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20471

【导言】此例“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汇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就业竞争力

作者:王静静(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

1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简述与就业竞争力分析

学生就业压力主要由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决定的,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包含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能力、校园实践经验、社会实践经验以及综合素质等,能够对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社交能力能够提升的能力。本文所研究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评估,即是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等内容的评估;除此之外,在当下的各大企业对于就业生的就业态度、就业精神、就业能力、就业团队意识都比较重视。

据就业竞争力分析,工商管理毕业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知识储备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学识,相对掌握的比较扎实,但是面对较为专业最新信息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相对较弱,就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而言,因为拓展相关专业最新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有利于学生专业技术职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促使更优秀的专业般配。工商管理毕业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而毕业生对于实践经验的专业能力掌握的并不完善,容易影响和打击毕业生对于这方面的就业竞争力。

2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工商管理毕业生前沿知识较为欠缺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企业随着不断进度,而工商管理专业也随着社会企业需求不断革新技术,突破传统迈向前沿,更加需要结合最新信息化技术操作,因此,毕业需要掌握相关最新领域的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及技能。不能滞后与时展趋势,需要加强相关专业领域的拓展。

缺乏专业性质的实际操作与技术掌握

就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来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熟练的技术技能操作,作为就业的辅助技能,根据实际情况的企业反应毕业生太缺乏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经验,不能完善的处理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相对专业性质没有完全就实际效果想吻合。

团队意识薄弱

从社会的角度下分析,随着现在学生出身家境养成的习惯,对于团队意识的理解比较薄弱,面对团队合作的机会重视程度不高。在工商管理专业领域中,团队精神是整体全局观的体现和相互结合交流学习意识思想,以现代管理型企业对于人才普遍需要有一定的团队精神成为至关重要的条件,所以,这方面能力的欠缺或者不善于将对就业竞争力会降低。

毕业生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毕业生需具备综合能力,持有对企业组织与管理的能力。根据大数据的反馈,现在的毕业上都普遍缺乏企业组织管理经验,不能良好的协调个人能力与公司资源,从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学习欠缺创新以及思想守旧

工商管理理论知识过于陈旧欠缺创新,各个行业都注重创新能力的突破与培养,而作为就业职员需要不断革新陈旧观念,在企业任职中许多毕业生不懂得随机应变以及死板硬的方式套处理事情。从而创新力表现不足,循规蹈矩。

3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不断拓展与学习专业前沿知识

在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中,专业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需求给予学生补充专业的最新信息化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授,如:不定期的请企业相关高级专家开设讲座论坛,分享经验与交流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促进学生求学兴趣全面掌握行业知识的情况。让学生思想走在行业的最前沿,能够更有效促进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强化实验操作与实践行动力

教学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条件,采用课堂内容与项目结合适当安排专业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企业案列分析、企业走访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鼓励学生,多参与项目活动及实践。加强组织管理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水平。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与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应根据实际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精神,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团队活动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主创新

在课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课堂设计与模式革新,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鼓励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学习与活动实践注重培养个性与能力,或者通过课外组织活动积极参加,如社团、学生会、短期实习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不断拓展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交流,采纳企业相关决策与建议,从而得到资源分享,可以安排毕业生就职实习,从中吸收借鉴突破自我,让学生不段累计经验,促进学校、企业、学生合作交流的关系,达到三方共赢的效率。也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现状问题分析,根据需要根据现在的市场发展方向及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对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对高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给予相应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就业目标,同时提高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136-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多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其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许多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锐意教学改革。如,纷纷开设了各种热门专业或补充了热门课程,开始着力培养复合型、宽口径人才,并把学生的特点定位在创新性上。不可否认,许多学校的这种认识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且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个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强调思辨,往往从书本到书本。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难获得提高。事实上,创新的冲动来自于实践,创新的过程也必须来源于实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更深层次的发挥学生的个性自由。强调实践能力正是对脱离实际的弊端的否定[1]。庞思勤认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其实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就要在创新实践中摸索锻炼[2],本文认为,从本质而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统一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

