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汇编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汇编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1
摘要:中美贸易争端由来已久,近两年来尤为突出,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在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中美两个贸易大国的贸易摩擦却愈演愈烈。本文结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中美各自的经济结构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美国发起贸易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上,主要是由于中国产业结构(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了价值链产业链的发展)和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政治上是维护美国自身世界头号强国地位的需要,意识形态上中美本就存在差异,所以贸易战也就成为了这些背后深层次矛盾冲突的载体。
关键词:中美贸易争端贸易结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
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一直以来维持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最终也是为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加上中国与美国的意识形态不一致,美国对中国的防范与阻挠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我们可以平静的看待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也可以看懂这个体系背后的美国利益,美国并非为了什么世界大同来主导这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其实背后是美国经济发展的自然需求,只不过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让美国自身也迷失其中。
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完成工业化后,做为最大的工业国,其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为其产业提供规模化的需求。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其很多产业依然需要大量人工,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导致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终端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最终的销量,也间接影响投资方的利润,因此在控制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寻找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就成为一个自然而然解决方案,于是开始有了产业外包,最初包出去的就是跟民生紧密相关的纺织和成衣业,承接方有日本。
在二战后,美国更是加大了这方面的规模,也带动了东亚几个国家的崛起,比如战后的日本、东亚四小龙和四小虎。但是给美国这样的大国打下手,产业规模是个问题,当这些经济体自身想向上发展的时候,就必然带来劳动力短缺,推高劳动力收入水平和这类外包产业部分放弃,因此这类外包产业只能不断的寻找新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
此外,美国国内整体对高收入的预期进一步推高了制造业成本,使得更多产业寻找廉价的外包方来平衡成本和利润。这个趋势最后终结在中国一全球最大的价值洼地,由于广袤的国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最多的产业人口,使得中国成了承接此类外包业务的天堂。长期的低人力成本,高的生产效率和海量的生产能力,使得美国,以致所有发达国家的生产外包都可以在中国得到满足。
中国依靠这个生产外包,所谓加工贸易,或者更广义的出口贸易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并加快了本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中国本国市场也逐渐成为一个堪比美国的庞大市场。中国虽然工业化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工业化的根基的确比较牢固。
中国产业在快速吸取西方已有工业化成就的基础上,产业成熟得也很快,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正快速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业的比较优势在快速削弱。而且美国经济,以至于整个西方工业制造体系中,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排斥中国制造必将带来巨大成本冲击。而且由于本身工业化面临的高昂门槛,使得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成本优势是不可复制的,将产业转移到任何其它国家都不可避免面临成本增加的问题,以及面对相应而来的连锁冲击。但是继续容忍中国制造攻城掠地必然等待整个制造业优势,甚至整个制造业基础的流失,对美国而言,的确是两难局面。
表面上看来,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贸易争端,本质上还是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2016年中国占美国逆差总额的47%。中国出口美国34%为低附加值产品,价格低廉。金属,化工,电子,轻工领域是摩擦重点。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一个贸易战,它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或者发达国家,跟这些包括中国印度这些以低端制造业作为立国资本的国家之间的一个较量。因为原来发达国家认为通过这种他们出钱,落后发展中国家出力的方式,他们可以通过一个贸易差,能够从掠夺很多所谓的劳动剩余价值,以非常便宜的劳动力制造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后来他们发现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为像中国印度,特别是中国,在发展低端的制造业的过程中,一方面是通过产业升级技术模仿与创新,生产的产品渐渐可以跟欧美的产品竞争,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的模仿国开始超越创新国。第二方面中国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一个产业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已经不单单可以为一些国家提供低端需求的货品,甚至可以为一些高端的需求去提供货品。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就会慢慢地被超越甚至不再是他们的优势。所以美国发起贸易战尤其是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对中国实施制裁实际上就是要让这些中高端生产制造业的优势要重新回到美国。也就是说,这次贸易战的实质其实是一种产业竞争,从传统的规模经济不变发展为垄断。产业进步时,中国是模仿国,美国是创新国,中国承袭美国的创新,美国分享收益。两国之间工资水平差距较大,随着贸易增长可以互惠互利。随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美国技术创新速度放缓,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双方产出达到临界点后,贸易出现冲突,中国的增长对美国就没有那么多的好处。
总而言之,美国发起贸易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上,主要是由于中国产业结构(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了价值链产业链的发展)和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政治上是维护美国自身世界头号强国地位的需要,意识形态上中美本就存在差异,所以贸易战也就成为了这些背后深层次矛盾冲突的载体。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2
《新机遇与新挑战:浅析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形势》
摘要中国如何正确认识、处理中美关系,认识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而伴随着中美两国元首的“庄园会晤”的落幕,怎样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会晤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了。
关键词中美关系;习奥庄园会晤;新形势;机遇与挑战
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在继续笼罩着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同时国际局势也处于一个风云变幻中并产生了新的挑战。中国如何正确认识以及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正确处理中美关系,认识到中国和美国新型大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随着6月7日和8日,*****和奥巴马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的进行,中美关系再一次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以此从新起点下的习奥庄园会晤为出发点去看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的,又符合国际形势的政策和战略就显得十分的有必要了。要知道,正如媒体所说:“伴随着中国、美国两国元首的“庄园会晤”的落幕,怎样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会晤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了。”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相关概念
(一)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41年前,也就是1972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迎来了一场“破冰之旅”。“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美国尼克松总统在机场主动和周恩来总理握手时激动的说道。同样一个冬天,1979年,邓小平访美,邓小平和卡特总统握手的时候说道:“现在两国人民都在握手。”
从1972尼克松访华到后来的历任美国总统的访华,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到1997年、200年江泽民访美,再到2006年和2011年胡锦涛访美,再到现在***和奥巴马同时以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一次会晤,40多年以来,中美两国的主要领导人都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和交流,这使得中美关系有了新的机遇,为将来两国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
6月7日、8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紧紧围绕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重要议题,分别从两国自己的国情、政治理念以及中美关系下的国际关系及其热点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这次会晤增强了两国人民乃至是世界人民对中美新型关系的期盼。
(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及其内容
“伴随着中国、美国两国元首的“庄园会晤”的落幕,怎样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会晤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了。”中美两国构建的中美新型关系究竟是一个这样的宏伟蓝图呢?以此对于中美新型关系的概念及其内容解释也成了本文的一个重点。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中美的正常大国关系。新型的中美大国关系是不同于美苏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同时也和冷战结束后的同盟国关系是有所区别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庞中英教授认为:“基于规则的游戏可以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新路径。”这也就是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形式下中美两国要建立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互赢”正常国家关系。
二、中美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构建中美正常大国关系实属不易
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和美国在为解决两国的正常贸易等问题花费了许多的财力物力。但是,贸易关系问题和两个国家的新型大国关系问题相比而言就显得难度更大了。其实,当前中美两国都已经认识到了中美关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美两国关系对于双方而言即重要又复杂。我们知道,中美两国联合也不可能把国家社会上的所有问题解决好,但是我们也要承认的是,如果没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下的合作和联手,国际社会上的大多数问题也是无法得到解决的。虽然从上述关系的论证可以知道,中美两国的合作以及新型国家关系的形成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构建中美正常大国关系是实属不易的。现实关系的复杂性也迫切要求两国能够不断提高合作共赢思想。
(二)从习奥会晤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习奥会”的三大细节表露出当前中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这三个细节分别为:“会晤前进行了密集的沟通”、“两国元首交流的口语化”、“***只住在庄园附近的酒店”。第一个显示了中美两国为此次会晤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第二,“口语化交流”更是体现了“不看稿外交”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国际外交领域。而第三个则再次体现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彼此既有接近,又有保留,其实这也突出反映了中美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现状。
三、新起点下的中美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习奥庄园会晤时间、地点和形式的特殊性,成为了中美关系史上的一大创举,但同时也反映了新起点下的中美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知道国家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在继续笼罩着世界的主要国家,地区性紧张问题还在继续,而中美关系也是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性重要阶段。对于中美关系的机遇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认为,现阶段全球还是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需要同舟共济。“中美被公认为世界经济的两个引擎。在困难的时候如果两家能够联手推进,应该有助于整个世界经济尽早摆脱危机。”中美两国应该看到世界局势给各自国家所带来的外交机遇,但是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中美两国由于在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近几年美国重返亚太的高调行动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作为一个过渡性重要阶段,挑战是在所难免的。
四、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并且充满机遇的好时期,抓住此次“习奥会晤”的契机,不断积极主动地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相信这样可以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再次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强有力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袁征.中美关系:在合作与竞争中前行[J].国际安全研究,(01).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3
摘要:本文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文献查阅法,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上进行综合评析,得出了影响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而分析了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原因及对策;统计分析;中美关系
一、霸道的“301”条款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3月22日签署了针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总统备忘录,于是,中国商务部便对美国钢铁和铝产品进行了反击,对其加征部分关税。由此,一场中美贸易摩擦便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很多人认为,特朗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直接目的就是抑制“中国制造2025”,遏制中国的崛起,想保全美国的霸主地位。而有些人则持着美国想要扭转贸易逆差,想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众说纷纭,不一而衷。就这样,霸道的“301”条款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中。
对美国来说,“301”条款已经不是第一次实行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打击了欧共体,接着于70-90年代,美国又一次故伎重演,打击了日本经济,使得日本经济倒退了近三十年。1958年,欧共体成立并组成了关税同盟;1962年,欧共体对美国提高两倍关税;接着,美国向国际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GATT)起诉;后来,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对从欧洲进口的马铃薯、卡车等征收重税。如此种种,可见美国启动“301”条款用以打击别国经济早已是司空见惯了。
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1.中国经济的腾起
