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怎样的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00048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怎样的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怎样的篇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有关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怎样的途径和作用机理发挥效用,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它是中央银行确定了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并付诸实施开始,到实现其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的总和。

传导机制理论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

2、货币政策的两条基本传导途径:

一条基本途径是商业银行; 另一条基本途径是金融市场。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利率变动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币供给量,而不是利率。

货币供给量能够不通过利率而直接影响收入的变动。

(3)托宾的q理论

托宾把q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

q值是决定新投资的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的变动会通过利率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影响股票价格进而影响q值,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使q值上升,从而刺激投资扩大,最终引起产出增加;而货币供给减少则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下降,降低q值,使实际投资减少,产出下降。货币—资本传导过程简化为: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银行信贷传导机制

前提:银行贷款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即有一些银行贷款依赖型的特定借款人。传导过程:

以公开市场业务,实施“紧”的货币政策为例

特点: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

从货币供给变动对借款人资产负责状况的影响来分析信贷传导机制。

传导过程:

(5)财富传导机制

货币变动将引起财富变动,进而引起消费和支出的变动。

传导过程: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以“紧”的货币政策为例:当一国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外国对该国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加,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随之增加,从而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升值,本币的升值导致该国出口下降。

传导过程:

本文地址:http:///zuowen/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怎样的篇2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它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其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又包括运用这些手段的作用机制和调节过程。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货币政策有狭义货币政策和广义货币政策之分。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主要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 控制货币发行。

 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 调整再贴现率。 选择性信用管制。 直接信用管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影响

2008年,货币政策在贷款利率上的表现:不足百日 连降5次。“降息”,无疑是2008年货币政策中最亮眼的关键词。从9月中旬至年底,央行密集下调存贷款基本利率:9月15日,央行6年来首次降息个百分点,紧接着10月8日又下调个百分点,10月29日个百分点,11月26日个百分点,12月22日个百分点。不到百日,连降5次,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累计下调198个基点,从年初的%一路降至12月底的%,活期存款利率也由%降至%,被市场诠释为刺激经济的“猛药”。其中最大一次调低108个基点的幅度更是历史罕见,足见中央“保增长”的决心。

利率的密集调降,作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涵,是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制造宽松的货币环境,确保市场流动性的传统手段,与新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相辅相成,旨在竭力为经济回温铺路。

为保证市场上的流动性充足,自2008年9月下旬进入降息通道以来,央行已暂停了6月期、1年期和3年期央票发行,3月期央票改为隔周发行,市场上可配置的短期品种锐减。其中,3月期央票一度出现收益率和发行量齐跌的状况,年底虽然发行量有所回升,但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收益率还是以%的历史最低位结束了2008年行情。这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是,央行自9月中旬以来释放的流动性由于不稳定的经济预期,没有流向一级市场,而是淤积在银行系统中,催生了大量的央票需求。

08年经济评估分析 我们可以从货币政策面临的内外环境约束来看。首先,从外部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不断增长,形成货币供应过快增长的巨大压力,因此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经常出现冲突性。但首先要确定的是,无论基于理论还是实践经验,当前人民币确实处于相对低估的阶段,长期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在此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就是坚决反通货膨胀。

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央行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所关注的问题,包括经济结构失衡、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这几方面的风险,有些是相互关联的,有些则关系不大。正如我们所说的,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要想全部关注这些目标,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集中考虑通货膨胀的目标,从而间接对其它目标产生影响,这样才能达到相对最佳的政策效果。同时,在分配不公等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下,通胀的危害更加严重,而货币政策目标的模糊,也客观上强化了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坚决反通胀,才能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此间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影响

总体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上半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同期高个百分点。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多增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同期高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元。

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分析,一是新增的贷款,无论是流入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流入房地产市场,基本上都与城市建设有关。当大量的资金都流入城市化建设时,基本上是中长期贷款,因此信贷风险不会在短期内暴露出来(特别是有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担保及大家都预期房价仍然会上涨时更是如此)。不过,从中长期看,如果城市化的速度不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特别是在房价持续上升时,由于城市化的失衡所导致的信贷风险就会显露出来。