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环节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期对中国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提供一点借鉴。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特点及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3](1998年颁布),工商管理类是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括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本科专业。从这些专业看,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自然学科的专业不同,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是满足工商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其毕业生也大多从事企业实际管理工作。因此,此类专业的实践特点更加明显。

对于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教学而言,虽然通过理论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但理论学习仅仅是技能掌握的前提,真正的技能必须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3]。因此,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重视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环节。没有实践环节的训练与提高,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二、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环节面临的问题

尽管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实践环节在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且加强了该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但在课程设置、师资选择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1.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缺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设置仍然是以理论科为主,“理论课多,实践课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开始增加实践环节,但由于受经费投入、师资条件的影响,上述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各个学校都已经开设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诸多环节,但保障各环节的实践和经费投入有限。根据调查和实践证明[4]: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应在3∶2 ~ 7∶3 之间比较合适,但目前实践环节的比例还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因而学生并不能达到实际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领导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往往把把理论教学看得更重要些。

就目前而言,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材并不缺乏,而且每年都在推陈出新。但对这些教材进行研究发现,一方面,教材雷同现象严重,很多教材的章节设置甚至内容安排都差别无几;另一方面,教材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缺乏专业实践环节的教材。即使有一些专注于实践环节的教材,作者也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因而,可供选择的实践教学教材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2.经费投入不足、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实践环节的设置需要大量的设备购买和师资配备,因而,必要的经费投入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1989年,美国学者沃克温()的研究也表明:经费投入的多少与高校质量、水平和成功程度有着密切联系[5]。显然,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的聘任就成为开展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也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但很多学校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使得经费投入明显不能满足需要。即使有一些学校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投入的大量的经费,却也仅仅局限于购买了大量的硬件设备,然后一放了之。因此,建设适应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需要的、完备的实践与实习基地,也就成为当前诸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双师型教师,即指那些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使得实践经验对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作为整个实践性教学的灵魂,其理论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尤其是一些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中,生硬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对模拟效果也很难做出精确的点评。这就需要每位教师不断学习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企业的管理实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学校在人才引进时,往往更看中的是应聘教师的学历和文凭,如是否具有博士学位等,并不太注重其是否具有实践经验。但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把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己任并集中精力启发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4.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操作标准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需要和理论教学一样,制定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完整的教学大纲、持续可行的经费投入计划以及教师考评体系。和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同,由于其发展较晚,很多学校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并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规程,这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实践课程的混乱与不规范,如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虽有要求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检查,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极具随意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就要求各教学和管理单位,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必须先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标准,同时要求实践课程设计不但要重基础,还要重专业,实现学生专业与素质的综合培养。

开展教学评价的意义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因而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由于缺乏经验的支持,就变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不主动、不认真,从而导致实践环节的失效;如果不能对教师作出综合评价,就会导致缺乏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甚至会敷衍了事。因而,制定有效的实践教学操作标准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提高创新人才实践能力的途径

1.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重。通过改革教学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重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课程设置的改革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模块和实习教学模块来进行[6]。实验教学模块主要是指导教师根据课程需要,有目的的设计涵盖专业知识面较广的实验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室完成,如ERP实训、网上炒股模拟、商务谈判模拟等。实习教学模块则主要包括企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企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达到对企业业务的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感性认识;专业实习则是希望到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参观与学习,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论文的目的则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毕业论文检验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当然,改革课程设置,还必须有规范的教材与教辅。由于目前实践教学用书可选择用书并不是太多,高校应该鼓励具有丰富和成功经验的教师编写一些实践用书,并在应用的基础不断加以修改,从而最终达到规范和提高。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具有一支既具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由于目前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他们正逐渐成为高校师资的生力军。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并十分擅长理论教学,但由于其中多数都是一毕业就走上讲台,缺乏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因而讲起课来也就“纸上谈兵”,缺乏激情和感染力。解决此类问题实际有多种途径。

