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优秀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9904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第一篇】

摘要:要想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高校必须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运行机制和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网络,建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合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和质量的参差不齐,也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当前,应仔细梳理正面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努力建立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才”是高等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仍是当前存在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因为不重视,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因为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时候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由此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第二,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不足。存在课程开设不够、课程与时代需要和学生实情脱节、教育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分离。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教育分离,缺乏相互渗透,齐抓共管难以落实。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分离。行政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教育教学部门之间脱节,分属不同主管,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工作难以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把握和考核常常被限制在思想政治课课堂考核中。第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不完善,不稳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大,政治责任大;但由于缺乏重视,现实中常常出现人员缺乏或人员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过分弱化思想政治工作者地位以及缺乏激励机制,将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者动力不足,队伍不稳定。第六,缺乏投入。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造精神世界的长期工作,需要人力、物力和精力多方面的投入,但由于其周期长、成果不易量化、成绩不易衡量等原因,导致很多高校对此投入不足。

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思路。

根据以上思路,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应该做好两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建设资源紧密联系、目标统一、工作联动、内外有序的协同运行机制,保证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与有序进行;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创新教育内容、教学评价方法、网络教育等,充分发挥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力量,建立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1)完善领导体制。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和改进其方式方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领导体制的健全与完善。[4]因此,高校应实行由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导体制,并根据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统一部署,研究制订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督促、考评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而言,高校可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教务处处长、思想政治课部主任等担任要职,成立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或分管校领导担任主任,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委员,将原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整合为下设的职能部门。这两个校级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从领导体制机制上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2)强化管理机制。有效的管理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严格的管理有赖于建立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机构和相关制度。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组织建设。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眼于长期效应,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考核标准时,要有更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方法。[5]因此,应该建立系统的督导部门和评估机制,做到有效激励,赏罚分明。三是建立流畅的沟通协调机制,打通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畅通全员育人渠道,形成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四是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常态活动制度、科研制度、激励制度、学科建设问责制度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制度支持。通过强化管理机制的建设,明确各级组织、各部门、各类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和要求,落实分工,充分调动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形成横向各部门相互支持理解,纵向各环节层层贯彻、落实、资源最佳配置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网络,才能确实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目标。(3)建立保障机制。第一,应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并提供物质保证。学校应建立相关制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将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确立科目,列入预算,保证思想政治教学、管理、科研活动、队伍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第二,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保证人力投入。一是优化队伍结构,根据校情建立一支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包括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队伍等。二是提升队伍水平,通过在职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引进博士、教授、教学名师等途径,提升队伍整体水平;通过鼓励科研创新,提升教师科研水平;通过鼓励教学创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保证思想政治队伍的稳定性。

在思想重视、组织领导完善、有保障和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风,使之成为覆盖全校的立体网络。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挖掘多样化、多功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教育、以理服人、情感投入等多种教育方式方法,保证教师育人职责。第二,优化课程体系。把人文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拓展课程以选修课、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不同职能部门分工合作,突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课堂主渠道教育与课外主题活动及党团、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解决思想政治课堂课外“两张皮”现象。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教育的结合渗透。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学生认识技术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体验技术中的人文精神。专业课教师应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第四,促进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与行政工作相结合,重点促进思想政治教师与辅导员优势互补。一方面,根据校情创新思想政治教师参与学生日常管理的方式方法,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更准确,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强化辅导员的岗位培养,通过制度建设,促使辅导员承担部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以此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水平,促进辅导员自身发展,稳定辅导员队伍。第五,完善实践工作机制。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最佳例证。完善实践工作机制有以下要点: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构建完整的实践工作体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类实践活动得到有效的'贯彻,防止各自脱节。二是将思想政治课实践环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相结合,进行整体设计。并建立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共同指导实践教学的体制,使全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活动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有机联合起来。三是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指导和监督,防止学生应付了事,提升实践活动的教育实效。四是学校应根据校情,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努力打造有特色、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第六,改革思想政治成绩评价体系。“要突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瓶颈,就应当积极探索并重新构建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考核的新模式和新办法,形成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评估的考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教育,不能只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成绩,应该不断创新考核方式,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可将考核划分为课堂、课外、社会实践三个环节:课堂理论知识考查应采用传统的、严格的百分制闭卷考试方式,保证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视。课外重点考核学生的思想认识,即是非辨识、“三观”立场等方面的考查。社会实践考核应注重教育实效,全方位考查实践活动的目标、过程及其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心得体会等方面。第七,建立日常的思想交流机制,帮助学生随时解决思想及其他实际问题。如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指导;鼓励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利用qq、微信等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第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一是打造集合思想政治资源的网络建设平台。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的组织建设的同时,建设校内网络互通平台。如把党委、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各自完善的网络平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资源相联通,从整体上优化整合校园网内容。二是坚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通过校园网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传播正能量。可以由宣传部牵头,联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团委等部门,结合国家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积极与学生开展网络对话,结合学生网络动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第九,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建设校园文化。除了课堂这一显性教育资源外,要善于发掘和整合校园内的隐性资源,如网络资源、校园广播电视、小报刊、黑板报、公告栏作品展等,应充分利用这些校园文化资源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水平,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思想政治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引导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四、总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改革和创新,从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环节两方面大力推进,才能建成大范围人员参与、高渗透思想政治活动、针对性强、重方法引导模式的协同创新思想政治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社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xx.

