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公司文化建设【参考5篇】
【导言】此例“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公司文化建设【参考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加强公司文化建设【第一篇】
今天,公司召开年度行政工作报告,主要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新一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动员公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克难求进,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努力推动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我将公司这一年的工作进行报告:
一、2014年的工作总结,加强公司稳定发展
2014年对于我公司而言,是个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市公司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公司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深入推进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公司发展取得新的业绩。全年完成供电量aaa亿千瓦时、售电量aaaa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aaa%、aaa%,增幅列全省第4位;全口径线损率aaa%,同比下降个百分点;地区用电最高负荷aaa万千瓦、最大日供电量aaa万千瓦时,均创历史新高。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公司首次荣获“国家电网公司2007-2008年文明单位”称号,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第五次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公司团委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公司被省公司表彰为2014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一)安全生产大局保持稳定。认真学习宣贯国网新颁《安规》,重新修订“两票”填写及执行规定。落实“大安全”要求,农电、信息、电力设施保护、治安、消防、保卫以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截至12月31日,公司安全生产无事故记录达到2463天,实现了第六个“安全年”的奋斗目标。
(二)电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完成电网基建和技改投资aaa亿元,新增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公里、变电容量万千伏安。220千伏盐北(潘荡)开关站工程被国网公司授予“2014年度输变电优质工程”。完成了亿元的年度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建成电气化县2个、电气化镇11个、电气化村202个。
(三)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推进生产组织机构扁平化,“一部四中心”顺利实施到位,检修分公司正式挂牌运作。大力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变电所门锁集中控制管理系统”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有效实施信息安全工程,信息系统实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公司在省公司信息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营销服务工作更加精细规范。开展临时用电、超容用电等专项稽查,进一步促进行为规范。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电费核算,顺利完成了电价调整工作。建立电费回收风险预警机制,电费回收实现“双结零”。成功开通电信、移动代收电费业务,加大对银行等代收网点的监督力度,有效遏制了各类拒收现象。
(五)生产经营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勤俭办企”方针,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大力实施增供扩销和降损增效工程。建立反窃电联动机制,加大违约用电稽查力度,挽回损失近aa万元。常态开展同业对标,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初步建立了覆盖公司各项业务领域的标准体系。
(六)规范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预控,组织开展模拟法庭竞赛活动,编发了《触电人身损害案件风险防范与实务应对指南》。制订下发《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金桥行动”,完善重要档案,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见底,总量同比略有下降。建立废旧物资处理月报制度,归集处置工作更加规范透明。《小型基建装饰装修工程管理》项目被省公司授予“2014年度效能监察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
(七)和谐企业建设取得积极成果。落实员工学历、职称和技能三方面提升措施,公司人才当量密度指标稳步提高。坚持“三公”原则,严格执行企业“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程序,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大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公司荣获“盐城市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称号,公司工会被表彰为全省电力系统“职工之家建设先进单位”。
(八)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实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考核常态化管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积极争创“电网先锋党支部”,广泛开展“结对创先”活动,逐步实行农电党建与主业党建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三化三有”惩防体系,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了源头防腐。大力宣贯国网核心价值观,推进企业文化“四统一”,“国家电网”品牌标识得到深入推广。
过去的一年是公司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全力以赴保增长的重要一年,也是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年。在公司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六届三次职代会上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在此,我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向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公司工作的职工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认真贯彻工作部署,明确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年。公司既面临着适应调整、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又面临着加快发展、乘势而上的新机遇和新环境。
一方面,国网和省公司今年全面确立了以建设智能电网为主线,以推进“三集五大”工作为重点,以“三个建设”为保证,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作为网省公司的一份子,我们要积极顺应这种变革和调整,加强对“三集五大”等新理念、新要求的学习和研读,切实增强“公转”意识和大局意识,主动将盐城公司的发展融入到国网和省公司的发展大局中,积极推动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转变中促进发展,努力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给盐城电网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我们要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主线,加强对风能、光伏能负荷特性的研究,努力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吸纳能力。坚持主动作为、超前介入,整合公司内外资源,统筹抓好市域主干网和县城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工作,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保障能力。
此外,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对电力生产要素配置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科学研判经济发展走势,做好电力供需平衡预测分析工作,认真执行盐城电网年度运行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可靠有效供应,全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正处于收官“十一五”和开启“十二五”的重要战略节点上,公司系统要认真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全面确立“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员工队伍打造成为“守诚信、重责任”的优秀团队,将公司建设成为“讲政治、负责任,强管理、重服务,求创新、作表率”的优秀企业。第一步,2015年重抓体系建设,强化责任,促进公司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第二步,2011年重抓规范执行,突出绩效,实现公司效率效益同步提升;第三步,2012-2014年重抓品质内涵,培育文化,建成“诚信责任”企业团队。
