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8351

【导言】此例“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基础教育范文【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双高"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目标、总任务,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基础教育的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提升我省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广东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随着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意见》的全面贯彻,我省基础教育已进入了高水平、高质量"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新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发展新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2、各市政府要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并按照《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根据当地实际制定贯彻意见和*年至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发展和改革规划,并落实完成省政府提出的总目标、总任务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3、省、市启动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试点。

(二)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4、完成布局调整任务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带动性的工作,必须作为*年的一项工作重点落实好、实施好。

5、完成*年以前省财政补助的布局调整学校扩建、新建任务,并组织验收(10月)。

6、全面启动规范化初中和中心小学建设。在德庆县召开现场会,推广建设乡镇规范化中心小学和初中的成功经验。

7、有关市、县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两部制问题。

8、做好未来4年省安排的布局调整资金的整体安排规划(一次安排,分期付款,按规划验收),并与各市签订布局调整责任书。

9、做好第二批老区、山区小学改造的验收工作(4月份),启动第三批老区小学的改造工作。

(三)进一步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步伐

10、高中阶段仍然是教育发展的"瓶颈"。各地要加大投入、创新体制,加快发展,着力新建或扩建优质普通高中。*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要比*年增加15%以上。

11、落实省普通高中建设专项资金,继续扶持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县级优质普通高中的发展。

12、大力推进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使公办高中创新机制扩大优质学位成为普通高中发展新的增长点。

13、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高中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

(四)继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

14、在高中和初中已配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课室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乡镇中心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课室和语言学习系统的配备,实行"卖方信贷"的创新机制,力争*年底基本完成。

15、实施《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分层次分类别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

16、加快全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实现省、市、县网络联接。

17、加快全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整合省、市、县及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18、加快《广东省中小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市、县教育局各种统计数据的汇总,实现高中学生学籍管理电子化。

19、研制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英语等级考试标准。

(五)全面加强基础教育的督导工作

20、进一步加大督政力度,重点抓好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督导工作,确保"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21、加快教育强县、强镇的建设进程。珠三角地区力争到*年有大部分镇基本建成教育强镇,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要抓试点,逐步铺开。

22、进一步深化督学,制订高水平、高质量"普九"标准和验收办法,同时坚持抓好"两基"专项督导检查,重点抓好初中生防流、控流工作。

23、启动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工作,扩大高中优质资源,加快普通高中发展。

24、加大力度推进优质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继续加快推进省、市、县一级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对省一级示范性幼儿园督导工作的督导,启动省一级特殊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稳步开展省一级民办中小学督导验收,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25、加强对新课程督导检查工作,保障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26、加强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查。

(六)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27、在抓好76个省级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从*年秋季起,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各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省、市、县要继续落实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指导教育基础较差的山区县搞好课改工作。

28、启动普通高中一年级新课程实验工作,要认真制订实验方案,做好舆论宣传、师资培训等工作,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29、加强新课程有关评价工作的研究,重点做好高考改革方案和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中考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

30、积极研发新课程配套的课程教学资源,抓紧指导已立项的义务教育教材和普通高中教材的编写工作。

31、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制订全省示范性中小学及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教育装备标准,并分期分批进行配备。

32、启动全省基础教育装备工程,加快中小学实验室和各类功能室的建设步伐。加强常规实验教学,积极推进中小学实验操作考核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33、结合新课程,做好科研课题的规划,提出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选题,进行选题招投标,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实验,组织科研成果的评审。同时,全面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34、2月份在中山市召开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总结课程改革经验,部署下一步课改工作,并对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进行总动员。

(七)加强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工作

35、督促各地按国家和省要求办好公办幼儿园。目前没有公办园的市、县要办起一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已转制的公办示范幼儿园应重新收回做公办幼儿园。

36、大力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小学附属幼儿园,力争每个乡镇办起一所规范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人口较多的村办起一所幼儿园。

37、加强幼儿园、学前班的管理。未经登记注册的幼儿园、学前班严禁招生。高度重视幼儿园、学前班的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

38、抓好21个幼儿教育实验区的试点工作,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调研指导和经验交流活动。

