱离困境,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只有在逆境中不屈服的人,才能使生命绽放光彩。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相伴,北风呼啸,终吹不灭对大汉的忠诚,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心灵深处,用十九年的光阴诠释了真于忠永恒。
胡笳幽怨,他与孤为伍,仰望大漠飞雪,冰冻万里,将“荣华富贵,千斤封侯”的许诺抛清脑后,地窖冰冷,饥寒交迫,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忍受着饥饿,浑身沸腾的血却坚持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即使环境如何艰难,厄运多么可怕,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婢晓的佳肴美酒的铮铮傲骨敲响千古绝唱。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和坚强,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他那光秃秃的节升华成一段千古绝唱,书写了一段千古清奇。
好一个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岭的铁血男儿,在朔漠中塑造民族形象,他用不屈的坚强谱写胜任的秩歌。
好一个逆境中的英雄,面对种种屈辱和威逼利诱,没有向命运屈服,忍受着困苦的折磨,用奋斗与努力塑造了一个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
逆境造就人才【第三篇】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套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众所周知,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如,有的学生对校规校纪表现出不适应乃至厌恶,有时还以故意违反纪律的举动来显示他的独立不羁;有的学生即使知道老师的要求有益于自己,但还是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以致做出不合常规的举动;有的学生对待老师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从,对自己所讨厌的老处处抵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又如,越是查禁的书,他就越要想办法找来看等等。上述逆反心理的种种表现有的是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有较强的进攻性;有的是被动型的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动摇性。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有必要了解、掌握其常见类型,区别诊治,对症下药,方可奏效。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类型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学生性格特点和个人年龄特征有关。归纳起来,学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超限逆反心理
如果老师长期用形而上学的老眼光去看待过去犯错误的学生,或者总是用一个调子,多次重复一件事情,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疲劳,从而导致学生极限逆反心理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及成人。因此,老师的批评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其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用辩证的方法处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评有度,因势利导,灵活多变,让学生在庄重严肃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自主性逆反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都很快,知识面不步扩大,认识能力迅速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特别强烈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同。然而有的老师却忽视了学生的“成人感”和“独立人格”,常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肆意伤害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自尊心,甚至不顾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迫学生做违心的事,这就不能不与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代中学生激烈冲突,从而加剧他们的自主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气去开导学生,让他们切实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信任与期望。
(三)情境性逆反心理
在不适当的时机、场合批评学生,是造成学生情境性逆反心理的诱因。批评的时机和场合不当,学生就会紧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如果学生当时正在气头上,老师却不顾情面,仍然旁若无人地大声训斥,就极易触动学生的情境性逆反心理,使学生尤其是“特爱面子的学生”顿时失去理智,甚至不顾一切地与老师对着千,置老师于难堪被动的境地。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避免使用教师忌语,避免在不适当的时机、场合对学生进行不适当的批评,既要学会“冷处理”突发事件,又要学会等待、寻求、创造最佳教育时机。如,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不忘指明新的奋斗目标;在学生受到委屈的时候给予理解支持;在学生灰心丧气的时候肯定其成绩,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学生有较大过失的时候予以谅解。如此不失时机的情境教育,不但能消灭学生情境性逆反心理的诱因,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四)公平性逆反心理
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因关系不协调、态度不友好、心理不平衡等因素而诱发的一种逆反心理。一些老师不是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对有的学生要求过高、过急、过严,对有的学生则放松要求、放任自流;对优生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对后进生则冷若冰霜,简单粗暴。这种娇惯偏爱优生、歧视冷落后进生的做法,不但后进生对此愤恨不平,就连优生有时也抱怨老师厚此薄彼,缺乏公正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尤其应多给后进生以温暖关照,尽量为他们提供显示才能的机会。如果师生关系出现了僵局,作为教师应首先设法缓和气氛,允许学生申辩。老师还可以做出表率,甘心“示弱”,先作自我批评,然后诱导学生承认自己的过错,进而以退为进,启发诱导,帮助教育,使学生的公平性逆反心理消失在无形中。
二、解决的方法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育者,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一)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关心和帮助青少年。
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优良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别人。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二)营造良好的斑级氛围
学生生活在班级中,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用一简单公式表示为:B=f(P " E),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ur ) , f是变量,P是个人(Person ) , E是环境(Environmen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
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的正式关系的网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人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针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逐渐消除对立情绪,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班集体成为良好的交往环境,使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交往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交往,从而使其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三)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以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首先,引导家长应给予子女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厉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