2015年公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司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公转”意识和大局意识,主动融入省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大局,适应调整转变,提升执行效能;坚持将安全稳定视为企业前进的“两个轮子”,建立严明高效的安全管控体系和“三化三有”的特色惩防体系,着力营造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和谐发展的企业环境;坚持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主线,紧跟沿海开发、区域经济发展,重抓“两头”,统筹兼顾,进一步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推进“三集五大”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规范管理、依法经营、从严治企,向管理要效益,加快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先,畅通内部服务流程,优化供电服务环境,促进经济提速增效,助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以党政协作机制、企业文化“三大工程”、绩效管理体系为载体,着力推进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公司的凝聚力、执行力和软实力。努力推动专业工作创特色、企业发展上水平、精益管理出成效,力争部分专业实现同行领先、整体工作进位争先。
三、2015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管控措施,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一是加强安全管控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三是强化安全应急管理。四是统筹抓好“大安全”工作。
(二)抢抓发展先机,全面提升各级电网发展能力
一是提升电网规划的前瞻性与科学性。二是全力加快年度在建工程进度。三是加强基建工程管理。
(三)适应变革调整,进一步加快公司集约化发展进程
一是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集约化。二是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集约化。三是进一步推进生产组织集约化。四是进一步推进物资管理集约化。五是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
(四)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新格局
一是建立责任清晰、考核得力的责任体系和管理流程。二是抓好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工作。三是持续推进同业对标工作。
(五)加强创新实践,持续提升生产管理专业化水平
一是加强生产专业化管理。二是扎实开展“配网管理年”活动。
(六)加强经营管理,着力提升经营管理精益化水平
一是推进营销精益化管理。二是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三是依法合规做好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七)创新服务机制,彰显“国家电网”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大营销、大服务”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规范业扩全过程管理。三是进一步深化行风和纠风工作
(八)加强内控机制和阳光管理,确保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完善法律内控机制。二是完善财务审计内控机制。三是完善效能监察机制。四是规范用工管理机制。五是继续推行阳光工程。
(九)大力加强“三个建设”,合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和软实力
一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二是加快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三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四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五是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六是进一步加强群团工作。
(十)以人为本,全力打造“诚信责任”企业团队
员工应该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为基础,以培育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企业知名度、文明度、美誉度,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生产力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实施有我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实践企业价值观,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愿景有机**,经营者理念与员工观念**,员工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同步改善,建设**企业,推动我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年度工作目标
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树立起公司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和坚持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以人为本原则。4、坚持与时俱进原则。
四、具体实施办法
(一)、员工思想导向宣传工作方面:
1、成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小组,负责公司企业文化的推广。
2、创立公司内部刊物,具体方案如下:
(1)、创刊理念:进一步弘扬公司的企业文化,树立起公司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刊物形式:杂志;
(3)、刊物规格:用a4纸进行双面彩色印刷;
(4)、刊物的名字:在全公司内以有奖征集的形式进行征集,经过筛选,最后报总经理审批实行;
(5)、出版周期:每一个季度出版一期;
(6)关于稿件:稿件以公司内部员工提供为主,稿件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思想;稿件内容必须拥护*的**,维护公司的根本利益。建立宣传工作考核**,对被刊登的稿件进行奖励,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7)、出版时间:计划每两个月出版一期;
3、在内部树立公司企业文化标识牌。
在公司墙壁上树立如“公司经营理念”、“质量方针”、“环境方针”、“公司的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宣传牌,此项工作计划4月份前完成。
4、加强内部的宣传导向,张贴一些安全宣传挂图和5s管理方面的宣传挂图。
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到外面定购一些精美的安全宣传挂图和5s管理宣传挂图挂到内部的墙壁上(或者黑板上)。
5、提炼公司员工行为规范。
为了提炼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强化员工行为意识、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树立公司内外良好的公众形象、促使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同时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
6、制作机动部岗位服务区域关系图。
(二)、开展活动方面
1、开展“**”征文比赛、司庆征文、书画比赛等。
2、开展员工技能知识竞赛。
3、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4、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员工指南知识竞赛。
5、**一次年度优秀员工评比。
(三)、员工沟通
定期建立员工与管理人员面对面的对话,建立新型员工关系。
1、开展新员工座谈会、老员工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了解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对员工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建立公司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沟通的桥梁纽带。
2、人事行政部经常和广大员工沟通交流,及时的把握广大员工的思想动态,需求,及时的进行思想引导。
3、大力推进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公司的管理。
4、加强意见箱的管理,及时发现、处理员工的意见和矛盾。
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第三篇】
