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热选(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1700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热选(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第一篇】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八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八个坚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我们党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同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人才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党领导人才工作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领导推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开展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人才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新鲜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在布局上将人才事业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人才与事业深度融合、相互成就,在目标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在内容上将培养、引进、使用有机结合,实现人才工作各环节的联动和集成,在方法上强调改革牵引、破立并举、标本兼治等,贯穿着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彰显着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战略考量、科学依据、实践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牢牢把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人才工作的政治属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的光荣传统,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大团结凝聚、教育引导、联系服务、表彰奖励和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广大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抢占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经过持续努力,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必将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

牢牢把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重要保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真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个重中之重。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制约我国制造业水平向高端迈进,我们要抓紧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牢牢把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个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把“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这是系统观念在人才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要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引进是壮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人才队伍虽然总量居于世界第一,依然迫切需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使用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破解难题中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管人才,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要完善和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以考核传导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要重视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坚持统筹谋划,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一是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其他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在人才投入、环境营造、政策创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改革牵引。支持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城市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对标“十四五”相关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才队伍规模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顽障痼疾。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同时,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切实解决简单以人才“帽子”对标薪酬待遇和科研资源分配问题,为“帽子热”降温。

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关于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首先,要把战略科学家具备的能力素质等标准条件具体化,突出政治素质、实践标准、战略眼光、业界公认,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遴选。其次,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培养、联系服务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关于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围绕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需要,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对他们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要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坚持着眼长远,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大学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突破常规、创新模式,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研究制定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全链条培养支持工作方案,选择一批数理化生“好苗子”,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阶段接续给予系列支持政策。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第二篇】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想开拓出具有人才创新活力的“一湾清泉”,就要从政策、平台、氛围三方面发力,引流人才挖掘“活水源”,打造人才发展“孵化器”,掀起人才创新“热风尚”,从而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政策机制。

“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也是最根本的优势。“十四五”规划描绘出创新引领科技发展的新蓝图,这就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为人才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体制活则全盘活,体制新则事业兴”,针对目前国内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的问题,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并贯彻落实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吸附高精尖人才,激发人才虹吸效应,方可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平台服务。

平台是人才创新的载体,没有平台的创新就是无本之木。各级人才部门要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同时要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留住人心。同时也要关心关爱人才,建设更加多样化的人才软环境,完善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才保障服务,让人才真正生根发芽,成为国家建设主力军。各级组织部门要本着服务人才的本心,通过聚焦人才发展需求,破除传统制度障碍,激发人才干事创新活力,让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和广泛交流,拓宽人才发挥空间,创造“暖心”环境,助力人才“孵化”,为人才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社会氛围。

当前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仍有待优化。各级部门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为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工作者全心全意做使命驱动、兴趣驱动的研究,使社会迸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各级党委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风气。“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掀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风尚,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创新局面。相信在这种人才“热风气”的助力下,人才“活水”一定能激荡起层层创新“波涛”。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第三篇】

从古至今,关于人才的典故、美谈数不胜数,从“求贤若渴”到“三顾茅庐”,从“千金市骨”到“礼贤下士”,而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无不流露出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从历史典故中汲取智慧,做好做实“3篇文章”,让更多“千里马”在新时代竞相奔腾。

当好“伯乐”,做实“理念”文章,集聚实用人才。

千里马常有,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当好“伯乐”,牢固树立“有用即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工作理念,精准识别人才,大力挖掘人才,集聚更多“千里马”。打破“唯资历论”“唯学历论”,对急需人才,不光看履历,还要看实践,更要看成效,通过实地调研、技能比拼等形式,把有本领、能吃苦、善实践的可用之才识别选用起来,确保“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打破“外来和尚好念经论”,持续壮大本土人才队伍,注重打好“乡情牌”,鼓励和引导在外有技术、有资金、有经验的本土人才“衔泥归巢”,建设家乡;注重建好“育苗棚”,围绕企事业单位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创建人才培育基地,让本土人才增长本领,成长进步;注重建好“孵化室”,加大本土人才创业项目扶持力度,帮助走上正轨。

