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改革开放重磅资料

好学生发表时间 3257705

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改革开放重磅资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和行动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领导干部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后,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使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45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化是全方位、全领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既蕴含体制机制的变革,也需要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体制机制作保障。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建立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体制机制,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制度保障。但也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有赖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时,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重大原则之一,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观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本质,要求新型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使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成为必要。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地位,凸显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制度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诠释了我国改革的历史逻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体制条件;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基

于国情确立发展目标、选择发展道路,也要遵循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

律,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

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

分工和合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外开放包括要素型开放

和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建设市

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既是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由此使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成为必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在于通过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看,不少改革举

措就是人民群众的发明和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

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

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他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

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是对人民全面深化

改革主体地位的诠释,彰显了人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主

体地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为

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

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

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

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

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站在人民立场、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

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调动人民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

“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

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

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

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

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基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而提出

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既是人民利益的表达,也有

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是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追求,也是人民的愿望和诉求。实

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也要求推进收

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

成第三次分配的体制机制,通过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有

效调节,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健全城乡

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旨在完善城乡空间融合形态、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

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进而形成城

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

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评价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最终评价。人民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的主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评价的主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

否成功,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由人民来评价。

人民的感受最真实、最直接,人民评价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最终评

价。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

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是人

民利益至上的体现,彰显了人民在改革成效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评价既是对改革结果的评价,又将进一步推动改革走向深入、走

向全面,使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适应人民的愿望和诉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我国改革遵循的是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行动逻辑,先选择一些难度

小、容易实施的领域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难度大、风险高的改革留到

了攻坚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诸多领域深刻变革和诸多利益格

局调整,面临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的处理,要求遵循一定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全面深化

改革的方法论和行动路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

覆性错误,创新才能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束

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

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

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

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

原则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的底线。守住底线,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的要求,

动摇四项基本原则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同时,解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创新的举措,

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

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

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锚定这

一总目标。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起点,针对问题谋划改

革,寻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选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路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

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20243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

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

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目标提供了寻找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是为了实现目标,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是统一

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涉及诸多领域和方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要善于抓住主

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在改革

涉及的诸多领域中,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重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带

动其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20232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对经济领域的改革进行

了系统谋划,具体包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

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

企业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完善现

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统筹谋划

好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和党的

建设领域的改革。”这里凸显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性,明确了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矛盾主要方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利益

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和布局,才能使

改革走向深入。注重系统集成,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也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3

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成立,是改革走向系统集成的组织

保障。新时代重大改革方针政策、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出台,均经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讨论通过。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系统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

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

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加强改革的关联性、

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做好不同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套与有效衔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有破有立。改革是破与立的统一,改革的过程

就是破除旧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确立新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

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

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看,处

理破与立的关系有三种方式:一是先破后立,二是先立后破,三是边

破边立。从规避改革的风险而言,先立后破是最佳选择,新的体制机

制建立起来并正常运行之后,旧的体制机制自然失去了其效能,将改

革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边破边立也是一种稳健的改革方式,风险小,

容易赢得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同。先破后立有利于快速推进改革,但

蕴含的风险比较大,容易形成制度的真空地带。破与立关系的合理选

择,直接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效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改革举措从制定到落实

需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如果不及时跟进和落实,

改革举措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

制度建构,更需要落到实处,让制度运行起来,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

效”;“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

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一)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要前进,就

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是历史的回声,也是

时代的号角。

秉承数千年变革和开放的精神气韵,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

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绘就

了壮阔恢宏的历史画卷,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

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

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

断。党中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

新进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

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的关键时期。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

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艰难。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的根本动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着眼中心任务,用好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

战略部署。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全

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5月,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总目标一以贯之,主题十分明确。

(二)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

史方位,“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

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

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

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

振聋发聩。

“改革开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

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语清醒坚定。

历史,往往历经时间沉淀,更显脉络之清晰、变革之深刻。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义

无反顾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

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

案……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激活澎湃动能,户籍制度

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瞄准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减税降费,科技体制改革赋能创新;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利益问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

