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汉字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汉字学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日,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癞蛤蟆,几乎不会有人念错的动物名,竟然只有30%的成人在听写大会上写对了这3个字。间歇,这个日常书面语,听写错误率竟然高达40%。成人汉字书写所呈现的低能,让导演组咋舌。
来自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的学生代表队,队员素质高反应快,当主持人说出要听写的词语时,多数队员能快速写出这些经常听说但又不易写对的词语,可您要知道,他们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啊。
前不久,笔者参加中考作文阅卷,阅卷组长随意抽出20篇作文,让老师们传阅,讨论,以便统一评分标准。单看书写,真正做到“书写规范,标点正确”的只有2篇,占百分之十;书写基本合格的'只有8篇,占百分之四十;错别字5个以上,用错标点符号,书写潦草,字迹难辨,随意乱写乱画的竟然有10篇,占百分之五十。其中错别字最多的1篇,错41个字(重复的不计)。中学生书写整体水平下降,令人触目惊心!
原因何在?
一、教师忽视写字指导,对学生没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难辞其咎。
二、学生自己重视不够。他们由于作业量大,课程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因此,不重视书写的规范。
三、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电脑失语症”“汉字健忘症”并发,学生用汉字书写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失去了展示自己书写才能和赏识他人书写的机会。
四、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学生耳濡目染,不以为意、习以为常,自然产生负面影响。
汉字是汉文化的精髓,思想的载体,人生的利器,敬畏汉字,重视书写,作为炎黄子孙,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作为传承文明的学子,拯救汉字危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湖南省隆回一中。
文档为doc格式。
汉字学心得体会【第二篇】
刻汉字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刻写汉字,不仅可以观察和感受汉字的美,而且可以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和理解。在我学习和刻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刻汉字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下面,我将从选择材料、磨刀、选字和刻字的过程中,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刻汉字的基本工具是刻刀,良好的刻刀对于刻字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刻字之前,我们需要先将刻刀磨刀。磨刀是一种精致、耐心而又缓慢的过程。当我们将刻刀在磨刀石上细细磨砺时,我们不仅对刀具进行了维护,更是在感悟人生。磨刀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类似于人生的历练,每一次的磨砺都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接着,选择刻字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刻字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如竹、石、木等。每种材质都有不同的特点,刻出的字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例如,竹材质柔软而富有弹性,刻出的字迹通常清晰、自然;木材质结构较为均匀,字迹会显得平滑而温润。选择合适的材料不仅可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材料本身蕴含的艺术之美。
其次,选字是刻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刻字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字的构造和意义,从而选择合适的字进行刻写。字体的选择既可以体现个人的审美和风格,也可以通过字体的精准和准确传达出我们对于汉字的理解和尊重。在选择字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字形的变化来进行创新刻字,刻出独特的风格和表现。
最后,刻字的过程是需要将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的。每一个字在被刻下的瞬间,都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当我们专注于一笔一划地刻写汉字时,我们不仅在传递文字的含义,更在传递心灵的感悟。刻字需要耐心,需要对每一个笔画的把握,需要对整体作品的把握。而当我们完成一幅满足自己要求和感受的作品时,我们不禁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的来说,刻汉字是一门复杂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刻写汉字,我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腻,还可以加深对于汉字的理解和热爱。刻汉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和释放。因此,在学习和刻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情地投入其中,感受刻字的乐趣和美妙。通过刻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世界,从而找到更多的人生乐趣和价值。
汉字学心得体会【第三篇】
第一段:引入汉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200字左右)。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我国是一个汉字的海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汉字都无处不在。然而,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之一,其构造和组合方式十分独特而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但无论如何,学习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去学习和书写汉字。
第二段:汉字学习的日常实践(300字左右)。