第一,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高校对教师的引进应该打破传统的仅仅局限于高校毕业生和校际之间的人才交流外,还应该把目光投向部分企业。对于在企业具有一定实际经验,又具备优秀教师素质的人才加以引进,从而丰富教师群中的实践性知识。 第二,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制定规范的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学校可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并言传身教一些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利用暑假或寒假等较为集中的假期,学校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企业对口部门从事一些相应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和规范的教师培训计划,双资型教师的比例必会逐步提高,高校地实践教学水平也必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3.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须环节。但该环节赖以实施的保证实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高校应该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购买,还包括实验环节课程的设计;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放眼校外,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如高校应该和当地或外地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联合,建立大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或校企共建开放型实验室等,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让具备条件的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7]。

4.构建基于实践能力的双评考核体系。构建基于实践能力的双评考核体系,就是对学校的实践骄傲学环境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评价是一般根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并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AHP法、DEA等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综合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则可以根据本文所述内容,从企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毕业设计作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学生专业学习过程的总检验,也是大学生进行的首次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益尝试。因此,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也就变得尤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见表1)。

表 1 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结束语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在新时期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尽管各高校一直在探索,期望能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及他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所面临的问题,然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能对其他高校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2] 庞思勤。实践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行动[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3] 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摘要)[R],2009-06.

[4] 胥悦红。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07,(4).

[5] in Quality Among Public of Higher Education,1989,(2).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本科生导师制;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备受争议,“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当前很多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 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 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 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 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 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 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 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 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 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 ,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 ,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09-30.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21-04

一、商务英语在高校的发展

第十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标志着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主办的两年一度的全国高校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已走过了20个年头。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已由学科前零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中期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理论研究的混沌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理论研究的觉醒阶段(1994—1998秋)、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1998—2006)发展到目前理论研究的深入阶段(2007年初至今)(林添湖,2008)。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62所高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这些高校覆盖了中国所有高校类型,诸如:综合院校、财经类院校、外语院校、医学类院校等。商务英语专业已由目录外试办专业进入国家基本目录专业。专业的确立、发展与成熟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研讨会明确提出了开放经济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理论(Needs Analysis)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奠基石”。Brieger(1997)认为商务英语需求分析应着手于识别学习者所需求的一般语言知识和特殊语言知识范围及一般交际技能和专业沟通技能。Brain(2001)提出没有考虑学习者需求的英语语言课程设置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挖掘专业发展潜力,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紧贴社会需求,本文作者对陕西和其他省一些地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关于用人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以期能从中得到启示,更好地改革高校现有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毕业生,满足市场需求。本次调研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商务英语目前在地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情况?②商务英语目前在地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情况?③企业对于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和毕业生类型的看法?④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能力需求?⑤企业需求调研的启示?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是西北工业大学EMBA2011级1班学员及MBA2011级1班学员和部分现在不同企业已工作三年以上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往届毕业生。EMBA和MBA班的学员绝大部分来自陕西不同的企业,其中也有部分来自其他省份,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所在企业的高管和中层负责人,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了解颇深,他们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一部分在不同企业工作的往届商务英语方向毕业生的参与是想从他们的角度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共有39人来自20多个企业参与了这次调查。这些企业是:金鹰商贸集团、华科体育福彩、北京化工、建设银行、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园、建筑集团总公司、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旅游集团广瑞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三新农电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西北公司、陕西华远医药集团、贵州飞机公司、西安水务集团水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嘉兴思源箱包有限公司、幸福航空、陕西省进出口公司、西安电梯厂、西安润拓商贸有限公司、应用材料西安有限公司。

2.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定性分析采用访谈。以John Munby(1978)的需求分析模型、Hutchinson和Water(1987)的需求分析模型为指导,结合调查对象具体情况,作者设计了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问卷调查,成立了调研小组。为了确保样本性别比例、总体分布合适、均匀,根据文秋芳(2008)提供的随机数字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选出EMBA学员6人,男性4人,女性2人,并分别对选出的学员进行了小规模问卷调研和访谈,发现问卷潜在问题,诸如:措辞、顺序、难度等,及时予以纠正。2012年2月对西北工业大学2011级EMBA和MBA的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人员2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2012年8月对西安部分企业员工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往届毕业生1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这次问卷调查总人数共42人,访谈人数6人。