当好“燕昭”,做实“政策”文章,激发创新活力。

“千金买马骨,筑台自隗始”,燕昭王求贤若渴,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当好“燕昭”,卑身厚币以招纳贤士,注重用好政策“指挥棒”,以“千金买马骨”的决心,着力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完善的人才保障激励机制,激励和保障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完善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各类人才支撑扶助计划,健全鼓励创新、绩效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采取生活补贴、住房保障等多种形式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同时,强化政策兑现,认真兑现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各类人才平台奖补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和成长进步提供必要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完善激励机制,开展优秀人才选树活动,对为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实施作出突出贡献、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和一流业绩水平、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人才给予津贴补助及表彰激励,让吃苦者吃香,奉献者得利。

当好“萧何”,做实“服务”文章,消除后顾之忧。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第四篇】

我有幸的参加了这次镇党委、政府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聆听了市、区党校老师“管理技巧”、“群众工作”等多个专题的辅导培训和镇两位科级领导工作交流、4位学员的心得交流及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观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培训时刻,但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对我来说,今后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有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开拓了新视野、丰富了内涵、坚定了信心。做奉献社区的热心人,牢固树立为党员和群众服务的意识,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抵御腐蚀的潜质,清正廉洁做奉献,无怨无悔为老百姓办实事,真可谓感触颇深。现将自我的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加强对领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进一步认识。

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新时期,随着虹桥镇进入“深度城市化,全面调结构”的转型期,群众工作面临着利益主体的多元、群众诉求的多样、网络媒介的开放等状况。新挑战、新形势下,培训是一种领悟的方式,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最有效手段,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领悟。镇党委副书记王仁彪对学员们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一点就是要充分意识到开展本次培训是提高干部工作潜质的需要,“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政治素养需要。因此能参加这次培训班的领悟,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领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深刻认识到加强培训与领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工作效率。

二、不断对提高个人的素质潜质培养有了进一步提升。

不断强化全局职责意识,就是要求有超前的思维、有创新的精神,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能摆正自我的位置,做到工作中用心主动、自觉履行监督职能,敢于直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身潜质素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让我看到了他们在各自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从而让我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宝贵财富。

加强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同事、群众进行沟通,密切联系群众,做好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戒骄戒躁,以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人格,树立起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要学习并领悟尊重别人,要经常反思工作,领悟和生活,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宽宏超多学习并领悟包容,始终持续共产党人的光荣本色,在为民办事中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人相处要坦诚,尊重,明白,要学习并领悟容纳,包涵,宽容及谦让,做到心理相容,要拥有博大的胸襟,学习并领悟包容是人生的一大财富。要廉洁自律,加强道德和党性修养,做奉献社区的热心人。要在理论素养和潜质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在管理潜质和水平上有了新的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掌握了领导和管理层的基本知识,逐步掌握领导者就应具备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潜质。透过培训、领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层领导干部的三重境界”、“做好管理者的三个基本要素”和“管理者的主角和工作技能”的重要性,必将对我今后的领悟工作中带给更大的帮忙。只要正确使用才能得到事半功倍,才能取良好的效果。

三、团队合作,发挥组织协调潜质。

作为一名在基层干部,不仅仅要自我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带领团队一齐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会统筹兼顾,学习并领悟“弹钢琴”的艺术。弹出好的音乐节奏,就要把握住手头工作的节奏,抓住当前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发挥团队沟通协作、相互配合和拼搏精神,才能出色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中,我必须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发挥自我主观能动的用心性,多与团队成员沟通,要透过良好的沟通,最大限度的调动团队每个人的工作用心性、主动性、能动性;发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居民群众满意的基层领导干部。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第五篇】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各级党组织要需求为向“绘蓝图”、量身定制“搭舞台”、重才爱才“种梧桐”,切实做好人才工作,给人才最好的“时代舞台”,激活人才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需求为向“绘蓝图”。人岗相适才能充分发挥人才价值,创造最大事业价值。党组织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念,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将人才的引进工作与地方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相衔接,不拘一格引人才。要善识“千里马”,筛除“劣质苗”,人才引进上要破除“唯学历论”,加快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强化人才力量的支撑。通过人才博览会、公务员招录、企事业单位招考、聘请“人才顾问”等方式,将多种引才方式相结合,坚持柔性引才,进一步提升引才效率,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努力构建兼容并蓄、精细有效的人才引进新格局。