39、每个地级市至少要建好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整合特殊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广东省特殊教育网的作用。

40、每个市要选择一个县(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的实验。做好我省全国4个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区)的工作,并指导各市实验县(区)工作的开展。继续抓好全省特殊教育实验基地的工作。

41、继续扶持和指导3个民族县新建扩建高中学校,实现各县各建一所优质高中的目标。

42、办好班和新疆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八)加快做好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工作。

43、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试行)(粤机编办[*]124号)的要求,全面完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

44、制定《关于加强山区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解决山区、农村高中教师和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师资紧缺问题。

45、按人事厅、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我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教职工聘用(聘任)制。

46、制定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有关政策,启动第一批支教工作。

47、按新课程的要求,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对教师的全员培训,并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远程培训,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九)建立和完善各项教育帮扶制度

48、建立"两免一补"的扶困制度,落实按"一费制"标准,完善农村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并对其中的寄宿学生予以生活费补助。

49、落实经费,对民族地区(3个民族县)寄宿制民族班学生按实际人数给予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每生每月小学生60元,中学生80元。

50、各市根据实际制定高中阶段困难学生的资助计划。

51、制订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有关政策,使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子女能接受义务教育。

52、根据粤府办[*]78号文的有关规定,做好地区教育对口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

(十)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3、继续纠正错位使用中小学学杂费的行为,保证中小学学杂费全部用于学校正常运作。

54、核定各地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发展的比例,保证按合理比例确定基数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破旧校舍的改造以及实验室、功能室、图书馆(室)的建设。

基础教育工作要点范文【第二篇】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着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1.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研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召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德育工作推进会。会同中央文明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订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举办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好《开学第一课》。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继续组织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制订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指导完善专门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2.深化中小学教学改革

研究制订深化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筹备建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研究与指导队伍建设。推进西部中小学教学改革支持活动,继续实施上海和中西部7省(区、市)11个市(地、州)1+11基础教育互助成长行动计划。

3.提升校外教育育人能力

继续组织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圆梦蒲公英、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活动。认真实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研学旅行营地建设项目,加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研制校外活动场所运行管理和资源开发的指导手册。遴选命名一批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推动建立中小学校外教育联盟。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劳动教育,提升校内外共同育人水平。

二、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4.部署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印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部署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及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关工作,发挥中央財政资金激励作用,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各地扩大普惠性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办园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组织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推动各地加快出台幼儿园生均拨款制度,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印发《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指南》。研究制订《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加强对各地幼儿园质量评估的科学指导。组织开展第六届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5.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认真落实国发〔2016〕40号文件精神,召开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交流各地典型经验,推动抓好落实。指导各地落实责任、建立台账、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各地实施消除大班额规划备案工作,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推进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选择部分地市开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印发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制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推动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指导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

6.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会同有关部门召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暨攻坚计划工作会,部署实施攻坚计划,全面推进普及工作。组织与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的省份签订备忘录。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推动各地加快建立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7.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部署工作会。指导各地以区县为单位逐一核实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情况,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问题。推动各地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机会。发挥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激励作用,推动各地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推动各地对招收中重度、多重残疾学生较多的学校,适当增加财政预算拨款。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强化全员专业培训,推进特教教学和评价改革。

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发挥正确育人导向作用

8.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

印发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文件,深化对划片入学、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学区化办学工作指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重点地区,巩固免试就近入学改革成果。

9.积极稳妥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指导各地制订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录取模式,规范高中招生行为和加分项目。深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动各地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增强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总结推广实验成果,指导地方加快实施绿色评价。

四、强化装备和信息化应用,

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10.强化装备与教学融合

颁布基础教育装备分类标准,修订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完善管理办法,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装备工作会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装备配备标准化。组织开展装备管理专门培训,推进实施装备配备与应用监测。研究制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指导各地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活动。

11.推进信息化深度应用

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典型培育和推广计划,促进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和二期建设,印发中小学生学籍信息诚信管理办法,提高数据质量,强化网络安全工作,发挥综合效益。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推进信息化教学相关实验。