更高需求,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深化;针对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

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冲破

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社

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新时代以来不平凡的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

指引下,我们党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

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

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

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由此,我们更

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

加真切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四川成都,坐落着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在这

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径范围5公里的空域内,各类无人机来回穿梭,

完成一系列测试任务。

以前,企业测试无人机,要先申报飞行任务,再申报飞行计划、放飞许可,

没有一周时间下不来。经过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如今测试无人机,提

前一小时报备即可。以改革之力助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从中能够读

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

生产关系”的道理。

关键时期,重要节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

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面对既定奋斗目

标,我们始终保持战略自信,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坚决破除妨

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

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面对取得的改革发展成绩,我们

始终保持战略清醒,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

真格、敢碰硬,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

会活力。

“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面对改革道路上依然存在的很多复

杂矛盾和问题,我们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

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

荆斩棘、一往无前。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

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历史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

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全面深化

改革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一粒药,见证改革初心。恩替卡韦——一种治疗乙肝的药品。通过药品和

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相同厂家的一片药,价格大幅下降,一年下来患

者花费也大幅降低。

一间房,彰显改革温度。在松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里租下一套两居室,补

贴后租金不到之前的一半。近年来上海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建设,让

更多新市民、年轻人实现安居梦。

一条河,擦亮改革底色。赤水河生态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通过生态补偿机

制“攥指成拳”,河水一年比一年清,河流两岸村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

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为了人民——改革由此而启程,因此而壮阔。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社保城乡统筹、

有序衔接,让人民获得更可靠保障;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人民生活

品质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

更加充盈……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站在人民立

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

制定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收获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反映强烈,就持续深

化“放管服”改革;基层负担过重,就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让

群众感受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

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

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就能更好托举起老百姓“稳稳

的幸福”。

依靠人民——改革由此而获得动力,因此而创造奇迹。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

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

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20209月,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请来基层代表,听取大家对“十

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中有乡村教师、农民工,也有货运司

机、种粮大户。这样“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

月内主持召开了7场。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正是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

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思路,凝聚起奋进的共识。

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中国之治”的根基,到河长制、

林长制等基层探索走向全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及

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全面深化改革拥有了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

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改革让机会无限拓展,国家的前行成就着个人的梦想;

亿万人民自觉自愿参与和支持改革,推动和促进改革劈波斩浪、奋楫向前。

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

身改革。

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一切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改革无论改

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牢记宗旨、以人民为念,都要“把为人民谋幸福

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都要懂得“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

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

取向,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汇聚起的是更加深沉而磅礴的力量。

(四)

改革之路无坦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

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这是对新时代改革经验的深刻

总结,也是新征程上谱写改革新篇章的鲜明昭示。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

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20142月,习近

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

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我的问题是:在中国,人大代表是怎样代表人民利益的?”20239月,

各国议会联盟主席帕切科走进北京东城区前门街道的“小院议事厅”,与

基层人大代表直奔主题、你问我答。从“协商议事室”到“屋场恳谈会”,

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一个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改革创新

实践,诠释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

生命力。

“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这是始

终如一的战略清醒和定力。“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

坚定不移抓”,呼唤敢闯敢试的改革魄力和胆识。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

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改革就能在正确道路上稳步前行。

在考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题时,“提出要制定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方

案,而不是只讲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样考虑,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也

是划时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

革。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

度建设分量更重,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

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全国率先

上线企业跨省份迁移全程网办系统,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

覆盖试点……河北雄安新区每一天都在书写新的历史。设施互联、票制互通、

安检互信、信息共享……从理念到机制,从标准到规则,坚持运用好系统观

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每天跨城通勤的人超

过百万。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实现了由局部

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防止和克服

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使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推

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

书记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等重大判断,

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

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重大部署……高瞻远瞩的

战略谋划、审时度势的改革举措,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

量发展不断向前迈进提供了行动指引。

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

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就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影响其他各个方面改革

相应推进。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必须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和发展我国基

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

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顺应群众呼声、彰显改革决心。从国务院制定出台指导意见、明确第一批

