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500字]关于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69009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2500字]关于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汇总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第一篇】

摘要疫情的爆发,各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是国家的长远规划,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教育的第一步。每年的上半年是我国的毕业季和就业季。今年将有874万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万。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现阶段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节点。本文针对于疫情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疫情形势高校大学生就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6月5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登陆微信时刻,并发布了一组数据。截至5月25日,南科大本科生就业率为%(其中签约率仅为%),研究生就业率为%。由此可见,疫情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疫情造成的就业困难局面,不少人选择考研或等待明年的招聘旺季。然而,该流行病对就业影响的结束日期无法预测。明年及后年将有近900万应届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即使就业市场复苏,他们也将面临毕业生不足的尴尬局面。后疫病时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心理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

1疫情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目前,根据多地房地产协会和城乡建设局的公告,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人员密集型行业都处于暂时暂停的状态。过去几年在春节期间蓬勃发展的电影业、旅游业和餐饮业今年的假期收入急剧下降。由于战略调整,一些企业降低了人工成本。2月2日,苏州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同度过难关的相关措施,通过增加财政支持、稳定员工、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为中小企业加油鼓劲。虽然中小企业的数量没有大型企业那么多,但如果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被迫缩小规模,可能会出现区域经济下滑,从而对就业市场产生影响。市场经济一直是影响整体的因素之一,疫情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毕业生今年面临更大壓力。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都出台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特殊政策。通过各种措施的无缝连接,如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增加招聘比例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扩大规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加入军队,发展中基层岗位,增加贷款支持创业,并提供就业服务补贴,等等,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做好了无缝对接,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是“组合拳”。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然而,874万大学毕业生将被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对全年就业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疫情严重,许多公司不得不推迟甚至取消春季招聘计划。春季往往是每年大学生求职的黄金季节,而一年一度的招聘进校园、现场招聘等大型招聘活动也不得不停止,给7月份的研究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便。因此,2020年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目前研究生的扩招规模也比较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截止6月28日结束,甘肃、江西、辽宁、湖北、重庆、河北、天津、广东、西藏等地出台了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专项政策,通过鼓励微型、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比重,扩大考研升学、参军和发展基层岗位的规模,推进就业服务补助贷款支持创业,无缝衔接等措施,发挥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政策。

作为疫情重灾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特殊的形势。湖北省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职位数量将主要用于招收高校毕业生。同时,湖北省公务员招录计划增长20%,选聘生计划增加50%,事业单位招录计划增加3万人以上。

高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大学生不能只盯着以往父母眼里的‘优质工作’不放,要充分适应和融入市场化、多元化的就业环境,将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创业结合起来,多选择到基层一线、各类企业,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今年全国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三支一扶”计划中央财政补助名额为万名,比去年增加%;计划招聘特岗教师万名,且不将教师资格作为限制性条件;研究生预计扩招万人,普通专升本扩招万人;进一步落实毕业生参军入伍优惠政策,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规模。

在鼓励大学生求职的同时,各地继续为有意创业的年轻学生提供便利,贷款支持、减免税费、免费提供场地,或者直接给予创业资金支持。比如,河北将毕业生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合伙创业的贷款额度由90万元提高至130万元;将创办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由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西藏对创业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6万元、每户最高可达3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2疫情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策略

国家战略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就业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新动能的开发和传统动能的升级,实际上蕴含着大量的就业机会。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和重要领域工作,在原有渠道中占一定比例。但是,我们觉得它还不够高。我们仍然希望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努力。我们认为,疫情过后,国家战略需要高校毕业生。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有必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升级从大专到本科,提高基层医疗和社会服务岗位的招聘规模,并增加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吸收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指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入学时间,推迟毕业生离校报到和安置时间。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2年户口登记和档案保管,并根据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办理就业手续。

对于离校待业毕业生,应尽快与教育部门联系信息,开展实名制服务,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施“一对一”救助措施,提供各种政策服务。与此同时,教育部将始终关注湖北高校毕业生和湖北民族,与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扩大重点领域招聘