五、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

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

12.大力推进中小学党建工作

联合中组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推动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举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建设中小学网络党校培训平台。开展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有效机制研究,推进中小学党建工作创新。

13.努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修订颁布并全面施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健全科学发展机制。出版《教育局长工作手册》和《普通中小学校长工作手册》。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中小学章程试点,探索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14.维护基础教育和谐稳定

高度关注基础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引导、妥善处置,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大力营造健康协调发展良好社会氛围。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

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研制应急疏散演练技术规程,提升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能力。

15.加强前瞻性研究

基础教育论文【第三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走过了一个拨乱反正、恢复发展和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伟大历程。20世纪末,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质量、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国家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特别是重视培养一批富有教育理想和开拓精神的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

一、基础教育的历史性变革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教育系统干部培训机构,承担着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培训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学院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截至2008年10月,学院先后举办各类基础教育干部培训班次达225期,参训人数达29000多人。其中,地市、县市教育局长研修班40期、以中小学骨干校长为主体的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究班65期,其他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干部专题培训班120期。基础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干部培训为我们观察、认识和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多年来与基础教育一线不同领导岗位学员的沟通、研讨和交流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基础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回顾与总结。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变革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改革开放初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教育率先冲破“两个凡是”的桎梏,教育作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步入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时期,也因此拉开了基础教育理念创新和变革的序曲。多年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形成,深刻地影响着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如:教育“三个面向”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尊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等素质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等等。许多不同类型参训干部的共识是:观念的变革与价值的重建,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先导。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和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素质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写入了法律,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课程改革是富有代表性的一项重大举措。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3年,新课程改革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我院参训的课改一线的校长们对新课改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新课改实现了从课程观念、课程体系、课程制度到课改机制的一系列创新,课程改革正在引发基础教育更加全面深刻的变革,它的不断完善,必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显示出更大的成效。

(三)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来保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基础教育宏观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揭开了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随后,通过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基础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实现了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和学校下放权力等改革。目前,基础教育已形成“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以省统筹、社会力量有限介入的教育管理与办学体制。在机制建设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转变,经费保障、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组织等管理机制也随之逐步发生变化。参训干部普遍认为,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保证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30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定,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这是该报告中唯一出现的具体数字指标,体现了党中央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同时表明实现该目标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指出国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提出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等经费投入政策。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在城市也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而形成了全国性免费义务教育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获得参训干部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一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30年来一个相当重大的举措。

在充分肯定我国基础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参训干部认为,在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存在较为尖锐的矛盾;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农村教育仍然薄弱,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亟待提高,一些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仍然突出;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较大的阻力,一些校长和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等还不适应;不少学校办学的特色不够鲜明,办学的行为不够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和基础教育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它必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得到解决。

二、以干部培训促进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作为民生问题之首,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围绕教育事业发展大局,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压力、新挑战和教育管理干部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培训教学内容、深化培训教学改革、构建培训文化,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着力提高参训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参训干部头脑,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教学体系。我们将继续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基础教育干部培训的核心课程,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头脑。同时,将现代教育科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管理理论作为特色内容,并加强对基础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加强参训干部领导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和研讨。根据不同类型参训干部的需求,不断增强培训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基础教育工作要点范文【第四篇】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5年来,全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使我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我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较“十一五”末增加个百分点,提前7年实现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全面巩固和提升,进入了由普及到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全省有57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较“十一五”末增加个百分点。

二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政策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之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我省做了典型发言。

三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迅速扩充资源。2015年,全省独立设置幼儿园发展到万所,比2010年增加万所,增幅达127%。覆盖城乡、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义务教育以促进均衡发展为重点,协调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省政府分4批评选、表彰了67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注重统筹兼顾,切实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城镇小学、初中“大班额”问题自2014年以来逐年缓解。教育部充分肯定了我省的此项做法,全文转发了此《意见》,并在全国推广我省的经验。普通高中教育以持续实施薄弱高中改造项目为契机,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16亿元,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在50%以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示范性评估和标准化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新型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初步构建。组织实施了全省中小学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程,一千多所学校被评为一级食堂。

