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心得体会范文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16536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心得体会范文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心得体会篇1

教学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有感

文兰心儿

打开常生龙编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就被书中介绍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这一辑一共介绍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们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创造。教学工作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我读完这一辑后最深的感悟。

在教学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来上,不会有错,但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却需要老师的创造性。

学生为何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因多才多艺的老师的课堂是丰富的,是灵动的,老师自身的知识的博大和自身素养会影响到孩子。孩子欣赏博学多才的老师,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记得读师范时,“文选与写作”课是比较枯燥的课,而那位老师,每节课都是很快讲完课本上的知识,就会给我们讲他心中的《红楼梦》,讲细节,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就是因老师的讲解,才让我用心去读这部经典巨作,注重书中的细节部分,甚至跑到图书室寻找关于解读《红楼梦》的一些刊物和文章。看评论,会让我读得更深一些。写作课成了我的最爱,我喜欢老师的博学,期待他能给我们介绍更多的名著经典。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那些课文没有多少吸引力。这位老师把文选课上得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去读经典名著的热情。也是从那时起,我才深深地爱上阅读与写作。

第一辑中写到夏昆老师,他不甘于每天对字词句篇的分析,想在常态化的教学之外,提供一些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课程内容。于是他开始了语文、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等四门课程的教学探索。在高中繁重的学科学习任务之中,给学生们送上了一份份心灵鸡汤。看似夏老师在不务正业,其实如果学生学会了鉴赏,从电影中,从歌曲中,从诗歌中体悟到不同的美感,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自然提升,我相信语文成绩也会自然提高的。

特别是语文教学工作,如果仅仅抱着课本在教,那孩子们不会走得高远,也不过是做题的机器而已。如果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读写习惯,看似老师在做与教学无用的事,甚至是多受累的事,但走到一定阶段,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无用”变得那么“有用”,甚至让孩子的语文素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至关重要,它会让孩子们看到不一样的天空。在一堂看似平淡的课堂上,老师的引领和发散思维,会让孩子们看到更广袤的世界。我喜欢多彩的课堂,喜欢看似天马行空,实则老师把手中的线收放自如,让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上翱翔的课堂。课堂虽小,但我们的思维不能狭隘。老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就尤为重要了。

在刚刚接触孤独症谱系的孩子后,我有一段时间很是迷茫,后来因阅读了一些理论专著,我突然领悟到,他们更需要灵动的课堂。虽然是个训课,他们也需要丰富一些的语言训练。本身孩子们就有刻板行为,如果仅仅运用aba训练方式,孩子们更是呆板。但运用vb进行语言训练,就灵动了许多。每一节的个训课,我都设置了多方面的训练形式,即便是接受性指令这一个环节,我也要设置多方面的训练内容,既有身体部位识别,也有绘画和粗大动作训练。特别是手指谣,边做动作边填词,孩子们很是喜欢。有时会根据孩子的情绪,调整课程,只有让孩子喜欢上我的个训课,我才能给予最佳的康复。

我们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史沃普这位童书作家,仅仅是辅导孩子十天的写作课后,就爱上了孩子们,坚持为孩子辅导写作,陪伴小学毕业。他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所教的孩子,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成就。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有创造性。麦考特、雷夫、钟杰就是这样的老师。麦考特能让最调皮捣蛋的孩子认可是最好的老师,雷夫能让56号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爱上阅读,并在教室里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经济体,让每个孩子学会远足前做好准备。雷夫的56号教室充满了魔力,我很早就买过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启发,佩服雷夫的创造性教学模式。()钟杰在转化问题生上有自己独创的方法,仅仅靠爱是不够的,关键是老师的智慧,有了教育智慧,才会让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吉诺特所说的这句话,对老师而言是一定要牢记心中的:“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诗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常言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为老师,说话的方式尤为重要,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常见的表现方式,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但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原来我们教聋孩子,因手语的限制,可能老师的话语不能完全传递给学生,即便是有语言暴力,学生仅从表情和动作上也感受不那么真切。而如今我们学校已经转型,面对新的群体,我们真的要在说话艺术上下点功夫,如何把话说好,让孩子们接纳,让家长们接受,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孩子们需要我们鼓励,家长们需要我们去倾听。鼓励,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倾听,让我们理解家长们的内心痛苦。理解、包容,接纳,慢慢地我们会发现,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感受到。”这句话是不是在提醒我们,老师的语言至关重要?

