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书法比赛作品欣赏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77947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书法比赛作品欣赏实用(8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书法作品欣赏【第一篇】

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独响,并且能够千古绝唱,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成为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书法艺术言简意赅的笔墨线条背后,蕴涵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不绝于缕的文化。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

中国书法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现代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至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在文字创始的契刻阶段,先民们在刻下远古的图画文字时,就不仅仅注重文字的记事功能,还有意识地作出修饰,强调文字的美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书法艺术的历史与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同步。

在接下来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宗法社会,书法艺术也伴随着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书体的发展。到唐初,书体的形成臻于成熟和稳定,中唐以后,中国书法从书体的变化演进发展到了一个注重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自觉时期。书法艺术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它又不同于其他的纯艺术,它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以文字为载体,大多数时候具有艺术之外的实用目的。因此对后人而言,书法艺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层的历史、文化价值。事实上,书法艺术一直以来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因此,书法艺术的历史,即从一个角度折射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学习书法艺术,必然也会相应地了解到其背后更广阔的中华文明史背景。

例如,欣赏甲骨文,除了审美的愉悦,还能透过文字了解殷商时代人们的活动;欣赏作为大篆代表作的青铜铭文,可以了解周代部族之间的征战、受封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欣赏宋代以降的文人书法,可以感受艺术家诉诸笔端的才情逸致。苏轼《寒食帖》书法艺术体现了“贵中尚和”的中国文化精神。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主张“贵中尚和”。在儒家看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孔子强调了重和去同思想,要求君子一方面以“和为贵”,一方面又要把握和坚持“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周而不比”。

书法艺术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整齐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即所谓“和而不同”。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所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段精辟的论述正是儒家“贵和尚中”的思想的在书法艺术中的具体表达,也是每一位书家穷其毕生精力想追求的境界。具体到每一件作品,笔画间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在注重个体存在的同时,要兼顾整体的和谐。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王铎的行草书作品,单个的字表现出倾倒险绝、剑拔弩张的态势,但整幅作品字与字之间的险峻彼此呼应,反而形成了摇曳多姿的中和之美。可见,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一字一行,小大参错,牝牡相衔,彼此渲染,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书法艺术反映儒道互补、刚柔相济的精神。

儒家思想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而道家与儒家的刚健截然相反,主张阴柔。老子《道德经》主张“致虚极,守静笃”。相传孔子问教于老子,老子“大音希声”,一言不语,只张开掉了牙的嘴,伸出舌头,向孔子示意齿亡而舌存,告诫孔子以柔胜刚的道理。中国书法艺术兼受儒家阳刚之美和道家阴柔之美的影响,二者兼而有之。书法艺术不仅追求笔画的刚健有力,也强调笔画的刚柔相济。世人给王羲之书法以极高的赞誉,谓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一评价正体现了书法艺术刚柔相济的美学标准。

这种刚与柔的审美追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侧重。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受晋代士人虚静无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

而在清代,由于满族入主中原,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异族统治的抑郁愤懑情结,文人满腔的抱负转移到学术考据和艺术追求,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康有为、梁启超的书法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既有雄强浑穆之气象,又有意态潇洒之奇逸,刚中带柔。颜真卿《祭侄稿》书法艺术体现中国虚实结合的哲学思想。道家的虚静无为、虚实相生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老子》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道家虚实相生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无数经典法书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稿》等。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种类,篆刻艺术对方寸之间空间的经营、虚实的对应更是成就了这门艺术的魅力。

书法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艺术是一片充满无限生机的园地,艺术背后隐藏的是艺术家鲜明的情感、意志甚至精神气质。常言道:书为心画。因此,透过书法作品,我们看到的是创造作品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的内心。后人也是通过作品,进入书法家的世界,来感同身受,提高个人的修养。

自古以来,人们欣赏和学习书法,除了实用的目的(如求仕、显名)外,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提高修养品行的法宝。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故以道德、事功、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东晋书圣王羲之郁郁不得志,挥毫慨叹,世间便存有美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唐“安史之乱”颜真卿丧兄亡侄,悲愤不已,奋笔疾书,《祭侄稿》便成书法佳构;宋代文豪苏东坡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苦雨小屋写就《寒食帖》,也成千古名篇;明清之际王铎由明降清,身为“贰臣”,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压力,内心孤独苦闷,发而为书,成就了险峻奇崛、风规自远的行草书。

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拙朴的甲骨文和端严的金文,给我们描绘了商周先民卜问上苍“此受又(佑)?”时的虔诚神态和镌刻“子子孙孙永保用”时的郑重神情;中正匀衡的秦刻石,给我们表明了四海之内初统于一时,始皇经营秦帝国的良苦用心。即使是从某个汉字的书写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民族文化的内涵。