在此之前,德国、苏联和日本在经济总量极为强大的时候,可以与美国相媲美之时,被美国动员全国力量打压下去了。然而,中国却因为历史的种种机缘巧合给幸免了,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崛起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小布什上台后,就把中国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并对华采取强硬的手段。后来是9·11事件引走了美国的注意力,当美国在中东的仗还没了结,就遇到了经济危机,自顾不暇,给了我们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早已默默地崛起了,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也十分后悔。但即使是美国的百般阻扰,也无法抑制中国的贸易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其实,最让美利坚合众国焦虑的还是自身经济的复苏乏力。
2.中国的比较优势减少
在国际贸易中,我们经常谈到“比较优势”,它决定了世界贸易市场上的分工与协作。结合自身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与别国实现双赢。可眼下,东南亚国家正在崛起,致使我国经济市场丧失了一个巨大的优势——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遭美国碾压,尤其是芯片领域,中兴事件的爆发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去深思。芯片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小到人手一部的手机,大到国防军械。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90%的智能手机和芯片等靠外国的进口,而且集成电路的总产值不到全球的7%。2016年集成电路进口亿元,同比增长%,进口金额为万亿元;而在当时,中国原油进口仅为6078亿元。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拒绝华润微电子和华创26亿美元收购要约,选择出价比中企低的ONSemiconducto(r安森美半导体)公司。
三、相关政策的转变
在金融政策上,市场有金融监管的局面转向金融自由化的开放局面;在货币政策上,由扩张向收缩转变;在税收政策上,从增税向减税转变;在财政政策上,从收缩向扩张转变;在投资政策上,从乱花钱向基础建设投资转变;在产业政策上,从“海外制造”向“回归美国”转变;在能源政策上,从能源安全战略向发展传统能源转变;在社保政策上,从社会福利向商业福利转变;在教育政策上,从单一高等教育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转变;在移民政策上,从“放松”向“收紧”转变。
四、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因素
1.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近几年来持续扩张,同时中美贸易赤字也在不断增大。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方面目前正遭受着贸易赤字额巨大的困扰,所以在这一特殊阶段对美国贸易赤字的问题非常敏感。我们通过上网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得出了以下的中美贸易赤字表,如下所示:
2.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因为中国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所以当美元进行贬值时,中国的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没有受到影响,相反能享受到更多的出口优势。而且在人民币升值时,西方国家就攻击人民币的币值和汇率制度。美国的意图是想让中国改变汇率政策来升值人民币进而减缓贸易赤字。
3.美国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就和美国约定了,入世15年内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调查对中国目前的市场处境极为不利。所以,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极大程度上对中国产品带来了杀伤力。
4.对中国产品限制进行施压
美国近些年来产业结构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许多美国工人正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众所周知,中国以及许多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源源不断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在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中,这对于美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通常在美国总统竞选时,美国的候选人经常会抛出这个问题来讨好选民,这对中美贸易间的关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同时,也转移了美国的内部矛盾,化解了美国党派间的斗争危机,把矛头指向中国。一矢双雕,也试图打击中國制造2025的计划,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抑制中国的经济腾飞。
五、中美贸易战的后果
虽然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尽管在当下,我们仍然没有感觉到中美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但这种伤害和刺激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显现出来。就好比一个人感冒了,不会立马发烧,但会在第二天出现四肢乏力,头疼的症状。例如中国不从美国进口大豆,改从巴西等国家,但其他国家必然会抬高出口价格,使得中国的进口成本增加。致使中国的本土农产品价格上升,而农产品是各个产业的基石,使得国内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升高,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国民的实际工资。但是,中国的经济市场受到冲击,势必会影响美国居民的生活。 1.美国的复苏进程受到影响
美国与中国密切的经济往来已经是血溶于水的惺惺相惜了,如果中美一旦开打贸易战。中美双方会失去彼此的市场,这对中国和美国都是不利的。但是中国最近一直在推行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用这一块来弥补贸易战中国的损失,而反观美国,居民的消费日渐萎靡,政府又缺乏资金,一旦再失去中国市场,后果就更加不乐观了,美国的复苏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
2.政局内部的稳定受到威胁
中国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产品大都是价格低廉的低附加值产品。这些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和市场需求,而且它们很少受外界环境的冲击,例如金融危机、政府垮台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因此,当人民币汇率提升了30%,同时美国居民的生活成本也要增加30%,这无疑给美国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可能造成国内市场动荡。
3.若中国采取强硬手段,美资企业将受重创如果中国政府真的进行反击战,美国也将会受到严重伤害。两虎相争,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但就目前情形来看,中国的市场环境相较于美国来说,还是挺乐观的。中国反击美国制裁的法宝不是抛售国债,而是对偏向于中国市场的美资企业进行打压,这样美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都将受到严重损害。
4.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已非美国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已经是欧盟了,不再是美国。即使美国试图扭转美国的贸易逆差,也无法阻挡中國在全球贸易中呈现贸易顺差的局面。“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也就是说,无论怎样,美国还是要买中国货,美国的贸易逆差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六、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次研究没有运用具体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论证,纯定性描述,不够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同时,通篇论文缺少数据和理论依据的支撑,不够严密和逻辑性不强。对于中美贸易战的理解,从经济或政治角度去思考,都是片面的。缺乏定量分析和定性论证,前期文献的查阅准备工作还有待提高。
七、结语
总之,中美贸易战的挑起也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美国为了转移内部民族矛盾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为了遏制中国经济的崛起,捍卫美国大国、霸权的地位,打击中国制造2025计划,想把中国扼杀于腾起之时。也有一些行业声音表示,特朗普为了自己接下来的票选,为了达到自己在竞选演讲中许下的承诺。如此种种,我们应该结合本国国情,理性分析这次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积极思考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以将美国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冲击减至最小,维护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段瑞飞,谢海忠,彭效冉.自主创新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唯一出路[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8(04):14-19.
[2]夏明国.合理看待中美贸易摩擦[J].理论与现代化,2005(S1):63-64.
[3]梅新育.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8,32(03):1-4.
[4]雷达.中美贸易战的长期性和严峻程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3-5.
[5]李晓.中美贸易失衡与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目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5-8.
[6]郭可为.中美贸易战:动机分析与情景推演[J].国际经济合作,2018(05):18-24.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4
摘要中国如何正确认识、处理中美关系,认识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而伴随着中美两国元首的“庄园会晤”的落幕,怎样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会晤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了。
关键词中美关系;习奥庄园会晤;新形势;机遇与挑战
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在继续笼罩着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同时国际局势也处于一个风云变幻中并产生了新的挑战。中国如何正确认识以及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正确处理中美关系,认识到中国和美国新型大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随着6月7日和8日,*****和奥巴马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的进行,中美关系再一次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以此从新起点下的习奥庄园会晤为出发点去看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的,又符合国际形势的政策和战略就显得十分的有必要了。要知道,正如媒体所说:“伴随着中国、美国两国元首的“庄园会晤”的落幕,怎样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会晤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了。”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相关概念
(一)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41年前,也就是1972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迎来了一场“破冰之旅”。“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美国尼克松总统在机场主动和周恩来总理握手时激动的说道。同样一个冬天,1979年,邓小平访美,邓小平和卡特总统握手的时候说道:“现在两国人民都在握手。”
从1972尼克松访华到后来的历任美国总统的访华,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到1997年、200年江泽民访美,再到2006年和2011年胡锦涛访美,再到现在***和奥巴马同时以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一次会晤,40多年以来,中美两国的主要领导人都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和交流,这使得中美关系有了新的机遇,为将来两国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
6月7日、8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紧紧围绕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重要议题,分别从两国自己的国情、政治理念以及中美关系下的国际关系及其热点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这次会晤增强了两国人民乃至是世界人民对中美新型关系的期盼。
(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及其内容
“伴随着中国、美国两国元首的“庄园会晤”的落幕,怎样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会晤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了。”中美两国构建的中美新型关系究竟是一个这样的宏伟蓝图呢?以此对于中美新型关系的概念及其内容解释也成了本文的一个重点。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中美的正常大国关系。新型的中美大国关系是不同于美苏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同时也和冷战结束后的同盟国关系是有所区别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庞中英教授认为:“基于规则的游戏可以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新路径。”这也就是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形式下中美两国要建立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互赢”正常国家关系。
二、中美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构建中美正常大国关系实属不易
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和美国在为解决两国的正常贸易等问题花费了许多的财力物力。但是,贸易关系问题和两个国家的新型大国关系问题相比而言就显得难度更大了。其实,当前中美两国都已经认识到了中美关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美两国关系对于双方而言即重要又复杂。我们知道,中美两国联合也不可能把国家社会上的所有问题解决好,但是我们也要承认的是,如果没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下的合作和联手,国际社会上的大多数问题也是无法得到解决的。虽然从上述关系的论证可以知道,中美两国的合作以及新型国家关系的形成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构建中美正常大国关系是实属不易的。现实关系的复杂性也迫切要求两国能够不断提高合作共赢思想。
(二)从习奥会晤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习奥会”的三大细节表露出当前中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这三个细节分别为:“会晤前进行了密集的沟通”、“两国元首交流的口语化”、“***只住在庄园附近的酒店”。第一个显示了中美两国为此次会晤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第二,“口语化交流”更是体现了“不看稿外交”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国际外交领域。而第三个则再次体现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彼此既有接近,又有保留,其实这也突出反映了中美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现状。
三、新起点下的中美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习奥庄园会晤时间、地点和形式的特殊性,成为了中美关系史上的一大创举,但同时也反映了新起点下的中美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知道国家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在继续笼罩着世界的主要国家,地区性紧张问题还在继续,而中美关系也是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性重要阶段。对于中美关系的机遇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认为,现阶段全球还是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需要同舟共济。“中美被公认为世界经济的两个引擎。在困难的时候如果两家能够联手推进,应该有助于整个世界经济尽早摆脱危机。”中美两国应该看到世界局势给各自国家所带来的外交机遇,但是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中美两国由于在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近几年美国重返亚太的高调行动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作为一个过渡性重要阶段,挑战是在所难免的。