老师的认可,是一缕阳光,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会催孩子们上进。我们都从孩童走过,回想过去的时光,能让我们深记心中的老师,往往是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的老师。特别是那真诚的善意的话语,让人牢记一生。

特殊教育的教学工作是更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一堂课,不再是单一的课程,需要多方面训练融合在一起,语文课中融合着动作康复,体育课中也渗透着语言康复。孩子们千差万别,对孩子的要求也变得有梯度,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最适合的康复教育。

2018/4/15

本文地址:http:///zuowen/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心得体会篇2

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2000字

王妍妍

有一本书,你读了后,会有读过50本书的收获,那就是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一个人,你了解后,会不由自主地从他身上汲取力量,让你找到前进的方向,那就是此书的作者常生龙。很多年前,偶然的机会,在新浪博客读到了他的文章,知道了他是一位日理万机的教育局局长,却每天更新博客,每周读一本书写1篇读后感,每月做个总结,每年做个回顾。博友们都尊称他为船长,觉得是他在引领着大家航行。船长在此书的后记中写道:“我将书放在自己的手提包里,将旅途、会议间隙、饭前饭后、睡觉之前等各种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就读上几页。……有一次到韩国出访,一整天的任务都安排得满满的,等回到房间放下行李时已经是夜里11点了,可一本书的读后感还没有完成,怎么办?简单地洗漱后,坐在地板上,将电脑放在腿上,熬夜赶写文章。我心里明白,只要对自己放松一下要求,所有的坚持都会泡汤。就这样,十年下来,我阅读了500多本书,为每一本书都写了读后感,这些读书随想累积起来已超过200万字。”相信读到这段文字的每一个人都会对船长的这份坚持和毅力而肃然起敬!那么,这本书,就是从500多篇读后感、200多万字中挑选出来的50篇读后感、20万字!这是怎样的精编,怎样的精华?做为读者,能读到这本书,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幸福!尤其是教师,因为船长就是以一名老师的身份去读书,去思考,去撰写。

他把这本书分为五个专辑: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还没真正走进书本,我就被这五个观点吸引:正如船长所说,“教师是改变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教学,靠我们老师去研究,去探讨,去探索,必定是创造;教育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是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家校关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等”,让人们“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一所学校就是孩子的社会,“让学生爱上学校,在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学校即社会;做为教育的实践者,我们需要掌握教育原则,需要归纳教育策略,我们需要理论做支撑,所以,理论是我们的支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育的变革,一股脑儿地冲刷着我们的思想,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去接受。

这本书中呈现的太多方面我都非常喜欢和认同,比如:第2至5页于永正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中的诀窍一“自己先变成孩子”;第27至30页道格·莱莫夫著的《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中的“设定高的学习期望”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第31至34页海姆·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的“防止暴力”、“善用鼓励”、“学会倾听”、“拒绝伪善”;第67至70页张贵勇著的《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中的“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阅读有方法,成效见课堂”、第79至82页蔡兴蓉著的《下辈子还教书》中的“语文教师的使命”;第105至108页罗恩·克拉克著的《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中的“给予高期待,收获大进步”、“信任添力量,细节显功夫”;第138至141页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把了解学生的工作落在实处”、“像医生了解病人那样去了解学生”;第142至145页金林祥等著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中的“新教育”、“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师”等等。

我特别有感触的是船长在第52至55页苏珊·佩罗著的《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一书中的观点:要善于讲故事。我记得在几年前和科组老师备课时,老师们都反映这届五年级学生属虎,调皮得很,学习习惯差,语言不文明,行为习惯也不好,想要针对这些问题开个级会教育学生。我想到了一个关于苏东坡和佛印大师的故事,于是,这次级会,全级五百多学生就听我讲故事,学生们专注的眼神,我至今都无法忘记,他们被故事中苏东坡的暗自得意和被苏小妹点醒后的哑然深深吸引,在他们的心中,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个大文学家,居然也会有语言不文明的时候。然而,通过才华出众的苏小妹说的“佛印大师心中如佛,说出来的是美言;苏东坡心中有屎,吐出来的是粗话”时,学生们都会联想到自己和身边的同学而自惭形秽;但是当自己发现能和大文学家一样犯错误时,内心不但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增添了自信:我是可以像苏东坡一样改正的。正如船长在文中所说,“故事可以滋养想象力”,“故事具有治疗作用”。书中引用的爱因斯坦的话,相信每位老师或家长都认同:“如果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为孩子唱歌、念童谣、讲故事是父母和教师能给予孩子的礼物。”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可以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通过故事,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通过故事,可以带给孩子诸多力量……

另外,我还想特别说明的是120至123页高万祥著的《学校里没有讲的教育》中,船长告诉我们“学校教育要关注的三个方面”:一是阅读习惯;二是满腔热忱;三是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要求老师自身拥有阅读的习惯。一是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二是通过阅读,能“让老师拥有思想”,“获得更多的爱心、良心和责任心”,“收获诗意和创造情怀”。作者还告诉我们,老师要“像写情书那样写日记、随笔”。热忱,也是我一贯推崇的思想。我认为,一个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将自己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教育当中来,才会不知疲倦、不计较得失、全心全意、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爱教学。船长在此文中,也强烈地表达他的观点:“热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热忱是行动的动力”,“一个充满热忱的人,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并有着浓厚的工作兴趣;不论工作有多么艰辛,历经多少磨难,或者需要多少训练,都会用一种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认真执行”。

“让我们都来读书吧!”船长在自序中向大家呼吁。感谢船长付出的辛勤劳动,让老师们拥有了一本智慧书——教学中发现了问题可以随时到书中找到答案;让老师们拥有了一本动力书——每天可以翻翻,洗涤自己心中的尘埃。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心得体会篇3