书法春节对联作品欣赏【第二篇】

上联:彩凤高翔恋中华春不老。

下联:金鸡喜唱歌盛世乐无穷。

上联:大圣辞年万里河山留瑞霭。

下联:雄鸡报晓千家楼阁映朝晖。

上联:大业方兴五星旗展金鸡唱。

下联:小康在望四化图开彩凤飞。

上联:点点梅花笑迎雄鸡朝天唳。

下联:声声爆竹欢送大圣载誉归。

上联:鸡唱三通万家春正乾坤气。

下联:凤鸣两岸一树梅开天地心。

上联:鸡唱月归一线长天皆瑞霭。

下联:犬歌日出九州大地尽朝晖。

上联:金鸡报晓改革似春风化雨。

下联:彩凤朝阳腾飞如旭日升华。

上联:金鸡报晓时转三阳迎淑气。

下联:红梅竞放花开五福庆丰年。

上联:雷震南天滚滚春潮生九域。

下联:鸡鸣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

上联:人寿年丰金猴辞岁归帘洞。

下联:民安国泰玉羽司晨报晓春。

上联:在圣班师一路凯歌笳鼓竞。

下联:雄鸡振翅几声雅唱瑞云生。

上联: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

下联:金鸡唱晓九州时雨润小康。

上联:鸡唱门庭四海升平歌舜日。

下联:犬蹲院里九州盛世乐尧天。

上联:神猴辞岁保驾护航奔富路。

下联:金凤迎春昂头振翼唱东风。

上联:雄鸡唱韵万户桃符新气象。

下联:大地回春群山霞彩富神州。

上联:雄鸡喔喔颂尧天邦兴国治。

下联:腊狗汪汪歌舜日春暖花开。

上联:万象喜回春守信知廉标五德。

下联:一元欣复始司晨报午必三鸣。

上联:春回大地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福满人间欣逢盛世跃马扬鞭。

上联: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

下联: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

上联:鸡鸣早看天抓住时机求发展。

下联:水近先得月紧跟形势上台阶。

上联:九域涌新潮四海雄鸡争唱晓。

下联:三春辉紫气八方彩凤共朝阳。

上联:振翅欲冲霄一唱雄鸡声破晓。

下联:迎春思试剑三擂战鼓气吞虹。

书法春节对联作品欣赏【第三篇】

百科竞举千原秀,一曲和谐万事通。

文/法国书画家协会主席陈秉奎。

彩云喜追月,金猴乐迎春。

文/美国汉字文化书法院院长屠新时。

丰年承玉露大圣施福果,申岁沐春风中天开瑞图。

文/东盟-中国书画家联合总会副主席苏宝源。

猴岁描锦绣,笔毫谱辉煌。

文/世界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主席阮渊椿。

江山起宏图,国运开新章。

文/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翟文章。

金猴方启岁,绿柳又催春。

文/意大利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合会秘书长肖德权。

玉羊毫多添文采,金猴棒大鼓雄风。

文/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顾问黎艺豪。

翘首望京华多谢春风常送暖,深情连海宇应凭红宣记相思。

文/新西兰中国书法家协会荣誉主席韦衍辉。

献九如图百寿,有万喜祝三多。

文/台湾女书法家学会理事长张松莲。

雪舞长空开瑞气,寒凝大地蕴春华。

文/香港国际书法篆刻学会会长吴任。

玉宇澄清辞旧岁,金猴放彩闹新春。

文/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永雄。

玉羊乘和风乐辞旧岁去,金猴秉正气喜报新春来。

文/日本甲骨文书道研究会会长张大顺。

羊歌盛世方报捷,猴舞新春又呈祥。

文/西班牙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渔光。

元旦同乐随百福,万象更新集千祥。

文/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金岳祺。

出句:花竹燃春,年年饺子香千里盗帅留香。

对句:红灯贺岁,梦梦寒家笑满堂盗帅留香。

出句:岁染红梅春及第盗帅留香。

对句:天酬白雪喜临门盗帅留香。

出句:从未交情增月饼盗帅留香。

对句:引申寓意值年轮盗帅留香。

出句:申报新春白富美盗帅留香。

对句:酉来那日老中青盗帅留香。

出句:冒雪红梅为接春归张傲骨盗帅留香。

对句:顶风玉树将随冬去谢冰心盗帅留香。

白雪红梅送冬去已知问。

蓝天碧海迎春来已知问。

出句:猴驾祥云迎福到三余。

对句:羊擎柏酒送冬归三余。

出句:年糕贺岁香千里三余。

对句:柏酒迎春喜万家三余。

出句:燕穿柳岸,翻动一川春水三余。

对句:蝶戏花间,传来遍地芬芳三余。

出句:金棒降妖开舜日三余。

对句:铁规治党庆尧天三余。

出句:梁上空巢留燕宿三余。

对句:江中水暖唤春归三余。

出句:岁序更新花锦绣三余。

对句:祥云喜兆国繁荣三余。

出句:梅俏雪原春渐暖三余。

对句:联舒喜气意轻扬三余。

出句:紫燕归巢春报喜三余。

对句:金猴降世岁更新三余。

出句:金猴献瑞梅传喜三余。

对句:鸿雁呈详月表情三余。

出句:笔书佳绩羊擎酒三余。

对句:联表豪情雁报捷三余。

出句:欣然命笔抒佳绩三余。

对句:乐意题诗描伟图三余。

出句:愿写春风欣草木三余。

对句:更书正气壮山河三余。

出句:猴驾祥云迎舜日三木春子。

对句:羊擎美酒庆尧天三木春子。

出句:羊赶三鞭功泽广可乐。

对句:猴挥一棒福门开可乐。

出句:贫如羊尾抛开去子喜。

对句:福似猴头闯进来子喜。

出句:梅花香逗春风近戴子喜。

对句:画意笔濡韵海平戴子喜。

出句:不惑春秋欣转泰戴子喜。

对句:香甜岁月正逢时戴子喜。

出句:新春气象翻新页戴子喜。

对句:大圣精神励大家戴子喜。

出句:羊老银眉功满退凤村。

对句:猴哥火眼福光临凤村。

出句:驾起祥云迎大圣松子。

对句:衔来金穗送珍郎松子。

珍郎:清异录中记载,武后喜欢吃冷羊肉,所以她特赐给张昌宗冷羊肉,并附上信札,上面写着:「珍郎杀身以奉国。」所以后世又称羊为「珍郎」。

出句:腾云而至,十万八千康福寿悟能。

对句:开泰而归,一年四季道平安悟能。

横批:福满人间。

凤凰台上生紫瑞淮南寒梅。

淮水岸边是乐园淮南寒梅。

横批:喜气洋洋。

长淮雪瑞庆新岁淮南寒梅。

硖石桃红福满园淮南寒梅。

横批:春风得意。

红梅怒放将玉羊送淮南寒梅。

绿柳含苞把金猴迎淮南寒梅。

横批:福满人间。

凤去台空辞旧岁淮南寒梅。

猴来福满迎新春淮南寒梅。

弓卯林。

贺岁意绵绵,踏春接福;。

思亲情切切,携爱回家。

胡启山。

丹鹊闹枝,紫燕归梁,春来福第;。

大妞入托,二娃落地,喜上眉梢。

王同岁。

春光入户人心暖;。

幸福敲门我梦圆。

赵秀敏。

暖心灯火迎春酒;。

耀眼烟花不夜天。

苗云泽。

千家饺子,包满团圆包满爱;。

一副楹联,贴红幸福贴红春。

赵天成。

羊欢沃野春芽绿;。

猴捧丰年寿果香。

乔仁发。

借万里春风,将幸福传递;。

听千家笑语,把快乐放飞。

朱金秀。

春风一诺,千畴种玉;。

锦字两行,万户贴红。

夏环宝。

返乡过节,把爱带回家里;。

逐梦飞歌,将春播在人间。

苏楚辉。

热土崛新城,放飞梦想;。

白云萦故里,留住乡愁。

钟宇。

脱贫如化雪;。

圆梦恰逢春。

韩书芹。

反腐再添三把火;。

创新更上一层楼。

吴桂香。

圆梦兴邦,与富强签约;。

爱国敬业,和幸福拉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书法作品欣赏【第四篇】

马文俊。

摘要: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演变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文字的笔画和结构上,而且在文字的书写上也充分体现出华夏文化的魅力。对于书法作品欣赏,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审美产生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些共性的东西。其共性,则不外乎“形”、“神”二字。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字形结构和章法布局,更要观其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神韵、创新意识。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作品、作品欣赏、情感神韵、创新意识。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我们该如何去欣赏,去品评,它究竟美在哪里,这便是书法欣赏问题。当今一般人对书法作品优劣的标准比较陌生,能懂得把握高标准的人就更少了,因而,造成了高层次的优秀书法作品被冷淡,而书法界不屑一顾的作品却屡屡获得青睐、报以热情。