四、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并且充满机遇的好时期,抓住此次“习奥会晤”的契机,不断积极主动地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相信这样可以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再次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强有力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袁征.中美关系:在合作与竞争中前行[J].国际安全研究,(01).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5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拍前两位的国家,其关系对于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发展,同时还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近年来,中美两国关系虽然经过了多次的危机,但是总体的趋势是积极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促进双方发展对必由之路,只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双方的政治、经济往来与和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关键词:大国关系;中美;回顾;现状;途径
一、前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作为处在不同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制度的两个大国来讲,分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历史,不仅符合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对实现两国间的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回顾
在新中国刚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带有敌视态度,采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与军事包围的策略。新中国为了打破孤立与封锁的局面,采取的是“一边倒”的策略,在“两大阵营”长期对抗的大环境下,中美之间的关系是敌对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格局与力量出现了很大变化,中美关系之间的“坚冰”并未出现缓和迹象。之后,中美关系进入到了坎坷发展阶段,一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于大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为基础的中美关系需要面对新的考验,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美国开始对中国掀起了“新冷战”。在世纪之交,美国政府采取了“接触加遏制”的策略,中美之间的关系起了很大的波澜。奥巴马在担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后,中美关系呈现出“高开走低”特点,中美两国建立了新型关系。但是美国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忧虑,担心不断强大的中国,会对其亚太利益与在全球地位带来威胁。所以,美国既表现出积极发展和中国的关系,同时又积极制造各类麻烦,彼此之间产生纠纷与摩擦。
三、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现状分析
1.政治方面
最近几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交往更为频繁,高层对话形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双方对话的范畴越来越多。双方在共同协商一致的情形下,也建立了一些处理危机与规避冲突的新机制,确保两国关系能顺利发展。中国多次强调,中方在现在与将来都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但是,美国不断利用法治、人权、民主、宗教等方面的问题,来对中国指手画脚,在涉及到新疆、台湾以及西藏等方面的问题说三道四,在中美关系上的阴影将长期存在。
2.经济方面
从经济方面来说,在经贸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非常广,但是也存在一些冲突与纷争。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处在同一个全球性市场内,两国间的经济依赖性、经济利益逐渐上升。经过多年的谈判努力,中国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中美两国既是贸易伙伴,还是彼此外国投资互往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双方在投资方面涉及到农业、科技、金融、工业等许多个领域。另外,中国也是美国最大债权国,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3.文化方面
在文化方面,继续深化交流,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但是又彼此设防。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能有效带动双方在人文领域内的合作交流实现新突破,彼此之间的利益得以相互尊重。中美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新型大国关系,拓展到互利共赢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人文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的持续深化与拓展,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互相了解与认可,加深了中美俄合作伙伴间的民意关系基础,是双方共同建设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阶段。但是,中美两国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文化鸿沟”。从表面上看,在创新性、消费性、流行性等主要特征,但是实际上是隐藏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性元素。再加上美国的反社会主义的文化理念根深蒂固,美国文化的背后隐含很深的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影子,因此,文化交流也成为美国开展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工具。中国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吸收了世界上人类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但是美国却一直采取文化渗透的方式来实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对那些想利用文化交流来对我国发出的任何举动,都必须时刻加以防范,对在文化交流领域可能出现的危害我国尊严以及国家安全方面的有关项目,要给予必要的抵制。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可能会继续存在,有时候还会表现得非常激烈。
4.国际事务方面
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一致,但是也会出现立场不一样的情况。中美两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都肩负重大责任,有义务开展全方位的全球治理,并且和整个国际社会一道来解决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之间互相合作与协调,寻找利益之间的汇合点,相互之间沟通与协调,逐渐形成了互换格局的局面。但是因为中美两国在综合国力、社会制度、全球利益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双方在国际事务中出现摩擦还是在所难免的。
四、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的途径
1.加强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
新时期加强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深刻认识到共创两国伙伴关系,才能打造两国美好的明天,为此,就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中国在涉及到主权等核心利益方面,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展开强有力的外交优势,真正获得平等和尊重。所以,只有加强对中美两国关系的重新认识,才能推动中美关系在新世纪稳定向前发展。
2.正确对待存在的分歧
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全球战略以及利益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在地区与国际问题方面势必存在一些差异,会出现立场相左的一些情况,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对立。对此,必须正确看待彼此存在的一些分歧,要对进行理性的解读,对于威胁到我国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方面的问题要做到因势利导,予以积极回应,让美国能对存在分歧的问题释放一些积极信号,让中美关系从分歧走向合作。
3.加强双方的合作
加强双方的合作,可以通过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展开经济交流、军事合作等有效路径,强化高层之间的密切接触,加强彼此间的信任。要让美国政治的主导者们看到中国进行对外战略合作的本质是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决心,更好深化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4.深化双方的战略互信
充分利用美国政府、大学与智库,特别是在美国的新政府上台前,与可能进入政府的智囊团展开密切沟通交流,加强彼此间的互信,提前做好预防性外交。积极和美国的“院外集团”展开全方位的交流,通过非官方的渠道,加大对政客资助商、基金会负责人等的工作沟通,广交人脉。积极扩宽两国媒体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效传播中国好声音,确立中国的美好形象,提升文化交流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投资、金融以及经贸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水平,打牢两国经济合作基础。
小结
总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加强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正确对待存在的分歧,加强双方的合作,深化双方的战略互信等措施,提升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水平,为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平.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J].当代世界.2011(02)
[2]〖JP4〗刘卿.登高望远开启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J].求是.2011(06)
[3]李才义.中美关系要好起来才行专访清华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中美关系资深研究员陶文钊教授[J].领导文萃.2011(09)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6
摘要:2010年,中美关系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事件,如人民币汇率之争、对台售武之争、南海之争、美越军演之争、朝鲜半岛之争等等,这些事件说明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遏制的力度,每一个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中美对抗甚至全面对抗。本文通过反思2010年的中国外交政策,围绕中美双边关系,讨论新一年的中国外交应注重的节点。
关键字:中美关系 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创造良好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中美关系,中国在处理中美及国际事务中有几个节点是应当特别注意的。
一、不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
当今世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国家,引领世界的发展,主导世界的重大事务,这是历史形成的现状,谁也无法撼动美国的地位。一方面,美国的霸权和单边主义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难以接受;另一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也确实让这个世界比较安全。中国不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以大国的身份尽自身的责任,要在影响世界发展和安全的诸多问题上与美方合作。当然,不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不等于中国不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形象,拓展空间。在美国无暇顾及以及不触及美国重大利益的领域和地域,中国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包括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甚至军事的影响力。
二、牵制和制约
1.利用中欧关系进行牵制。中国与欧盟主要是经济合作,中欧关系受中美关系影响但中欧关系又能反过来影响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好,与欧盟也好打交道;中欧关系好,美国也会认真考虑改善中美关系。在欧盟经济低迷时,中国应该出手救助。
2.利用中俄关系进行制约。俄国仍然是一个大国,除经济上属于“金砖四国”外,军事实力(潜力)仅次于美国,俄国对美国有骨子里的怨恨。中方要主动进一步改善关系,在牵涉到俄国的重大利益问题上声援和支持俄国。中俄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行动一致,相互呼应,自然会制约美国。
3.处理好朝鲜半岛问题。中美在朝鲜半岛有共同利益,双方有相互合作的基础。中国要改变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被动现状,主动出击,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朝鲜问题处理好,中美都有利,也会促进中美关系。
三、台湾问题
这是中美双方都绕不过去的问题。2010年中国对台问题处理比较成功,大陆与台湾的合作日益紧密,台湾问题正朝着有利于大陆台湾双方的方向发展。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台湾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而且中美之间毕竟有上海联合公报这个交叉点,在外交工作中中方要有利许多。具体行动时在于亦软亦硬的两种手段,软的要软到位,硬的也要硬到位。
总体来说,现阶段中国首先要的是稳定发展环境。美国首先要的是国内的经济好转,摆脱危机。在与美国的外交中只要注意以上几个节点,同时一切外交政策都应该围绕着稳定发展这个中心目标,那么中国及中美关系的发展将顺利很多。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7
《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摘要:中美关系是自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60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从敌对到和解再到战略合作,中美关系走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全球头号发达国家,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回顾历史,中美关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展望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仍不可避免,但不会是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中美关系 历史与现状 合作共赢 正文:60年甲子一轮回,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则一直左右着新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选择这个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这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影响。该电视剧讲述了北平解放前夕,国共两党的地下斗争,而美国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篇论文,就从这段历史开始谈起吧。 日本投降后,中国内战爆发。美国表面上派出马歇尔将军和国共双方代表组成协调小组,调停国共两党的矛盾。由于国党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且当时国民党是当时的合法政府,美国当局决定扶植蒋介石领导的政府。但由于蒋介石专制独裁搞得民心涣散,而共产党选择了民主路线救中国,这其实与美国的基本理念相符合,所以美国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的帮助国民政府,仅仅是以经济上的援助为主。国共内战时的美国颇有种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可惜国民党的败军之势兵败如山倒,早已是扶不起的阿斗。纵然有美国人的经济援助,也逃不脱败北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拉开了新的篇章。当时中国刚刚从黑暗中走出来,一切的经济建设都是空白,而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两强争霸之际,中国站在了共产主义的阵营中。美国出于冷战时期反苏**的战略,在把主要矛头对准苏联同时,也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封锁。对华政策虽然有时友好,但是更多是遏制和对抗。七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美国开始与这个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接触,72年国务卿助理基辛格访华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中美关系由对立走向缓和。1979年1月1号,中美正式建交。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可见中美关系与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是密切相关的。 中美关系从中美建交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苏联则日渐衰落最终走向解体的厄运。90年代,美国陷入了战胜苏联的喜悦之中,此时的国际形势是一超多强,美国一家独大,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中国则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段时间美国的态度在科索沃战争中就有所体现。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公然的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如此的蛮横激发了中国国内的大规模反美浪潮。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对手。 然而情况进入千禧年后似乎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说之前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是大国,那么现在还要加上一个强国的名号了。中国日益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又变得更加复杂。 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对中国变得警惕。