汉字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不仅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笔画顺序,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书写练习和记忆。在我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我常常会用读、写、背的方式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汉字水平。通过每天读汉字来熟悉和记忆它们的形状和意义,通过书写练习来提高汉字的书写质量和速度,通过背诵经典或感兴趣的文章来进一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帮助我掌握更多的汉字,还可以提高我的汉字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
第三段:汉字书写的艺术和乐趣(300字左右)。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符号,更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字形的工整和书写的流畅,这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书法功底和审美能力。我常常通过观摩书法大师的作品或参加书法班来学习和掌握书法技巧和艺术精神。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纸墨间的韵律和节奏,这让我感到非常有趣和满足。而且,汉字书写也可以带动我的思维和创造力,通过书写汉字,我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可以给他人带来美的享受。
第四段:学习汉字的挑战和坚持(200字左右)。
学习汉字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非母语者来说。汉字的数量庞大,字形繁复,记忆难度大。然而,正因为它的复杂性,学习汉字才更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需要坚持和持之以恒。只有每天不断地进行汉字学习和书写,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汉字水平。虽然学习汉字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进步和成果。
第五段:总结体会和展望未来(200字左右)。
通过学习汉字,我深刻体会到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汉字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者工作需要,更是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地学习汉字,不断提高自己的汉字水平,并将这一技能传承下去,把汉字的美和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总结:汉字的学习和书写是一种审美的实践和文化的传承,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更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重视汉字的学习和书写,将这一技能传承下去,发扬汉字的美丽和力量。
汉字学心得体会【第四篇】
汉字书写培训心得体会8月1日至8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合肥市第二届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师资培训。开班典礼上,市教育局江长耕副局长和省书协董昭礼副主席均给我们作了讲话,并向所有培训的老师们提出了要求:珍惜培训机会,认真学习,传承书法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热情洋溢、诚恳的话深入人心、鼓舞人心。短短的几天,我们共聆听了六位书法专家的讲座,每一堂讲座都非常精彩,每一堂讲座都让我们受益匪浅。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邵鑫、江健龙、汪德平老师的讲座。
邵鑫老师给我们连上了两天的书法讲座。重点详细地讲解了书法发展简史,文房四宝,历代书法的审美时尚,中国书法的形式,书法章法,如何学习书法,书法欣赏以及书法创作。邵老师上课特别认真,这么多的内容,他给我们讲解得都非常透彻,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儿。在讲座中,邵老师还说到:学书法要“多看,多思,多问,多练,多创作;学好书法需要勤奋,毅力,决心。邵老师的话激励了我要学好书法的决心。
江健龙老师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8月2日下午,江老师给我们作了书法作品的点评,这些书法作品是部分培训老师的作品。江老师从选帖,书写工具,用章学问等方面细细地分析了每件书法作品,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江老师给我的感觉是:特别平易近人,谦和,儒雅。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句话:“学问深时意气平。
江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书法家的心气平和,感受到了书法家的高尚内涵修养!汪德平老师的讲座最生动了,汪老师给我们讲的是硬笔书法,他把硬笔书法讲得那么有趣味儿。汪老师的语言诙谐幽默,讲解硬笔书法的笔画、结构时,特别擅长形象的比喻,加之夸张、丰富的肢体语言,让人不觉哑然失笑。会场上也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次培训是我的圆梦之旅,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法专业知识,也提高了我对书法的欣赏水平。
这次培训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书法艺术,更加热爱中国汉字。虽说,平时我也喜欢写字,可是也仅仅是写字而已,毫无章法可言。
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重新认识了汉字书写,着实让我“这只航行在茫茫夜色中的小舟看到了光明,找到了方向,通过三天的学习,收获颇多:
一、改变了认识。
65岁的刘祥海老师用他幽默的语言、生动丰富的表情、渊博的知识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并作了示范。温文尔雅的宫双华教授从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字形结构、章法安排上为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怎样写好行书。点评了学员作业,指出了临帖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我一直都在临帖,可是却从不知临帖还有这么多学问,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转折处的细微变化,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宫教授都有详细的演示,让我受益匪浅。亲切的话语娓娓道来的是作为当代书法家的学问智慧,使我深感惶恐,感到自己学识的浅薄,两位老师的讲解扫除了我在书法学习中的障碍,指明了方向。
二、开阔了视野几天下来,耳听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
通过欣赏《兰亭序》、《圣教序》、《九成宫》、《丧乱帖》、《寒食帖》、《麻姑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我愿徜徉于书海,与古人对话,我愿作那一撇,为书法教育增添一抹春色。