鼓励各地加大中小学教师等重点领域的招聘力度,特别是对急需教师的高中、幼儿园加大招聘力度。高考改革后,高中教师出现结构性短缺,需要增设更多这样的职位。同时我们要落实今年公费师范生全部入职,今年我们要做重点督察。?社区就业指导

基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大学校,也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阵地。教育部门将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大学生基层就业计划。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招收大学生就业。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中小微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阵地。我看了前三年的情况,前三年大学生就业近六成流向了微型、中小企业。正如你刚才提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给予了很大的保护。这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实施这些政策,对今年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鼓励入伍参军

与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合作,通过优化指标配置、提前体检等措施,增加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每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征兵是大学生。这方面今年继续增加。同时,它主要倾向于毕业生。在过去,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军。今年,政府加大了鼓励毕业生参军的力度。毕业生的热情也很高。

3结语

高校毕业生是稳定就业的关键群体。2020届毕业生将在关键时刻迎来创纪录的求职人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军表示,要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试等相关工作,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体检、签约、招生时间,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早日就业。面对大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教育部下大力气,希望能帮助每一位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要太着急。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心态,定位自己,抓住市场机遇,找准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黄素雅,龚倍杰.新冠疫情背景下应届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7):209-211.

[2]复工进行时:施創新举措稳就业大局——推动复工复产的新举措、新亮点及促进稳就业的新建议[J].中国就业,2020(05):4-9+13.

[3]蔡红建.当求职季遇上疫情期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看怎么办[J].人民论坛,2020(Z2):124-127.

[4]张锐.疫情时期的大学生就业全链加速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09):34-37.

[5]:EssentialforPublicworks[EB/OL].2020

[6]PBS&[EB/OL].2020.

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第二篇】

摘要:台海危机的实质是中美之间的危机。一个中国,是中美共识的基础。和平统一,是中国的目标;不独不统,是美国的目标。为避免在双方不情愿的情况下因第三者挑动而误判发生军事冲突,中美正在并将继续就台湾问题以及其他国际危机管理交换政策,加强沟通。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多重措施,推动两岸交流,两岸统一虽然任重道远,但两岸稳定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很难改变,并且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一、台湾分裂势力膨胀造成台海局势紧张

台湾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就是分离主义或者叫分裂势力。二次大战以后,成立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他们当中为数不少的国家都面临着国家统一问题或者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分离主义加剧成为国际政治中显著的现象和问题。前不久,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也闹出了独立。分离现象加剧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世界上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比如苏联解体后,原来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一转身就变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还有东帝汶,2002年从印度尼西亚独立出来;尽管前面提到的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的状况还不确定,但是冷战后南联盟解体之下也分成了克罗地亚、波黑等好几个国家。第二个方面,就是国家的统一问题。这在二战后亚洲涌现的新兴民族国家中比较突出,像20世纪50年代以来朝鲜半岛就一直处在分裂状态;像越南也是,从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到1976年才完成国家统一,十几年间,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总之,普遍地来讲,二战后出现的新兴民族国家中有不少国家都存在着分离和统一这样的问题,而且,总的趋势是国家的数量在增加。

与其他国家不同,台湾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台湾问题是在国共两党内战打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结果,由于外国势力的介入,使得当时败逃到台湾岛的国民党存活了下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两岸的中国人在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共识。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内部出现了沿袭至目前的台湾和中国分裂的趋势,他们在寻找国际上的事件、趋势包括对原有国际条约的歪曲,并寻找一些台湾在历史上与中国大陆的特殊关系,还利用所谓的民主自决权,作为自己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合法理由。台湾内部分裂势力的恶性膨胀是造成台湾局势紧张的主因,当然其背后也有着国际政治势力的支持,主要就是美国的介入。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中国政府来说,就出现了反对台湾独立的问题。