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会给美国的称霸带来冲击和影响,于是美国开始想方设法的阻止中国的发展。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宣称中国的崛起是对他们的威胁,蓄意夸大中国的国家实力,使得各个国家对中国敬而远之。 美国为了制约中国,想尽一切办法干预中国参与的国际事务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一切问题。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虽然美国一直宣称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美国却一再坚持对台出售军火,并暗中资助台湾政府,其目的不言而喻。同时美国还暗中自助与中国有矛盾或冲突的国家。日本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争的不可开交,而日本恰恰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立场上一直态度暧昧,其用意在于混淆视听,搅乱中国的局势。 在军事上,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集中了美国的精锐力量,意图在海上封锁中国。利用在盟国的土地上建立的军事基地形成三大岛链的封锁体系。同时在南海地区,菲律宾等国均是美国的盟友。依靠美国的支持,菲律宾的国不断向中国挑衅并制造摩擦。 而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经济增长率超过7%,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这个全球经济的引擎左右着世界经济局势。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向全球出售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也对中国的产品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其头号债主就是中国。除了经济方面,双方在许多国际事务上诸如反恐问题等要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目标。 正是因为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情况,才造成美国对我国政策的暧昧不明、摇摆不定。 美国利用日本、台湾及**、**分子来牵制中国,通过外交手段对中国周边国家进行势力渗透,形成包围圈虎视眈眈;另一方面,从其对待大陆与台湾问题的态度—主张不分离不同意也可以看出,美国最希望的状态不是绝对的势力偏向,而是寻求各方力量的平衡。这也与历史上的中美关系可以看出,双方相争,美国才好坐收渔翁之利。美国的意图是为其重返东亚、称霸全球扫除障碍。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美方的挑战呢?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在面对主权问题和国家战略发展问题时,我们决不能退缩,也不能忍让。而对于美国,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消除矛盾,争取实现合作共赢。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积极寻求合作,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理好当今中美关系的不二法则。 参考文献: 1. 袁鹏 《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空间》 现代国际关系 2005(04) 2. 潘锐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与挑战》 世界经济研究 2003(12) 3. 邱苗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 孙哲 《亚太战略变局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2 5. 王鸿刚 《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与中美战略博弈》 现代国际关系 2012(05)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8
[摘要]战后,美国国家贸易政策在国际形势和自身政治经济影响下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对世界贸易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其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美国在经贸往来不断加强的同时,贸易摩擦与冲突也日益显现,涉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家具、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安排劳工标准等诸多领域。中美贸易结构有其相关性和特点,需要审视中美贸易问题产生的原因,本着务实的态度加强沟通交流,解决摩擦,提高贸易结构水平,实现双赢发展。
[关键词]公平贸易;单边主义;互补性;经济;政治化
战后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完全自由贸易政策,一方面加强本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利益交流,另外也可以对冷战对立国实行经济渗透。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普遍衰退,美国双赤字严重,导致国内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西方国家更多的重视经济政策,政治凝聚力减弱,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突出。这一背景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1)由全球的多边主义单轨战略逐步转移到全球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并行的双轨战略上,(2)由力主自由贸易的立场转移到强调平等开放,对等竞争,双边互惠市场的公平贸易立场。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乌拉圭贸易谈判体制的形成,都是美国双轨战略的实际使用。而1988年对外贸易法的出台则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国家贸易政策中公平贸易的原则立场。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经济体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其贸易发展的方向对直接都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对贸易基本原则的态度和对贸易摩擦的有关态度直接影响这其贸易伙伴的经济贸易环境。
美国贸易政策有其本身的特点。
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美国在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这段时间主论调是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一位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别国借此一方面广泛运用倾销、出口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挤占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又筑起重重壁垒将美国商品服务和资本拒之门外,致使美国贸易逆差举高不下。美国贸易政策有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其主旨是一方面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增强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致力于消除贸易伙伴的“不正当、不合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或作法”,为美国商品服务和资本打开有利可图的海外市场大门。这样一个理念决定了美国制定贸易政策的基调,也是挑起美国和中国贸易政策摩擦的政策背景。对外贸易是美国参与全球经济的核心手段,对于繁荣经济、增加就业、获取商品服务、抑制通货膨胀、保障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贸易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美国制裁他国、推广美式价值观甚至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2、偏重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贸易产生于贸易各方比较优势的不同,同时也会强化贸易各方的优势,促进产业风格的升华和产业的国际转移。贸易各国之间不同领域的竞争优势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也反过来促进各国优势产业的发展,弱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这种互动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并非一个静态的结果。贸易本来是互惠互利的活动,但美国一方面高唱自由贸易大举进攻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又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保护国内市场。美国制定贸易政策的依据主要是国内法律,包括201条款(防止贸易损害)、232条款(国家安全)、301条款以及超级301条款(不公平贸易和授权总统进行贸易报复措施)、337条款(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条款用国内标准评价国际贸易,奉行单边主义。这种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行动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行动,贸易摩擦也就在所难免。而立足于中美贸易关系来审视,从两国建立经贸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倒有所增加,涉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家具、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安排劳工标准等诸多领域,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诉讼中有1/5以上涉及中国。而从总体数据来看,中美贸易却又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1至3月,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累计贸易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而中国对美国进口也保持亿美元的高位,与往年同期水平持平。
争端不断的同时贸易额依然保持高位的现象说明中美贸易存在其相关性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互补性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需要美国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自己和产品销售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需要中国的销售市场、劳动力、资本投资场所和价廉物美的商品。由于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两国商品贸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农产品、飞机、电站及石油设备,电子产品等;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鞋类、服装、玩具、家电、五金产品等。
(2)加工贸易占主导。1997年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加工贸易占中国对美国出口额的7104%。随着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增加,美国大公司纷纷在中国登陆,美国公司不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不断扩大,这些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返销的美国市场的也越来越多,这也正是中国对美国贸易出口额保持刚性增长的原因之一。
就中美贸易关系而言,两国贸易模式的互补性确定了双边贸易的双赢结果。美国采取的是以FDI为主导的外贸模式。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其对华贸易的比例,中国目前是接受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中国采取的是以对外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填补美国市场的空缺,用以解决美国产业日益空心化的问题。中国出口的其他高附加值商品主要是国外来料加工产品,而这些产品没有经过原产地鉴定就以中国名义出口,致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被极大高估,实际上中国对美国贸易、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是有限的和局部的。
虽然有本质上的共通性和相容性作为基础,但中美贸易争端却的确成升级之势。2005年3月30日,美国政府于公布了所谓“贸易黑名单”报告,指出全球有58个国家和地区及3个经济贸易共同体对美商品、服务等设置贸易障碍,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生产商和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美方将会据此与“黑名单”国家逐一解决,解决不了将提交世界贸易组织裁决。在这份“黑名单”中,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成为主控对象,中国则名列榜首,这预示今后一年内中美贸易摩擦交锋将会更加激烈。仅仅在纺织品行业,去年一年,美国就连续10次设限调查中国纺织品。在贸易争端的表象下,经济问题政治化成为了中美贸易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美国认定中国是其谋求世界霸权和推行美国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最大障碍和威胁。人权问题、台湾问题都曾与双边贸易机制挂钩,严重阻碍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对外贸易政策日渐成为美国外交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与贸易有关的决策者面临着重大的利益和风险,对进出口的限制或者鼓励措施动辄影响数十亿美元的贸易额,也会关系到美国内数百万工人生活和生存问题。另外受进口竞争冲击的产业通常结成组织严密的特殊利益集团,通过选票、捐款、游说对参选的政要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参选的官员处于政治利益的考虑,往往也会在贸易政策中实践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要求。
中美贸易问题的产生是由美国国内单边贸易主义和非平等贸易政策为根源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对美国的长期贸易顺差。但中美贸易顺差绝非是引起美国国内问题和贸易问题的根本原因。对于美国国内较为突出的产业结构和失业问题,美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以调节。至于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根本途径是使美国国家储蓄率和投资率达到平衡。如果仅靠贸易保护,即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赤字,也不能解决其国内的产业与就业问题,不利于稳定美国国内消费水平的稳定和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长期发展。中美两国都是世界贸易大国,对于双边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应通过政策协调,互相沟通,本着双赢的原则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作者:林珏1995年08月第1版第187-188页
[2]《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2月梅育新:《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
[3]《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1月李丽:《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分析》
[4]《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2月梅育新:《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
[5]《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2期周念林《贸易开放与就业:中美相关贸易冲突分析》
[6]《瞭望新闻周刊》(2005-04-21)《中国纺织品面临“南北合围”》
[7]《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唐海燕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第219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9
摘要:中美两国文旅贸易往来频繁,两国互为重要的文旅产品进出口市场。中美贸易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两国文旅贸易往来,进而波及两国文旅产业的发展。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首先分析了两国文旅贸易的现状,其次探讨了中美贸易战对两国文旅产业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文旅产业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比较优势理论;文旅贸易
一、引言
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我国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2017年8月,美国以中美贸易失衡为由,开始对我国进行“301调查”,并针对其调查结果对我国进行两轮的征税。为此,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战由此展开。贸易战的持续和加剧,势必会对包括文旅产品在内的中美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冲击两国文旅产业的发展。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数据统计,自美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美国进行的80次“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有一半是针对中国展开的。而且这些调查的重灾区就包括文体用品。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两国文旅产业的比较优势,并从多视角探讨了中美贸易战对两国文旅产业发展的影响,继而针对我国文旅产业如何应对贸易战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中美两国在文旅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合作遍及各个领域。2017年,中美贸易额达到5837亿美元,其中中方顺差亿美元,但是在服务贸易上,中方逆差亿美元。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增长最快的产品类型。目前,我国是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国,在总类文化产品贸易保持绝对顺差。我国对美国的文化贸易顺差总额由2011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亿美元。从出口来看,美国已经是我国文化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金额由2011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亿美元,占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增长到2016年的%。從进口来看,美国一直是我国文化产品的前五大进口市场,进口累计金额由2011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亿美元,占我国文化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增长到2016年的%。