其次,建议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总之,适度原理对家庭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逆境造就人才【第四篇】
我偶得其书,信手翻来,仔细品读每句话深藏的人生哲理,《菜根谭》的智慧令我望其项背,仅将点滴所得摘录下来。
一、拼搏进取,张弛有度
《菜根谭》语录:“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就是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典型,在他决策时,我们很难看到核心团队成员的决策参与,更多的是他个人智慧的显现。他在身居丞相高位时,工作多亲历亲为,没有注意培养下属。这样就造成了两个直接后果:第一,对于他个人来说,造成了身心疲惫,连其竞争对手司马懿都说:“孔明食少事厌,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空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叹;第二,对整个蜀汉政权来讲,因人才断层,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被动局面,最终导致“光复汉室”成为一句空话。
现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生活就等于是一种战斗,处在这种生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不多保留一点生活情趣,就很可能会患精神分裂或神经衰弱。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有拼搏的目标,有了目标,人生才会有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忘记,人生也是一种过程,不要只顾着向目标奔跑,而忘却了生活的本意。日本著名企业家初景先生曾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向目标奔跑的过程中,别忘了欣赏旅途的风景,这样的人生即使有不能达到目标的缺憾,但也胜过虽达目的却无充实内容的完美。
二、聪明才智,大智若愚
《菜根谭》语录:“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述者乃所以为拙。”
老子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会显得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反而会超出众人;不自负自夸,反而会不断进步,赢得成功。《庄子》也有一句名言:“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说明有一定才干而又锋芒毕露的人,虽容易收到器重和擢用,但也容易遭人嫉妒和暗算。历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三国时期,魏国杨修,本是曹操提拔起来的主簿,他绝顶聪明,很有心计。但也是由于恃才傲物,处处显露自己,经常能猜透曹操的心思,结果犯了唯我独尊的曹操的大忌,而莫名其妙地被斩杀了。
苏轼《洗儿》这样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虽然嘲讽了当时的官场,但也确是苏轼的肺腑之言。他一生都站在掌权者的对立面,如果他能藏锋露拙,多一些变通,也许他的政治才能将展示得更多。
可见,一个人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小有名气,切忌锋芒毕露,而要大智若愚,因为大智若愚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观察明,而不是把自己放置在风口浪尖处,任人评说,遭人暗算。
三、功名利禄,勇于放弃
《菜根谭》语录:“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持毋减分中。”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人人都想活得潇洒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但终其一生也潇洒不了,轻松不了,快乐不了。他们被什么东西拖住了,缠住了,压住了,这东西就是功名利禄。在有些人看来,功名利禄成了人生的唯一追求,似乎功名越多,人生就越幸福。其实功名利禄是一个用花环编织的网罗,只要你进去了,你就无法自在与逍遥。没有功名利禄时,想得到它;得到小的以后又想得到更大的;得到了,又害怕失去。人生就在这患得患失中度过,哪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呢?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世间的事物就像流水一样流动着,没有静止不变的,得失即是永恒的,也是易变的。如果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便要学会“放弃”。所谓“放弃”,不是放弃理想、信念、人生目标,而是放弃头脑中的非分之想,享受人生的乐趣,可以理解为“知足”,知足常乐能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起到鼓励、调剂的作用,学会放弃,才能使我们轻松地面对生活,学会放弃,拥有真正的成功。
四、逆顺穷达,内方外圆
《菜根谭》语录:“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人生总有逆顺穷达,逆境和顺境不能并存,只能交替出现,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逆境与顺境是至关重要的。古人云:“立业难,立德更难;做事难,做人更难。”这句话就涉及了逆境于顺境的问题。人在顺境时,往往比平时心情愉快,情绪高涨,但要注意比平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地对自己加以节制;人在逆境时,要有坚定走出逆境的信念,比平时更加倍地艰苦奋斗,尽快摆脱逆境对于自己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古来有志之士,成大德大业者都经过逆境,这是因为他们饱尝风霜,千锤百炼,在逆境中创造出比顺境中难以创造的更完美的品质和更辉煌的事业。
逆境造就人才【第五篇】
一、“逆商”和“逆商教育”概念的界定
1.逆商
逆商,又名逆境商,简称为AQ,是检验一个人在面临逆境时的能力与水平状况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指标。逆境商主要表现为个体在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认知、推断、评价以及对待逆境的反应、信念、态度等等。逆境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个体承受逆境的能力、水平与结果。能否成功地击垮逆境亦或是能否成功地达到自己对处理逆境的期望值都将由逆境商进行直接把控。
2.逆商教育
逆商教育是指在学生身处困境时,对学生抗挫能力、应对逆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它既涵盖心理调试教育方面的内容,也涵盖逆境预防教育方面的内容。教育者通过对学生进行逆商教育,旨在帮助身处逆境的学生指明方向,树立信心,为战胜逆境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与抗争,以期战胜未来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逆境,最终登上自己人生的高峰。此外,逆商教育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教育者通过主动对青少年设置逆境的方式,来鼓励青少年进行自我克服,并把此种精神延伸到生活,最终完成完整的逆商教育过程。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的逆商教育内涵可做如下表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体育教师通过向学生灌输科学的对抗挫折的思想,以此来应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逆境,避免产生惊慌失措、乱了手脚、消极对待等负面情绪,鼓励学生用科学、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由于中小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抗挫能力还不够强大,故而逆商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以中小学生为主。逆商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两个方面:认知理论和心理调试。体育教学中的逆商教育更多的是指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抗争逆境的能力,从而主动为其设置逆境,帮助其在逆境中锻炼与成长,在具体的体育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以备不时之需。逆商教育的主要宗旨是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二、体育教学中开展逆商教育对高中生逆境商培养的独特优势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理、心理的逐步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与此同时,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学习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指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如若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将会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如若对其进行积极引导,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必然有着长远的重要意义。故我们应加大对学生逆商教育的力度,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来应对逆境。