量身定制“搭平台”。从当地人才发展现状着手,关注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全面系统、有效运行的用人政策,完善相关制度,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有效性,避免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同一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长远的、科学的、适宜的方式将人才用好用活,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党组织要“培土施肥”,积极搭建人才发挥个人所长、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让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培养一批会思考、善学习、有才能、干实事的高质量“人才铁军”,把“人才苗”育好,为社会事业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重才爱才“种梧桐”。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人才服务要主动提前、落实到位,让人才感受到组织的温度。人才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以人才需求为服务导向、以人才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给人才最可靠的保障。各级党组织要动态掌握人才在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情况,打造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人才需求档案,在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等方面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平台、资源和资金上的支持和保障,做到人才点菜,政府端盘,提升人才的“幸福指数”。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第六篇】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需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各级组织部门要以责任落实推动任务落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更高标准、更大举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全字蓄力让人才"遍地开花,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坚持"全方位谋划,"人才选拔突出"匹配度。不拒众流,方成江海。在人才选拔上,组织部门要注重人才的能力素质与岗位需要的匹配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根据实际需要,以价值创造为引才导向,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判标准,广开渠道、广纳英才,采取更灵活的措施柔性引才,以越发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和接纳各类专业人才,充分考虑个人特质、岗位特点、组织目标的一致性;构建人才科学有效的选拔标准,关于选拔的流程和关键环节进行把控,提前设计具有针关于性和实效性的选拔方案,从整体上确保选拔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选拔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及科学,确保优秀人才浮出水面、脱颖而出。

坚持"全链条提质,"人才孕育突出"个性化。人才存在个性化、差异化特质,人才孕育要积极拓展培养渠道、建立多元培养模式,围绕个人的特质和潜能进行针关于性培养,注重个性培养和优势发挥,优化人才培养的路径设计;要将人才培养放到时代发展大势、事业发展大局中去审视,放到发展战略、工作目标中去考量,增强人才孕育的方向性、前瞻性,发挥导向作用;将人才放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锻炼,在"磨刀石上练就铁肩硬骨,在实践历练下不断完备知识体系、夯实基础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人才孕育要持续跟踪和调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孕育环境,搭建师带徒的大课堂、人才交流的大平台,推动人才能力的提升。

坚持"全覆盖识别,"人才考核突出"精准性。知人、识人是育人、用人的基础,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要建立在关于人才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人才适用于什么样的岗位与人才的特长、能力、优势等方面密不可分。组织部门要关于人才"精准扫描,既要关切人才能够被直接观察到的显性特征,如知识储备、能力本事、实践历练等,也要关切无法被直接观察到的隐形特征,如个人品质、学习力、意志力等各个方面,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使用提供指引。要确立正确的评判导向,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总结梳理人才在岗位上的具体表现,将定性与定量的标准相接合,充分了解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和担当作为情况,把工作勤勉、实绩突出、群众信赖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第七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战斗力,是改革力,是推动科技不断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内生创新驱动力。新时期如何促进人才发展,让人才发挥最大效用促进科技创新不仅是一个时代课题,更是一道改革发展“必答题”,亟待多方合力共建共促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新局面。

摘掉人设。

我国目前各领域技术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专业型人才研究领域相对单一,人才成长速度与科技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创新潜能不足。为破此局,要厚植“全能型”人才沃土,树立问题导向,引导人才发展与时代接轨,与市场融合,与需求匹配,与经济发展相适,多维度全方位扩大高端人才科研领域,拓宽人才研究范畴,打破人才发展局限,为人才领域设定、身份设定“摘帽”,锻造“诸葛亮式全才”,深挖人才科技创新潜能,将其智力优势、专业优势、领域优势“平移”“转嫁”,向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新兴产业、衍生行业和稀缺产业延伸,促进技术问题破解,实现“以人才为中心”的共创、共建、共兴局面。跨越地域。