从文化产品细分来看,2016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及其零件、附件总额达到亿美元,是上年的倍,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了%;出口到美国的书籍、报纸、印刷图画及其他印制品、手稿、打字稿及设计图纸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下降了%;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下降了%;出口到美国的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总额为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0%,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在影视方面,我国是美国影视行业最大的海外市场,美方贸易顺差巨大。2017年美国电影在中国的收入达到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而我国电影在美国的票房仅有100多万美元,差距悬殊。
在旅游方面,中美两国都是旅游大国,具有较强的旅游竞争力。相对于美国,我国具有旅游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需要更高层次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国内的旅游供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出境旅游人数增长迅速。旅游成为美国对我国最大的顺差产业。根据美国国家旅游办公室(NTTO)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为美国第三大旅游客源国,赴美旅游人数由2016年的305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317万人次,增长了%。与此同时,美国对我国的旅游相关出口总额由2008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而我国对美国的旅游相关出口总额由2008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为%,中方逆差由2008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在玩具等文旅产品制造上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实现贸易顺差,但是在影视、旅游等真正体现文旅内容和价值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上,美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中方贸易逆差明显。可以看出,在文旅贸易上,我国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贸易结构不稳定,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三、中美贸易战对中美两国文旅产业发展的影响
1.堵塞了两国文旅贸易渠道,冲击了两国的文旅贸易。关税是影响贸易往来的关键因素。过高的关税会形成贸易壁垒,缩小了两国的贸易渠道,阻碍两国贸易往来。随着贸易战的打响,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波动下降。根据亚洲经济数据库(CEIC)的数据显示,美国出口中国的贸易总额从2017年10月的百万美元降低到2018年9月的百万美元。在文旅贸易上,从电影行业看,2012年,中美签署《中美电影协议》在2017年到期,但新的谈判还未彻底谈好。随着两国贸易战的触发,新的电影协议谈判可能会中止,相关协议的签署可能会搁置,引进的电影数额可能会减少,影片审查周期可能会延长,审查尺度可能会加大,上映时间可能会缩减。这严重影响了两国的电影贸易,尤其打击了拥有巨大中国市场的美国电影。
2.影响两国文旅产业的投资、收购和并购,不利于文旅企业开辟新市场。中美两国是全球对外投资大国,两国在文旅产业上的投资合作不断。作为美国著名的跨国公司,迪士尼集团在全球共修建了6个迪士尼乐园,其中两个在中国,分别位于香港和上海。随着贸易战的拉开,美国参议院批准了《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加强了外资对美投资的审查,这将波及到我国对美国文旅领域的投资,制约了两国文旅领域的投资合作。而且,贸易战使得两国未来投资政策的不稳定性加剧,投资环境恶化,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利于其投资。此外,贸易战还阻碍了两国文旅企业的收购、并购活动。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将严格审查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收购、并购活动,这使得文旅企业在收购、并购方面面临巨大障碍。
3.减少了两国文旅产业的就业岗位数。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或使两国文旅产业的就业岗位数减少,不利于两国居民的就业,很有可能增加两国的失业率。根据美国赋税基金会的最新报告,贸易战可能使美国减少292000个工作岗位,并使美国的每个中产阶级家庭平均损失453美元。从旅游来看,直接依赖旅游业的美国人达到860万,间接依赖旅游业的人口更高达15%左右。美国旅游业对我国游客依赖程度较高,一方面是由于2017年美国对多个穆斯林国家的旅游禁令导致这些国家赴美游客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我国赴美旅游人数众多,消费能力强大。由于贸易战的发生,美国政府决定未来会增高中国居民赴美旅游签的门槛。这极有可能降低中国居民赴美旅游的热情,减少中国居民赴美旅游人数。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2018年5月至9月,我国国民获得美国商务、教育和休闲娱乐签证的人数比2017年同期减少了万人,下降幅度高达13%。而且,若我国对美国进行旅游制裁,中国赴美旅游人数还会进一步下降,美国旅游业将遭受到重创,依赖旅游业的就业人口将面临巨大的失业风险。同样的,中美摩擦也使我国文旅产业发展降速,就业岗位减少。2018年,我国游戏、影视、旅游等行业招聘需求大幅下降,掀起一阵裁员潮。根据2018年新三板挂牌文娱企业半年报显示,在50家影视类企业中,有78%的企业的员工数量减少。4.阻碍了两国文旅企业的互相学习与交流。一直以来,中美两国的文旅企业联系密切,交流频繁,在交流中两国文旅企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然而,贸易战带来的汇率波动等风险给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两国文旅企业的联系与交流。从会展业来看,从2006年以来,两国会展业一直保持互惠互利的合作。在合作交流中,两国会展业不断提质增量,会展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国际性展览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国际厂商,中国企业通常非常乐意参加国际性展览,其对国际性展览的关注度高于国内展览。2018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我国有1551家企业参展,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0%以上。然而,贸易战严重打击中国企业的参加美国展览的热情,使得两国会展业交流减少,降低了中美会展企业互相学习的机会,阻碍了两国会展业的发展与进步。
5.威胁两国文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文旅企业对中美贸易战顾虑较大且应对能力较弱。由于贸易关税的增加,企业可能会减少甚至放弃部分生产,这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严重威胁了企业的生存。根据中原证券统计,受贸易战的影响,文旅企业的股票行情堪忧。2018年5月3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我国500亿商品征收25%关税导致当日A股暴跌,文化传媒板块跌幅达到%,其中广播电视、电影动画和平面媒体分别下跌%、%和%。2018年7月11日,美国决定对我国出口美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包括艺术品、收藏品及古董和颜料瓶、彩盒等部分玩具配件。相应的,我国政府决定对约6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5%~25%的关税,其中部分玩具产品将加征10%~25%的关税。贸易战提高了两国艺术品企业、玩具企业等文旅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订单量,压缩了企业的利润,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我国文旅产业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建议
1.扩大文旅产品内需,减少外贸依存度。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远高于日本等国。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减弱了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与出口不同,消费具有内生性,受贸易战等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较小。目前,我国国民的文旅需求还未充分释放,增长潜力巨大。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为2086元,平均消费倾向仅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较小。鉴于此,扩大文旅产品内需,刺激国民文旅消费是我国文旅产业应对贸易战的重要手段。首先,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为扩大文旅产品内需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住房、医疗、教育保障体系,让居民进行文旅消费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促进国民消费升级。第三,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贯彻乡村振兴,改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释放农村文旅消费潜能,扩大国内文旅消费市场。
2.积极拓宽国际市场,实现贸易多元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目前,我国在文旅贸易中对美国的依赖度较高,这大大增加了我国文旅贸易的风险。因此,积极扩宽我国文旅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应对贸易战的必由之路。首先,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沿线国家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旅贸易,构建国际贸易产业链,建立全方位、多元化、多渠道的国家文旅贸易战略。其次,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文旅贸易合作。虽然非洲经济较为落后,距离我国较远,贸易成本较高,但是非洲资源丰富,拥有约六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文旅贸易潜力巨大。因此,应积极增加与非洲国家的文旅贸易合作,缔结文旅贸易协定,构建新文旅贸易结构,实现文旅贸易格局多元化。
3.加强宏观调控,调整贸易政策,加大对文旅贸易的支持力度。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国家实施的贸易政策可以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优势,形成有利于本国的分工格局。因此,首先,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在文旅产业上的宏观调控作用,主动参与制定全球文旅贸易规则,使我国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不断渗透到国际文旅贸易规则中,提高我国在国际文旅贸易规则中话语权。其次,积极制定、调整和完善文旅贸易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为我国文旅企业在国际贸易上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第三,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政府干预贸易政策措施,为文旅贸易创造和建设良好的竞争环境与平臺。加大文旅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文旅产品的出口关税,并对出口文旅产品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减轻企业压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4.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文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影视、旅游等文旅产业上,美国对我国存在严重的贸易顺差。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文旅产品供给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文旅产品的供给水平和质量还未达到居民的需求,这就导致居民的需求外溢。因此,应加快文旅产品上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战。首先,加快文旅产业内外部融合。促进文旅产业内部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文化赋予旅游新活力,助推文旅业态升级。积极引导文旅产业与科技、教育、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发挥其在文旅产业中的创新作用,创造出能够满足国民高层次文旅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其次,根据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中心,坚持人才引进与培育并重,坚持人才数量与质量统一发展,全面提高文旅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孵化、培训、管理、激励的体制机制,为文旅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5.自主创新,打造品牌,形成文旅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文旅贸易上,我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多数企业以制造、加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而美国的文旅企业多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企业,知名品牌众多,如迪士尼、环球影城等。要扭转我国文旅企业在国际贸易上的劣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就需要我国文旅企业打造品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根据消费者需求、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利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自主创新产品与服务,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从产业链低端走向中高端位置。其次,加大宣传与营销,创新营销手段,构建品牌文化,提升企业知名度,打造知名文旅品牌。第三,积极寻求文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中小文旅企业可以进行兼并与重组,实现文旅企业战略和资源整合,形成文旅航母企业,提升文旅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抵御贸易战等外部风险的能力。
五、结论
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是一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本质上破坏了全球生产网络,粗暴践踏了当前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贸易战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是违反公平贸易竞争的行为。特朗普政府高度强调“美国优先”,实质上却是“美国独行”,这严重阻碍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发展。中美两国是互相关联的利益共同体,两国均能从贸易合作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中美贸易合作不仅能够给双方国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增加利润,而且能够助力两国产业升级转型,促进两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进一步来说,中美经贸关系深嵌于全球价值链中,两国对世界经济肩负重大责任。若两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既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又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若两国互相伤害,不断升级贸易战,不仅会两败俱伤,还会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威胁世界经济安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对2018年~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世界经济增速出现下行迹象,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因此,两国应摒弃狭隘的自我观念,以世界经济大局为重,通过公平、平等、友好、诚信的磋商,积极妥善解决两国在经贸领域存在的分歧,保持良好的贸易往来,公平竞争,友好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俞萍萍,赵永亮.中美贸易战本质、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8,(11):87-89.
[2]闫玉刚,李怀亮.中美文化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与对策[J].国际贸易,2008,(10):39-43.
[3]佟东.国际文化贸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57.
[4]夏先良,等.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6.