[2]马博.试论高校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xx,(2).

[3]蒋强军,王华兵.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5).

[4]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5]杨泽宇,李维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及其改革问题解析——兼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办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2).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第二篇】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共产主义为方向,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但同时,我们不要忘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如果离开我们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而空谈实现共产主义,空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像乌托邦一样,永远无法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新的现实情况不断充实教育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大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出发,从大学生的不同认识和接受能力出发,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将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与书本上所讲的理论相违背的实际情况,如前面所说的贫富差距扩大,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矛盾,使学生在解决矛盾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此来克服教学中“教非所需,解非所惑”的缺陷。

二、加强教育过程的双向性,把教师讲解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传授解惑、学校与社会环境都相当于是外部因素,学生的自我接受、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相当于内部因素。如果只重视教师的传授解惑而忽视学生内在的`自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要只是照本宣科的读课本,而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说出他们思想上存在的困惑,或者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组织他们开展辩论,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肤浅或错误认识,全面深刻认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说明某一个人掌握的理论知识如何,并不代表这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就很高。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大学生的平时表现来评判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的观察,或者通过学生的反映来评价一个人。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来展开。当然教师不要事先让学生察觉出这是在考核他们,否则学生可能产生某种抵触情绪或隐瞒。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任务,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完成。这样既能间接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四、加强教育环境的协调性,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往往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压力。殊不知,学校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学校的教育脏了,那么一定是社会不太干净。我们要想减少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必须加强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一方面,学校应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服务学习理论。另一方面,社会应该自觉地承担起某些责任和义务,抵制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侵害,净化社会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使学生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信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第三篇】

对于茶叶企业的员工来说,企业内部的文化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对其产生鼓励作用,企业文化能够针对员工的心理,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从而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激励能够将良好的文化环境创造出来,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思想政治激励,对激励效果进行提升。企业管理经营者在企业内部能够对企业大部分资源进行掌握,能够指导企业发展,重点激励管理层,对年薪制进行应用,深入研究和分析激励机制,将股权激励工作做好,这种方式能够对长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保证,结合股权激励和年薪制激励,能够对经营者工作积极性产生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也需要将声誉激励对管理经营者实施,从而促使其在社会上能够得到认可和尊重[3]。在激励的过程中,应该对员工的特点进行了解,对其予以尊重,对多种激励方法进行应用。

对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进行贯彻。

人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因此,需要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从而将促使其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遵守和贯彻,实质上就是将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定为以人为本,对人的需要进行满足,使得人能够更加良好、全面的发展,对自身价值以及素质进行提升。企业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入员工发展这一项,以企业员工的利益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将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并对其不断地进行完善,对人进行教育、理解、关心以及尊重,对员工的思想认识进行尊重,将员工的热情激发出来,促使其在学习上花费精力,对自身素质进行提升,从而发挥自身力量促进企业发展[4]。

