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课外文言文精选11篇

深成发表时间 3760347

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仁义礼智信,追求道德与智慧,教导后人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岂非人生真谛?以下是阿拉小编整理的课外文言文相关范例,供您参考借鉴,感谢支持。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篇1

桓公明日弋①在廪,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釬③而迎之曰:“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于天下,非皆二子之忧也?”桓公再言,二子不对。

桓公曰:“孤既言矣,二子何不对乎?”管仲对曰:“今夫人患劳,而上使不时;人患饥,而上重敛焉;人患死,而上急刑焉。如此,虽鸿鹄之有翼,济大水之有舟楫也,其将若君何?”桓公蹴然④逡遁⑤。

管仲曰:“昔先王之理人也,盖人有患劳而上使之以时,则人不患劳也;人患饥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四方之外归君其犹流水乎!”

公曰:“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

公辍射,援绥⑥而乘。自御,管仲为左,隰朋参乘。

(选自《管子·戒》)

【注释】 ①弋:泛指射猎。 ②隰(xī)朋:齐桓公的重臣。 ③釬(hàn):臂铠。

④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⑤逡(qūn)遁(xún):迟疑徘徊。 ⑥绥:登车时用的绳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弛弓脱釬而迎之曰 弛:

②济大水之有舟楫也 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人患死,而上急刑焉”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

B.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C.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蒲松龄《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

译文:

(4)请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管仲和齐桓公在本文中的表现。(2分)

答:

(5)管仲的民本思想,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些体现民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1)①放松,这里指卸(放)下 ②渡,渡过 (2分,每空1分,)

(2)D(2分)

(3)这样,全国上下对待君主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啊!(2分)

(4)答案示例:管仲:能言善辩 聪明智慧 心怀天下 雄才大略

齐桓公:雄怀大志 善纳忠言 知错能改 爱惜人才 礼贤下士

(2分,每空1分)

(5)答案示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课外文言文 篇2

本模块内容经过一个学期的施行和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在运行过程中总体上比较顺畅。老师们觉得操作起来不繁琐、不太难,虽然开始时花了不少精力,后来习惯了就顺畅多了,学生也由开始的不适慢慢变得适应了,而且学习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觉得本模块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工作程序化。能按计划全校统一步调、全级统一内容,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内容系统化。对从初一到初三进行全程设计,而且内容不重复,每周1篇,全学期20篇,全年40篇;一个学生在校读三年则有120篇的学习、训练机会。学生通过这样长期地、不间断的学习和训练,突出了知识的反复、反馈,符合认知规律,再结合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梯度安排,避免了平时常态下时而有、时而无的训练状况,使训练变得有规划有计划,措施落实有力,训练效果有保障,三年下来相信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3、内容科学化。一是内容按照孝悌篇、知耻篇、厚仁篇、忠义篇、礼仪篇、尚廉篇、诚信篇、志学篇等来选择阅读材料,进行系统化设计,强化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二是学案的设计较为合理较为科学,基本上按照“提前阅读、弄懂短文意思、研讨包含了哪种传统美德或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解释重要字词——翻译重点句子——个别句子断句训练——内容理解简答题——结合实际谈读后感受、所受启发”这样的程序设计学案,既对初中语文考试有较强的针对性,又符合本课题、本“精品课程申报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4、可检查抽查、操作性强。

具体操作时按所编辑的校本教材中的内容,各年级各个班每周于周一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录课外文言文篇目1篇,学生周一或周二用专门的`积累本抄写好,开始自学或研读;三周下发学案,学生自学及其小组内研读;周四或周五内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学展示。这样的流程老师可检查,学生小组内也可进行自查。学校每半个学期举行一次以班为单位的、学生全员参与的竞赛,各年级决出1/3的一等奖班级,1/3的二等奖班级,以及获奖学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这样引入班级竞争机制,可激发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激发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当然也能激发起优秀学生获奖的欲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组每年还会结合本课题适当地安排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比如读后感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一方面可加强对其中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较多的值得探讨、值得改进的地方。如:

1、如何才能防止学生不真心投入、流于形式、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出现呢?一是要善于组织小组开展学习,二是利用好“展示、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环节。在学生自学效果展示的时候,对表现积极、表现较好的同学加分并计入小组总得分中,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如何防止因形式单一、久而久之而产生厌倦感呢?一方面内容要把握好,可不断变换选文的主题,按八个或更多的篇目打乱顺序,随意安排。二是强化小组内学习与讨论,答案评讲时不固定、呈现多样化。三是强调谈读后的所受的感悟和启发,结合自身事例、自身经历作评议、谈感悟。

3、在进行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如何去不断小结、不断总结规律、不断提升能力的问题。可针对各种重点、难点题型的答题要领,如句式、字词解释的答题要领、句子翻译的答题要领、断句的要领、启发感想题型的答题要领等,都有待予以系统性、科学性的指导,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完善。

课外文言文 篇3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③。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④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遇:指董遇,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②训注:注释。训,词义解释。③别异:辨别异同。④苦渴:苦恼于。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遇善治《老子》( )

或问“三余”之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治:研究

或:有的人

2.书读了许多遍以后,它的意思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3.示例一:读书须勤奋,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示例二:读书要反复深入研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意对即可)

课外文言文 篇4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

冽:凉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10.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阅读文言文,(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

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竹本固 固:

(2)夫如是 如是:

1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14.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12.(1)稳固 (2)像这样(2分)

13.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3分)

14.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2分)

课外文言文 篇5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①。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

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注: 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节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晖领凤翔节度 领:兼任

B.俾以从事 俾:使,让

C.师次满城 次:驻扎

D.士流以此多之 多:多疑

5.下列有关内容都直接表现赵延进拳勇有谋的一项是:

①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 ②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 ③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 ④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 ⑤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 ⑥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

B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C.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

D.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2) 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

4.答案【D】【解析】(多:称赞,赞赏。)

5.答案【B】【解析】(③表现赵延进能于吏事。④说明赵延进担任后勤方面的具体职务 ⑥与谋勇无关。)

6.答案【B】【解析】(治理水患不是在太平兴国年间。)

7.答案译文(1) 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定语后置、“竞”“财贿”“哂”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 主上把边防大事委托给我们这些人,是期望能打败敌人啊。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委”、介宾结构后置、“克”“愈”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赵延进,是澶州顿丘(河南清丰县)人。他的父亲赵晖,是周太子太师。赵延进很喜欢学习,曾经和乱军一起进入百姓家,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

后汉末年,赵晖担任凤翔节度使,还没有到达军镇就职,王景崇占据城池反叛了,朝廷命令赵晖担任都招讨使去攻打他。这时候赵延进十八岁,多次充当军队的先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送捷报奏章入朝,被授予授凤翔牙内指挥使的官职,并兼任贵州刺史。赵晖调任到宋州,赵延进亦随父亲一起过去并担任牙职,后来改任荣州刺史。睢阳有数百强盗,各自拥立首领,成为百姓的祸患。赵延进领父命,带领牙兵一千多人去平乱,全部擒拿并杀死了他们,朝廷下诏书褒扬赞美他。

宋朝初年,赵延进升任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赶上征伐后蜀,因为襄州正当川路的水陆要道,就任命赵延进做了钤辖(钤,音qián;钤辖,武官)、同知州务(知州副手)。后蜀被平定,专门负责郡务。汉江水年年毁坏堤坝,危害民田,经常征召工役修理维护,赵延进垒石做为堤岸,就杜绝了它的祸患。入朝做了两浙、漳泉国的信使。太平兴国年间,大军平定并州,讨伐幽蓟的时候,赵延进都是做攻城八作壕砦(zhài,同“寨”)使。太宗曾经下诏督造炮具八百副,期限是半个月,而赵延进八天就完成了。太宗亲自试用(合格),非常高兴。