[5]宗毅君.中美出口二元邊际、品质与竞争优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128.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10
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进行了针对中国的全球战略调整,其对华政策逐渐向右转,呈现强硬态势。本文认为,保守主义势力抬头是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主要国内因素,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应对中国的崛起和挑战则是其外部考虑。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正在面临抉择,中美关系再次面临考验。 关键词: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布什新政府/台湾问题 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以下称“小布什”)自2001年1月20日出任第54届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迹象逐步明显,加快其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突显安全和意识形态作用,在对华政策方面呈现出强硬态势,在对台政策逐渐向台湾倾斜,从而使中美关系再次面临考验。我们在对美国对华政策右转进行评估时,应该看到美国新政府毕竟上台不久,尚处于筹组班子和制订政策的过程之中,其政策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不断修正,而其对华(台)政策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正面临历史的抉择。外交安全政策一般说来,外交政策调整历来不是美国新政府第一年的工作重点,但争取在外交上有所突破却是大多新政府显示政绩的主要手段。对于小布什政府来说,在外交上争取有所突破更具意义,因为它正面临着众多的内部压力,经济逡巡不前,危机的阴影日益浓重,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要求小布什政府有所作为。美国在外交领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而棘手的课题。在中东,美国的斡旋活动碰壁,巴以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如何继续参与并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布什政府将要颇费周章。在东北亚,小布什政府在朝鲜半岛上的倒退遭至美朝关系紧张和美韩关系困难,并使美国的影响力下降。小布什政府决定要全面发展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此举势必危及世界和平,引发新一轮全球性的军备竞赛,最终也将严重损害美国的自身利益。美国新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球战略。小布什上台以来,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稳健的保守主义”指导下,小布什政府主张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和军事强国地位,推行具有美国特色的国际主义,主张没有幻想的理想主义以及为美国理想服务的现实主义,并且不惜采取单边主义手段。在经济、民主和安全美国一大外交支柱中,布什政府比他的前任更加突出安全因素。 早在小布什竞选总统期间,他就提出了“低姿态的超级大国”的概念,实行更有节制和更谨慎的外交政策。他批评克林顿政府在海外做出过多的承诺,认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他曾许诺说,如果赢得选举,就不会做以前美国出兵海地和波黑那样的事情。鲍威尔在2000年12月时曾说:“我们的武装部队已经使用过度,而我们所能够承受的军事部署数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准备对此进行思考,与我们的盟国进行磋商,并且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任务,我们需要采取的行动以及我们在将来需要采取的步骤等问题作出评估。”兰德公司在为新政府准备的报告中指出新政府将面临四大挑战: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台海关系和哥伦比亚形势。此外,朝鲜半岛尚游离于危机和转机之间。 新政府虽然未必会对这些研究报告言听计从,但还是十分重视这些主流社会的意见,有的还会参照执行。 军事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已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即老布什政府1991年和克林顿政府1993年及1997年的调整,实现了从“冷战型”向“后冷战型”的转变,美军建设的重点也从准备打全面战争转为实施“预防性防务”。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再次重新权衡欧亚大陆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谋求将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逐步转移到亚太地区。江西元:《美国对外战略转移》,《解放日报》,2001年2月25日,第B2版。经过对美军的战略、使命、武器装备采购重点的全面评估,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5月宣布,美国将其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东亚,正式放弃10年来一直贯彻的“美军必须准备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争”的作战目标,以所谓“中国封锁台湾海峡”等情况为制订战略计划的着眼点,着重对付诸如“中国封锁台湾海峡”、“维持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畅通”等敏感问题。韩旭东、魏孔虎:《透析美国军事战略大调整》,《了望》2001年5月21日,第21期,第58页。 在军事安全框架方面,小布什认为,21世纪初,对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无赖”国家、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等。他在宣誓就职时曾说,美国将建立一支“无可匹敌”的国防力量,以保护美国及其盟国在全世界的利益。为此,他在2001年2月在美国军事基地的几次讲话基本上勾勒出新政府的国防政策框架。其一,在开发未来武器方面,新政府将会有较大的动作。其二,6年内美国将增加200亿美元经费开发新式武器,使陆军装备轻型化,并加强装备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美国还将研制在太空保护军事卫星的装备。此外,美国新政府还主张减少在海外的军事义务,进行“目的明确的有限干预”,对于承担国际维和行动则明确表示不感兴趣。《新闻晨报》2001年2月16日。 (2)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与美俄关系。美国新政府在影响全球战略平衡的NMD问题上相当积极。共和党一贯主张增加军费,扩大军备。当年里根总统曾经搞过“星球大战”计划,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则通过发展NMD的决议。小布什不但主张发展NMD,还要发展海基、空基、乃至太空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但要保护美国本土,还要保护欧洲的、亚洲的和大洋洲的美国盟友。5月2日,小布什在国防大学发表演讲,宣布决定尽早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说服俄罗斯谈判修改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小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在国内外引起很大争议。《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认为,NMD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很大的阻力。在国内,国会中的民主党人从根本上反对这种系统,就像他们当年反对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一样。在国际上,俄罗斯和美国的欧洲盟国都不赞同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中国更是担心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会影响到他们对台湾使用武力。WashingtonPost,,2000.《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认为无论从国际政治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现在决定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没有必要的。NewYorkTimes,,2000. 美俄矛盾主要集中在NMD和北约东扩两大问题上。小布什要求同俄罗斯重新谈判1972年的美苏《反导条约》,以便美国可以无限制地研究和试验NMD。一旦小布什政府全面落实NMD计划,美俄间所有重要的裁军协议将全部失效,两国将展开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小布什上台后,多次表示要坚决推行NMD的研究和部署,但在具体做法上比较谨慎。他和鲍威尔都表示要同欧洲盟国、俄罗斯、中国等进行磋商,还表示愿意就建立美俄联合反导系统同俄罗斯进行谈判,并且不排除北约继续东扩。 (3)亚太政策。在亚太地区,美国新政府正在加快战略重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并对亚洲政策作出某些重大调整。它强调加强美日同盟,把日本作为“亚洲和平、稳定、安全和繁荣的重要基石”;加强与韩、泰、澳等盟友的传统关系,以此作为地区安全的重要战略依托;对亚洲地区作出长期驻军承诺,扩展保护美国军队及其盟友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此外,进一步发展与新加坡、印尼、新西兰等“老朋友”的军事关系,建立牢固的地区安全网络。 美国太平洋地区总司令丹尼斯?布莱尔海军上将撰文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四大挑战:一是被抑止但可能爆发的地区争端,如朝鲜半岛、台海和克什米尔等;二是不满现状的中国、印度、俄罗斯、乃至日本等大国带来的挑战;三是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国的内乱;四是武器扩散、恐怖活动、毒品走私及海盗等跨国问题。 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向新政府建议,美国新亚洲战略应有以下五个方面组成,即重申现有的双边同盟关系;支持日本修改宪法以扩大安全防御范围,并且获取支持盟国联合行动的合适能力;应有能力对付其他国家可能使用武力的形势,如台海地区和南中国海领土争端;应使尽可能多的亚洲国家参与安全对话;应调整美国战略态势,重塑美日和美韩关系;FrankCarlucci,RobertHunter,ZalmayKhalilzad,,还有一些接近政府的美国专家学者将中国同朝鲜、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列为亚太地区的“火药桶国家”,有的甚至还进一步将中国的两岸关系视为东北亚“最具危险的问题”。 小布什及其顾问们在竞选期间的言论及上台后的表现已经引起许多亚洲国家的关注,它们担心美国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将会对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韩国则特别担心美国对朝鲜的强硬立场使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受挫。 (4)中东政策。美国在中东地区具有特殊利益,美国政府对以色列有相当影响力,但小布什政府不会像克林顿政府那样较深地介入中东和谈,而是更强调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主张从长计议。在对待伊拉克等敌对国家,小布什政府则恃强硬的态度,新政府成立伊始,就对伊拉克进行威慑性的轰炸,以表明美国继续对伊实施制裁的立场。美英两国对伊拉克的轰炸本已不是什么新闻,据统计,美英自1998年底以来,已经出动了万架次的战斗机轰炸伊目标,共造成300多人死亡,近千人受伤。但此次空袭是由上任不到1个月的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亲自下令实施的首次军事行动,而且目标是在禁飞区以外,所传达的信息是:美国政府换届后,对伊拉克长期采取的强硬外交政策不会改变;如果有变化的话,那只能是更加强硬。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1年2月23-26日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借机与正在中东的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举行会谈。鲍威尔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设法促成以沙龙为首的以色列新政府与巴勒斯坦恢复和谈,并要求以方放松对巴方的经济压力。另一个目的是试图重整名存实亡的反伊拉克联盟,说服中东地区国家维持对伊制裁。鲍威尔与伊万诺夫的会谈是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俄外长的首次会谈,主要讨论美国的NMD问题。新华社华盛顿2001年2月23日电。但此次会谈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以巴冲突日趋恶化。对华政策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尚处于成型过程中,它既有对前任的继承,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华政策在竞选中并不是辩论的焦点,说明了共和、民主两党总统侯选人的对华政策无根本性差别,而且还表明美国朝野主流在对华政策上具有最初步的基本共识,即继续实行以经贸关系为基础的对华接触政策。 然而,小布什获胜后,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在重点上已表现出与克林顿政府的明显不同,其迄今对华政策的局部调整具有实质性意义,呈对华强硬和对台支持的趋势,中美难以在短期内磨合。具体说来,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对华关系的定位问题上强调“竞争性”。共和党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而不是战略伙伴。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思也表示:“即使同北京进行经济交往不无道理,但中国仍是亚太地区安定的潜在威胁。它的军事力量现在无法同美国相比。但这一情况未必永久不变。我们所知道的是,中国是个大国,还有未竟的重大利益,特别是有关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中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反感。这就是说,中国不是个‘现状’国家,而希望将亚洲均势作对己有利的改变。仅就此点而言,中国就是个战略竞争者,而不是克林顿政府一度称之为的‘战略伙伴’。此外,中国在扩散导弹技术方面一向同伊朗和巴基斯坦合作,安全问题显而易见。中国将尽其所能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不管是窃取核秘密还是试图威吓台湾”。 共和党竞选纲领也指出,共和党政府了解中国的重要性,但不会把中国置于其亚洲政策中心。共和党2000年竞选纲领,新华社华盛顿2000年7月31日英文电。 第二,提高了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了遏制措施。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强调对华的遏制和防范,试图从全球和亚太战略的层面上早日消除中国对美国的可能挑战。为了防止正在崛起的中国向美国挑战,美国从全球、地区和双边多个层次上向中国施压。从全球层次上讲,美国加强西方内部对华政策的一致性,联合欧日等盟国制约中国,防止中俄联手反美。从地区层次上讲,美国加强了以美日联盟为基础的亚太军事安全体系,提升日本的战略地位,利用印度制约中国,加强或延伸在东南亚国家的美国军事存在。