13个重点事项清单,到各部门迅速行动、加快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再到

各地出台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推进落实……压茬推进的时间表上,有分

秒必争的紧迫感,也有事不避难的执行力。

“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

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

注重改革实效,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

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越沟迈壑,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五)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20245月,特斯拉又一座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动工。从洽谈到签约仅用

1个月,再次刷新“临港速度”。这离不开优化营商环境制度的支撑。

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国第一家外商独

资公募基金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诸多“第一”“首家”

标注了自贸试验区“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从一花独放到繁花似锦,全

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起航。用心耕好这

块“大试验田”,制度创新的“苗圃”结出了累累硕果。

开放也是改革。笃定“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坚定不移推

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建设开放

型世界经济。从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到构建面向全

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

放格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一步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

现代化离不开开放,开放成就现代化。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

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

行。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

量发展,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定能不断拓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短短6天,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784.1

亿美元,创历届新高。借助进博会这个平台,埃塞俄比亚去年向中国出口

咖啡生豆超2万吨。进博会6年间,巴西甜瓜、巴基斯坦樱桃、马来西亚

菠萝蜜等80多个水果新品种,被准入中国市场。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今年以来,阿斯利康在江苏无锡高新区

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工厂,法雷奥在上海嘉定打造“舒适及

驾驶辅助系统生产研发基地”……外商纷纷持续投资中国,所关注的不仅仅

是庞大的市场,更是以创新为驱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

质生产力,正在全球产业版图里形成新的吸引力。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

代以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以30%左右的增长贡献率成为全球

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为世界贸易、投资增长

提供更加宽广的天地;利用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全球提供

质优物美的产品,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为世

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

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开放中扩大共同

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

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必将为世界发

展提供更多机遇。

今年525日,X8157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在十几天后抵

达波兰的边境小镇马拉舍维奇。累计开行达到9万列、总里程已超7亿公

里,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连接11个亚洲国家,是当之无愧的“黄

金通道”。

比数字更直观的,是各国人民的获得感。肯尼亚鲜食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

成千上万的当地种植户受益;一条阿富汗羊毛地毯在中国销售,四五个当

地编织工人家庭增收;中国的菌草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

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预

言: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

未来的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汇集着

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新时代以来,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

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

辉旗帜。面向未来,中国坚持胸怀天下,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

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携手各国共行天下大道,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

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正义之路。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我们都是奋斗者,从过去奋斗到今天,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未来

的目标很明确很伟大,要实现它,还得靠我们继续实干奋斗。要有这样的

信心和底气,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

来到黄海之滨的日照港,一番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纪实

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

强烈的责任担当,掌舵领航、力担千钧,在新的历史关头作出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

业发展新天地。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招,更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

兴衰成败的伟大革命。

改革潮涌、惊涛拍岸,神州大地日新月异,东方大国气象万千。

领航掌舵再扬帆——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绿意盎然的深圳前海石公园,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巨石赫然醒目,宛如

高扬的风帆。

201212月,上任伊始,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就前往改革开

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第一站来到前海。

当年,开山填海的炮声犹如滚滚春雷,震醒沉睡的深圳蛇口,“春天的故

事”拉开序幕。

如今,一片泥泞滩涂上崛起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前海,

与蛇口仅仅一山之隔。

两座地标,两次见证。踏上新征程,新时代改革引领者胸有丘壑、眼存山

河,擘画着中华民族的崭新前景。

正是在那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指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发出了新时代“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

员令。

清醒的判断、果敢的抉择,源自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彼时的中国,行至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

审视国内,历经数十年高速增长,“成长的烦恼”逐步浮出水面,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

发凸显。

放眼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

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面临更

多挑战。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邃洞察新的

使命任务,将改革开放伟大旗帜高高举起:

回答“要不要改”的疑虑,阐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

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针对“往哪儿改”的困惑,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

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破解“怎么改”的难题,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勇于冲破思

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201311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

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

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这份约两万字的决定中,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涵盖