二是前三个季度信贷增长部分,居民户贷款增长十分快。汽车销售和住房销售信贷快速增长,是拉动今年个人贷款增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住房销售的增长。个人住房消费性贷款增加了8809亿元,远远超过2007年全年7622亿元,但2007年是房地产泡沫不小的一年。也就是说,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促使今年4—9月份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造成了不少地方房地产市场泡沫被吹大。房地产市场已经由消费为主导的市场转化为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如果房地产市场投资比重进一步上升,国内房价进一步上涨,2010年个人住房贷款是否能够持续增长也面临问题。除非政府希望把房地产泡沫进一步吹大。

三是今年1—9月份的信贷增长,已经不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意图了,而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了。尽管这种货币政策对保证市场流动性、鼓励企业投资、防止经济下行风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特殊时期的产物,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比如泛滥的流动性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升,特别房地产泡沫被吹大。如果对所面临的问题不重视,那么它会严重阻碍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09年上半年银行信贷的天量增长还表现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区间全面下移。比如2009年6—9月贷款利率上浮分别为35%、35%、38%、37%,基准利率下浮分别是65%、65%、62%、63%。但在2008年6—9月贷款利率上浮分别为45%、47%、51%、47%,基准利率下浮分别是55%、53%、49%、53%。这说明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全面下降。2008年8月份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为8.19%,2009年同期则下降到5.74%,下降了2.45%。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是快速扩张了,但由于利差水平严重下降,将全面影响国内商业银行的业绩。在这样的情况下,2010年国内商业银行是否还会继续采取2009年这种无效益的信贷扩张模式,是相当不确定的。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010年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提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称,下阶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影响

1、外部经济环境比2009年明显改善

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很高,2007年为%,2008年为%,因此,2009年1-9月全国出口额同比减少%,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首要因素。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衰退将宣告结束开始回升,imf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伴随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也将止跌回升,我国出口增长将结束下降转为恢复性增长,如果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持续的时间能够延长到明年年中以后的话,则可能形成国际市场需求的报复性反弹,拉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反弹。

2、我国经济结构已获得初步调整

经过2009年的结构调整,失调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1)汽车这一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短期内不容易降温,将对一系列产业产生拉动作用;(2)房地产投资迅速恢复了高速增长,虽然高房价对市场有抑制作用,但国家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投资建设的力度将加大,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3)农业连续六年获得丰收,国家粮食收购价再次提高后,国务院又宣布2010年小麦收购价将每斤提高3分钱,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4)公路、铁路、机场、电网、城市交通、环境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善了投资、生产和消费环境;(5)各级财政在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教育等方面增加了投入,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有了较大推进,改善了消费者的支出预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3、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1)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总结2009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政策重点将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抑制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保证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不仅有利于使政策产生更大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009年5月国家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降低了投资项目的门槛,有利于投资的增长。

(3)国家将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4)国内股票市场中创业板市场建立,有利于吸引风险投资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投资,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科技人员创新和创业,增加经济发展的活力。

(5)2009年开始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改革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增加了投资资金来源,有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

(6)国家多次提高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设立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实行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明显恢复

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消费者信息指数已经从3月份的最低水平逐月回升到8月份的,虽然仍明显低于危机前水平,但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企业家信心指数从去年四季度的最低点逐月回升至三季度,虽仍处于本轮周期的低位,但也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且加速势头十分明显。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的恢复将对2010年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5、2010年劳动力需求将有所加快

上述因素决定了2010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gdp增速将继续有所加快,带动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可以乐观地预期,2010年就业形势将好于2009年,但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矛盾会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非技能型低端劳动力也将短缺,主要表现为民工荒问题,推动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预测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比2009年有所回落。

6、外需不足和成本上升共同促进产业升级

金融危机后,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调整自己的需求结构和负债消费的消费模式,压缩消费,增加储蓄,这种改变必将影响我国出口的增长,压缩我国出口增长空间,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与我国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或蚕食我国市场份额,或压低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条件。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供求结构的矛盾将推动劳动力工资成本不断上升,降低我国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春节前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有1400万就地创业或就业,据此预测,一旦经济完全复苏,恢复原来的生产水平,沿海地区将出现1400万的用工短缺,导致工资水平的上升。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促使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加快我国产品结构的升级。这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一方面也是劳动力报酬提高和消费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社会向企业提供更多接受更好教育具有更高技术能力的劳动者,而目前我国劳动力生产环节尚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这是造成目前失业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7、过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新的结构问题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全球主要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超量货币注入市场使流动性严重不足一度陷入停顿的金融系统得以重新运作起来,并逐步恢复了生机,遏制了经济危机的继续蔓延和深化。但这种紧急救助措施只是一种应急行为,不可能长期为之,即使是短期为之,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副作用。以我国为例,政府对经济的一系列救助措施中,有关房地产的政策阻止了房价的理性回归,使本已收缩的房地产泡沫重新膨胀起来,埋下了经济再次调整的隐患;再有,大力度的投资刺激计划,使一些过剩行业的投资再度活跃,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还有,信贷的超高速增长使一些本该淘汰的技术和管理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起死回生,推迟了结构调整的进度;此外,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这些因素都加大了金融系统未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内需发展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依然存在。