究其原因一是书法家和爱好者之间有一条书法审美的鸿沟;二是因为当代能静静的坐下来细细品察的深识书者不多;三是书法创作风格、形式的追求,造成书家的文化素养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四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为人们对书法这个纯粹的线条形式缺乏高层次的认识,使书法作品欣赏的标准和方法出现了错位和盲从。所以,提高书法鉴赏水平,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郭绍虞先生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项标准等等。这些都是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因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笔法、章法、墨法、神韵等,所以,在书法审美产生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些共性的东西,分析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形”包括字的笔画、结字、章法布局;“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神韵、精神境界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形,更要看神,形神兼备才是好作品。笔者认为对书法作品分析欣赏,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看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合理的布局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让人欣赏到美的同时产生难以忘怀的视知觉。布局,是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款识、印章之间组织安排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对于楷书来说,章法布局比较简单,可采用第一种方式。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字距、行距的大小,字与字的连接,行与行的呼应,分间布白都非常之关键。而现代书法的创作,以审美为目的,当然也必须符合艺术品创作的基本要求,尤其在章法布局上的转变是比较突出的。追求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疏密、黑白对比,更活泼、更自由,凸显表现形式之美感。总之,历代书家对章法布局都比较讲究,且多有创造。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均衡,终篇笔意顾盼,是通过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苏东坡的《寒食帖》,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意趣。

看整体布局首先要看整幅作品是否首尾相应、上下相接、映带呼应、大小错落、疏密聚散、血脉相连、气脉贯通。行、草书要分析字与字的连接处是否竭尽变化,即连笔的走向形态要多变,纵向不雷同,横向宜错开,通常引带比实笔细;断续出是否笔断意连。再看是否做到同形求变,即相同的笔画、部首,相同的字连续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时是否根据变化方法求变,避免重复。同时还讲究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一般来说,字距疏松、用墨淡、笔画轻,比较枯的地方,容易产生“虚”的感觉;相反,字距紧密、用墨浓、笔画重,用墨润的地方容易产生“实”的感觉。如王羲之的《得士贴》,下面的部分笔画粗重,且比较集中,空间比较密集,就显得很实;最下面的“迟”字和上面的部分是“虚”的部分,整体上的虚实关系就清晰了。布白也是章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笪重光在《书筏》中说:“精妙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布白是指书写以外的空白之处,是翰墨尘点的反衬,是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总之,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美与否,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气势。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章法浑然天成,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观之,满纸云烟,气势雄奇;笔触厚实,凝重,顿挫郁勃;字间行气,随情而变;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字与字上牵下连,连带娴熟,似断还连,奇趣横生;行与行之间,左冲右突,欹正相生;疏密变化随势而生。作品中多处涂改增删,不但没有削弱作品的整体气势,反而与字里行间的空白形成了黑与白的鲜明对比,加之墨色的枯润交错,使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书法作品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应该章法、文采、印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好的落款、印章对提起整幅作品的神韵、调整画面格局,起到画龙点睛之奇妙效果。所以,欣赏一件书法作品,要看落款是否恰到好处,印章是否盖的适当。若是画蛇添足,就会有损整幅作品的艺术性。钤印相宜才具备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

二、查笔法功力。

“用笔”讲的是一笔一画怎么写,用笔有轻重、粗细、缓急之分;“功力”是书法家经过长期修炼所掌握的字内技法。历来书家都极重视对“笔法”的运用,也是书家通过笔、墨、纸等书写工具来实现创作主体“完美”的孜孜追求。书法讲究中锋用笔,当然也不是说,每一笔都要用中锋,是以中锋为主,以偏锋或侧笔来取势,字就会有变化,若全部用中锋,那就未免呆板。姜夔在《续书譜》中说:“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又曰:“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处,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处焉。”说明中锋用笔要有“度”的把握,并不排斥侧锋的重要性。如王羲之的《孔恃中贴》很明显的以中锋为主,字就显得很饱满、滋润;宋米芾的成就体现在用笔技巧极其高超,是善用侧锋的高手,他在《苕溪诗》帖中,大量的侧锋用笔,塑造了自己作品的鲜明个性;中、侧锋并用在草书中发挥自由的当推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中锋效果常常出现在以点代画的点画上,而用侧锋经营的长线具有气势滚滚的奔腾意趣。张芝是今草的开拓者,《冠军贴》可谓草书中的冠军。此贴用笔使转精致而潇洒,雄肆狂放,一泻而下,丝丝入扣,精彩动人,令人为之感叹。因此,书法中的“法”首先体现在用笔上。具体表现是:两点相遇左顾右盼、上下呼应,众点其列要各具姿态;横画并列,要有俯仰、敛放和虚实;竖画要有垂露、悬针、折木之别;线条要有长短、粗细、斜正、浓淡、疾徐的变化,并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姜夔在《续书譜》中对此亦有论述:“点者,字之眉目,全籍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横直画者,字之体骨,欲其坚正匀净,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撇捺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乚’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可谓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书法的技法之美。