对激励考核反馈机制进行健全。

许多管理企业的人员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其能够将很大的经济效益带给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需要经历两个主要步骤。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需要将先进的理念以及思想知识传递给企业员工,员工在认识和消化所接收的理念以及知识的过程中,就能够转变自身的世界观,对自身思想觉悟进行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5]。对激励考核反馈机制进行建立健全,能够使得其及时反馈教育工作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将考核的形式以及方法等在考核的时候进行明确,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需要对激励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并且对各要素的关系以反馈信息为依据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运行的正常顺利[6]。

对激励性企业进行构建。

生存是企业员工工作的主要目标,但是,如果企业内部具备激励性,员工就能将工作看做是建设自身的事业,这具备更高的工作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员工就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以及满足,对自身发展空间和途径进行拓展[7]。企业激励机制必须具备灵活性,将公正、公平的特征突显出来,在激励员工的时候对适宜的地点和时间进行选择,从而对激励效果进行保障。企业员工具有全面性的公正,必须掌握更多的技巧和能力,并且将工作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如果企业具有激励性,那么其应该将激励性赋予到其人际关系、文化以及工作方法之中[8]。激励的最佳形式就是自我激励。

企业需要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能力以及素质进行提升,将企业员工聚集起来,安排其参与学习活动,主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以企业发展为依据,将专业化、素质高的政工队伍建立起来,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对其政治素养进行提升,对其思想政治知识进行强化,将其职业道德建立起来,从而顺利事项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9]。

3结语。

本文就茶叶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措施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茶叶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茶叶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措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社会的发展也实现了多元化,在此情况下茶叶企业就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需要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价值进行加强,对员工积极性进行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10]。

参考文献。

[3]谢祥云.烟草企业如何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j/ol].新丝路(下旬),(03).

[4]赵长福,吴卓新,杜鑫.如何在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以人为本[j].赤子(上中旬),,13:12.

[5]王宝.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ol].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

[6]白文娟.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15:136+140.

[8]张玉峰.论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经营管理者,,33(19):345.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第四篇】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几乎都是网友,他们利用网络学习交流、写论文和休闲娱乐等,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所以只堵不疏的限制学生上网,既不现实也无效果”。同时,微博、博客、bbs、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使得高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也给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将新媒体的使用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应用论坛、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流平台,引导网络舆情。在这些交流平台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且具有隐匿性,教师更容易获知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状态。高校可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占领信息高地,一方面即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会有一个宣泄的渠道并方便教师准确引导。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能够利用这些交流平台,将符合社会要求的主流思想渗透到与学生的交流中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展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我们强调凸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否定显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中一对相辅相成的方法,二者在功能上相互促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但不能相互替代,任何一方的缺乏,都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优发挥。所以,我们要树立两类方法各有其用、相互配合、相互促动的观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直接、迅速的特点,对社会主流思想实行有效传播;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隐性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观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教师不但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实践证明,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取得好的效果。西方国家虽未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他们几乎所有的学科教育都强调为国家服务的伦理和道德。将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树立准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能够促动不同学科的发展,又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高校应转变过去那种认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发挥德育功能的观点,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学科之中,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等等。这既需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还要将专业课教师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中来。要鼓励专业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肩负起育人的重任。

(一)发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指导实践活动顺利实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增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研究,对于解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推动其在实践中持续发展来说尤为重要。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增强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以增强应用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与时代性;其次,应增强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大学生生活,获得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推动其持续丰富与完善。

随着社会化水准的持续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在持续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步调一致,持续总结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即时将其规律化、规范化和理论化,推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持续丰富与发展。此外,还要吸收和借鉴国外关于大学生隐性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实行分析与鉴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改进我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隐性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使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资源总和。总体上说,我们能够把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课以外的对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种种要素统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资源”。长期以来,高校大多注重浅层次的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深层次的隐性资源则开发较少,这使得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缓慢。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

1.充分挖掘高校物质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物质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是指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意图的建筑、环境及空间布局等,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构。大学校园里的教学楼、实验室、活动中心,甚至宿舍的装饰等,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都是展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场所,但校园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死’的物质而存有,更是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活’的灵魂存储并传递着大学的文化与精神,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而直接的感官刺激”。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淀着历史和社会的文化元素,承载着博雅、厚重、质朴的大学精神,能直观地、超语言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充分挖掘高校精神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精神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是指“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以及道德情感等。它主要包括文化氛围、学术氛围、社会风气、周边环境、人际关系以及领导作风等”。这些资源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等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和道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营造健康活泼、轻松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营造文明安全、健康有序的生活氛围,使大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受到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指在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之产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当前高校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不足,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诉求。所以,必须增强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研究,拓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第五篇】

