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样例【通用5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样例【通用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第一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财产生命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安全教育;现状;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就会带来系列问题,其中安全问题显得很重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搞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重大,而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猛增,加上高校后勤市场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高校由封闭式办学到现在的开放式办学,大学生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织好、落实好,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机构,较稳定的教师队伍,并且要有相应的人来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责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各异,有的高校由保卫处承担,有的高校由校医院承担,有的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还有的由几家单位共同承担大学身的'安全教育。我国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是各异,甚至是混乱。造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混乱,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等现象。
2.高校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政府部门实行问责制,安全问题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这是尊重生命的体现。部门、单位领导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工作相当重视,以免出现事故承担责任。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虽好,但是高校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影响了安全教育的质量。另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何,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高校却不是很重视,此做法明显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甚至是不负责任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求生技能和能力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根本,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
3.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事故后工作。预防是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工作。高校要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就必须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否则其他的一些工作都是“亡羊补牢”。我国在生产领域的安全预防工作做得比较好,相对于生产领域,高校的安全事故具有不可预测性,高校安全工作的预防容易疏忽,一旦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严格事故后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要完全杜绝大学生的安全事故出现,就应重视安全预防工作,定期检查高校的安全状况,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安全事故重在预防,应把大学生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内容不系统、效果不佳、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式化较严重。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教育内容不系统,一般只注重某些安全教育的内容,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其他方面的内容被忽视;并且教育的形式是通过几个讲座、图片展览、报告会或者消防演习的形式来开展,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没有实效性,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针对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要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有: 1.建立稳定统一的安全教育机构,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造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统一是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最起码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立应该有:校级主管领导,辅导员,学校保卫处人员、学校医院医护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否则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立是不完善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就不全面,安全教育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方面,也应该有明确的大纲和教学计划。只有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了,安全教育才能有方向,有章可循,才能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开展安全教育,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保证安全教育顺利和全面开展。
2.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设施存在隐患,二是大学生自身在安全意识、自救能力、安全防范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欠缺,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方面使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了解安全法规、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的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领导负责制,签订安全防范责任状,完善安全实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召开学习安全会议,使广大师生注意安全教育问题,尽量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高校的安全工作做到了这两个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的安全和稳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的因素有两方面: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安全教育的效果,甚至决定安全教育的质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增加安全教育的资金,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待遇,与其他的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教学设施,并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安全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另外安全教育应该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高效、便捷的教学实施,如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安全教育网站,传播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国家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通过网络来教育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
4.不断完善、充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环境日益突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越来越来复杂,带给大学生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像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传销、文化安全等不安全因素就是近几年来大学生面对的新的不安全因素。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不安全因素、新的情况,大学生有时不知所措。高校就应该加强这些新因素的研究,提前预防,给大学生传授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的知识、措施、能力和技能,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免遭这些新问题、新因素的侵害。
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也是大学生本身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高校重视安全教育,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创建稳定、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为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江浩.当前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34).
[2]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05.
[3]杨得志.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05.
[4]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J].工作探讨,,(1).