就笔法而言,不外有方笔和圆笔之分。那么,究竟如何使用呢?白蕉在《临池剩墨》中指出“作书用笔,方圆并参,无一路用方,一路用圆者。方多用顿笔、翻笔;圆多用提笔、转笔。正书方而不圆,则无箫散容逸之致;行草圆而不方,则无凝整雄强之神。此相互为用,似二实一,似相反而相成者也。”如《曹全碑》是汉碑中圆笔的代表。纯用圆笔,起笔藏锋逆入,短横平势,长横重顿,甚至出现弯头;行笔流畅婉转,节奏轻盈;收笔多尖,无论横画、雁尾飘逸圆融。而《张迁碑》的基本笔法是方笔。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奔放,力感极强。唐柳公权的《玄秘塔》,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王铎的草书是方折的,线条浑厚、雄健有力。而傅山的草书行笔以转为主,团团锦绣,体势连绵。明大书法家张瑞图的笔法就非常独特,用笔转折独特,笔法奇崛,可以说的“变乱古法”。不难看出,笔法的灵活运用,笔迹的变化、笔迹上的力的表现,对点、画,线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出书家基本功的深浅和驾驭毛笔的功夫和技能。一幅作品中,若把构成文字最基本的点画线条处理的恰当自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视觉冲击力。所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必须深入观察,查点、画、笔法是否准确、精到,是否有变化,功夫是否到家。如张旭《肚痛贴》,虽仅六行三十个字,写来却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内恹外拓,千变万化;保持字与字之间的贯气,控制用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细观之,其用笔源自张芝,颇具二王神韵。帖中“冷热俱有益,如何为汁?”几个字,全凭意念,一挥而就,可见书家功力之很厚。

晋书法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说明笔力与书家用笔的关系极为密切。如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的传世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含蓄朴素,笔势舒展,给人的感觉是沉着凝静、骨力遒劲,结体平稳。正是因为其笔力强健,加上点画结体外观的清丽秀美,才有“外柔内刚”的艺术效果;唐怀素《自叙帖》书之线条可谓尽善尽美,线质坚劲,线的环绕简净明了,奇崛多变、笔笔到位,可称狂草之经典;元鲜于枢《题赵孟頫赤壁赋》,具非凡的用笔技巧,运腕灵活,提按动作精细,所以线条劲力又活泼;明文徵明的行书《千字文》,其线条或瘦硬挺拔,或圆润饱满,形成丰富的质感对比和韵律变化;当代书家沈鹏先生的书法线条极为丰富多彩,断与连、轻与重、长与短的把握,灵动而准确,笔力劲健,富动感,又显得轻灵飘逸。纵观历代书法名家及经典作品,不难看出,书家点画笔力的优劣对书法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之一。

书法线条的节奏也是评价和欣赏书法作品的重要条件,线条有了节奏,就有了力量、神采。书法线条的的节奏表现在书写的快慢、轻重、缓急、长短、聚散、字的大小、虚实等,就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有起伏,有情绪、有高潮。因此,无论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家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能够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家情绪的感染。

三、观字形结构。

有了好的点画用笔基础,还要讲究结字,即字形是否美观。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部分,白蕉在《书法十讲》中说:“作字不论正、行、草,先要放胆,求平正开展而须笔笔精细,贵恣肆而尤尚雅驯,得笔势,重意味,贵生动,忌板滞。凡平实、安详、谨严、沉着、端厚、稳秀、清洁、箫散、飘逸重重,都是书之美点。”汉字字体复杂,千变万化,汉字的形体构造是书学上的方法,是艺术方面的技巧,本身就含有美的素质,对书法艺术的造型来说字形必须丰富多样,才富有生命力。

结字首先要稳定,即把字的重心“稳住”。稳定而不呆板,才有美感。如欧阳询的字,初自看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看来,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二是讲究平衡对称。是指多样统一的平衡对称,反之就会机械呆板。如篆书、隶书之美在很大成分上就在于其结构上的平衡和对称,以李斯为代表的小篆尤为如此。三是结字要活,在多样中统一,统一中多样。晋王羲之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耳。”(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因此,结字不但要稳定,还要活,活中不失重心。如米芾的《恶札贴》四行十七个字,前三行十三个字,每个字都富变化,或俯或仰、或正或侧、活泼随意,最后一行“章侯茂异”却稳健沉雄。四是结字还得有“呼应”,即左右上下能够配合。如王羲之《二谢贴》里的“静”字,左边的“青”字居高临下,好像要朝上飞一样,右边的“争”字朝下边拉,这样就呼应了。这个字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四平八稳,但却很均衡、生动。五是字形处理时,应强调字内点画的疏密对比。清邓石如提出的“计白当黑”原理,就是指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当作笔画来安排,也是对这种字法的最佳描述。姜夔《续书譜》中说“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姜夔的论述也充满了辩证法。因此,成功的字法应是:既重视点画所形成的“黑”处,又重视点画之间所形成的“白”处。这是书法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欣赏者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

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书家又有各自的特色和规律,王羲之的字形体放逸,纵肆不羁,线条流畅秀劲;欧阳询的字纵敛紧密;黄庭坚的字內紧外舒;颜真卿的字因为线条粗放而丰腴饱和,结体宽博等等这些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领会到的。可见,有很厚造诣的书法家的作品,总是笔随势生,曲尽其美的。

四、察用墨技巧。

用墨是书家掌握“法”的技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书法艺术形式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清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认为:“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关于用墨之法姜夔在《续书譜》中有论述:“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在中国书史上的各种字体中,无论哪种经典作品都有用墨的枯与湿、浓与淡、虚与实等矛盾,而书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渴等丰富变化来实现矛盾的统一,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可见,书法之虚实,线条之美都是从笔墨里看、从笔墨处求。

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跃的效果;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的感受,有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而书法中飞白、枯笔、渴笔是渴墨运用之笔法。唐孙过庭“书谱”中说“带澡方潤,将浓遂枯。”即是点画用墨,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大了会肥浊不清。如明董其昌是善淡墨之高手;王铎、杨守敬善于用枯墨、涨墨;清刘墉喜浓墨,有“浓墨宰相”之称;林散之先生的草书,先蘸焦墨,后蘸水,落笔一直写到笔枯为止,如此反复用墨,形成独特的先润后燥、枯笔竭墨的特殊效果;当代书家张海善用渴墨来弘扬自我个性等等。书家在用墨上的表现力是使用笔墨的艺术技巧,因此,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要观察其润浓墨写的是否不臃肿,是否有温雅丰腴之感,用焦枯墨写的是否无黑气,是否有苍劲、古朴之感;用淡墨是否不乏力,能否给人以飘逸、淡雅之感;渴墨运用是否得当,能否有画龙点睛之秒,表现苍古熊峻之意境。如明董其昌的《试墨帖》可以说是草书用墨之佳作。全篇4十六个字,墨色由浓渐淡、从润到枯,起迄分明、变化自然。