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语言文字经典文化之重任。
一、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规范汉字书写的重大意义65岁的刘祥海老师的讲座,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听他的报告,那么的轻松愉快。
刘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从对书写汉字的规范的定位讲起,强调规范,把握写字的基本功等入手,如何理解规范,知晓规范的变通,最后,刘老师又从规范字的笔画做了示范讲解,带领全体学员现场进行书写练习。现场气氛浓厚。
宫双华教授从临帖入手,指导学员临帖的高度决定于创作的高度,倡导所有老师要对照经典,学会临摹,只有不断的借鉴经典,才能渐渐的书写出自己的独特的风格,真是受益颇深。宫教授现场指导示范书写,从笔画的书写要领到笔顺的把握,细致入微的讲解,赢得所有学习老师的一直叫好。专家们高屋建瓴的讲解,细致入微的示范……真是如一场甘霖,滋润了所有老师的心田。
能走进专家,近距离的聆听他们的书写心得,体味他们的书写人生,真是一大乐事。宫教授总结,要想把字写好,需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横平竖直的规律;
2、注意点画的书写;
3、注意撇捺的舒展;
4、注意字的结构;
5、注意字的均与分布;
6、注意字的左右对称;
7、注意字的转折要周到;
8、注意字的平行等距。
从此,对书写规范字指明了方向,有了定位。
二、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无论什么样的审美情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形式上。而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兰亭序》、《圣教序》、《九成宫》、《丧乱帖》、《寒食帖》、《麻姑帖》、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欧阳询、柳公权、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
王文英教授带领我们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漫步于书法艺林,享受诗意人生。正如古人云:明窗几净,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是一乐。“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把这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的教学之中,自己受益,同时也益于学生。
汉字学心得体会【第五篇】
就我自己个人而言,平时喜欢阅读写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甲骨文。甲骨文作为中国王朝时代最为古老最为成熟的文字代表,它固然具有其独特的气质和魅力,那一次,我就开始对甲骨文有了兴趣。奈何学习学业的安排,一直找不到时间去学习、研究。一次和老师的交流中,老师向我推荐了《汉字学导论》这门课,事实证明,老师的推荐没有错,我的选择也没有错。
余老师授课的风格很平易近人,细心认真,这无形之中更是增添了我对学习课程的乐趣。偶尔开开玩笑,舒缓疲惫的身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年轻,有活力。虽然课程安排在这冬天的大清早,冬天,起床拖延症简直就像流感爆发,一发不可收拾。但也许是秉着自己选修的课怎么着也要上完的理念,也许是对余老师授课的认同,也许是内心对甲骨文的学习的渴望,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我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甲骨文的学习其实就像是在玩一个猜字游戏,甲骨文就是一副略微抽象的图画,我们根据甲骨文的结构、字形、笔画等等猜出相对应的汉字。写对了,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猜错了,反而更激发了内心的一股狠劲,大有一种“不写对就誓不罢休”的味道。
余老师还向我们推荐了许多有关汉字研究的书籍,比如以前只是耳闻《说文解字》一书,并没有去翻阅过,而在余老师的指导下,却是真真实实地翻看了一遍,扩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在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余老师安排的小组课题研究与ppt展示,我个人觉得挺好的,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而且还是一名师范生,课题研究和ppt展示都是将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组间的合作分工,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能够使得小组间相互学习。但毕竟是小组,不是一个个体,每个同学之间的个性特征不一,对课题的要求、研究方向等等都又不一样的想法,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而我们小组却是连撞两个枪口。
听组长安排”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了,这里也没有说批评他人的意思,也许他人有他人这样做的原因。
因为选题思路过于发散,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筛选。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qq与微信的广泛使用,许多事情都可以在这种聊天软件上解决。然后又恰逢是瑶湖“妖风”肆虐之际,成员们更不想也不愿进行面对面交流。也许你会说,这样挺好挺方便的啊?但我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在qq聊天平台上讨论的话,这个工作效率特别低,讨论开始这几分钟,大家都出来说上两句,慢慢地人越来越少,以至于到最后就剩我一个人在“独舞”。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当时所说的“qq等聊天平台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句话是什么含义。事实证明,在后来我组织的面对面交流中,工作效率明显上升,各种问题更是在小组成员的参与下迎刃而解。
最终我们小组确定的选题是网络化的汉字,这也是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投票筛选出来了。余老师也对我们组的ppt内容进行了精心指导,指出错误,步步引导,使得我们的ppt更为完美。虽然对选题的研究并没有进行地很深入,观点也较为浅显;但一个选题做下来,也增加了我们对当前网络流行汉字的了解,认识和了解了许多有趣的汉字,更增添了对网络化汉字的兴趣。
回想起来,一门课程的学习也是挺快的,在不经意间就这么走到了期末,课程的学习也随着结束。但我想,师傅领进门,学习靠个人,一门课程学习的结束,不代表着我们学习的结束。课堂上的学习,是老师对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指引,是为我们解疑答惑。
一门好的课程,一位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团队,我想,这是我的幸运。对甲骨文的学习兴趣,对汉字的学习,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它们将继续陪伴我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