[5]易丹.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8-05.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第二篇】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指获得工作及保持工作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能力[1]。根据就业能力的性质可分为基础性能力、适应性能力和改造性能力三类。基础性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与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性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表达、沟通、协调、逻辑、人际交往等能力;改造性能力是指大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分析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工作技能和改善工作方法的综合能力。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职业认知
大学生的职业认知是指其对自身的职业个性、职业偏好及职业环境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自身与环境的客观评价。很多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学校与专业不甚了解,导致入学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认知不清晰,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面对就业压力时不知所措,直接影响就业。
(二)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
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大学生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现代企业不仅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大学生的学习力。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只注重考试分数,临考前突击复习,忽略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性,缺乏对自身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其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
(三)专业实践能力薄弱
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其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体现了其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没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得毕业生实践能力欠缺,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岗位要求。
(四)大学生基础能力欠缺
基础能力主要包含与人交往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能力与外语应用能力等[2]。基础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拥有诚信、善于表达和沟通、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养的求职者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目前,很多大学生羞于表达,学习被动,以自我为中心,自卑与自大共存,缺乏行动力,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基础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
(一)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完善大学生的职业认知
成功的就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定位,正确认识职业环境和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应在不同的阶段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完善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如在入学初,主要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指导大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职业认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应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求职心理指导等;在面临择业时,应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就业信息搜集、面试等能力的培养。
(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大学课堂不能只单纯地教授专业知识,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大学生自身应摒弃被动的学习状态,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为提前适应职场做好准备。
(三)强化专业实践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要顺利就业,就要练好专业基本功,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具备学习认真、专业知识储备充足、专业基础和技能扎实等素质,这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本。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其就业成功率就大[3]。因此,高校教学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融入实践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平台,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四)重视基础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在基础和发展前提,没有综合素质,就谈不上就业能力。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是形式与质料的关系[4]。综合素质包含较高的道德素养、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正直的人格品质、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等。大学生应紧密结合职业需求,将自身兴趣与专业特长结合,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和自我锻炼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结语
本文就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认知、培养学习主动性、强化专业实践训练、培养基础能力四方面的对策。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徐焕才.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思考[J].求知导刊,(1):53.
[3]熊好琴,李贵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1):35-36.
[4]刘宏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第三篇】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笔者选择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共400名,针对大学生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
1.在大学生价值观方面,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是为了对国家做出贡献;4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获取文凭,可以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这表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2.在职业观方面,8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都存在很大的压力,而且赶到茫然,不能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择业的关键影响因素方面,9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薪资是他们考虑的首要标准。这表明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而将工作视为一个获取收入的途径。
3.在道德观方面,90%以上的学生认为我国传统的仁义、忠孝、廉耻道德规范是他们的人生准则,会在生活中遵守。可见,大学生对于我国几年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仍然是有很高的认同度,他们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时,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些偏差,但是主流方向仍然是正确的、积极的。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消极的和不利的,辅导员是作为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发生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相关规定,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应当认真学习纲要中的相关条款,明确德育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高校教育目标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法。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以90后为主,他们在思想上具有更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较快,所以,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并且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另外,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以此为依据开发更多有效的德育教育素材,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创造更多真实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在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开展要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大学生对新的文化和元素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与此同时,要注重对立足于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很多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对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使得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使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让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并且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开展志愿者活动、班级团队建设等等,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标准,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完善。
4.丰富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而不是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高校辅导员要积极的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延伸,将其回归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如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在高校中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平台,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教育平台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
5.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摆在工作的首位,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丰富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调查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现代大学生虽然在价值取向方面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是在主流方向上仍然是健康的、积极的,因此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德育教育的开展方面,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第四篇】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原因 对策 十八大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猛增加,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其就业问题,不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随着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万家倒闭,20.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2014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2、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国家就业政策。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专业之间供需不平衡。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需不同专业的人才也在随之改变,再加上有些高校为了招生所开设当时热门的专业,等到毕业的时候热门变冷门,导致供过于求,进而使许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而冷门变热门的专业则供不应求。
就业流向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还是比较倾向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而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的地方在吸引人才的.各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最终导致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才济济,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则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
存在性别歧视。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性别歧视。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即使是那些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女生往往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女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不当的择业观。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疑要受到父母亲戚、教师朋友、社会舆论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许多大学生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从而导致了就业观念重视为官的倾向,轻视了承担实际技术工作等职位角色,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择业时选择方向的困惑。
3、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根据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领域进行过去传统学科的改造和调整,新建一批更具有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或者对传统的学科进行充实和更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中,要改变过去的对口性,增加适应性的改革方向。
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就业市场。企业要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重要的是把握好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就难在就业市场不完善。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要认清形势,面对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各种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转变,破除传统的精英式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和掌握就业原则有助于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有助于个人才能的施展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择业与创业相结合,增强心理承受力。坚定的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无论才干大小,成功首先取决于自身坚定地自信力。对于择业中的大学生来说,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克服心理障碍,激励起心中的希望,在选择职业时充满信心,积极面对。除了自主择业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可创业。
4、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需要的是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而一个合适满意的工作将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各尽其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及大学生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朴.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12).