二、台独是不是只能用战争遏制

那么,台独的问题是不是只能用战争遏制?从目前来看,战争是手段之一,大陆方面现在也在做各式各样的准备。没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其他的都很难做。但军事手段并不是惟一的手段。对中国大陆来说,所谓台独涉及两个层面的东西,第一个是从中国内部来讲,海峡两岸之间的博弈有很多层次的问题,中国大陆近一段时间采取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多重措施:反分裂国家法的制订,加大经济贸易的往来,扩大两岸交流的渠道、方式,对台湾民众到大陆发展采取激励的措施。大陆利用这样的方式,迫使台湾的台独势力受到来自台湾内部的抵制。第二个层面是从国际上讲,通过外交的手段,如双边的、多边的各种活动,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至于说到两岸会不会爆发战争,有一种说法认为不会,他的看法是战争会影响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他有这样的疑问:如果对台湾使用武力,那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否还能维持?因为背后有一个美国军事介入的可能性存在。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他一定的根据,因为我们国家要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其实,就大陆的基本政策来说,无论是最后统一还是遏制台独都是争取用和平的政治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台湾问题涉及国家的统一,威慑手段自然是防止最坏情况出现的一种必要的准备,对所有的国家来说,为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使用武力是最常见的手段。因此,我觉得那种完全没有使用军事手段解决的可能的说法,根据不够。这里面的问题太复杂了,但很多人只是简单地把用军事手段解决理解为解放军几十万人打过海峡。其实,所谓用军事手段解决,本身就有好多种:军事威慑、军事封锁、局部的军事打击,等等。在当今时代,作战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科技的条件下,不像过去一般老百姓想象的,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样开着大船就过去了……再一个,随着我们国防力量的不断发展,使用军事手段解决也未必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局,关键就看你的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比如,美国在世界上打了那么多年的战争,也没有说其国家经济就怎么样了。再比如,朝鲜战争打了三年吧,但是在战争开始大概半年以后,中国的工作重心就回到经济上来了,朝鲜战争很快就局部化了。总之,战争是否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绝非简单的一加一减,而是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力量、军事能力和指挥艺术,使用军事手段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军事行动并不必然会使国家经济建设陷入停滞,什么现代化也不能实现了。

三、台海危机实质是中美间的危机

台海危机背后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换句话说,台海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中美之间的危机。从历史的经验看,台湾问题长期延续下来,与美国介入国共内战有很大关系。如果1950年不是美国宣布封锁台湾海峡,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国民党政权在台湾也支持不了多久,台湾问题早就解决了。在冷战时期,中美处于敌对状态,美国支持蒋介石,包括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那时候还不是支持台独),主要是反对大陆,防止中国共产党完成国家的统一。到了冷战结束以后,我觉得一般地说美国支持台独有点太笼统,因为美国国内有一些政治势力是支持台独的,但是美国的总体政策还是维持“不统不独”的状况。所谓不统不独,也就是说既阻止中国大陆完成国家统一,也反对台独发展到严重危害台海地区和平的状态。事实也是如此,历届美国政府都反对台湾内部极端的台独势力,包括一些主张和活动。同样,美国内部的确也有一些政治势力是支持台独的,并和台独勾结在一起。

那么,中美危机怎么处理?目前,中美两国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即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双方的政策基于“一个中国”:1972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讲得非常清楚,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美国对台独势力的发展也还是尽量采取遏制的态度,这也是客观的事实。但是,也应该看到双方的目标是有差异的:和平的方式对中国政府来说就是统一,但是美国只是在口头上讲,只要海峡两岸都同意用和平方式,美国就没有自己的意见,但是美国通过它的实际行动,包括对台湾内部的政治操作,对台湾承担所谓的安全义务,销售武器,等等,表明其实际上还是想维持两岸处于分离的不统不独的状态。这样,在中美之间就存在着危机:就是在台湾,特别是在台湾内部台独势力还在发展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是因为台独势力的挑动,或者双方对台海地区形势的误判,或者对对方协同能力的误判,导致双方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发生战争,这就是这个地区为什么被视为热点地区和高危险地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美两国已经不断就台湾问题交换政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对国际危机的管理进行交流、研究,其原因就是双方都看到了这样的危险:在双方都不情愿的情况下,因为第三者的挑动,对对方意图和决心的判断错误,导致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预先设计出有效地预防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措施?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有关机构都在进行研究,两国之间也有很多交流,比如继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热线电话建立之后,最近两国国防部部长的热线也建立了,再加上两国频繁的政治交流,这种可能性在降低。这中间,有一个情况值得双方重视:因为意外发生军事冲突以后的管理,这也是对双方很严峻的考验。