辽国人侵扰边境,朝廷命令赵延进与崔翰、李继隆率领八万兵马抵御他们,皇帝赐予阵图,分为八阵,让他们按阵图行事。军队驻扎在满城,辽国骑兵蜂拥而至,赵延进登高而望,敌军东西绵延布满山野,看不见他们的边际。崔翰等正在按图布阵,阵与阵之间距离百步,士兵们疑惑畏惧,毫无斗志。赵延进对崔翰等人说:”现在敌兵这么多,而我军分散零星布阵,这形势相差太大,敌人若挟持我们,我们将靠什么自救呢?不如合兵一处进攻他们,才可以决一胜负。主上把边防大事委托我们这些人,是期望能打败敌人啊。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崔翰等人说:“万一打不赢,那可怎么办呢?”赵延进说:“倘若失败,则延进我独自承担这个责任。”于是将军阵改为两个大阵,前后互相呼应。三次交战,大败敌军。赵延进凭借军功升任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等到赵延进要被替代的时候,几千官吏百姓守在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任,皇帝下诏允许他再留任一年。淳化初年,飞蝗不入邓州境内,朝廷下诏褒扬他。回京后,被任命为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被任命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左武卫上将军。

赵延进形貌俊秀严整,涉猎经史,勇武有谋略,士流因此赞赏他。赵延进的妻子就是淑德皇后的妹妹,所以在显德、兴国年间,很是被当做心腹任用。儿子赵昂,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官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课外文言文 篇6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既 ②弟子 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 ②

③ ④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长 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 ②且 ③恻然 ④稍 ⑤怪 ⑥颇 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 ②竞 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 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担 ⑥莫若 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 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 ② ③

19、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20、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课外文言文 篇7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饭,喝水(而不必一定喝酒),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朴实的生活之乐).不道义,富有,地位高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没有回答。(回来后子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

5.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真正有 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 不会迷惑。"仁者不忧",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 境动摇,没有忧烦。"勇者不惧",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 怕的。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

7.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楚国的狂人接舆从孔子的车前经过,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德行为什么衰败了呢?过去的是无法挽回了,未来的还是可以补救的。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当政的那些人危险极了!”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连忙避开了,孔子没能够和他谈。

8.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伊尹说:‘哪个君主不可以侍奉?哪个百姓不可以使唤?’所 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乱也做官。他说;‘上天生育这些 百姓,就是要让先知的人来开导后知的人,先觉的人来开导后觉 的人。我就是这些人中先知先觉的人,我要开导这些后知后觉的人.’他认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普通男子或普通妇女没有承受到尧舜的恩泽,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别人推进山沟之中去了一样--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担为己任的`态度。

9.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10.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1. 《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2. “自暴者不可有言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1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他)该怎么办。。(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14.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5.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 亦可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必清楚其言外之意所假设的前提,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文中最后一种“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内的),按这三种看来,“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档次的,这种人之所以还能称之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为“斗筲之人”的器量狭小胸无大志,他们也有执着的信念,但是与前两种“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对比,他们的信念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胡里胡涂的偏执狂。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澄晰,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命令、、的达成,用现在的话来说,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在这一点上,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章句下》

1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全句的完整版应该是:君子喻之于义,小人喻之于利。 “喻”应解释为“明白、知晓”,这里可以用使动用法解释,“于”应同义“以”,解释为“用” 。全句的翻译:用义来使君子明白(某件事),用利来让小人知道(同样的事)。

17. 子曰:「君子说: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论语》 -- 孔子

18.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9. 《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也就是说,自己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自己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

课外文言文 篇8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约己爱民 ( ) ④悉仰于官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小题3】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小题4】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

【小题1】(2分)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小题2】(2分)⑴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⑵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2分)

【小题3】(2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小题4】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1分)

