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最新8篇】
曹刿通过分析战争的利弊,强调了智谋与策略的重要性,认为胜利不仅依赖于兵力,还需审时度势,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战争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中国寓言故事:曹刿论战 篇1:
战国时期,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鲁国有一位谋士叫曹刿,他请求见鲁庄公,要参加对齐国的战争。曹刿的同乡说:“享受俸禄的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曹刿说:“这些高官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因此他来到王宫要求觐见。
曹刿见到了鲁庄公,问道:“请问大王凭什么条件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都不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每个人,百姓不会因此服从您。”
鲁庄公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祭品,我都详细地禀报给神灵,没有半点不诚实。”
曹刿笑笑说:“小的信用不能让神信任,神不会为此降福于您。”
鲁庄公想了想,说:“对待百姓们的大小案件,虽然我无法一一明察,但总是尽量按事实和情理来处理。”
曹刿这才点头说:“这是您忠于职守的表现,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作战。如果开战,请让我跟随您一起去吧!”
于是,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双方军队摆开阵列。鲁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击了三次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军了。”这时鲁国的士兵如猛虎下山,英勇无敌,齐军被打得大败。
鲁庄公要下令乘胜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了车,认真察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然后又登上车,扶着车前的横木仔细远望齐军的队形,最后说:“可以了。”于是鲁军乘胜追击齐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得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主要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待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齐军三次击鼓后,勇气已尽,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我们能战胜他们。刚才大王下令追击时,我恐怕有埋伏,于是便仔细观察。我看齐军战车车轮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东倒西歪,所以才让您下令追击他们。”
说明 在这则寓言中,齐强鲁弱,但曹刿通过认真调查,仔细分析,针对每种情况作出相应的对策,终于使小国战胜了大国。
译文 篇2: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也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篇3:
曹刿论战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这时)曹刿请求觐见庄公。他的同乡说:“这是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于是(进朝廷)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道:“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实情相报。”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等齐军第三次击鼓。曹刿说:“现在可以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想驱车追击。曹刿说:“不可以。”(他)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来掺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他们(士气)枯竭,我们(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了,看到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译文 篇4: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曹刿论战的主旨 篇5: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1篇文章,又称为“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主要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作战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
在这篇文章中紧靠“论战”来当背景材料,实质上是为了表现出曹刿的“远谋”。首先第一段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突出了“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紧接着第二段讲述了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和取得最终胜利的过程,凸显了曹刿过人的军事才能。第三段主要讲述的是取得胜利的原因,再一次突出了曹刿善于抓住战机以及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上下贯穿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其实质上全文的主旨在于通过曹刿对这次战争的论述以及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史实,来表现出曹刿卓越的政治头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全文只用二百多个字,就把战争的开始、经过、结果,就描述的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其次还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刻画人物。首先通过曹刿和同乡人的谈话,就写出了曹刿的是个关心国家和具有远谋的人物。再通过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话,又一次结识了曹刿的深谋远虑。总之全篇文章以曹刿来“论”展开描述,并刻画了曹刿的人物特征。
鲁庄公与曹刿 篇6: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 篇7:
《曹刿论战》历年来都会出现在历史课本中,关于这场战争,主要讲述了在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在“长勺”发生的一场战斗,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讲述最多的就是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
从部分人认为,曹刿在这场战争中起的是决定成功失败的关键作用,鲁国是否能胜利全靠曹刿聪慧的头脑,以及优越的军事才能。在这次事件里的鲁庄公却是一个昏庸无能,军事上急躁冒进的一位国君;文章中的鲁庄公只是曹刿的一个陪衬。
事实上,从“长勺之战”出发,鲁庄公是个贤能的君主。在与曹刿三问三答中,鲁庄公的观点被认为他把所有的取胜的希望取决于神灵的保佑上,可事实上从他们回答的方式方法上可以看得出来,鲁庄公为了考察曹刿是否有能力才有意识这样回答,然后一起总结出必须取信于民才能取得战争胜利。在国家存亡时刻,曹刿凭着一腔热血,挺身而出,直言进谏。而作为一国之君的鲁庄公必然要对他进行试探才能任用他。
在这本书中,两者都是其中重要的人物。这篇文� 鲁庄公衬托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军事才智,而曹刿同样也衬托了庄公的善纳雅言。就是这样,这个作品塑造了两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原文: 篇8: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