结语

无论是国际危机管理还是国内的公共危机管理,我们国家都还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够,也缺乏有效的手段。相对而言,我们处理国际危机的经验比处理国内危机的经验要丰富一些,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更重视一些。这可能与国际危机的特殊性有关,国际危机比国内公共危机种类少一些,无非就是防止一般的冲突上升为军事冲突,或者发生了军事冲突防止它扩大成更全面的战争。而国内公共危机就太复杂了,包括大规模的传染病像SARS、今年南方的大雪灾,等等。有人认为,今年南方大雪灾,暴露出我们国家在必要的石油、电力、煤炭的储备上做得非常差,并且据此判断说,我们缺乏对台湾军事摊牌的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能和台湾问题相比的,只能笼而统之地讲,我们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低。但是公共危机的种类太多了,要说南方雪灾严重也严重,但是死人的数量还不如1998年的洪灾多呢,实际上1998年的抗洪救灾还算可以吧,所以做这种联想比较不太合适,我觉得差别太大了,太不是一类问题了。我想,如果台湾地区真的发生军事冲突绝不会存在没水没电的问题。

最后,关于台湾问题的未来,我想强调的是:两岸关系未来稳定这个趋势是很难改变了,在未来的几年还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实现国家统一还需要花很长时间。总之,要维持两岸目前的状态,我觉得应该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做得更好。因此,我觉得从目前来讲,台海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第三篇】

摘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问题,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和义务,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些突破。从“炮击金门”到“一国两制”再到“经贸互通”“政治互信”“外交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入手推进台海关系的进一步缓解,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往,并审时度势深化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加强两岸政治互动和交往奠定了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两岸最终实现统一是历史潮流更是民心所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地区人民的愿望,更是台湾地区人民实现和平统一绝不改变的方针。

关键词:台湾问题;政治互信;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问题是内战时期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民族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为推进祖国统一,历代领导集体用不同的方式践行“一个中国”的原则,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其中心都是以实现“一个中国”原则为出发点。促进并推动台湾问题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更是推动政治互信的基础。发展两岸关系,完成统一构想,由浅入深逐步从台湾历史、现行政策、两岸关系构建方面入手逐步了解历史、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进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一、台湾问题的形成

台湾问题的演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台湾问题本身,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大国间相互抗衡的一枚棋子,其牵扯到多方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台湾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内战结束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在解决台湾问题中又遇到朝鲜战争和美国干预解放台湾而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

1.台湾问题的历史沿革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退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及其所属的澎湖列岛归日本所有,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包括日本在内的法西斯国家无条件投降,在签署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后,于同年10月25日被奴役了50年之久的台湾最终回到祖国怀抱。蒋介石集团在内战中退守台湾,为了最终实现统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大量的战略储备,准备攻打台湾。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了大陆攻打台湾的计划,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重心由东南战场迅速转移到东北战场,这一战略重心的转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暂时放弃解放台湾的主张。

2.影响台湾问题的新因素

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外国势力的干预等等。台湾问题原本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其实质是阻止中国拓展利益维护其自身的大国利益。在意识形态上美国和中国的政体不同,美国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两个意识形态之间本身是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导致两个意识形态层面的自身的激战。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利益拓展点在沿海地区,冲出第一岛链是中国的现实目标,美国想要阻止中国在太平洋上获得利益,就必须紧紧抓住台湾问题,使中国利益无法拓宽和延伸,也为自己在太平洋上谋取经济利益做打算。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直接严重的干预中国内政,抑制中国的发展阻碍中国崛起,其真实意图是控制亚太地区防线的需要。

