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一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1、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2、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一、激情引趣: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愉快进教室。
1、话说鼓:
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学生猜—乐器)(鼓)。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2、趣说“鼓”字。
师:同学们,你见过“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鼓”,中间“日”是鼓身,下面“鼓”是鼓脚,上面“鼓”是插着的羽毛。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鼓”字多像一个在敲鼓呀!鼓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个出个“鼓”字来,现代鼓也是从古代鼓演变过来的。
提问: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
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3、鼓的种类名称:(挂图)。
生:铃鼓、手鼓、腰鼓、长鼓、堂鼓、花鼓、战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击鼓方法:
设问:在一个鼓上,你们能敲击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生:在鼓上尝试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击法,及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节奏。
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击大鼓与小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与音色。
二、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绪。
2、学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3、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强弱力度特点。
4、学生随音乐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5、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模拟大鼓与小鼓声音击鼓伴奏。
三、展开:
1、鼓的功用:军事、音乐、舞蹈、戏剧、娱乐等,戏剧中的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鼓点。
2、成语故事。
传说成语“一鼓作气”,由来于春秋时期,齐国、鲁国两国的长勺之战。当时齐国强大,弱小的鲁国处于危难之中,鲁国的普通平民曹刿挺身而出,指挥作战。古时作战,听鼓声进兵。战斗开始,齐军擂鼓两次,士气减弱,而鲁军此时斗志旺盛,第三次击鼓进军追击,一鼓作气,终于以弱胜强打赢了齐国。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强军的有名战例”。
四、小结:
鼓象征着我们的团队精神,鼓声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给人勇气和力量、愿中华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长!望小朋友们踏着雄壮的鼓点健康成长!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二篇】
二、聆听《牧童短笛》《牧童》。
三、编创与活动:认识双响筒、三角铁。
一、情感目标:
在演唱《牧童谣》《放牛歌》和聆听《牧童短笛》《牧童》几首歌曲中,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认知目标:
认识双响筒,探索其演奏方法。
三、技能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2、掌握三角铁、双响筒的演奏方法,并能正确使用为歌曲伴奏。
课时安排:共三课时。
1、表演《牧童谣》,认识三角铁;
2、聆听《牧童》《牧童短笛》,认识双响筒;
3、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歌曲中感受牧童的悠闲和愉快。
2、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背唱。
3、认识三角铁,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用适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4、能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
演唱歌曲旋律。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铁。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识谱游戏。
用抢卡片、贴卡片的游戏完成识谱,第三乐句学生可以选择学唱。
三、歌曲表演。
1、讨论什么是“牧童”?
2、用柯尔文手势学唱旋律。
3、歌曲学唱。
聆听范唱,学生看书,学会阅读图谱歌词——听老师范唱击拍——师生对唱填唱歌词——随琴练习,强调歌曲情绪(轻快、活泼)。
4、分组对唱,比一比:谁的歌声美?
四、认识三角铁。
听音辨乐器材质——看乐器为乐器取名——敲一敲,试一试,怎样才能敲出最动人的音色——试为歌曲伴奏,什么节奏型最适合?——出示伴奏图谱,按学生设计的节奏型出示——部分学生伴奏,其余同学演唱歌曲。
牧童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在音乐中理解歌曲含义;
2、感受牧童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热爱今天的生活;
3、认识双响筒,探索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双响筒。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卡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牧童》。
三、聆听《牧童短笛》。
1、老师弹奏乐曲第一乐段,学生在音乐中想像音乐画面;
2、打开课本,分析画面,了解音乐描绘的景象;
3、完整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段落的变化,以及每一段音乐展现的画面;
4、分析音乐的段落结构,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的改变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
5、复听音乐,最后一段是重复的乐段还是新的乐段?