上半年,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长高位回调,物价涨幅处于合理水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投资也不排除因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

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还是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在稳定上半年防泡沫、抑通胀成效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化解诸多矛盾和风险,逐步实现经济政策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怎样的篇3

陈功:中央政策的传导机制

中央政策到地方落实受阻,这是国内的老问题。过去高层曾抱怨“政令不出中南海”,其实,即使政令出了中南海,在向下传导、落实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现实的障碍和问题,各种各样的“屁股指挥脑袋”就是最显著的证明。

基于长期而广泛的调研,安邦咨询(anbound)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总结。从时间序列来看,首先是省政府一级,中央政策在这一级传导到位大致需要2年的时间。在我们看来,中国的政令执行问题主要是省级政府的问题,省级政府的工作不到位,那么中央的决策就不能到位。因为在“地方政府”体系中,省级政府的管辖力度是很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干部的升迁,一个是指标体系考核。干部也是人,干了一辈子,不可能不考虑升迁问题,在升迁的道路上有很多关卡,而省一级政府对此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在指标体系方面,既与个人能力有关,也与考核机制有关,现在有所谓“指标干部”的说法,意味着指标就是方向,指标就是表现,指标就是定位。所以,省政府的要求以及省管干部的力度,远比中央的政策方针、比中央的号召,甚至比法律更有现实的力度。

在中央与省政府的关系领域,主要是认识统一的问题。在这2年左右的时间里面,无论省一级地方政府怎样表态,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时间,而这个过程也与中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有关联。大致来看,取得协调一致的共识,需要2年时间。就此而言,中央政府与省一级政府的关系,实际几千年来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这是中国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省以下的地市一级政府,中央政策的传导则要快得多,安邦咨询(anbound)发现,大致只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各项工作就可以跟上,这主要是因为省一级政府拥有远比中央更为直接的控制能力。通过会议、规划和资源调度,地市政府可以很快地施加影响力。

而到了区县一级地方政府,中央政策的传导则又慢了下来。同样也需要2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原因在于,区县一级地方政府会直接面对基层,与地方各种利益组合直接相关,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利益重组,甚至是讨价还价,争取东边不亮西边亮。区县政府有各种社会基层群众的实际工作要做,遇到做不通的,还要层层反馈,寻求上级的资源调度和各种帮助。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区县一级往往还涉及到各种项目的落地,有些项目做了一半,中央政策出现了改变,收尾的事情非常复杂,往往还会导致其他延伸性的、次生性的问题发生,而区县政府能否摆得平,这是很考验区县干部能力的事情,所谓“摆平就是水平”就是指这个道理。弄得不好,基层政府就将问题掩盖下来、拖延下来,在有其他中央政策出现的时候,再把问题表现出来。这样层层堆叠,使得区县一级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敏感度大为降低。相反,各种政策的副作用,通过这一级的反馈,最后也会再度推向中央政府,甚至使得中央政府无所适从,继而影响中央决策的实施。

所以,总体加在一起来看,中央政府的政策大致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才会真正传导到社会基层,传导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效率令人吃惊,因为它几乎要花掉一个五年规划的时间!但这是客观实际,除非中国政府进行真正有力度的改革,否则这样的现状是难以改变的。而一届中央政府一定要用两届10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做点事情,这并非虚言,而是中国的现实。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形势要点:如何破解“去产能”管不了“增产量”?

形势要点:美国国防部将中美关系定义为“冷战”值得

关注

形势要点:北京可能率先推出“交通拥堵费”

形势要点:中国企业海外资本并购将会放缓

形势要点:扩大内需和货币政策是中美对话会议的重要

议题

形势要点: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规程已在起草

形势要点:部分省市求人倍率上升显示产业结构软化持

形势要点:调查称国内大幅减员的企业明显增加

形势要点:“低水平投资过热”可能迅速做烂新能源汽

车市场

形势要点:g20杭州峰会有哪些重要议题?