书法中的点画、章法等是书法独特的语言。唐张怀瓘在《文字说》中说“深识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可见,书法欣赏要透过形式看内涵,最主要的就是感受作品表现出的情感神韵,如子期能从伯牙琴声中听到“高山流水”一般。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天机流荡、动律优美、生动活泼、风采飘然、精神横溢,显示出各种动态神情、风韵气势,富有艺术感染力,形美神足,形神兼备,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让欣赏者产生心灵的交流与情感的共鸣。唐张旭是古今以来草书艺术家的典型代表,他不光有深厚的书法艺术素养,而且在表现上把自己激荡的感情和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书法惊涛骇浪般的狂放气势,节奏韵律的和谐顿挫,字间结构的随形结体,线条的轻重枯润等变化都达到了草书的最高水准,《古诗四贴》即使典型代表。

唐孙过庭《书谱》中有一段专门描述书法情感变化的文字:“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环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衰已叹……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从中可以看出,情感变化可以转化到书法创作之中,并能令欣赏者感知到。书为心画,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节奏韵律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如《兰亭序》可见右军之飘逸;《祭侄贴》可睹颜鲁公之悲愤;读现代启功的书法,就会联想到他治学的严谨等等。神采是书家思想情操、精神情感在书法作品中的反映和流露。不能设想:没有得心应手的书功而能得心应手的抒写性灵。今天,我们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三大行书名帖面前,欣赏大师的书法作品,就仿佛触摸到了作者那心跳的脉搏,感受到了作者生命心绪的律动。欣赏书法作品,吸引我们的值得回味的、能感动你我的正是那些鲜活的难以磨灭的视觉意象。因此,感受书法作品的情感神韵,是书法欣赏最重要的内容。

六、品创新意识。

一幅优秀的的书法作品,除了有法度之外,还必须有新意,但不是盲目求新。“只有通过点画、线条、结字、章法诸形式要素之间的协调默契,才符合艺术品的创作基本要求。”(白砥《谈“现代书法”与书法的现代性》《书法报》)无论是现代派书法、流行书风或学院派书法等等都是社会的审美需要。书法家的创新意识和独特思维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需要包容。但是,书法创新必须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是追求离奇的“新异”、“怪异”,不是信马由缰的瞎折腾,也是有分寸的,离开了传统,创新就失去了根基。

“我们在继承传统上,无论下多大功夫,下多大力量,强调到审美重要的程度,都是为了创新的一种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只有创新才能表现今人的情怀,表现时代的审美,才能为时代服务。”(当代书家张旭光《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书法报》)。对于书家来说要深入研究传统,把传统消化了,融化于自身,切实运用科学现代的方法对书法进行研习、创作、创新,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宋米芾在书法史上是一位革新者,是宋朝的一位创新人物。他的作品是继承来的,年轻的时候对临摹古人的作品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米芾继承了王献之的优点,到了中晚年,有了自己的创新。何绍基是清代的大书法家,也是一位有创新、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在继承上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魏碑方面主要在《张黑女碑》上下功夫;在唐楷方面,主要在颜体上下功夫。他吸收这两方面的优点,然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明大书法家徐渭的创新,除有非常高的天分外,主要的还是得力于长期临池的经验积累。当今书家若能将古人书法中的精华拿来为我所用,结合自己掌握的法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然就具有个人的风神了。

书家追求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必须是统一的、和谐的,对个人风格的追求,应是诚实而自然的,应符合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和表现规律。矫揉造作绝不是风格,也不是个性,更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因此,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品味作者的创新意识。

当代书法家张旭光在《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一文中把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字形结构、章法和意境,以及古法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审美要素,概括为“到位”和“味道”,既新颖又准确。文中说:“‘到位’和“‘味道’包含了书法本体技法和情感表达的形式标准和审美追求。有‘味道’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能吸引观众驻足;‘到位’才能经得起推敲和玩味,使人百看不厌。只有既‘到位’又有‘味道’的作品,才是当今书法艺术的主流审美取向。”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必须达到点画、线条、结字、章法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协调默契,才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振奋并得到美的享受。

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欣赏楷书最新4【第五篇】

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更有延年益寿之效。书法分类有多种:楷书,隶书,草书,行书,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魏碑应运而生。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也许雄强古朴的魏碑与北方人豪放的相符,有较高造诣者也为数不少。如南京的萧娴为康有为的学生,用笔潇洒中参透魏碑的笔意。__敏遍学历代书法大家,倡导"碑帖结合","引碑入草"是他的一大贡献。于右任的行楷书艺术,便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形成他独特的书作。武中奇,慰天池等书法造化出奇,凝神透劲,其魏碑味道仍是很浓的。他们书法之高,在于取魏碑之神,而创造出有自已个性特色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

福字楷书书法作品欣赏【第六篇】

楷书之妙,妙在实用上无可代替。雄伟庄严、富丽堂皇的建筑物所悬挂的牌匾,非楷书不可。以下是网友分享的“书法比赛作品欣赏实用(8篇)”,书法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当把楷书摆上重要位置。

楷书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维系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同时还承载着延续中华文明的功能。小楷是相对于中楷、大楷而言的,是楷书艺术中一种既独立存在,又与。

其他。

书体紧密相连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了解小楷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们系统地探索书法艺术的共性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即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楷书的定型,不仅结束了中国文字漫长的演变历程,同时也把中国文字从实用功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小楷进行完善,并将其推向崭新高度的是三国时期的钟繇。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汉时官至尚书仆射,对东吴亭侯。钟繇是推动隶书向楷书进行转化的重要人物,他的楷书直接吸取流行于东汉时期民间的一些隶书写法,把一些方正平直、简省易写,同时又区别于汉隶规范的字集中整理、归纳,在保留了篆书圆转易写笔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汉隶“蚕头燕尾”的写法进行改造,促进了楷书横、捺笔画的形态明晰化,从而使楷书的定型向前跨了一步,开辟了一条由隶书向楷书转化的途径。他的代表作《荐季直表》、《宣示表》等,结构扁方,严密自然,除笔法上略有一点儿隶书的笔意外,基本上脱离了汉隶形体。钟繇对楷书书体的变革,不仅开创了魏晋一代书风,而且还对之后的“二王”书风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人尊之为“楷书鼻祖”。