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和谐”的思想。学者张耀灿认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应该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众所周知,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和谐主体,便可以大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二、当代大学生这一主体的“不和谐”现状展观。

世界观教育方面:有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没有兴趣,在情感的接受上较为被动,在信仰的确立上不够坚定,在行为表现上较不成熟。政治观教育方面:在政治意识上,国家意识不高,政治上的表现也不成熟、不稳定。在民主法治观念上,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但却不理解真正的民主。人生观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想影响较大。法制观教育方面:“当前在很多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少得可怜,且大多混归于道德教育。”在校园里,屡见各种犯罪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道德观教育上:在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下,有些学生在义利观方面、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婚恋观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行为令人堪忧。

三、大学生“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

1.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侵入。弗朗西斯福山在《新时代:难以命名》一文中指出的:“虽然金融全球化可能仅仅影响到为数有限的国家里的少数精英,但是思想和信息的全球化却触及了世界上最偏远的村庄和靠狩猎采集为生的部落。”这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在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不断出现的社会现象和思想问题有些无所适从,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选择相对以往也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2.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对高校育人理念的冲击。市场经济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希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即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仅就其负面影响而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经济的缺陷容易诱发个人主义。二是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引发多种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人们的道德观念变得模糊。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上问题频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育主体方面,有的教师形式主义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内容方面,一是教育内容的滞后性与时代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二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不高。此外,在教育机制方面,保障措施、评估体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完善,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大学生这一和谐社会主体生成的路径。

1.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基本认识。要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突破口,必须要从其“自身”探寻。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当是我们考察的重点对象,因为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他们展开的,只有搞清楚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抓好学科建设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真正实现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其次要走近学生,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把课堂的理论灌输、渗透到具体实在的生活当中,从而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体性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是前提条件。主体性意识的培育来自于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个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和源泉”。其次,人性化的“服务”是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的现实条件和必要条件。对高校来讲,要彰显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增强高校主体性教育的正面价值。4.创新教育方法,大力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在高校,大学生更多的是接受显性的思想教育,从多年的教育结果来看,过多地采用这种方法效果不佳。而“隐性教育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具有隐蔽性、平等性、愉悦性、灵活性等特点,有效地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要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应当采用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显性的课堂教授,使大学生明白该行为的思想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将教育要求内隐在学生的日常学校生活中,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第六篇】

内容摘要在艺术类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艺术类院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并在加强和改进艺术类思政教育工作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其间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国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对于其概念界定、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都需要更进一步的积累和深化。艺术类院校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然而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准却远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不能不引起业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因此,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相应的对策。

艺术类大学生在高校学生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比例,但其整体特征却非常明显,与理工科和文科学生差别显著。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和扎实的专业技术,但文化课基础薄弱;个性特征鲜明,感性而充满朝气,但有时漠视规章纪律,缺乏集体意识;价值取向多元,独立意识强,但理想信念相对薄弱;思想意识前卫,但公德意识淡漠。因为艺术类大学生这些特殊的个性和思想意识上的'特征,其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应深入研究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特点,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融入进日常教学当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通过两个途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育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其实施对象产生的效果。调查表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总体良好,具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自尊心,注重形而上的价值探索。此外,我国高等学校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经验,主要表现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这些成果表明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当的正面效果和可取之处。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反思和改进。例如,部分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教师教书与育人分离情况严重,学校规章制度对艺术生的约束力度大于激励功效,艺术类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满意度偏低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艺术类高校的工作人员,如专业辅导员,需要加强角色定位,深化对自身职能的认知,明确职责范围。当前,不少高校的辅导员并非专职辅导员,而是由博士生或其他专业教师兼任。不少辅导员有“学生在校不出事,其他的都随意”的观念,并不明白自身的角色是服务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应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到重要位置看待。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主动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对教育历史和教育理论著作的研读,学习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深刻领会为国家培养具有何种思想高度和道德情操的人才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

