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品德心得体会范文实用【精彩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品德心得体会范文实用【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品德心得体会【第一篇】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回顾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校许多老教师尤其是我们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思品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中国的声音"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是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步骤:首先选定论题,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其次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哪方获胜,在总结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3、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4、开辟"时事论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我深信,只有在自身不断地求索和创新中,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乐趣与价值,才能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继续奋战,才能更加胜任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把身心系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为教书育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品德心得体会【第二篇】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品德修养在成长的道路上显得格外重要。近日,我所在学校组织了一次品德考试,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象征着品德修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这次考试,我体会到了品德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
首先,在这次考试中我意识到了品德修养对于塑造一个人优秀品格的重要性。品德修养是一个人言行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更是社会评价的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品德考试,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了解到一些细微之处的改变会对自身的表现产生巨大影响。比如说,在一次组织活动中,我始终保持微笑并热情地与他人交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终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赞许。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上不断积累和努力。
其次,品德修养也让我体会到了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品德考试所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对自己人格的要求,更是社会道德准则的考验。在备考过程中,我不仅仅要积极涉猎各类文献,还要触类旁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修养。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坚持下来。时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万事开头难”。只有坚持走下去,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
而在这次考试中,我还深深感受到了品德修养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无论是在家庭中,学校里,还是社会当中,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理解、支持和尊重他人都是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德。通过品德考试,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表现,并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我总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这让我在这段时间内与同学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通过这次反思,我意识到我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是不够的,只有真正倾听他人的心声,并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这次品德考试也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将自我利益至上,忽视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担当。通过这次考试,我从外界借鉴到了很多品德修养的案例,进一步激发了我坚守责任、关注他人需求的决心。而且我也认识到,在自身品德修养提升的过程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我在考试中发现的自身不足,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并付诸实践,例如多次参与志愿者活动,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等。
通过这次品德考试,我深刻体会到了品德修养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砺和修身,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同时,我也认识到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和努力奋斗,才能在品德修养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将这次考试中的心得体会融入我的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品德心得体会【第三篇】
怎样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新的高度呢?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从其学科内容看,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使它在学校教育上有重要的地位。毕竟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其重要性一再被强调。然而,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环境和背景下,政治科在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表面的重视和实际的忽视使它不断地被边缘化。其教育的内涵、蕴义更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更谈不上效果、目的。从其教学的特点看,所谓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学习的“记忆(背诵)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科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
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来自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来自于人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也才是真正地重视国家、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往前推进,在政府更为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课程改革如一江春水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其教学理念的转变给原本所谓“空洞乏味”的初中思想政治科指明了一条新路。而实践也开始证明,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变化是明显的,效果也逐渐地显现出来。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将不断完善、发展,也会不断地暴露问题。在新课程的浪潮中,初中思想政治科的教学出现了新的良好的风貌。同时,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和误解。
总体来讲,初中思想品德课,基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也就对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要使其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课程改革,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从而防止走回到老路上,这样,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才会既有生机、活力,而又能获得实质效果,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才能实现。
摘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实施新课程,必须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淡化倡导合作交流、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题词: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初中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新教材,既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怎样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高起点呢?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就教于广大同仁。新课程的“综合评价”观,要使教学不局限于认知的目的,它还关注学生态度的发展、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不只是严谨地执行写得详细、系统而完整的教案,而且根据教学实况随时改变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和进程;教科书不被当做金科玉律,教师不只是“吃透”教科书、准确无误地宣讲教科书,而是把教科书当做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和舍弃;教学过程不只是准确、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而是有着一些松散、一些随意、甚至一些杂乱以及在这种松散、随意、杂乱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教学气氛不是刻意营造、而是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合作的活动中自然形成;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讲台,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教师不只是精心设问、接连发问,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有时间自由提问;教学不把学生的活动安排得又多又密以显示教学的形式多、容量大,而是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留些空白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教学不一定每堂课都很完整、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是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展,而是出自内心的热望与欣赏;教师把眼光放在每个学生身上,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期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喜;教学更多显示的不只是教师自己的能力而是学生尽情施展的才华;师生双方都沉浸于教学活动中忘掉了各自的角色,共同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涌动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从这样的角度来评价教和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发展性评价。总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理念;而一马当先、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则应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作为。
品德心得体会【第四篇】
要让小学生将来成为诚实和富有责任心的人,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尝试和耳濡目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
品社与社会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二、注重体验,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以体验肢残人、盲人及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促使学生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这就是品德教育的成功之处。
三、注重解决问题,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平等交流、合作,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解决问题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且尝试提出某种解释或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制作等途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如上《我们的合作》这一主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完成学校平面图的制作后,说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及其范围,接着询问学生回家的道路,然后按照四个方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调查学校不同方向都有哪些建筑物等。在调查活动中,我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引导学生记录好自己的整个调查过程和体会,完成小组调查表,将调查结果进行组合,共享成果。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调查所得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再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