上海出台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最近,上海市政府出台《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推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23条政策措施。以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这些政策措施包括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工作机构和服务体系,建立市、区(县)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小企业的不低于三分之一:现有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要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原则上不低于三分之一: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从中小企业采购并减免费用,对预算金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应当从中小企业采购。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上。上海着重体现了“四个关注”:一是关注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提出到2012年,培育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培育的细分行业领先、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培育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0家左右;重点推进200家中小企业改制,力争1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通过各类资本市场上市。二是关注初创、小型微利企业的生存。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小企业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现有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要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原则上不低于三分之一;落实国家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关注中小企业在新兴领域、新型业态的成长。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九大重点领域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互联网、智能电网、物联网、生产业、信息服务业、创业产业等“三网三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四是关注民营、无主管部门中小企业的发展。上海将成立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指导、协调,推动政策落地;建立市、区县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全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天津主攻服务产业
最近,天津市确定了2010年服务业发展重点。一是现代金融业。加快实施《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加快推进第二批金融改革创新20项重点工作;深化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推进保险改革实验区建设。不断完善商品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各类金融平台。加快金融城、于家堡金融区等金融集聚区建设。二是现代物流业。完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天津物流业专项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进一步完善天津港电子口岸通关服务平台。加快腹地物流中心城市无水港建设,推动亚欧大陆桥口岸功能建设。积极拓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业务。加快东疆港、南港、滨海国际机场二期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三是商贸会展业。完成泰达时尚广场、河东万达商业广场、水游城等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第一批商贸旅游“短平快”项目全部建成运营。高水平、高质量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津洽会、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等重大会展活动。四是旅游业。加快建设一批五星级酒店,全市达到20家,建成邮轮母港、极地海洋世界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推动星耀五洲、东丽湖华侨城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努力办好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节、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旅活动。五是科技服务业。积极开拓科技服务市场,鼓励企业将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商。加快开发区和滨海高新区等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基地、国家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技术先进型科技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培育、扶持、壮大一批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六是文化产业。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编制《天津市文化产品出口目录》和《文化产业投融资目录》,积极支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快建设电影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七是房地产业。加大市场调控力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支持企业开发建设普通住宅。严厉查处捂盘惜售,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加强保障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各类经济适用住房80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全市经济适用房和普通住房的供应比重达到70%以上。八是新兴服务业。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完成滨海新区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一期建设。加快津门、津塔、昆仑中心、富润中心等高档商务楼宇建设,到年底形成税收超亿元楼宇10座以上。
企业文化建设意见【第四篇】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系统工程,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客观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确保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思想,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电力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整体策划,分步实施,合力推进,充分运用文化的价值导向、力量融合、精神激励,行为约束和形象塑造功能,努力建设符合公司发展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管理内涵的企业文化,促进公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要紧密联系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切入点,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员工广泛积极参与,真正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确保“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要求,反映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进一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公司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要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打造供电企业的理念文化;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打造供电企业的形象文化;围绕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管理的导向,健全管理机制、修订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供电企业的行为文化,在公司上下和员工之间建立起基于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观的强大文化纽带和感情纽带,用事业鼓舞人、用理念引导人、用规范约束人、用环境陶冶人、用真情关心人,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各基层单位要按照“实事求是、总体规划、积极稳妥、逐步深入”的方针,扎扎实实地抓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大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第一阶段(20*年):以认同公司理念,塑造供电企业品牌为重点的全面引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制定方案,逐步引深;进一步规范公司标识系统应用;建立和完善工作标准、岗位规范、行为规范等;重新编撰《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企业文化推广实施方案》和《员工手册》等。开展企业理念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员工熟知认同企业理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加强服务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岗位是窗口,员工是形象”主题活动,使服务文化深入人心,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阶段(20*年):以完善公司规范体系为重点的溶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岗位是窗口,员工是形象”主题活动;加强执行力建设,开展责任和执行力教育,对员工进行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教育培训,让广大员工熟悉执行标准,增强执行意识,做到有章可循;深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树立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