示例: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1分)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躬、悉是文言文中用法固定的词语,平时有识记即可。卑鄙是古今异义词,平时应有积累。约可根据语境推断,用词语代替。

【小题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闻达内外。闻达是两个词,可用扬名,做官代替,内外是一组反义词,分别译为家里外面,外边。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通读甲乙两文,根据人物的言论推断人物的形象,如在出征前给后主提出建议,表现了他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的品质,乙文中临死前还进忠言,述说自己的财产情况,表明他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公正廉洁的品质。

【小题4】根据两文可知,一条共同的建议即:亲贤臣,远小人。此建议对于当今的意义,可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作答。如从个人的角度,只有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自己的志趣才会越来越高雅,自己的境界才会越来越高。从国家的角度,只有重用贤才,才能使人才得以发挥才能,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应有所识记。分析人物形象类题目,应注意以人物的言行、侧面描写或评价的语句等为依据。开放性题目,要注意答题的灵活性,既要结合原文内容,又要多角度思考拟答。

课外文言文 篇9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隶,属。②书具:书写的用具。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3.父利其然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4.从先人还家()

二、翻译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伤仲永

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我早就听说了这件事。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他,此时他已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已和从前的名声不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一、1.写2.以这件事为奇渐渐以……为宾客3.以……为利4.死去的父亲

二、1.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2.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三、本文写一个孩子从未读过书,突然不但会写字,还能作诗,虽然有传说夸张之嫌,但作者的本意是规劝人们要不断努力学习。

课外文言文 篇10

建业 丁开

谁遗凄凉满眼中,苹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①丁开:南宋时被贬扬州的官吏。建业:今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

②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根据全诗来看,造成建业城满眼“凄凉”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答:①外族入侵,兵革之祸。(由“马去牛来”致使“社稷空”可得知)②君王不能任用铮臣,用人惟庸的黑暗统治。(由“纵有千人惟诺诺”致使“乾坤颠倒”可知)

(2)末尾两句诗,以嘲讽的口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①孤寂坚守(由“孤舟在”可得出坚守之意)②无奈失落(由“聊”字尤能得出失落之意)

【译文】:

谁使建业城里,满眼凄凉?苹花无边无际,瑟缩于肃杀的秋风之中。建业城龙盘虎踞,山雄伟,如今马去牛来、山易主,社稷空空。纵然有千人诺诺,又有何用?看岁月流逝,依然匆匆。乾坤颠倒,还有一叶孤舟,让我能漂荡江湖,伴着渔翁,了此残生。

【评论】:

今雷履平、赵晓兰:“这首诗选自《谷音》。《谷音》是宋末元初杜伯原编录的宋代遗民诗……这些南宋遗民,经历亡国巨变,内心蕴含着极大的愤慨,哀痛之情发而为诗,无不苍凉悲壮,深切感人。”(《宋诗鉴赏辞典》第1327页)

【鉴赏】:

中国传统诗学把这类亡国哀痛之音叫做“黍离”之音,因为这类诗的开创之作是《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毛诗序》说:“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此诗大概是作者经过已被元军毁败的建业城时所作,渺渺的苹花兴起他的禾黍之叹。国亡已不可挽回,作者只得本着庄子的精神,隐遁渔樵,扁舟一叶,独钓江湖。此虽为逃避,但其气节及终身之憾恨却与天地共存。

课外文言文 篇11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③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④勒:编辑。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辄复不省 ( ) ②然负此自放 ( )

③心善其说 ( ) 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翻译下列句子。(4分)[17教育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2分)

【答案】

(1)①记住 ②仗恃、依仗③认为好(对) ④大概、恐怕(2)B

喜/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1)我的三千精锐骑兵,足可以战胜你几万瘦弱的步兵。(2)以(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作者读史受到启发,认为读书也要选择精品,以少胜多,可以事半功倍。

【解析】

9、试题分析: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敌”是“战胜”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并通译全文,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分析作答即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76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