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

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布局宏阔、清晰醒目。

消息甫一披露,外媒感叹:“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共第一次做

出范围如此之广、内容如此具体及有抱负的改革计划。”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社

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又一次划时代的改革,开启了全面深

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以此为新起点,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气势如虹的全面深化改革扬帆起

航。

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

2019103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擘画了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190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158项改革举措,直探“深水区最深处”、直面“最

难啃硬骨头”;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方案,改革

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

推动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

这是坚毅笃行的责任担当——

2024611日下午,北京中南海。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会上,总书记同大家一道审议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

等多份改革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像这样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2次。总书记

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思治论》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改革者的心

声:“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深知前路险峻,习近平总书记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责任担当,

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关掌

舵、拍板决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挺进。

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

年大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考察安徽小岗村、河北雄安新

区……每逢重大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奔赴改革地标、开放高地,重温

改革历程、部署改革新举。

号召“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集体学习课堂搬到中关村,带头起立向

“改革先锋”鼓掌……每到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宣示改革开放决

心、致敬改革开放精神,凝聚起气吞山河、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勇于突破的非凡魄力——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浙江宁波舟山

港、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一线实地调研。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

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2020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论断

首次提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

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

出这一重大理论,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将发展主动权牢牢

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提出“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再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改革脉搏、洞

察发展规律,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大理论,中国

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办”的思路愈加清晰。

在理论上创新、在实践中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以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魄力,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征途越是壮阔、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思想的灯塔引航。

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

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相继确立,以原创性理论贡献、严

密性科学体系、标志性思想观点、引领性行动价值,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理

论创新的新高度,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提供有力指引。

在领导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

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不断总结

升华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

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

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各项改革都要朝着完善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聚焦

发力;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强调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深刻回答了各领域改革中

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丰

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

…………

这些重要理论,蕴含着非凡的政治勇气、深厚的人民情怀、深邃的历史眼

光、科学的辩证思维,既是改革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理论的重

大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

纵横正有凌云笔——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泉城济南,南郊宾馆草木蓊郁。2024523日,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

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正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要召开、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再起步之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谈起改革之“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

功倍”。

人们清晰记得,早在201212月底,向世界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

前进”后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

习时鲜明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

论”。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关乎成效。

在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改革规律,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全

面深化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

着眼“一盘棋”,坚持系统集成,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

性——

202135日下午,正值惊蛰,万物萌发。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

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谈到生态环

境治理,总书记郑重指出。

一个“沙”字,意味深长。面对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必须

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

治理如此,改革亦如此。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架起生态文明体制“四梁八柱”,组建权

责清晰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河湖长制等制度……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系统谋划,准确把握改革

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推动中华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全面,意味着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

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深化,意味着蜻蜓点水不行、浮于表面不行,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

涉险滩”。

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

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仅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80多个部门,

解决了60多项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事项,推动党和国家组

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

改革综合成效显著提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国有经济功

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着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

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领域改革更加注重一体构

思、统筹谋划,更加注重改革配套、串点成线,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集

中推出,推动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改革成效上

相得益彰。

牵牢“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

20183月,北京平安里西大街。随着红绸飘下,一个具有创制意义的国

家反腐败工作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

几天后,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晓光落马。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

报措辞中,以往的“接受组织审查”首次变更为“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

查”。

字词之变背后,是反腐败领域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

彼时,我国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但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国

监察体制机制与现实工作需求相比,存在监察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

等不适应问题。

问题所指,改革所向。

2016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整

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

经过地方试点,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最高检查

处贪污贿赂等相关职责,成为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实现

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本质

上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剑指“和平积弊”,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将能打胜仗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

和核心指向,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拒绝以“帽”取人,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让各方面

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应对“三农”难题,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思路,加快构建新型

农业经营体系,改革的春风再次吹绿希望的田野……

守护“国之本”,坚持法治思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

致远——

“通过!”