第三阶段(20*年):以完善评估体系,树立标杆为重点的升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供电企业分公司20*—20*年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对所属各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绩效测评;修订《供电企业分公司企业文化手册》;树立、宣传、推广、表彰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企业文化领导体制是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共同策划、分工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由公司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经理工作部、思政部、人资部、财资部、营销部、安监部、输配电部、农电部、监察部、工会、科信中心、客服中心、电视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思政部。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规划、指导、检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以重塑企业文化为契机,营造上下同欲、团结同心的人文环境。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历经萌芽探索、构建导入两个阶段,在理念识别和视觉识别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培育出了“领导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班组文化、社区文化”等五大优秀文化。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企业文化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管理从契约型向文化型转变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升华重塑。
企业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即使你不做它也客观存在。重塑企业文化是一个用心锤炼的过程,自醒自悟比学习借鉴还重要。我们要对企业愿景、行业特点、企业个性和员工认同度等多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企业文化内容体系、组织体系、推行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创新性设计。
尤其要对企业文化精神层中的共同价值观进行重塑。通过梳理企业对员工的义务,员工对企业的义务,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义务,修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彼此期望和互惠承诺,并以此来解决当前公司改革过程中,决策层和员工层思想不统一,各项规范管理推行乏力,影响公司快速发展等关键问题。
在市场份额相对稳定、队伍建设渐趋成熟的情况下,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始终坚持以人智为本、人才为本、人心为本、人和为本的“四本”思路,紧紧围绕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电力客户、企业与职工和谐共赢的工作方针,进一步重塑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要努力把人心为本作为重塑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全面打造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扎实敬业的员工队伍,形成优势互补、充分信任、上下同欲、团结同心的优秀团队,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努力把人智为本作为重塑企业文化的可靠保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活动,进一步激励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毅力,切实加强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逐步提升整体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要努力把人才为本作为重塑企业文化的坚强动力,坚持以理想和目标激励、精神和物质激励、关怀与支持激励相结合为导向,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探索发现、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善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和凝聚人才。
要努力把人和为本作为重塑企业文化的共有平台,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和上下沟通,通过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改善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进一步陶冶职工的道德情操,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竞争、拼搏的良好氛围。
2、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指针,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理念就是企业的哲学观念,亦经营之道。加大宣传力度与内化的力度,让企业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识与认同,让企业理念人格化,根植于心,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公司全体员工的行为指南。20*—20*年公司各单位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要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企业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
企业精神:努力超载、追求卓越。
企业发展目标:“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
企业工作思路:“三抓一创:(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
企业内部建设:提高“五方面素质”(安全素质、质量素质、效益素质、科技素质、队伍素质)。
企业形象建设:塑造“五方面形象”(认真负责的国企业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
企业价值观:诚实守信、服务领先
企业发展观:在发展目的上坚持服务性、在发展战略上坚持前瞻性、在发展布局上坚持系统性、在发展方式上坚持集约性。
企业安全观:抓基础、抓基层、抓基本功,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杜绝“三高”(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基层员工高枕无忧、规章制度束之高阁)。
企业服务观:服务理念追求真诚、服务内容追求规范、服务形象追求品牌、服务品质追求一流,推广“95598”客户服务系统,打造“供电企业”服务品牌。
企业经营观:管理创新,提高效益(加快科技进步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集约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目标: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
企业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目标:“五个提高”(提高战略决策的能力、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开拓、作风优良。
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目标:专业、忠诚(企业员工都应当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员工对企业忠诚热爱、对客户尽职尽责)。
3、规范使用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继续宣传推广和统一使用《供电企业分公司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手册》,通过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等要素的融合表现,延伸应用于企业各种媒介、用品之中,达到风格统一、形象鲜明的视觉效应,强化企业外观形象。