人才动则资源享,人才动则科技兴。要充分发挥人才交流管理机构作用,建立社会性、多样性、灵活性、跨地域性的人才沟通交流机制,通过讲学、培训、兼职等方式拉近人才距离,促进智力资源交换、共享,打破人才发展“篱笆墙”。要构筑人才“互助、共进、共育”体系,依托人才高地制度优势和科技人才点子、思维优势补齐人才匮乏地区智力、创新动能不足短板,破除当地人才思维惯性和理念固化的“坚冰”,推动智力资源转型升级,激发科技创新动能,造就符合本土实际,符合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促进人才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实现“以智力为纽带”的“点带线”“线带面”“面带体”科技创新动能整体提升。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策略【第八篇】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近年来,很多地方引进人才时,刻意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辟“绿色通道”,将本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抛之脑后,导致一些人才没有相匹配的岗位,无用武之地,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各地引才首先要做好充分调研、精准定位,优先满足“急需”和“短板”,实现“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让“引来的用得上,要用的引得来”,避除“骑着良驹找骏马”的灯下黑问题。更好的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引才模式,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选配人才首先要充分了解人才,准确把握单位、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的专业、特长,紧扣“人岗相适”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应。然而一些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对岗位匹配度考虑不深、研究不够、办法不多,“瞎指挥、乱点谱”,导致新进人才“水土不服”,不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因此,地方引才要严格把握人才和岗位的“紧密度”,加强对产业领军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实现人岗“双向匹配”,引领地方发展高速前行。引进人才只注重前期的“引”,忽略后期的“培”,不是“留才”的长久之计。地方应为不同的人才搭建不同的舞台,提供多样的发展路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奖惩分明。对于心无旁骛干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勇于担当的人才,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适当满足人才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引入之后“涣散”、“无追求”、考核较差的人,应予以惩罚或劝寻他路。以这种公平对待、奖惩分明的方式,为真才实学的人才提供更多机遇,营造钻研创新的舒适环境。因此,地方引才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准确用好“量”字法则,“量需”而引、“量才”而用、“量功”而奖,三管齐下,更好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人口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人口综合素质,代表着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力量。近期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们国家不但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也保持着持续的增长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口数量的优势,并不代表着人口的素质,也不代表着人才的数量。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口红利”,靠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勤劳。

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人口保持着稳定的低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这次公布的普查数据来看,我们国家劳动力是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了%,可以说,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从长远来看,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中等收入国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依靠“人口红利”来推动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要注重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才能更加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创新,而创新关键是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中国智造”推动“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就要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依靠智力创造推动发展与进步。实际上,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关系,是一个质与量的关系,两者紧密联系、互为依托。让“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优势,关键是要强化人才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开展好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在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中,提升人才数量与质量,为推进改革创新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之基。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发挥好人口资源的优势,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就业等民生问题,必须依靠提升劳动者素质来解决。从长远来看,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可以利用的老年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越来越多,也必将进一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要从完善制度入手,改革和完善影响人才创新创造的机制体制,解除捆绑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之绳”,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动力,促进更好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人口素质的提升,体现出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增加,得益于我们国家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让相对廉价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发展的又一优势。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化,体现出创造财富的能力在逐步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才红利将不断发力,必将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嫦娥奔月、天宫翱翔,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对于天空星河的向往。为了神话中那美丽的夙愿。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团结奋斗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从黑火药的产生,到万户尝试载人升天.......到东方红的旋律在太空奏响,神舟、嫦娥、天宫、玉兔……以中国神话命名的中国航天器在太空把“中国神话”在现实演绎。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郭永怀,杨利伟.....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中国精神”熠熠生辉。透过“国之利器”我们看到了“国之大者”的伟大奉献,我们看到了一脉相承的伟大荣光。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民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是新时代中国最好的诠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从物质生活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全面小康,把对科研的保障始终都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是我们从“0”到“1”突破,并且不断走向胜利的核心密码。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展开“天地通话”、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亲切会见航天工作者、勉励爱好航天知识的青少年……谆谆嘱托激励着勤劳、智慧的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中国航天人用汗水浇灌信仰,在牺牲奉献中铸造了“大国重器”。一项伟大的壮举后面,总是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他们敢为人先,向着科技的高峰勇敢前进。用汗水和智慧凝聚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密钥,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老一辈的革命家、科学家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深入实验区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为改进技术、突破难关奠定坚实基础。他们有的为了“为国铸剑”,放弃优渥的生活、离开父母妻儿,扎根大西北,挥汗戈壁滩,为了党、为了人民,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书写在丰碑上,用崇高的信仰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从百年前谈判桌上屈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的强力回击,是什么让我们无比自信,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航天人用拼搏铸就辉煌,用坚守护卫祖国大地、人民安全。在我们的身后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积累的强大实力,这自信来自于党的领导,来自于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让“中国红”的奇迹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光亮。在发展中强大自己,在拼搏中实现飞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咬紧牙关顽强拼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蹚出了一条大道、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之所以能理直气壮、自信满满是因为拼搏向上、永不服输,靠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