6、板书音乐结构。
四、聆听《牧童》。
1、聆听歌曲《牧童》,边听边逐句贴出歌词卡片。
设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从歌曲情绪和歌词内容展开讨论。
3、再次复听,并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这些牧童都是快乐的牧童,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更热爱劳动。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带间奏的歌曲的表现。
2、感受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
3、尝试用凳鼓和小镲为歌曲间奏配器。
4、能用轻快的歌声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编创节奏在歌曲间奏处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歌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牧童》。
三、表演《放牛歌》。
1、聆听歌曲导入。
设问:这首歌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有间奏)。
2、生观察课本彩图部分。
设问:除了歌词还有什么?(鼓)。
3、师板书鼓点节奏。
指名拍击——齐练拍击——口念节奏。
4、师范唱,生拍击伴奏。(启发学生用凳鼓)。
5、随录音范唱,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6、视唱乐谱,对比最后一乐句两段的相同和不同,并反复的练习,正确区别。
7、随琴练唱,在间奏处按鼓点拍手,明确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8、完成全部旋律的视唱。
9、出示鼓和镲,请学生用这两种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谱。
10、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完整表演歌曲。
11、编创动作,有表情地表演歌曲。
四、板书设计。
放牛歌。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三篇】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1.学生是否愿意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
2.学生能否把《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唱熟。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演。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唱歌《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
(1)聆听歌曲范唱。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聆听、辨别声音。
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4、表现歌曲。
(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3)学生分组边唱边模拟音效伴奏。
(4)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效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五篇】
1、通过聆听音乐《小青蛙》《野蜂飞舞》,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1、聆听《小青蛙》。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青蛙的.叫声。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青蛙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青蛙的动作表演。
2、聆听《野蜂飞舞》。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六篇】
1、欣赏音乐所描绘火车的鲜明形象,体会欢快的音乐情绪。
2、体验快速的二拍子波尔卡音乐。
3、通过游戏、创编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初步了解乐曲作者爱德华。施特劳斯及作品内容。
1、感受快速的二拍子波尔卡音乐。
2、欣赏音乐所描绘火车的鲜明形象,感受欢快的音乐情绪。
1、通过角色的转换,用小白兔“乐乐”旅行找朋友的过程为主线,把音乐形象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了解音乐内容。
2、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角色转换:教师戴上手套玩具,扮演小兔)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了,你们看,它是谁?(小白兔“乐乐”)它向大家问好:。
1234|5—|i5。|i5。|5432|1—|。
小朋友们好!(生)你好你好乐乐你好!
新年快到了,“乐乐”想去探望远方的好朋友“露露”,做一次快乐的旅行,小朋友帮它想一想,坐什么交通工具好?(学生积极发言)[正好,远方传来一个声音:“呜——”]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的汽笛声)“乐乐”就高兴地乘上火车。小朋友,让我们变成一列火车送“乐乐”去旅行吧。
音乐律动:《火车开了》,听音乐模仿开火车的动作和形象。
“乐乐”在火车上高兴地东张西望,还听到悦耳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聆听音乐)。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活泼、欢快)。
音乐的速度怎样?(快速)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来哼唱旋律,那一种能形象地描绘火车的形象。(播放音乐)(学生仔细聆听,认真发言,教师用表情和身体语言提示音乐)。
(跳舞的小姑娘和小段《火车波尔卡》音乐)让学生听音乐,用动作来表现,从学生的动作提炼出波尔卡活泼,跳跃的二拍子感觉。
1、拍一拍:突出二拍子的强弱感觉。
2、跳一跳:感受波尔卡音乐。
(提示:波尔卡是外国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
a、学生个人展示。
b、请一位学生作小老师带着大家做律动。
c、小组学生听音乐跳着波尔卡玩“开火车”的游戏。