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有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还有日本对台湾问题的干预。虽然二战日本战败,将台湾归还中国,但仍然有一些人勾结“台独势力”企图分裂中国。至此,日本的干预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症结所在。从地缘政治上来说,日本是岛国其想要向亚洲大陆地区延伸,就必须依靠台湾。日本的对外依赖性很强,台湾作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其战略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日本企图干涉台湾问题,是为日本经济的安全考虑,如果台湾回归中国,中国对日本的制约力必然会加大,这就会造成日本被动的接受中国给日本施加的压力,呈现出国际外交的紧张局势。

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国内各种势力以其自身利益为由干涉台湾回归祖国,我们不允许“台独”势力的存在,也不允许任何国家和个人企图分裂中国。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六十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在这六十多年中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一直致力于解决台湾,在不同历史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战略解决台湾问题。

毛泽东时期,主要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为主,提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做出攻打金门的战略决策,最终攻打金门失利,其事实证明只靠单一陆军作战而无海军、空军的配合无法与美国支持下的台湾抗衡。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在没有建立好足够完整的军队配备下是不可行的。1949年―1955年国内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内陆地区需要和平安定的内部环境发展经济,为了能够尽快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1955年5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目四纲”的对台政策,最终成为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时期,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以实际为原则,以新的语言、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境界为导向,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佳政策选择,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现实路径,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找到了新的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政策的重大发展。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八项主张”“四点意见”“四不”原则,一脉相承的继承并发扬了“一个中国”的主张,促进两岸和谈,共谋两岸人民福祉,加强两岸经贸往来,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一贯性和坚定性。刚柔并进地应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打击企图分裂中国的“台独”势力的坚决性和彻底性。为中国共产党在主张和平,加强中美合作,稳定台海局势,维持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台湾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在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向更高领域迈进,中国共产党人要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高瞻远瞩,谋求中国和台湾地区未来的良好发展。

三、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政策的新特点

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以和平发展的态势面临更多的阻碍,但这种阻碍历史证实,已不会太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宋楚瑜一行时指出“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首先,缩短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划定在2030―2035年之间,这一时间的确定,是大陆政治经济稳定时期,也是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确定表明不再继续容忍“台独”势力玩阴谋,也表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中不反对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在对台湾的一次讲话中,充分突出了时间概念,也在讲话中等同于设定了路线图――突破搁置争议、先经济后政治的思维模式,将解决台湾问题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

其次,充分考虑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曾经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上层的政治需求和利益往来占有很大的优势。那么此次,将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作为关注点,照顾弱势群体,关注台湾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作为最终目的,充分扩大了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争取了民众支持。

最后,向台湾人民表达心声,切入民族情感,促进多交流,多来往。从民族情怀谈起,在理解台湾历史过程中发展两岸关系,增进台、中友好交流,将民族情感融入台湾历史之中,充分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将民族情感作为纽带化解台湾人民同大陆之间的矛盾,鼓励青少年多来往、多交流,使其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促进两岸互信,增强凝聚力。

四、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建议

过去的六十多年两岸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总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前,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坚持“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提,也是维持两岸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可靠保证。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建议主要从民族情感、共同打击外部势力,以及将大陆政策惠及台湾民众等措施来真诚交流,促进两岸交流互通更顺畅。

1.促进文化互通,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情感推力

要解决台湾问题,首先从民众的情感归宿入手,只有台湾民众的认可,血脉贯通,祖国统一才有希望。增强民族的、和谐的、大众的情感纽带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有效途径。

2.共同打击外部势力,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打击外部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不允许任何分裂、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不允许危及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关系两岸民众切身利益的行为来干扰中国民族大业的发展,实现两岸人民的双赢。