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天和”升空只是的第一步,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是我们的目标,实现“航天强国”更加需要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自立自强的作风,坚持创新超越的信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力量。

大到民族复兴,人才是赢得国际间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到推出“只售不租”的人才公寓,为无房的人才营造家的港湾;

再到以“真金白银”礼待人才,全省人才奖励力度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浙江出台实施关于扶持、保障、奖励的人才政策服务发挥作用,以敞开“引才”之门热忱欢迎来自八方的“塔基”贤能英才,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集成政策、资源支持城西科创大走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产业集聚人才效应,实现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浙江创新搭建创新中心、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城等载体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挥“磁场效应”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形成天下英才聚浙江、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新局面。

加强人才培育是为了更好的“留才”“用才”。实践证明,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发展,不管是全省实施推进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出台印发《浙江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选拔办法》和《新时代浙江工匠遴选管理办法》,还是地方各地中小企业协会携手高校打造新人才供应链,启动跨境电商人才服务和高端人才智力服务等联盟,浙江人才工作除了在“引才”“聚才”上做文章,同时注重“育才”“用才”举措,践行“爱才”“惜才”理念,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上花心思、用政策,深情厚植能够站立塔尖的“高精尖缺”人才的土壤,营造人人争当人才、人才争做贡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力求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才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当前,我国创新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缺乏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分毫不差为导弹雕刻翅膀的曹彦生、用生命造火箭的崔蕴、32年练就多项技艺的姜广敏……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践行和发扬工匠精神,向公众展示了职业劳动的专业和价值,牢固树立了大国工匠的形象。要解放思想,补足补齐职业人才自身发展存在“天花板”、薪酬水平不高、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建立完善职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对接机制,加大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等,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制度体系,为职业人才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政策和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待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高看一筹、厚爱一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用人氛围,使他们的工匠精神在各行业出彩。

要打通职业院校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突破发展瓶颈。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融合,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能享受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让他们积极主动参加知识学习,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接受技能和知识教育从而成为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大校企融合力度,在技能人才招聘进校园的基础上,多一些“订单式”人才,企业用什么、技术缺什么,就下大力气培养什么。聚焦“技能专业”重点,树立“术业专攻”的育人理念。职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把企业课程植入专业课程规划中,开设更多与企业发展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如“双高计划”立项建设的253个高水平专业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树立正确人才观,积极营造有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社会偏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不了解职业教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各单位各部门要为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筑巢引凤”,为他们就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同时也要为职业院校学生职称晋升、提拔作用搭建好“立交桥”,使他们和高等院校毕业生享受同样的待遇。特别是哪些在基层一线工作,组织上对德才兼备的职业院校学生更要多关心,使他们不再被某些陈旧观念束缚,要让职业院校学生能早日成才、人人成才。

人才造就伟业,时代呼唤人才。建设人才强国,既要有高精尖的核心人才,也要有高技能的实用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涵盖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手工制作、社会服务、艺术创意等行业领域,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成为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1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