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

1930年11月,胡适先生在上海青年会发表了题为《为什么读书》的演讲,回答“为什么要读书”,他总结了三点: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暑假在家阅读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此书是常老师多年海量阅读的基础上用心挑选出的50部作品的精华。全书分五个专辑: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每一个专辑给大家呈现了风景迥异,但又自成体系的一副副优美图画。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仿佛一块美丽的玉石,使人不禁却步,拂身拾起,抬头之时,眼前出现一座更为丰富的宝藏,等待人们去探索和发掘。下面根据书中的五个专辑,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教学即创造。常老师举了很多创造性教学的例子。期望读者能够改变惯性思维,在恰当的时候使用逆向思维,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才施教,转化“问题生”,提高沟通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的教师更加侧重教学的管理,或者说更加重视对课堂的把控,而忽视了创造性。有很多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创造没有任何兴趣。教师们常常不把自己当作创造者,常常一成不变地套用已有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教学。实际上,创造性不是一闪过的灵光或者对于事物的洞察力,创造性更多的是一种习惯,通过不断读书学习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得到因才施教。

第二,教育即生活。书中通过几个很好的故事讲述了教育的生活之路。有童年成长之路,学生成长之路,教师成长之路以及科学家成长之路。

我非常认同这一点。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止是为了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像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长途赛跑,当生命终止时,赛跑才算结束。在这一场长途赛跑中,唯一一个可以一直陪着我们,形影不离的伙伴就是教育和学习。有人认为,一旦我们成年,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就可以不需要阅读。这种观点实在是大错特错,如果我们不持续学习下去,我们将会逐渐被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所抛弃,所淘汰。教育不止是为了知识,它提供了我们遇事分析的方法,处世态度的培养,它是我们人类区别普通动物的一个最重要的高级活动。

第三,学校即社会。书中列举一些优秀的学校案例,要求我们提供学生接触生活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锻炼。

第四,理论即支点。书中精编了9本书评,拓展了老师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这些书籍,教师能够切实体会到其中的效果。

第五,变革即未来。书中说明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教育方法对目前教育手段带来的正面冲击,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前我们处在知识信息化工业时代。人类的知识的发明和创造达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这要求教师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手段。通常新的教学手段会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也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认识需求。

通过这五个专辑,我深深体会到了读书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长,自身意识的变化,自身修养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将以此为契机,做一个爱读书,读好书,用心读书的青年教师。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心得体会篇4

刚拿到常生龙老师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封面上一行小字就吸引住了我:“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如他所说:“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思考和筹划,可以让自己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也是通过读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时刻以身示范

他在书中提到“大德无形,大教无痕”时,反思我过去的一些行为,现在看来的确有些不妥。当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时,当他们课下不遵守校规时,当有集体活动不听指挥时,我往往都是对他们大喊大叫,以为这样就可以说服他们、震住他们,但其实效果却不是很明显。班级的小干部们在遇到同学课下有矛盾时,也会对他们大呼小叫的,仔细想想,应该是我的“言传身教”造成的。汉代的班固也说:“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在书中我读到:“于永正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他还引用了郭振有先生一句话:”教师有没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职位,而在于教师有没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生动的个性、感人的故事在学校里流传……我就要向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要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每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因为年龄较小,总怕在学校出一些问题,所以时刻盯着他们,终于等他们放学了,又有一大堆作业要批改,所以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更不要说阅读了。可在这本书中却有一段话触动了我:“科学发现不是瞬间完成的,科学家也不是一夜成名的,在取得某项科学成就之前,他们已经做了方方面面的探索和准备,其中,阅读的习惯对他们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芬恩小学五年级开始便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直到大学毕业,始终坚持每周阅读四五本书。约克在9岁那年,就痴迷天文学,他认为,阅读对他思维的影响远胜于课堂……所以,从现在开始,不再给自己找没时间阅读的理由,为自己积淀一些文化底蕴也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像闫学老师说的:“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阅读,应像呼吸一样自然”。

三、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

书中提到:“几平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地、广泛地、坚持不懈地阅读,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我不想成为名师,只想脚踏实地的做一名好老师,但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前提就是要有文化底蕴。书中还说:“书读得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现在的我们身处信息化社会的洪流之中,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就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这都需要教师来分析与解决。如果我们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又如何能解决学生所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呢?所以,为有读书,才是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做学问,要达到`三个贯通':第一个是中西贯通,第二个是古今贯通,第三个是文理贯通。你做到了这三个贯通,那么你的文化底蕴就像金字塔的底座那样变得宽厚、坚实”。是呀,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直在强调成功没有捷径,一定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那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教书育人,才不愧被称之为人民教师。

所为“修行”即:修养德行,而这本书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阅读其实就是“修行”。读书→底蕴→教学,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是积淀的过程;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是创生的过程,而我们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读书的重要性,更让我明白了,读书不仅增长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底蕴,更能在教育教学中传情达意,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准确的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从现在起,我的既定目标是——将阅读进行到底。

马 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1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