3.将大陆政策惠及台湾民众,了解台湾民众的现实需求

大陆对台的惠民政策,能够给两岸的发展增添动力,为两岸发展增温,继而争取台湾大多数民意的支持。为争取更多民意支持,祖国能够尽快统一,大陆和台湾签署了有关两岸经济、民生、社会等十二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生方面的直接对接,使两岸迈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五、结语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深水区,两岸关系的维系将会进入新的领域,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或者是其他领域,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大陆也应尽快完善时间表,落实现有工作,促进交流、沟通和政策的制定,将政策惠及民生等到更多民众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丽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齐向东.“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D].济南:山东大学,2001.

[3]李刚.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变化[D].苏州:苏州大学,2007.

[4]朱芳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演进的历史追述与启示[D].武汉: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3.

[5]薛立波.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新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2.

[6]任惠兰.试论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变[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7]王在希.论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8]韩春霞.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第四篇】

摘要:金融形势指数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可以使一个国家的金融状况松紧水平得到充分体现,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晴雨表,主要用于对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预测。在本次研究中,则整理了(*),大家在对金融形势指数进行构建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许多的指标,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包括以下几种,即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汇率等。现阶段,许多学者开始采用贷款余额进行研究。本文则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金融形势指数的各项指标,具体如下所述。

一、货币因素

針对货币因素而言,则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货款余额以及货币供应量,通过对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两项指标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缺少的中介目标。经研究后发现,在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基于此可以直接影响到通货膨胀。

首先,基于货币供应量考虑,很多人对此提出的观点为,该项指标与通货膨胀之间会存在相应的正相关性,若是提升这一指标,则会直接提高社会总需求,最后面临物价增长的问题。Frideman(1970)经研究之后,所阐述的观点为,在实践操作中,不管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什么,都属于货币问题,当货币供给逐渐增长之后,在这一背景条件的影响下,也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也会呈现为增长的趋势,最后出现这种问题;George等(1995)在进行研究时,选择110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显示,围绕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层面进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王少平(2004)在研究的过程中,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为依托,对其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通过进行研究后发现,由于我国货币发行过量,也就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刘金全等(2004)对此所阐述的观点为,两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应的正相关性,而且也表现为长期协整关系。郭岩(2012)在进行研究时,采取了多种方法措施,对两项指标的相关性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刘鹏(2014)在进行研究时,则采用了误差修正模型的方式,重点探讨了各项指标的关系,他所提出的观点为,由于受到货币激活效应的影响,针对通货膨胀而言,将会直接受到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其次,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贷款余额和通货膨胀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如果信贷增长太快,将会造成通胀的现象。Schularick等(2009)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深入探讨了信贷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因素,他所提出的观点为,如果信贷增长太快,将会导致通胀问题出现,从而造成更多的风险因素。章晟等(2009)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应用VAR模型的方法,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显示,对于通货膨胀来说,信贷对其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长期性。汪川等(2011)则提出,在信贷途径的作用下,货币政策将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也会直接关系到本国的通胀率与价格情况。李连发等(2012)在进行研究时,以我国在1984年之后的季度数据作为调查目标,根据所得出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采取信贷扩张的措施,产出缺口扩大,仅维持了4个季度左右的时间。李炳等(2015)在进行研究时,选择应用了机理变化型变结构协整模型作为切入点,归纳整理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这一期间的样本资料,在进行一系列的实证分析之后,深入探讨了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货币信贷结构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如果处于某一特定阶段,针对通胀率而言,将会受到货币信贷结构所带来的机理性作用。丁华等(2018)在进行研究时,则建立了三个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重点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所产生的时变效应。结果表明:反映信贷渠道的三个指标中,基于信贷规模考虑,会对物价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基于信贷期限结构与信贷效率考虑,将会对物价水平产生抑制作用。