当前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已经进入倒计时。据报道,g20杭州峰会是中国2016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将于9月4日下午开幕,5日下午结束。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会议,并在峰会后举行中外记者会。中方将安排迄今规模最大的工商峰会与领导人峰会背靠背举行,届时习近平将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g20领导人峰会前将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外交部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方将推动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向。峰会将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重点讨论“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g20峰会力争打造的十大成果包括: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制定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深化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创立三位一体的反腐败合作,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制定创业行动计划,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在治理体系改革方面,王毅表示各方已就g20结构性改革的九大优先领域达成共识,正在进一步制定指导原则,建立一整套衡量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指标体系。“这在二十国集团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体现了标本兼治促增长的思路。”(rtxs)返回目录 学界观点:扩张需求的刺激政策效果越来越差

形势要点:上海市推动工业互联网的主要抓手

形势要点:台湾造船业对“国舰国造”跃跃欲试

形势要点:从阿迪达斯回迁看工业自动化带来的制造转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怎样的篇4

关键词:节能减排;传导机制;实施效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迅速,但是经济发展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全球变暖加剧、雾霾严重、酸雨、沙尘暴频发等等。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整顿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节能减排政策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提出的,意在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且存在一定的阻碍。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提升节能减排政策的力度,拓宽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1节能减排政策传导过程

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过程如下:首先由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安排具体的节能减排手段,其次将节能减排相关政策输入到社会经济的运转系统之中,将节能减排政策作用于客体,之后利用节能减排政策实现制定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通常会使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受到阻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

2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因素

经济水平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虽快,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影响较大,发达的经济会正面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行。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较慢,所以,节能减排工作也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

产业结构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合理的状态。第二产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比例不断加重,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在工业的发展过程之中,为了能够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目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需求量更大,而需求能够导致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所以,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知识资本

从根本上看,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积累正是知识资本更新和发展的过程,知识资本属于大众所有物,为公共物品,若知识资本的水平高,则技术的供给力度越强。因此,节能减排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知识资本积累程度的影响。

能源结构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影响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能源使用结构极为不合理,在日常生产使用的能源资源中,用量最大的为煤炭,其次为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资源在使用后会排放多种废气,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无论有毒或无毒,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2014年,我国原煤产量为亿吨,与2013年相比,下降%。2014年的煤炭产量14年以来首次降低,一是由于新能源的推广使用,二是由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可见,能源结构的改变与节能减排技术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3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策略

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应加强对企业生产、大众日常生活中能源消耗与排放量的控制,从而加快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在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时,需要遵循以下策略。

从企业生产入手

节能减排政策主要针对工业,应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妥善处理高能耗、高排放企业与节能减排政策之间的关系,协调政策与日常生产,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际落实,同时,还要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使政策顺利实施。另外,还要完善行业配套保障措施,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为企业配备完善的保障措施。如我国河北省某电力企业,在在实行节能减排政策时,成立了车间小火电机组监督小组,对小火电机组进行严格地监督审查。发现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立即关闭,撤销其发电权,防止设备过多,增加能源消耗和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另外该电力企业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增加对电网工程的资金投入,升级电网,改善发电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减少煤炭等能源资源的使用量,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废弃排放,真正地落实了节能减排政策。

从民众生活入手

节能减排不仅仅要落实到政府、企业,同时,还要实现全民参与,从民众日常生活的角度进行节能减排工作。首先,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的觉悟,使民众能够自发地减少日常的用水量和用电量,为节能减排工作贡献自身力量。其次,加强对能源、资源的管理,水费、电费以及燃气费用均实行梯度收费制度,从金钱方面约束民众的能源使用量。再者,是扩大单双号限行政策的使用范围。汽车尾气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应扩大单双号限行政策的使用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单双号限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果水平。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生态环境正遭受严重破坏,因此,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迫在眉睫。我国必须要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力度,改善节能减排工作效应,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我国民众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传导机制及实施效应评价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d].青岛科技大学,2013.[2]朱琳.基于成本—效益的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效果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4.[3]宋晓华.基于低碳经济的发电行业节能减排路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4]张丽丽.环境规制对我国建筑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