继承和发扬钟繇书风的是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307~365),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史称“王右军”。其书法草、楷诸体皆佳,具有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为历代所宗师,被奉为“书圣”。小楷是王羲之书法成就之一,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等。无论是表现风度洒脱,还是追求笔力雄健,都明显洋溢着钟繇书法圆润、古拙、朴茂的气息。更可贵的是他取法于钟,而又有别于钟。与钟繇相比,王羲之的楷书笔法的表现力更加丰富,结体更加稳定成熟,个人风格更加突出。王献之也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书家。他的书法影响虽不及其父,但他的。

创新。

精神一直启迪着后人,被历代所推崇。王献之的书法成就与其父基本相同,一是楷书,二是行书。仅就楷书而言,他能避开其父圆转书风和当时古拙书风的影响,另辟蹊径,创出了力求篆书笔意、英俊豪迈的小楷新风格,如其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表现,对小楷书法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把小楷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自“二王”父子之后,小楷书法虽延续千余年,但继承与。

创新。

基本上无出其右者。

进入南北朝时期,具有记事功能的墓志铭和造像题记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楷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的楷书,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高,风格多样。同时也开始把魏晋时期的小楷逐渐放大,成为大、中、小多元素的表现形态。可以这样说,南北朝时期是小楷与大、中楷的分水岭。自此之后,小楷书法艺术开始从大、中楷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时期。楷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中楷和大楷方面,虽然出现了如欧阳询、颜真卿等一代楷书大家,但他们所表现出的楷书成就不是在小楷方面。这个时期,除民间的一些墓志铭还保留一些小楷书法外,最为著名的当数钟邵京的小楷《灵飞经》。

唐之后至明以前,小楷一直没有得到书法家应有的重视。其间虽书家辈出,如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等,其书法成就,或表现在行书方面,或表现在草书方面,即是楷书也只是表现在大、中楷方面,小楷在社会上的影响,远远比不上其他书体。其中有诸多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以表现为主的时代,小楷的表现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元代的赵孟曾以日书万字著称,其代表作中不乏小楷精品,其中《汲黯传》最为著名。赵孟烦力求恢复古法,从而激活了明代小楷的艺术创作,才使小楷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明代是小楷艺术得以焕发光彩的时代,也就是说,自魏晋之后,小楷到明代出现了一次创作高峰。这时期有影响的书家,基本上都在小楷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如王宠、文徵明、祝允明、黄道周等人。他们的小楷,各具个性,大大拓展了小楷艺术的表现力,使得小楷艺术在用笔上、体势上、结构上都精彩纷呈,超越以往,并且对以后的小楷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

小楷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历代书家所创作的小楷风貌,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今天我们正处在书法艺术空前繁荣发展的时代,探讨和研究小楷书法艺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第七篇】

下联:喜花常开幸福家。

上联:基实奠定千秋业;。

下联:柱正撑起万年梁。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上联:迁居新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

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看;。

下联:家居旺地四时新。

上联:乔第喜迁新气象;。

下联:换门不改旧家风。

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

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

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

上联:地无寒舍春常在;。

下联:居有芳邻德不孤。

上联:祥云环绕新门第。

下联:红日光临喜人家。

上联:新屋落成千载盛。

下联:阳光普照一家春。

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

下联:蓬壁联辉映画堂。

上联:宏图大展兴隆宅。

下联:泰运长临富裕家。

上联:新厦落成增瑞气。

下联:华门安居进财源。

上联:五色祥云笼甲第。

下联:三多景福集门闾。

上联:门庭多喜气。

下联:家室驻早春。

上联:新春迎新气。

下联:福地启福门。

上联:风和新居暖。

下联:日丽甲第安。

上联:新居迎万福。

下联:仁宅集千祥。

上联:新居焕彩。

下联:华堂生辉。

上联:门迎百福。

下联:户纳千祥。

上联:千祥云集。

下联:百禄并臻。

上联:燕贺新禧。

下联:莺歌阳春。

上联:春光入户。

下联:福气临门。

上联:福临吉地。

下联:春满华堂。

上联:值升平华厦乔迁福禄满堂。

下联:遇盛世新楼矗立紫阳高照。

上联:迁新居千门开抬头见喜。

下联:创大业全家齐举步生风。

上联:居之安四时吉庆;。

下联:平为福八节康宁,

上联:庆乔迁合家皆禧;。

下联:居新宅世代永安。

上联:一室老少人人慧;。

下联:五好家庭处处春。

上联:仁里莺迁崇四美;。

下联:新居燕喜庆三春。

上联:里有仁风春意永;。

下联:家余德泽福运长。

上联:移门欲就山当枕;。

下联:迁居常将水作琴。

上联:家居绿水青山畔;。

下联:人在春风和气中。

上联:莺声到此鸣金谷;。

下联:麟趾于今步玉堂。

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

下联:奎璧联辉映画堂。

上联:日照戮犹斫跣澹;。

下联:花栽园圃吐芬芳。

书法春节对联作品欣赏【第八篇】

春联。

是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联书法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形式。这些20xx年春联的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的春联书法创作内容。下面网友带给大家的是书法春节。