20141023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第二年,庄严的人民大会

堂再次见证历史性时刻。

如潮的掌声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

定,由此定格在党的光辉历史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

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

一番话,道出两次全会接续聚焦改革和法治两大主题的深意。

改革,意味着除旧与布新;法治,意味着秩序与稳定。如何处理改革与法

治的关系,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

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

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授权国务院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海

南自由贸易港法以法治护航自贸港建设,将外商投资管理改革成果以法律

形式固定下来……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

依法治国齐头并进,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治体系在深化改革中

不断健全,改革步伐在法治保障下更加坚实。

走好“开放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始终将扩大开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

要动力——

南海之滨,椰风阵阵,浪激潮涌,千帆竞发。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

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

制度体系。”2018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

而立之年的海南,由此成为“寓改革于开放之中”的新标杆。

开放与改革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

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反复强

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大开放倒逼大改革,大改革促进大发展。

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在开放“红利”持续滋养下,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

竞争力明显上升;

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经贸盛会喜迎四海宾朋,“窗口效应”

“溢出效应”持续迸发;

广东深圳、上海浦东新区等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不断开拓创新,以高水平开

放育新机、增优势;

…………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

济新体制,为中国打开更大发展空间,为世界提供全新发展机遇。

坚持守正创新,既保持定力,守正不动摇,又大胆探索,创新不停步;

坚持稳中求进,确保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

错误;

坚持讲求实效,以雷厉风行、见底见效的态度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坚持发扬首创精神,有效激发地方和基层、企业改革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推

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

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开创了以改革

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无边光景一时新——

“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

革命性、开创性的”

2023421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

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会议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力透纸背的总结

令人心潮澎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

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

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

崭新局面。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

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

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

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也没有哪个国家

和政党,能在改革进程中取得这样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

构。

一路风雷激荡,一路凯歌嘹亮。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在危机中育先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从优势中积胜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改革潮涌,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30%!刚出炉的新能源汽车2024年前5月成绩单,

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这一新兴产业的领先优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早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把握历史大势、作出深刻论断。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之初面临的实际困难,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放水

养鱼”,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倒逼竞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打开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新局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成功实现“弯

道超车”。

历史前进的逻辑,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中华民族一路走向复兴。当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压力挑战重重,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明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

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3年底,全

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分别比2012

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强创新动力。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

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潜力。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

自贸协定,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

发展,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

界前列。

改革潮涌,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得糖尿病头几年,每到年底,医保账户就没钱了。现在到年底,账户里

还能剩下不少钱呢。”打开“闽政通”,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中学教师翁

华医保账户里还有不少余额。

2021323日上午,翁华在医院门诊大厅遇到了正在考察的习近平总

书记。总书记亲切询问了他的病情,并嘱咐他注意健康,保重身体。

从“入不敷出”到“年年有余”,医保账户的变化,源于持续深化的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

从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系列改革举措剑指

看病难、看病贵。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

亿人,已开展的九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

改革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字。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视什

么、关注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

更多获得感”。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

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

垒,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编纂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

法典,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城市垃圾分类……

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覆

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沉甸甸的成绩单,记录全

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生动诠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

者’”。

改革潮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沿着草厂四条胡同走向深处,叩开一扇深红色木质大门,就来到了北京市

东城区的“小院议事厅”。

小到院子里的晾衣空间如何设置,大到“煤改电”、厕所改造,只要是关

系街坊邻居生活的,大家都来到“小院议事厅”,充分沟通,集思广益。

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同正在议事的居民亲切交谈:“设

立‘小院议事厅’,‘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

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

水平。”

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烟火深处”的

基层民主,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生动写照。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决破除一切妨

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牢牢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民主法治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

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民生保障制度基础不断巩固,持续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绿色发展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鲜明底色;

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日益健全,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

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创新局面,重塑重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为强军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及时作出稳经济一揽子部署,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激发经济韧性与潜力,我们稳住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我们顶住了;

面对消除绝对贫困的世界难题,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胜利了!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善于运用制度力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夏日,山东日照港。一字排开的万吨货轮,展现出港通四海的宏大气魄。

“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让这座港口从寂寂无名到挺立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凭海临风,海天壮阔。

听,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滂滂,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着民族复兴澎湃而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25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