在体育教学中,多多制造逆商教育的情境与机会,适宜的对学生进行逆商教育,帮助学生努力提高其逆商水平。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也应利用自身的特殊优势,帮助学生提高逆商水平。
1.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可以有效改善高中生的问题归因能力和忍耐力
(1)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可以改善高中生的问题归因能力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实践中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还可以从他人体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并延伸拓展到自己未来的具体实践当中。其次,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体育教师与学生往来互动频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交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阻碍。为此,体育课堂应充分发挥培养学生逆境商的独特优势,帮助学生积极克服困难与逆境,早日发展成为一名符合社会需要的完整的人。体育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此及彼,将逆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再次,高中阶段是学生的转型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因此,如何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归因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遭遇命运扭转时,通常思维会进行否认——愤怒——许愿——抑郁——承认五部曲。否认阶段出于自我防卫的本能意识,通过曲解现实的手段来达到一种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的目的;愤怒阶段时意识清醒,看清事实,深知事已至此,不可逆转,故该阶段主要表现为愤怒;许愿阶段时想通过许愿手段,寄希望于改变事实;抑郁阶段由于无法做到正确归因,故而表现为抑郁;承认阶段主要表现为承认逆境,勇于接受挑战。谈及承认阶段,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直接面对的,这主要取决于逆商水平的高低。此外,如若没有想出很好应对逆境的方法,尽量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2)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可以改善高中生的忍耐力
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在应对逆境时的忍耐力,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体育教学,痛苦与快乐并存。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可以提高忍耐能力。逆境商中的忍耐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某一次具体的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忍耐时间和忍耐程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高中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变得日趋优越,遭受来自社会的挫折也大为减少,故而现代高中生的忍耐能力急剧降低。正因如此,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享受痛苦后的欢乐,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挫折的历练。其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自由、灵活。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主动设置一些障碍或逆境,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忍耐挫折的能力与时间,进而提高其逆境商。
2.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可以改善高中生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虽然在衡量逆境商的指标中并不占有主要地位,但是,它在考核学生面对挫折反应能力的指标中却可以独立存在。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学生的逆境商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学生的心理韧性越差,其逆境商就越低;反之亦然。心理韧性,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的主要宗旨和任务是帮助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应对逆境。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可以帮助改善学生的心理韧性,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可以利用体育教学机动灵活的特点,通过主动给学生设置逆境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心理韧性潜能。其二,利用同伴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要充分发掘体育实践活动的竞争特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其三,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体育名人的血泪史,来鼓舞学生向其学习,挑战自己,勇攀高峰。
3.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可以提高高中生的体能成绩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成绩,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学生通过合理安排学习,在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引下,采用最佳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可以快速提高自身的体能和技能水平;其二,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逆商教育与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判与自我归因,进而也就提高了自我的主动意识和心理韧性,那么提高体能也就顺其自然,指日可待。
4.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高中男生的逆商较之于女生更具有可塑性
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男生较之于高中女生,更具有可塑性。其主要原因是女生的心理成熟期较早,一般是发生在初中阶段,伴随着生理成熟期一起发展,待高中阶段时,女生的心理塑造已经基本完成,故而再对其进行塑造,可塑性低。而男生,由于生理成熟期晚于女生,故心理成熟期也会相对晚于女生,基本都是发生在高中阶段才完成一次像女生一样的成熟蜕变,故高中阶段再对其进行心理塑造,可塑性必定会高于女生。
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应对逆境的能力,还能帮助其进行正确归因,提高其忍耐能力、抗挫能力和心理韧性。此外,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值得一提的是,高中阶段的男生,较之于高中阶段的女生而言,逆商的可塑性更高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利平。关于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2] 李传英。顺境要EQ,逆境更需AQ教育。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