二、利率

影响通胀率的途径比较多,基本上可以表现为:第一个是需求面集约边际、第二个则是供给面集约边际、第三个即为广义边际。

许多学者提出的观点为,利率和通胀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还会有研究表示二者之间呈现为正相关性。二者的负相关性则体现在,利率对于储蓄与投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通胀造成影响,例如利率增长,也会导致投资成本上升,这时将会降低投资需求,而通胀率也会随之下降;与此同时,则会增长储蓄,降低消费支出,也就降低了通胀率。Taylor(1993)对此所提出的观点为,如果通胀率比较高,亦或者是实际GDP显著更高,政府则需要对名义利率进行上调;反之,则需要对其进行下调。刁节文等(2011)则采用了VAR模型的方式,建立金融形势指数FCI,经研究后发现,对于金融形势与利率政策来说,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将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实际利率和通胀率之间也呈现为负相关的关系。

Evans(2001)经研究后发现,美国的利率增长,导致通胀的发生,成本渠道最开始是源自于美国,尤其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这一期间,这种问题得到了充分体现。彭方平等(2010)在进行研究时,主要采用了非线性平滑转换平板模型,基于微观方面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国内货币政策所具有的成本效应。可以得出:针对国内货币政策而言,其所具有的成本效应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如果短期内加息的话,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出现。蒋海等(2011)提出,对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说,主要体现为利率正向冲击的特点,将会于短期内造成通胀上涨。齐杨等(2011)认为,如果企业受到了利率紧缩冲击的影响,面对这种问题,则会适当增长产品的边际成本,与此同时,也会适当提高产品价格。所以,基于成本渠道的层面进行分析,在利率紧缩冲击的作用下,也会对导致通胀率有所增长。齐杨等(2011)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则是采用了广义矩估计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存在成本渠道,利率将会对通胀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利率紧缩的作用下,将会导致通胀率有所提升。孟庆斌,靳晓婷和吴蕾(2014)提出在低通胀状态下利率调节对通胀影响不显著,但通胀率对利率产生正向影响表明了我国政策因素对通胀反应的及时性,如果具有较低的通胀率,利率调控也会受到限制。向丽锦和肖祖沔(2018)使用连续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利率变动正负向影响物价水平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当处于短期的条件内,如果通胀率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利率也会发生同方向变化,若是在长期的状态中,随着利率的变化,导致通胀率也出现了同方向变化。? 三、汇率

许多研究均表示,汇率和通胀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还有人认为,二者之间是具有正相关性的。在前者中,汇率对通胀水平产生影响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直接渠道、间接渠道以及货币渠道。在实践操作中,若是出现了本币升值的情况,这个时候,将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开始下降,而本国的物价水平也会呈现为下降的趋势。针对国内商品价格而言,相比于国外同类商品价格显著更高的情况下,则会导致出口减少,严重降低总需求量,本国的物价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国外受到汇率升值的影响,导致国内开始流入大量的资本,极大程度地扩大了资本项目顺差,因此也增加了外汇占款,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供应量也需要不断增长,这样一来,也导致本国物价水平有所增加。如Kim(1998)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ErrorCorrectionModel,VECM)的研究表明,從长期方面来看,无论是美元汇率,亦或者是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这两项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Akinbobola(2012)在进行研究时,则采用了定量方法,对各项指标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根据所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围绕长期层面进行分析,货币供应与汇率将会反向影响到通胀压力来说。陈浪南等(2014)对此所阐述的观点为,若是名义有效汇率出现了升值的情况,则会降低所面临的通胀风险。贾凯威(2015)选择应用几何加权平均法进行研究,主要测度了省际区域所具有的实际有效汇率,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对于区域通胀也会产生抑制作用,甚至也会具有截面异质性的效果。纪敏等(2008)认为,本国的通胀水平如何,将会受到该项指标间接渠道的直接影响。