四是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做到了“应入尽入”。实施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民族教育体系和政策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农村教学点和紧缺学科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建立了省级统筹指导的乡村教师补充体系。

五是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启动实施了多样化发展试点项目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全省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培训机制,培训教师近100万人次;中原名师培育工程持续推进,培育中原名师40人、省级名师两千余人、省级骨干教师近两万人。

六是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我省作为承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坚持系统设计、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等5个方面进行试点,省市县分级分类开展实践探索,完成了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汇编》。课程改革日益深入。首批遴选确定109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试点学校,我省成为全国较早开展生涯教育试点的省份。

七是基础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健全治理体系,推进地方立法,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分别颁布了新修订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和《河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加强学校管理,完善治理体系,学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回顾5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注重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是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注重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是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注重优化配置、加大投入是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强化问题导向,一以贯之切实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2016年的重点工作

今后5年,我们要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以下五大发展理念。

一是坚持创新理念,不断增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动力。创新是全面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新的源泉。创新就是对权威的挑战,只有打破常规的理念、方式、方法等,才可能创新。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应从小培养,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同志必须有这种意识和担当。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龙头,在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工作方法、体制机制、保障要素等方面进行创新。要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要创新基础教育体制机制,调动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教育活力。要深化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师和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是坚持协调理念,提高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协调是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既要协调好教育内部关系,又要协调好教育外部关系,更加突出基础教育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地位。要协调好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关系,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协调好基础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使规模与效益相统一,提升办学水平;要协调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关系,实现有机融合,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要协调好公办与民办的关系,推动共同发展。同时,也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促进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成;要协调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支撑力度。

三是坚持绿色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绿色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按规律办学、按规律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在基础教育各阶段要深入开展绿色教育,建设绿色校园,加大节约型校园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精准投入、精细使用,合理用好有限的人、财、物资源,以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要建立科学合理、全面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体系,以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定为主要指标综合评价学生,注重发展性、过程性评价;以综合师德表现、教学质量、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等方面评价教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校治理制度、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评价学校。

四是坚持开放理念,激发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活力。开放是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教育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有开放的胸怀,以开放发展开阔办学视野。要不断扩大基础教育内部开放,校校协同、城乡统筹、教科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有机衔接。要深化与社会的联系,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资源主动有序地对社会开放。要把握趋势,深化高校与地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要鼓励境内外的组织和个人依法捐资或出资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投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事业。

五是坚持共享理念,有效增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获得感。共享是教育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社会公平的本质要求。共享的理念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受教育的权益,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使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学前教育注重普惠,义务教育注重均衡,高中教育注重多元,特殊教育注重兜底,教师教育注重保障。教师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应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切实保障和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周转房和公租房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按照“提高教育质量”的总要求,围绕大局、整体谋划、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强化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起好步、开好局。

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下的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新要求的教育质量。当前最根本、最迫切的,是要切实增强全面教育质量意识,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衡量一个地方教育办得好不好、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看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多少高素质人才和高质量成果。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看学生是否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更根本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人才多样化的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落实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切实转变思维定式,不断增强提高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质量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感。

为落实上述要求,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二是着力扩充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三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四是着力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提升体育美育水平;五是着力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和信息化工作,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六是着力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七是着力保障特殊群体接受教育的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八是着力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三、提升素质能力,保障工作实施

第一,用新精神武装头脑,保持政治清醒。一是学习新精神,掌握新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教育工作,贯彻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要深化学习内容,领会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用。二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干部的首要素质,是管方向、管大局、管灵魂的。要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善于从政治大局和战略目标上谋划基础教育工作,善于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政治上的明白和清醒是领导干部成熟的基本标志。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系统的同志,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政治纪律和规矩,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

第二,用好作风强化责任,做到清正廉洁。一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作风是最好的形象,带头是最好的落实。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扎实推动“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将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努力营造良好作风。二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要认真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到标准不降低、要求不放松、措施不减弱。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管好分管领域,带好分管队伍。三是做廉洁自律的模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心存敬畏、以上率下、勤政廉政、严于律己、公正严明。认真学习和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牢固树立党规党纪意识,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线”,守住纪律“底线”,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1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