[2]杜培潮,柳菲等.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2012(01).
[3]青梅.高学历毕业生就业之困[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程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4.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第五篇】
就业指导大学生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指出了毕业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班主任进行就业指导的具体做法,对缓解学生就业时的紧张情绪,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高等院校;班主任;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打破了高等院校传统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不见面的统一分配制度。目前,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在政府政策调控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推荐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新体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变和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成为各高等院校相关职能部门以至所有教职员工的一个新的工作重点和热点。
一、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考核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必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因而,毕业生就业指导现在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毕业生了解国家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务实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虽然现在各高等院校对待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都很重视,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成立了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任用了专职工作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同时,毕业生通过网络、书籍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也具备一定的自我指导能力,但是,毕业班班主任因其角色的特殊性,他在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学生对班主任说的话最相信,这样,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大学四年,班主任始终不弃不离地陪伴在学生的身旁,当同学们思想上出现问题时,是班主任老师为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当同学们取得成绩或进步时,是班主任老师给予他们表扬与鼓励;当同学们遇到麻烦和困难时,是班主任老师及时地为他们排解;当同学们球场上受伤摔断胳膊或腿时,是班主任老师将热乎乎、香喷喷的排骨汤和鸡汤端到了他们的病床前。正是班主任老师在大学教育中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平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以及班主任本身努力做到的为人师表,建立起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建立起了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使班主任具有了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量让班主任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将产生一种崇高的影响力,使得班主任的就业指导更具成效。其次,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综合情况最了解。谁的成绩怎样,谁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谁的性格怎样,爱好特长是什么,谁在学业上有更高的要求,谁想尽快自立以分担家庭的困难,谁适合干什么工作……这些问题只有班主任才有最详尽、最准确的答案,因此,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具有针对性,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方法
毕业班班主任可根据指导的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法:对于一些政策性的、共性的问题,班主任可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举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宣传、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于一些私密性的、个性的问题,班主任应通过谈心这种不公开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在就业指导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要让学生知道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于其职业生涯之中,要让学生知道职业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要指导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以至如何去成就一番事业。要让学生摒弃求职时只问工资待遇高低,不管自己将来事业发展这种不良倾向,培养他们择业时的前瞻性,拓展他们就业时的视野,鼓励他们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鼓励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要让学生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努力做到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要让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在等待中错失机会,而应先找一份工作,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重新择业。要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能够全面正确地自我评价,做到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的能力、本人的优势与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要增强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避免因就业受挫而引发心理失衡等问题。总之,要让学生建立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概念,提高毕业生自身的素质,调整毕业生择业的期望值,让他们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新就业观念,看准市场,积极、务实地设计、规划自己的未来。毕业时的就业现状和当初入学时天之骄子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巨大差距,给许多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感到茫然、自卑、焦虑和烦躁,觉得未来难以把握,安全无法保障。对于这些由于就业压力所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班主任在针对学生个人进行的单独指导中要重点予以解决,对部分学生,特别是那些思想过激或性格忧虑的学生,班主任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让他们正确对待就业的压力和生活的挫折,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家庭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要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要振奋他们的精神,要培养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另外,在与学生单独谈话时,班主任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乃至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真真切切地为学生考虑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帮助他们规划好未来。班主任还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直接的、实在的帮助。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让毕业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做到学有所用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和毕业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院校自身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在这件大事中,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组.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论文集[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2]李小鲁.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德广.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石瑾.论高校利用优势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5).
[5]肖永.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理论前沿,2010.(8).
[6]张宜.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