在双边关系上,美国多方向中国大陆施压,提升台湾在美国战略考虑中的地位,加强“以台制华”的一面。 第三,在共和党内部、国会,以及媒体中存在较强的反华势力。在克林顿执政年代,共和党保守势力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共和党上台执政以后,小布什总统注意整合党内各种势力,联合各种力量,以达到稳定内部和争取连任的目的。而且,小布什吸取老布什得罪共和党右翼的教训,特别注意同保守派的协调,突出同中国的冲突面,以强调其坚定性。美国副总统切尼曾表示,美国新政府希望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但是他批评克林顿政府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缺乏一致性。他指出,不应该误导中国人,不要变来变去,美国应该在表明美国的长远目标方面显示连续性。他认为,“对中国人,你必须十分清晰讲明我们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做出最佳的反应”。切尼2000年12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第四,主张对中国的反应应该“明确而坚定”。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某种敏感和担心,如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时攻击中国但后来又退缩了,将人权问题和最惠国待遇问题脱钩。又如在1995年,克林顿政府先是再三保证不让李登辉访美,后来又出尔反尔,使李登辉对康奈尔的访问成行,引发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等。而共和党政府则缺乏先例而倾向于作出强烈反应。共和党人认为,没有美国人会愿意同中国发生对抗,但如果中国要挑起危机,并且危机无法避免的话,那么美国只好奉陪。至于美国会采取什么行动,现在谁也说不上,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美国共和党前政府官员同作者的谈话,2000年8月14日,纽约。更为重要的是,小布什关于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的竞选口号正在逐步演变为对华具体政策,加大了对华施压的力度。小布什政府还努力提升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突显日本等盟国作用,加强在亚太地区防范和制约中国。 第五,极力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同克林顿政策的区别,强调不能对华“示弱”。小布什政府在外交和安全班子中任命了一批强硬派分子,如副总统狄克?切尼、总统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和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组成的外交和安全班子,以“保守的现实主义”为其理念框架和基础。在执行层面上,如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特奇、副国防部长保罗?沃尔夫威茨等人则在实际政策操作中突出了对华的强硬面。尽管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其根本的国家利益所决定,但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个人作用也不应忽视。一大批具有军事安全背景的人员进入政府,必然对美国的重大外交和安全政策发生影响,如导弹防御系统和台湾问题等。 第六,小布什政府由于上台不久,在同中国的磨合过程中往往显得前后不一,顾此失彼。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伯特?罗斯认为,从尼克松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同中国的磨合期至少需要18个月,而克林顿政府的第一任期的4年基本上都是磨合期。鉴于当前美国国内政治和中美关系的现状,双方需要相当时期的磨合才能“正常”运转。不少美方人士认为,中美两国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制订游戏规则,从而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对台政策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从来就是美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具体来说,美国的对台政策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和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具体落实美国的亚太战略,推进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从这点上说,小布什的当选不会改变美国的基本考虑。因此,美国政府将继续维持其“一个中国”政策,防止两岸发生军事冲突,保持两岸“不独不统不战”的局面。 小布什政府虽然声称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在实际政策中明显倾向台湾,在售台武器、陈水扁和李登辉访美等问题严重偏离“一个中国”和“三个公报”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基本考虑总体不变的前提下,美国的对台政策发生了以下带有动向性的变化: 首先,对台湾政策做出向台倾斜性的调整。共和党的竞选纲领指出,美国将恪守自己的承诺,台湾应当得到美国的支持,其中包括向台湾出售防御武器,美国还应当支持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多边机构。共和党纲领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但认为所有有关台湾未来的问题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并必须得到台湾人民的认可。如果中国违反这些原则,美国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做出适当回应。在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美国新政府在三个方面调整了克林顿政府的有关政策:一是在两岸关系上将重点从防止陈水扁政权鲁莽行事变为加紧对中国大陆施压,二是逐步将竞选时亲台言论转化为具体政策,三是在两岸军事力量对比问题上从要求中国大陆减少部署针对台湾的导弹改变成大力增强台湾的军力。在上台不到100天内,小布什政府就决定向台湾出售40亿美元的高新和具有进攻性的武器。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库尔特?坎贝尔表示,美台军售公开化、军事联系紧密化、指挥系统网络化和培训经常化等特点表明,美台军事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其次,逐步强调“清晰战略”。兰德公司的外交政策专家哈利扎德说,“在台湾问题上,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战略模糊’政策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我们建议,新政府可以考虑加强政策清晰度,一方面反对台独,一方面明确表示,如果未经挑衅,中国对台发动进攻,美国会做出反应”。其他人则提出了如何界定“未经挑衅的攻击”的问题。他们说,加强政策清晰度也存在问题。美国驻沪总领事馆电子邮件,Yearender/ForeignPolicy,December30,2000.共和党在竞选纲领中不再采取“模糊战略”,明白表示一旦大陆攻击台湾,美国将帮助台湾进行自卫。如果中国继续以过去几年的快速增强其对台湾的军事态势,美国可能不仅仅只是帮助台湾增强防御力量,还要增强美国自己的军事力量以做出反应。美国希望以此使中国的注意力回归到对话的道路上。美国共和党前政府官员同作者的谈话,2000年8月14日,纽约。特别是小布什声称“要尽其所能保卫台湾”的“失言”泄露了美国新政府的真实意图,在改变历任美国总统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上跨出了危险的一步。 再次,美国加紧准备在军事上支持台湾。2000年12月18日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的“《与台湾关系法》执行状况报告摘要”指出:“任何非和平手段对付台湾,包括封锁及禁运,美国都视为对西太平洋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美国至为关切。如中国大陆对台动武,可能采取三种途径:其一,水陆两栖或空降部队进犯台湾本岛或离岛;其二,在经济上封锁台湾,迫使其在政治上让步;其三,以空袭或导弹攻击台湾人口密集区、军事设施或重要经济设施。同时中国要设法避免或阻绝美国的干预。”至于美国的对策,这份摘要说:“不论中国对台动武或威胁动武,美国都应劝阻或制止。如果中国威胁动武,美国要使其无法成真;如果中国动武,美国要使其无法成功。美国的目标是:如果中国真的对台动武,美国应使台湾有能力‘即使没有外援也能自保’;或者退一步,‘有能力自保至外援抵达’;如果美国一旦决定介入,台湾和美军联手须可击败中国”。与此同时,美国新政府在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也有可能比克林顿政府更加积极,甚至推动台湾加入TMD。 第四,提升台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以台制华”。冷战结束以来,美中两国原有的战略基础不复存在,但始终未能确定新的战略基础。近年来,美国国内反华亲台势力呈上升趋势,“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美国军方提出的《2020年联合作战设想》,把中国定位为“力量相等的战略竞争者”和“今后潜在的对手”。美国国防部2000年度的中国军事实力报告特别强调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美国新政府又把中美关系界定为“战略竞争关系”。由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主持的战略评估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和其他一些潜在对手正在开发更加精确的导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报告还呼吁美国开放新型远程武器以抗衡中国的军事力量。NewYorkTimes,May17,2001.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处境日益趋好,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急于做出对中国战略让步的考虑,兼顾它在大陆和台湾利益时必须统筹平衡。在起草共和党竞选纲领时,共和党外交政策小组委员会**杰克逊和委员、前众议员列文斯顿曾力主删除“一个中国”的文字。最后,原本有五处提到的“一个中国”被删剩一处,前面还要冠以“美国‘认知’一个中国”的立场。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在对台“三不”政策问题上只字不提。 第五,更加强调美中台三边关系中的“民主”因素。美国一方面极力贬低中国大陆的政治社会制度,另一方面大肆褒奖台湾的“政党轮替”与“和平交权”。美国把台湾“民主化”看成是美国式民主在亚洲的胜利,保卫台湾的“民主”已成为保卫美国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内支持台湾的力量明显增强,美国国会支持台湾的压力不断加大,美国政府扩大和提升美台关系的趋向也在增加。由于受制于国内政治因素,美国外交已由过去重视力量平衡的均势转变为“均势”与“民主”并重。 由于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所占的核心地位,美国对台政策任何重大倾斜性调整都会迫使中国政府做出强烈的反应。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焦点历来是“一个中国”原则。因此,在小布什执政期间,中美两国继续将围绕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展开斗争。 近期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焦点是美台军事安全关系问题。在美国,总有一股势力要求加强对台的安全“保护”,继续大量对台出售武器,并且要把台湾纳入TMD之中;加强美台军事联系,提高接触级别,增进实质内容;针对中国大陆对台的军事准备,帮助台湾提高反导弹作战能力等。一些美国政治势力还企图恢复1954年的美台“共同防御协定”,从根本上否定“三个公报”。 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将会直接影响世界和亚太地区形势发展的方向。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维护世界乃至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中美因台湾问题发生直接对抗,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动荡性改组,中、美、俄、欧、日等将会进行对抗性的重新排列组合,一些重要国际秩序(如联合国和防扩散机制)也会受到破坏性冲击。这种对抗还将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安全,打破现有的力量平衡,中断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迫使亚太国家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表态站队。 从长远观点来看,美国对台政策很可能处于新一轮重大调整的起点。与1996年台湾选举后美国反应不同的是,这次美国并不急于同中国进行战略对话,美国行政部门也没有急于向国会陈述台海危机的严重性。相反,美国方面正在从战略、政策和具体措施(如加强对台军售和导弹防御系统)等方面的调整。可以预见,在本世纪初的10-20年内,美国对华防范目标和措施更趋明确,中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更加突出,台湾在美国对外输出“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和政体模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显。随着中国统一大业进程的加快,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点也会增多。总之,在新世纪,中美两国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撞机事件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中国从大局出发,努力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3月,中国负责外交的副钱琪琛访问美国,同美国新政府就中美关系的总体框架问题进行磋商。正当中美关系有可能缩短和平稳双方的磨合过渡期时,4月1日,美国EP-3侦察机在中国近海撞毁中国战斗机一架并致使中国飞行员王伟牺牲后,又未经中国许可而进入我海南军用机场。这一事件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美方机组人员回国后,撞机事件在美国引起的震荡正在趋缓。但是,它对中美关系正在产生以下三方面的长远影响。 首先,这一事件加深了两国相互不信任感,恶化了两国关系的总体气氛。从中国方面讲,撞机事件加深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强烈不满,迫使中方从最坏的方面做好准备。而在美国方面,美国政府及媒体则利用撞机事件煽动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反华情绪,鼓吹美国应考虑今后可能出现的危机而加强对华的防范和遏制。 其次,美方利用撞机事件对华表现出强硬和坚决。事件后,美国政府决定停止中美双方的军事交流和暂停美国官员同中方学者的非正式接触。一些议员则纷纷登台,指责中国政府对撞机事件的处理“损害了”美国的尊严,主张在正常贸易关系、北京申奥和售台武器方面“制裁”中国。 第三,这一事件对成形中的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亨利?罗文认为,小布什总统本人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是个新手,其对华政策正处于成形阶段,执行层面的主要官员尚未全部到位,在此期间发生的撞机事件必将对小布什政府今后4年的对华政策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亨利?罗文同作者的讨论,2001年4月14日,斯坦福大学。