3、在音乐背景下渗透知识点。(爱德华。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创作的管弦乐《火车波尔卡》是为了庆祝一家铁路通车典礼而创作的。)。
乐乐想:火车司机可真厉害,指挥这么大的机器,小朋友,我们也去看看。
1、欣赏:孩子们欣赏动画音乐《火车波尔卡》,让学生直观感受火车的形象,欢快的情绪。(可自由地用身体语言表达欢乐的情绪,如:当听到汽笛的鸣叫时伸出右手模仿拉汽笛。)。
2、让学生想象做火车司机,再次欣赏音乐。(节奏提示、感知音乐)。
通过学生设计,让部分学生分小组来模拟深圳的景物(如大海,地王大厦),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火车,在《火车波尔卡》的音乐背景下,“开火车”来游览深圳的美景。
乐乐非常感谢朋友的热情款待,于是送一个小知识做礼物给朋友。
1知识点:火车的历史。(图片)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子弹头列车——磁悬浮列车等。
2看图说话:请用一句话“图上的火车怎么样?”来描绘画面。
3(延伸)乐乐还提出一个问题:聪明的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火车会是怎样?(学生动脑筋,发言,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
结束语:今天,我们乘着音乐火车共同游玩,可真开心,可是“乐乐”要回家了,让我们变回一列火车把乐乐送回家吧。(音乐起,学生排成一列火车跳着欢快的波尔卡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七篇】
二、表演《布谷》、《小雨沙沙》、《春晓》。
三、编创与活动。
一、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二、认知目标:比较《布谷》和《杜鹃圆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
三、技能目标: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小雨沙沙》,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乐曲。
共三课时。
1.聆听《杜鹃圆舞曲》,表演《布谷》。
2.表演《小雨沙沙》,编创与活动。
3.聆听、表演《春晓》。
课时目标:
3、比较《杜鹃圆舞曲》和《布谷》在旋律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比较两首异同。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歌曲的歌词节奏,比如:“在森林里叫”和“可爱的英雄”,这两句歌词中的八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期歌曲。
三、聆听《杜鹃圆舞曲》。
1.聆听引子部分导入。
2.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师生讨论,从乐曲看到了什么时候场景?
4.复听乐曲,辨乐曲风格,辨节拍。
5.为乐曲加打击乐器伴奏。
四、表演《布谷》。
1.用放松、清晰的声音做发声练习,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
2.从布谷鸟名字的由来谈话导入。
3.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节拍。
4.圆圈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并记住歌曲的旋律。
5.聆听老师范唱,学生默唱。
6.随录音范唱模唱歌曲。
7.随琴练唱并引导学生体会情绪。
8.唱会歌曲后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对比两首乐曲的异同。
1.引导学生从节拍、旋律来对比。
2.再次聆听两首乐曲进行对比。
六、板书设计。
杜鹃圆舞曲布谷。
三拍子完整的歌谱。
活泼、清新。
课时目标:
1.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并背唱歌曲,并能正确用唱名唱出旋律;
2.用肢体语言表演歌曲;
3.多声部节奏练习,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声部。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大树妈妈》。
三、表演《小雨沙沙》。
1.聆听歌曲导入。
设问:注意听,是谁在说话?
2.复听歌曲范唱。
引导学生模仿小雨的沙沙声。
3.二声部声效练习。
4.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5.师生对唱歌曲。
6.将声效配入歌曲中演唱。
7.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8.唱会歌曲后演唱旋律。
四、编创与活动。
分部节奏练习到二声部节奏练习到三声部节奏练习到编创声效表现大自然到师创设情景的老师解说学生配合音效。
小雨沙沙。
滴答滴答00滴答滴答沙沙沙沙。
00沙沙沙沙沙沙叮令叮令。
叮叮。
课时目标:
1.感受歌曲天真的童趣。
2.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编创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歌曲。
教学重点:
编创动作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小雨沙沙》《布谷》。
三、认识三角铁。
2.学生做无声地模拟敲击,并用嘴模仿声音;
四、聆听、表演《春晓》。
3.学生有表情地跟随齐唱版的《春晓》模唱歌曲,用歌声表达情感;
4.结合刚才认识的三角铁,师生共同探讨三角铁的音色特点和如何伴奏,哪一首《春晓》适合用三角铁伴奏,适合什么样的节奏型?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并为歌曲伴奏。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八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同学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重点: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难点:
1、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2、编动作与活动。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发明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同学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