对联。

作品和春联书法内容素材,希望你们喜欢。

上联:鹊送喜报。

下联:鸡传佳音。

上联:神猴辞岁。

下联:金凤迎春。

上联:猴岁呈祥。

下联:鼠年纳福。

上联:鸡鸣晓旦。

下联:燕舞阳春。

上联:雄鸡唱韵。

下联:大地回春。

上联:丹凤来仪。

下联:金鸡报晓。

上联:鸡鸣天下曙。

下联:春动海南潮。

上联:猴引康庄道。

下联:鸡迎锦绣春。

上联:鸡鸣天放晓。

下联:政改地回春。

上联:鸡鸣万户晓。

下联:鹤舞一年春。

上联:鸡声窗前月。

下联:人笑福里春。

上联:金鸡日独立。

下联:紫燕春双飞。

上联:神猴欢辞旧岁。

下联:金鸡恭迎新春。

上联:一院芝兰瑞气。

下联:万家杨柳春风。

上联:红梅吐蕊报喜。

下联:金鸡报晓迎春。

上联:有竹有梅门第。

下联:半村半廓人家。

上联:喜爆声声报岁。

下联:红灯盏盏迎春。

上联:春满三江四海。

下联:喜盈万户千家。

上联:昨夜彩云追月。

下联:今朝爆竹迎春。

上联:唯俭唯勤创业。

下联:亦耕亦读传家。

上联:国富民强盛世。

下联:花香日暖新春。

上联:春到红鬃马上。

下联:喜临绿柳门前。

上联:人寿年丰福满。

下联:花香柳绿春浓。

上联:心似春花怒放。

下联:财如瑞雪翻飞。

上联:欢歌笑语辞旧。

下联:爆竹华灯迎新。

上联:莺歌燕舞腾飞岁。

下联:猴去鸡来胜利年。

上联:喜爆千声歌盛世。

下联:金鸡三遍报新春。

上联:喜鹊登枝迎新岁。

下联:金鸡起舞报福音。

上联:猴奋已教千户乐。

下联:鸡鸣又报万家春。

上联:金鸡喜唱催春早。

下联:绿柳轻摇舞絮妍。

上联:鸟报晴和花报喜。

下联:鸡生元宝地生财。

上联:一夜春风来小院。

下联:万家鸡韵报新春。

上联:一世清明开盛纪。

下联:百花烂漫缀鼠年。

上联:一代风流兴大业。

下联:满天曙色唱金鸡。

上联:九州曙色金鸡唤。

下联:四海春风紫燕掀。

上联:大圣建功归玉宇。

下联:金鸡携福到神州。

上联:大圣威威辞岁去。

下联:雄鸡喔喔报春来。

上联:大圣捧桃欣献寿。

下联:金鸡破晓喜迎春。

上联:大圣登天回上界。

下联:金鸡接任到神州。

上联:大圣鸣金辞旧岁。

下联:雄鸡唱晓庆新春。

上联:千里莺歌春泛绿。

下联:九州鸡唱日初红。

上联:万里春光五彩画。

下联:一声鸡韵九州春。

上联:万家鸡叫普天锦。

下联:一夜风和遍地春。

上联:广厦闻鸡同起舞。

下联:长征跃马共腾飞。

上联:五更夜静金鸡唱。

下联:八斗才高玉尺量。

上联:五更鸡声声唱晓。

下联:千里马步步登高。

上联:日新月异金鸡唱。

下联:鸟语花香大地春。

上联:户外鸡声催晓日。

下联:屏前人影醉春风。

上联:引颈高歌鸡起舞。

下联:举旗奋进国腾飞。

上联:引来曙色随鸡舞。

下联:唤起春风催马驰。

上联:四季花香蝴蝶舞。

下联:三春喜讯鹊鸡鸣。

上联:白鹤飞来万户寿。

下联:金鸡唤醒五湖春。

上联:白鹤青松长寿景。

下联:金鸡红日艳阳春。

上联:白雪吉兆丰稔岁。

下联:金鸡喜报太平年。

上联:早春喜讯金鸡报。

下联:四季花香彩蝶迷。

上联:好景丰年飘瑞雪。

下联:佳音喜讯望雄鸡。

上联:红日升空辉大道。

下联:金鸡报晓促长征。

上联:兆丰消息听瑞雪。

下联:报喜佳音看金鸡。

上联:迎春雅兴闻鸡起。

下联:祝福豪情伴鹊生。

上联:鸡鸣喜报丰收果。

下联:犬吠欣迎富贵宾。

上联:鸡鸣紫陌迎新曙。

下联:马踏青云奔小康。

上联:鸡鸣晓日江山丽。

下联:犬吠神州岁月新。

上联:鸡鸣万壑长天锦。

下联:日耀千山大地春。

上联:鸡鸣五谷丰登景。

下联:燕舞千家幸福年。

上联:鸡鸣拂晓河山秀。

下联:春满神州气象新。

上联:鸡鸣燕舞千门福。

下联:世盛人欢四海春。

上联:鸡描竹叶三中颂。

下联:犬绘梅花五福临。

上联:鸡登石上鸣日月。

下联:鹤立松间阅春秋。

上联:鸡迎新岁家家福。

下联:国展宏图处处春。

上联:鸡观盛世风云净。

下联:鹊闹红梅庭院香。

上联:创业闻鸡晨起舞。

下联:兴邦策马早腾飞。

上联:鱼游春水纳余庆。

下联:鸡唱曙光报吉祥。

上联:金鸡一唱千门晓。

下联:绿柳千条四海春。

上联:金鸡一唱传佳讯。

下联:玉犬三呼报福音。

上联:金鸡高唱丰收曲。

下联:紫燕喜吟幸福歌。

上联:金鸡高唱山河丽。

下联:布谷争鸣稻米香。

上联:金鸡喜唱催春早。

下联:绿柳轻摇舞絮妍。

上联:金鸡报晓青山秀。

下联:紫燕凌空旭日升。

上联:金鸡晓唱千家喜。

下联:白鹭齐飞万户春。

上联:金鸡献岁人民福。

下联:丹凤朝阳世纪春。

上联:金鸡唤出扶桑日。

下联:锦犬迎来大地春。

上联:金鸡昂首歌春晓。

下联:骏马奋蹄跃锦程。

上联:金鸡喔喔传春讯。

下联:喜鹊喳喳报福音。

上联:鸢观故国千山秀。

下联:鸡唱新春万里娇。

上联:画意正浓鸡起舞。

下联:诗情未尽蝶翻飞。

上联:枝头喜鹊言春早。

下联:院里金鸡报岁新。

上联:春信千家传紫燕。

下联:福音万户报金鸡。

上联:闻鸡踏碎霜晨月。

下联:跃鹊催开一剪梅。

上联:庭前落絮早春柳。

下联:梦里新歌晓日鸡。

上联:庭院鸡鹅谈好事。

下联:枝头燕雀话丰年。

上联:庭前春晓雄鸡舞。

下联:世上风清燕子飞。

上联:彩凤鸣春春不老。

下联:雄鸡报晓晓生晖。

上联:跃马腾飞兴骏业。

下联:闻鸡起舞绘鸿图。

上联:跃马扬鞭芳草地。

下联:闻鸡起舞杏花天。

上联:癸戴草头朝赤日。

下联:酉添春水上朱颜。

上联:梅花吐艳新春丽。

下联:鸡韵成歌盛世长。

上联:雪雾依然芳草绿。

下联:鸡鸣更是艳阳红。

上联:盛世鸡鸣犹悦耳。

下联:新春燕舞自开心。

上联:晨光初露雄鸡唱。

下联:红杏出墙彩蝶飞。

上联:堤柳欲眠鸡唤醒。

下联:春花初绽蝶闻香。

上联:朝阳晨露雄鸡唱。

下联:瑞气春花紫燕飞。

上联:雄鸡一唱天下白。

下联:锦犬再雕宇宙春。

上联:雄鸡一唱江山秀。

下联:紫燕双飞杨柳春。

上联:雄鸡高唱催春早。

下联:彩凤长鸣颂世昌。