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中美双方在处理撞机事件中注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在具体过程中注意克制、在后续行动中考虑今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等说明,撞机事件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思考是多重性的。 五 挑战和机遇并存 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日趋强硬主要是由以下内外因素决定的:本节主要根据作者同美方人士在美国和中国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的讨论而加以的归纳。首先,美国综合国力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幅度增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地位得到相当大的提高,朝野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往往过高估计自身的力量而过低估计他国的力量,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易于采取单边主义行事。其次,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担心增加。不少美方人士认为,在现有的世界大国中,只有中国有可能对美国形成威胁,两国甚至有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如台湾问题),而俄罗斯则没有这一危险。而且,美国不少人还认为,中国把美国作为最主要的对手,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再次,美国在考虑美中关系时,提升了安全因素的作用。美国正试图将其全球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中国则是其最主要的应对目标。在突出美国安全利益的背景下,两国经济和人员交流等因素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有甚者,美国军工企业集团则藉“保卫安全”而大牟其利。在共和党内存在强大的反华亲台势力,他们力主同台湾保持密切关系。小布什又要接受老布什的“教训”,极力处理好同共和党右翼的关系。因此,美国新政府在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上力图表现出强硬姿态。第五,共和党在野时,竭力批评克林顿政府的内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上台以后,小布什政府尽力表现出与克林顿政府的不同。第六,小布什此次上台缺乏民意基础,共和党又难以掌控国会。小布什政府为了争取在2002年中期选举时改善境遇和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连任,试图以对外强硬来争取更多的支持。第七,小布什政府经验不足,其不少成员在野八年而疏于政事,以为采用简单的强硬政策就能使中国就范。同时,美国新政府也存在政出多门和协调不够等问题。 冷战结束、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一直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问题只是何者为先或如何并举。美国国会在2000年通过给予中国以“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待遇一事表明,朝野主流在对华推行以经贸关系为基础的“接触”政策上达成最低限度的共识。美国尼克松中心在为新政府所作的政策建议报告中认为,美国国内就PNTR问题达成共识一事表明,美国朝野已走出“**”事件,今后新政府的重点应是两个,一是如何利用中国加入WTO加快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并保证贯彻游戏规则;二是应对中国崛起给美国及东亚所带来的挑战。 但是,美国不会就此放弃对华的“遏制”政策。而且,中美在一系列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依然存在,如双方在政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缺乏互信等,又如人权、军控、贸易和台湾等问题。因此,每当中美关系取得一定进展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反对声音。而且,一旦形势变化,“遏制”势力就会抬头,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导地位。中美关系之所以风雨不断,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再次面临考验。我认为,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趋硬是否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性变化,还需要“冷静观察”。在小布什政府上台之际,中美关系还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从挑战方面看,首先,美国新政府正在试图制订和实施针对中国的新战略,一旦把中国视为美国的敌手,美国将会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世界格局和亚太秩序随之就会发生根本性逆转,从而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次,迄今为止的美国新政府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令人担忧,其对华政策趋硬、在台湾问题上亲台、在实际操作上主动出击等特点已初露端倪。共和党新政府上台,同中国需要有个磨合期,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磨合期容易产生摩擦。严峻的现实正在告诉我们,此次的磨和期也将是长期的、艰难的、乃至是痛苦的。如果无法制止两国关系的螺旋型下降,中美关系甚至可能完全失控。再次,一些中美分歧是原则性和根本性的,作为长期负面因素,它们将长期干扰中美关系的发展。 从机遇方面看,首先,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美两国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在客观上要求两国进一步稳定和改善关系。进入新世纪后,中美两国都在重新审视各自的全球战略和相互政策,如果双方在全球战略、国际和地区秩序、共同利益等方面增加共识的话,那么就可能更有力地推动双边关系向积极方面发展。第二,即便在困难的条件下,两国还是有对话和合作的余地。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特学院院长哈里?哈丁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中美两国都需要坚强的领导。合作关系要比竞争关系好,因为前者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而且竞争关系也有多种形式,虽然最佳的伙伴间辩论式竞争关系一时难以做到,也要避免生死搏斗式的竞争关系,争取通过建设性竞争达成游戏规则。哈里?哈丁同作者的讨论,2001年4月24日,华盛顿。在具体处理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时,小布什政府也表现出一定的克制和余地,如美国决定暂缓向台出售“宙斯盾”驱逐舰、取消年度美台军售会议和重申今秋小布什访华等。第三,稳定和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各国的利益。小布什政府派出要员到欧亚盟国兜售导弹防御计划,结果响应者廖廖。亚太国家更不愿意看到中美两大国交恶而被迫卷入,并破坏地区的安全经济秩序。第四,尽管中美关系困难重重、问题众多,2001年还可能具有改善的两个契机,一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前景将更加广阔;二是2001年秋季将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小布什总统届时还将访华,在首脑会晤的驱动下,中美关系有可能得以改善。 总之,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国方面一直怀有稳定和发展同美国的关系,致力于扩大建设性的共同利益和认识。全面正确判断小布什政府的战略意图以及客观地分析小布什政府的内外政策,有利于把握全球和地区形势发展,有利于制订中国全球及相关战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毕竟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美关系11
内容摘要:
中国与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交,建交后冷战的来临使中美之间的关系再次陷入冷淡,而且冷战时期美对华进行所谓经济制栽,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对美略有回温,两国的外交只限于经济之间交之后我国同美国产生多次的摩擦根据党的三代领导人集审时度势积极谋求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针为特征的新大国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会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坚持对话不高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着想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彼此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我国同美国的外交在曲折中发展
关键词:经济封锁 曲折中发展 互利互惠 世界格局 多极化
我国自建国以来国力在不断加强,然饿而一国家综合实力的家强比顶会触及到其他大国的利益,而我国强大的人民力量粉碎了资本主义大国要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的企图,于是合理的搞好和我国的外交,便成为这些国家的唯一的途径而中美的外交历史便是有个很好的例证
我国从建国开始便开始了漫长的外交之路,1953年中国在朝鲜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军,展开了为期三年的战斗最后以我志愿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而告终。这次战争彻底粉碎了美国等国家妄图以朝鲜为跳台侵略中国的意图。但在以后的几年里美国依靠起强大的资本在中国的经济和外交等领域频频施加压力,只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有所好转,毛泽东在会见美国乒乓球对使说如果尼克松来中国我还是愿意和他谈的,次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一在表示想要建交的意向。1973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中美的建交,而此时的建交是迫于国际的新形式和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两国的建交仅仅限于领导人的互访和经济之间的往来,中美的建交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同美国之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两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在中美建交后的不久世界陷入冷战状态美国对华进行经济封锁,给两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打击,对当时我国刚开始的改革开放并不利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形成,中美外交再度恢复对我国引进来的政策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党的三代领导人集审时度势积极谋求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针为特征的新大国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会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坚持对话不高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着想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彼此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
按照这些原则,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不断得到新改善和发展。在中美关系上,按照对美工作方针推动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发展势头。贯彻江泽民提出的增加信任扩大合作,减少麻烦,不搞对抗的原则,使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和1998年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成功互访。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9年11月中美双方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2001年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长期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度审议问题宣告解决。2002年10月江泽民成功访美,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目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科技,文化人员等其他各方面联系不断发展。
在努力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我国对美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行为作出了坚决回应。建国初期,美对我国领空多次侵犯,我国军队共击落u2侦察机达4架之多。1999年5月7日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重大伤亡。2001年4月,战机在我国领空与我国战机相撞,造成我方机毁人亡。2006年4月7日,吴仪与美国高层商务部长埃文思和贸易代表佐立克共同主持第15届中美商贸联合会议,共同商议中国对美倾销事件等其他对华商贸政策。
谈到中美关系就不得不谈到当今的热门台湾问题。美国曾一度重审一个中国政策,但却多次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私自对台出售武器,美国再三的阻挠台湾的和平统一,而对大陆却一度重申一个中国政策美国的意图很明显是想保持这一状况从向台湾进口武器上谋取经济利益,和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美国这一做法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和外交是不利的,紧接着在2007年11月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向香港提出靠岸请求,美国航空母舰群有史以来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规模的集结,在台湾问题日益紧张化的今天,未曾不是一种挑衅,和威胁面对如此的行为只会激起中国人民的抵触情绪是美国的不当外交
我国现阶段同美国的外交仅仅保持在经济和反恐问题上,至今并没有战略问题上的合作这对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是不利的,总之我国同美国的外交发展在曲折中发展,这同美国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当局领导人,当时的国际形式是分不开的,在中美关系上,按照对美工作方针推动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发展势头。贯彻江泽民提出的增加信任扩大合作,减少麻烦,不搞对抗的原则,使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努力建设战略伙伴关系是我国同美国外交的努力点,中美关系回朝着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