(二)教师应将教书、育人有机结合。

艺术类专业任职教师需要明晰教书育人的两大职责,在专业教学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教学,同时关注时事政治,始终坚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专业教师应致力于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艺术观,在艺术道路上坚持正确的方向,对艺术作品和观念具有独立的分析鉴别能力,创作具有一定艺术水准,同时又能为市场所认同的艺术作品。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加强,首先要制定符合艺术专业和学生特点的要求和目标。教育者和决策制定者需要深入调研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学习特点以及就业前景等,深入参与到艺术类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团体实践等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去,在长期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中积累经验,制定出切合实际并有效的规章制度。

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并将此思想贯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这就要求高校艺术类教师不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授课充分结合,更要关注艺术类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展开个别教育,并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最后,要合理安排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笔者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都觉得思想政治类课程枯燥陌生,有相当程度的抵触心理。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课程比例和培养方案,使思想政治课程不显得突兀。此外,结合实践来教授思想政治课程,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实践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业界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现状,提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分析为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罗洪铁.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xx.

[4]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xx.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第七篇】

思想政治课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质、现代法律意识、崇高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主渠道,是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而要想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融合、渗透素质教育,就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念。

对学生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首先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就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学校要在教学中融合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

第二,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思想政治课本身体现了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平面的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体型”、“学者型”的教师。

因此,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就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里素质。

实际上教师教学生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明白做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要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法律的基本常识,自觉地以道德和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对此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育人”的最终目的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情感教育,对学生施之以爱,从“生活学习”等方面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师长的慈爱和温暖,才能消除隔膜,与教师推心置腹,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勇于承认错误,增强改正的勇气。

其次,教师应坚持劣中见优,表扬为主。注意细心观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自信心,点燃他们自尊火焰。

再次,应有意识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

四、切实开展心灵交融的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政治理论教学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纪律与自由,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让学生懂得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的与人交往;看问题,办事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还可以利用校外的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一切,遇到挫折,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自觉磨砺坚强的意志,有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领等良好性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总之,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素质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第八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本文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从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等方面,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深融合问题,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融入,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引言。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教育既是创新创业理念宣扬的主力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高校的专业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能力的培育方面起着启蒙的作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自身专业技能熟悉掌握,又可以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就业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旅游管理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这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進行系统的设计。在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以达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等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蓝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实施框架,也是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符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适应旅游行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育,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其次,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理念的深度契合。对于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课程的'重合部分,要通过教师的集体配合,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等方式进行相应的删减,引入新的行业理念,保证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立体化、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企业见习、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的引入,形成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腿”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世界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理念,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旅游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岗证课训”的“基础层”;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岗证课训”的“核心层”;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岗证课训”的“提升层”;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岗证课训”的“拓展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同时,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进来,以期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要始终贯穿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独特性,着重强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位体验+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功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专业课程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行业发展热点,提高学生对行业的发展认识,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增长眼界夯实基础。旅游行业是一种交叉性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应该从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具有互补性特点的角度出发,搭配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企业讲座等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旅游行业相关联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地根据行业发展设置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对重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旅游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在实践中加强,注重学生的角色体验、过程体验和环境体验,形成“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素质拓展”的综合体验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社会服务活动、行业社会调研以及专业领域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实践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提高自身的学校效果,同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现实的职业岗位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着重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共建课堂的综合实训项目,跨课程的联合教学、考核,使学生可以综合开发企业需要的旅游产品,综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同时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落到实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身在校园,意识在社会的教育模式,提升其专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的综合体验。

专业课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分兴趣、项目、类型等方面的校内实践项目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以专业、兴趣、实践等开展的校园社团活动,应配备具有专业背景“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师指导团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培养,激发学生能力、兴趣和创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与旅游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引导学生跨专业组建相关团队,基于项目配备相应的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形成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共同开发,使学生可以真实地进入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景中。同时,注重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积极加强专业师资的外出学习和企业实践,借助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师资的力量,提升师资团队的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形成专业教师、创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以及师资等方面的融合,构建新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更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在专业教育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积极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教学中提高学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9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