4、完善企业规范体系,建立公司常态管理秩序。企业规范是企业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与企业相统一、与企业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公司现有规章制度等进行全面审视,符合理念要求的就坚持、保留,不符合理念要求的要进行修改或废止,补充建设新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员工道德规范》,修订工作标准和岗位规范,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5、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要全方位加强内质外形建设,精心打造“供电企业”品牌,进一步提高公司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及信任度,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在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在创新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氛围、创新服务手段上下功夫。要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用户的关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公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积极主动地和新闻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加强供电服务窗口和办公场所建设,为客户和员工创造简捷、和谐、温馨、规范的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
6、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活动场所等企业文化设施。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注重利用网络、报刊、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提高员工文化素养,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注重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依靠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保持企业文化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企业文化建设意见【第五篇】
国务院27条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
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新流通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意见》确定,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龙头企业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意见》提出,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先进适用的生产加工设备,改造升级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鼓励龙头企业合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龙头企业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节水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一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0年,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共同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服务与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根据规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必须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型的企业,具体的指标主营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目前,国家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经达到1253家。财政部表示,2012年中央计划安排36亿元用于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壹周地方政务监测
国家工商总局出台32条意见助广东加快转型升级
3月10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关于支持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意见》,《意见》在支持广东放宽市场准入先行先试、实施商标战略、创新市场监管执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的政策措施。
《意见》共32条,其中19条涉及企业注册登记,有12条属于首创性政策突破。广东省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要求特别是《意见》提出的任务措施,结合“三打两建”行动和效能建设先行先试、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工商管理和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意见》在市场主体准入上提出大“松绑”,授予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不含行政区划外商投资企业名称登记受理权,放宽了企业登记场所、企业名称登记、企业集团登记等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针对广东提出了多条首创性措施。如提出对属广东省委、省政府文件明确的新兴行业,都可支持办理登记,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类、小类登记皆可。这是国家工商总局首次对某一省在新兴行业登记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指引。《意见》鼓励农民开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鼓励农民开展家庭旅馆经营,在国家层面填补了此前存在的一定政策空白。同时,还提出支持优势企业资产重组多项支持性、便利性措施,如“一次性申请多项变更登记”等,能有效降低企业兼并重组成本,最大限度方便企业。
在市场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意见》提出支持深圳、珠海、汕头推动特区立法;开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新特区”,在数据信息开放共享、食品黑名单制度等方面支持广东构建更加符合广东市场发展实际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意见》还明确,总局积极向中央编办申请批准在广东省设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派出机构。据了解,这是工商总局首次作出设立商标局派出机构的决定。
《意见》还支持具有发展潜力和引领示范效应的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近年来,广东省工商局充分发挥广告行业发展指导职能,联合广东省发改委成功申报并启动的“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建设,在国家工商总局支持下被纳入财政部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广告产业的试点项目,规划第一期投资亿元。按照《意见》的规定,将从硬件和软件特别是软件建设上推动广东广告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广东广告业走聚集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道路。这将对广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壹周政务舆情监测
政改不成功悲剧或重现
这些年,总理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最近的一次是2月3日至4日,到广东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谈到二十年前小平同志的南巡时说,要继续下定决心、鼓足勇气,毫不动摇、永不停顿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改革开放的长期规划设计,继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根本思想路线。这一点不会变也不能变。而此前的2010年8月23日,还是在深圳,总理再次指出“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今年两会上,总理的最后一个记者会,在面对《联合早报》和路透社记者的两个不同问题时,却同时提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更是意味深长。这是继总书记去年“七一”讲话以来,再度强调《决议》之重要和不可忘却。
对于温总理两提《决议》,财新网知名记者胡舒立连写了两篇文章,深入分析为何两提《决议》,结论认为,这显示了高层对“”复辟的担忧。文章认为,今年是“”爆发46周年、结束36周年。历史并不很遥远,但已经隔离了两代人。于上一代,“往事不堪回首”;于新一代,反思“”遥远而陌生。不过,真的忘得了吗?至少,总理的最后一次“两会”记者会显示,我们没有权利选择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