上联:雄鸡唱晓新春到。

下联:喜鹊登枝幸福来。

上联:雄鸡喜报春光好。

下联:健笔勤书正气多。

上联:喜鹊登梅门有喜。

下联:金鸡报晓地生金。

上联:喜鹊登枝迎新岁。

下联:金鸡起舞报福音。

上联:喜鹊登枝啼福韵。

下联:金鸡起舞报新春。

上联:喜贴春联辞大圣。

下联:笑斟美酒贺金鸡。

上联:喜报人间逢盛世。

下联:春盈大地舞金鸡。

上联:喜爆千声歌盛世。

下联:金鸡三遍报新春。

上联:紫燕翻飞穿绿柳。

下联:雄鸡起舞赞红梅。

上联:紫燕旋飞寻旧宇。

下联:金鸡高唱贺新年。

上联:猴入水帘清玉宇。

下联:鸡鸣曙色亮神州。

上联:猴舞千钧除魅气。

下联:鸡鸣万户报春晖。

上联:猴舞中华山水美。

下联:鸡唱大地晓光新。

上联:猴去江山添秀色。

下联:鸡来日月发春辉。

上联:猴随腊去欣除旧。

下联:鸡唤春来喜布新。

上联:鼠年送旧家家乐。

下联:鸡历迎新处处歌。

上联:猴棒才除千里雾。

下联:鸡声又报万家春。

上联:猴跃鸡鸣逢盛世。

下联:莺歌燕舞庆新年。

上联:新春消息鸡先报。

下联:小院梅香鹊早知。

上联:献岁金鸡鸣喜庆。

下联:迎春紫燕舞祥和。

上联:献岁鸡声融捷报。

下联:迎春爆竹会佳音。

上联:瑞气盈门勤致富。

下联:金鸡报晓广生财。

上联:碧水清波观鸭泳。

下联:竹篱农舍有鸡啼。

上联:碧野千重铺锦绣。

下联:金鸡一曲唱丰收。

上联:舞剑闻鸡成大器。

下联:擎旗纵马请长缨。

上联:爆竹千声歌盛世。

下联:金鸡三遍唱丰年。

上联:丹凤来仪春回大地。

下联:金鸡报晓福满人间。

上联: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欣逢盛世跃马扬鞭。

上联:顽猴辞旧千家同喜。

下联:金鸡迎春万户皆福。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泽雨润神州山欢水笑。

下联:东风荣大地物阜民康。

上联:迎新春处处春风拂面。

下联:祝喜酒家家喜气盈庭。

上联:雨顺风调千山生锦绣。

下联:人和政肃四海舞虹霓。

上联:雨顺风调中华铺锦绣。

下联:人勤春早大地沐祥光。

上联:泽雨润神州年丰国富。

下联:东风荣大地世盛民康。

上联:雪铺富裕路银光闪闪。

下联:鹊叩幸福门喜报声声。

上联:竹林枝叶滴翠春增色。

下联:梅岭花蕊凝香雪添姿。

上联:自力更生创千秋大业。

下联:励精图治开万代宏基。

上联:云霞蔚彩新年添福寿。

下联:山水韶光秀色满乾坤。

上联:百鸟鸣春春风盈大地。

下联:金鸡献瑞瑞气满神州。

上联:阳光照河山河山添色。

下联:春雨洒大地大地生辉。

上联:祥云捧日江山盈淑景。

下联:瑞气凝春社稷溢华光。

上联: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

下联:百花开大地春满人间。

上联:喜炮迎春春光盈大地。

下联:金鸡贺喜喜气满神州。

上联:刚过鼠年走上康庄道。

下联:新逢鸡岁迎来改革潮。

上联:喜气闹新年千家报喜。

下联:春风暖鸡岁万户迎春。

上联: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

下联: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上联:东海跃明珠金鸡献岁。

下联:南天开淑景俊鸟鸣春。

上联:碧水绕华堂春光无限。

下联:金鸡鸣大地捷报频传。

上联:猴岁呈祥长空五光十色。

下联:鼠年纳福大地万紫千红。

上联:彩凤高翔恋中华春不老。

下联:金鸡喜唱歌盛世乐无穷。

上联:大圣辞年万里河山留瑞霭。

下联:雄鸡报晓千家楼阁映朝晖。

上联:大业方兴五星旗展金鸡唱。

下联:小康在望四化图开彩凤飞。

上联:点点梅花笑迎雄鸡朝天唳。

下联:声声爆竹欢送大圣载誉归。

上联:鸡唱三通万家春正乾坤气。

下联:凤鸣两岸一树梅开天地心。

上联:鸡唱月归一线长天皆瑞霭。

下联:犬歌日出九州大地尽朝晖。

上联:金鸡报晓改革似春风化雨。

下联:彩凤朝阳腾飞如旭日升华。

上联:金鸡报晓时转三阳迎淑气。

下联:红梅竞放花开五福庆丰年。

上联:雷震南天滚滚春潮生九域。

下联:鸡鸣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

上联:人寿年丰金猴辞岁归帘洞。

下联:民安国泰玉羽司晨报晓春。

上联:在圣班师一路凯歌笳鼓竞。

下联:雄鸡振翅几声雅唱瑞云生。

上联: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

下联:金鸡唱晓九州时雨润小康。

上联:鸡唱门庭四海升平歌舜日。

下联:犬蹲院里九州盛世乐尧天。

上联:神猴辞岁保驾护航奔富路。

下联:金凤迎春昂头振翼唱东风。

上联:雄鸡唱韵万户桃符新气象。

下联:大地回春群山霞彩富神州。

上联:雄鸡喔喔颂尧天邦兴国治。

下联:腊狗汪汪歌舜日春暖花开。

上联:万象喜回春守信知廉标五德。

下联:一元欣复始司晨报午必三鸣。

上联:春回大地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福满人间欣逢盛世跃马扬鞭。

上联: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

下联: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

上联:鸡鸣早看天抓住时机求发展。

下联:水近先得月紧跟形势上台阶。

上联:九域涌新潮四海雄鸡争唱晓。

下联:三春辉紫气八方彩凤共朝阳。

上联:振翅欲冲霄一唱雄鸡声破晓。

下联:迎春思试剑三擂战鼓气吞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77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