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98082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范例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第一篇】

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8.(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第二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字 ,他是 (朝代) 。本文出现的成语有 、 (写出其中两个)。(6分)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4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乃不知有汉

小题3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小题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小题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小题1陶渊明 元亮 晋(东晋) 大诗人(文学家) 世外桃源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2问津 鸡犬相闻(任选两个)

小题2(1)类(2)全、都(3)请、邀请(4)竟然、居然

小题3a

小题4略

小题5热情好客 不想让外人打扰(不想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

小题6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作家、年代等。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小题2试题分析:属,一词多义,类。悉,一词多义,全,都。延,古今异义词,故古义:请,邀请。无论,古今异义词,古义:竟然,居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本题涉及的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小题3试题分析:a.仿佛古今同义,都是好像的意思。b.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枢纽。c.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路可走的境地。d.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词语的特殊用法:古今异义词。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自乐(高兴而满足)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为(想向,对)、 具(详细)、闻(知道)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5试题分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这些都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因为听闻渔人讲了外面的世界后,他们不愿意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所以,渔人临走前特意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和人物心理的揣摩。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桃花源的人款待渔人,说明他们热情好客。因为听闻外面的世界很乱,他们不远这里的宁静和平生活被外界多干扰,所以,有嘱咐渔人不要把这里的一切告诉别人。

小题6试题分析: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点评:怎样才能切准情感把握的脉搏,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第三篇】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l~5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世外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参考答案:

1.(1)类

(2)全,都

(3)邀请

2.a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5.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第四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小题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小题1c

小题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译出大意)

小题3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小题4

(1)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及解析【第五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落英缤纷落英:落花(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

(3)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4)便扶向路向:从前的,旧的

(5)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的,自得其乐。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16.桃花源里的'人不希望渔人告诉别人到过桃花源,但是渔人却告诉了太守。请你分别推测桃源人和渔人的意图。(2分)

桃源人的意图是不希望外面的人来打扰和破坏他们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渔人的意图是想告诉太守获得太守的奖赏。

17.作者笔下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赏或评判,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风景优美,物产富足,人与人和谐相处,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能给人带来一个美好的憧憬,一丝心灵上的安慰,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答案示例二: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但这在当时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这是作者追求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9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