很多人认为,该项指标与通胀之间呈现为一定的正相关性,项后军等(2011)对此所阐述的观点为,综合国内汇率传递效率的发展现状来看,本土特征十分明显,如果在高通胀的状态下,传递系数则是正数,也就是说,当汇率发生正向变化,将会对物价产生正向传导的影响;如果是在低通胀的状态下,传递系数即为负数。如果该项指标出现了正向变化,则会对物价造成一定的反向传导作用。赵彦志(2011)在对境内热钱进行精准测度之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热钱、汇率以及价格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经研究后发现,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有两个,即:人民币升值与热钱流入。学者朱建平等(2012)通过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当人民币升值之后,并没有抑制到通胀水平,然而,却提高了国内的价格水平。李玲等(2012)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的方式,在2005年之后,随着汇率改革的持续推进,通胀现象也随之增加,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也容易出现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问题。林博(2015)经研究后发现,在货币供应与汇率波动这两项指标之间,则与国内通胀具有一定的长期协整关系。

四、资产价格

许多专家学者表示,在该项指标的作用下,将会直接影响到通胀水平,并且具有正向的作用,还有学者认为,也会产生一定的负向作用。随着资产价格的增长,将会导致通胀的现象出现,其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财富效应,其次则是资产负债表效应。郭田勇(2006)认为,在资产价格这项指标的作用下,导致高通胀风险出现的渠道主要由以下几种,即:财富效应、预期效应、托宾Q值效应以及信用通道,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在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资产价格所产生的影响。李强(2008)在进行研究后发现,通过探讨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了“货币激活论”,即资产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居民的储蓄意愿,货币会流向资产交易市场,从而引发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纪敏等(2012)则采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方式,重点探讨了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根据所得出的结果表明,由于房价市场的波动十分明显,针对通胀而言,也对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股价却很少会对其产生影响。齐红倩等(2016)通过进行研究后发现,无论是房地产,亦或者是股票价格,对于通胀的同向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刘金全等(2017)则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MS-VAR模型,深入探讨了国内资产价格对于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影响,在长时间的条件下,房价也会对该项指标产生正向作用,其变动要先行于通货膨胀1年半-2年半的时间,但是股价却很少对其产生影响。

很多人在进行研究时,也重点探讨了二者的负相关性。Fama(1981)在进行研究时,以货币数量论与货币需求理论作为切入点,所得出的结论为股票收益率与物价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经朝明等(2006)在进行研究时,选择国内1985年-2005年这段时间内的样本资料,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根据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在房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两项指标之后,长短期的均衡关系十分显著,但却呈现为反向的状态,如果房价上涨,则会导致物价水平有所下降。韩学红等(2008)对此所阐述的观点为,若是通胀率有所上升,那么供给冲击将会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与股票收益率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若是需求冲击带来的则是正相关。于扬(2015)阐述了股票价格冲击对通货膨胀的负向影响,并计算出在冲击发生的第2期其影响达到最大。

五、结论

目前学者大多数只选择了5个基础金融市场的金融变量来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很多金融衍生产品纷纷问世,在此期间,应充分考虑可以体现出国内金融现状的变量,从而为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晓燕,江可申,钟大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汇率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5,34(04):95-100.

[2]范从来,盛天翔,王宇伟.信贷量经济效应的期限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2012,47(01):80-91.

[3]李炳,袁威.货币信贷结构对宏观经济的机理性影响——兼对“中国货币迷失之谜”的再解释[J].金融研究,2015(11):33-46.

[4]向丽锦,肖祖沔.低利率一定会推升通货膨胀吗——基于时间频率双尺度下连续小波变换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33(02):14-24.

[5]范志勇,徐赟.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真实利率渠道:国际比较与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2008(11):26-33.

[6]王小叶,赵昕东,蔡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效果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5):18-22+37.

[7]林博.汇率波动、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04):115-119.

[8]贾凯威.汇率波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04):150-154.

[9]刘金全,李书.我国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7(04):27-36.

[10]齐红倩,席旭文.资产价格具有通货膨胀指示作用吗——基于LT-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5(10):33-48.

[11]于扬.中国资产价格对通货膨胀影响效应分析[J].经济论坛,2015(10):4-6.

作者简介:柴杰(1994-),男,安徽合肥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6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