三、问卷调研结果及分析

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问卷调查由19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18个问题由7个单选和11个多选题组成,第二部分19题是开放式问题。在42份回收卷中,有效卷40份,男24人,女15人,1人未注明性别信息。调查对象的职务主要有:外贸经理、总经理、副总经理、人事部主任、部门主管、部长、业务经理、采购专员、总监助理等,EMBA和MBA学员中工作长达20年以上的12人,5年以上22人,5年以下工作经验的6人,主要是往届毕业生。问卷问题1、2、3、6组成第一分析组,主要统计调查对象所在企业性质、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原因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层次情况,统计采用SPSS ,主要对頻数和百分比做了统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调查对象覆盖了企业的主要类型,诸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合资等,国有企业相对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而言,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也反映了国企在西部企业中的占有率。尽管如此,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仍占绝对优势(75%),回答了本次调研的第一个问题,商务英语目前在地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很大,也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而在众多需求,诸如:工作需求、员工培训、企业形象、产品促销等需求中,工作需求则成为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重中之中,占(77%),因此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是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首选。关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层次,在懂英语的技术人员、英语本科毕业生、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商务英语研究生等选项中,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62%)。因此,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既满足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满足社会需求,还能顾及各个高校的师生资源呢。问题4、5、7、8、9、10组成第二分析组,主要统计调查对象所在企业商务英语交流形式、商务英语交流领域、商务英语交流对象、交流对象的英语层次、使用商务英语的场合和使用商务英语的频度。问题4、5、7、8、9为多选,问题10为单选。第二分析组数据告诉我们:企业对于商务英语的需求主要是书面写作(41%)和口头交流(33%),其次是商务谈判,占16%。商务英语的使用领域主要是商业领域(49%)和技术领域(29%),工程领域次之,占12%。交流对象主要是美国人(54%)和英国人(17%),除英美以外讲英语国家的客户比例已15%位居第三。企业打交道对象的英语层次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普通职员(42%)和懂英语的技术人员(40%)。使用场合主要是办公室(68%),商务英语的使用频度累计百分比达(%)。这一组数据回答了本次调研的第二个问题,商务英语目前在地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商务英语在商业领域、技术领域和工程领域等不同企业的广泛应用,是企业开拓创新和发展的前提,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才能适应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第二分析组多选题4、5、7、8、9调查结果位居前两项选项的示意图如下。

问题12、13、14、15组成第三分析组,主要统计调查企业需要毕业生的类型、高等院校开设商务英语的必要性、各类商务英语考试证书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问题12为多选,问题13、14、15为单选。分析数据表明:从企业需求角度看,高等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必要性无可置疑(%),既有英语语言文学背景,又有其他相关专业学习经历(34%)和具有工作经历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32%)最受企业青睐。对于各类商务英语考试证书,受调查企业并非非常看重,认为只是锦上添花,取决于不同企业的招聘条件要求,认为完全有必要的企业仅占5%。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所有企业都非常看重,认为必不可少,选择很重要和重要两项企业之和比例高达%。这一组数据不仅回答了本次调研的第三个问题,企业对于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和毕业生类型的看法,而且进一步说明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渴望,也说明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程设置改革中的分量。问题11、16、17、18组成第四分析组,主要统计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的员工工作能力的评价。问题11、16、17为多选,问题18为单选。问题18是关于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的员工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调查,分析数据表明:企业对于目前英语专业毕业的员工工作能力并非非常认可,非常满意和很满意之和仅占%。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企业选择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国际商务基本知识(46%)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某一专业方向体系的知识(29%)次数最多。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34%的企业都希望毕业生能具备日常沟通、商务活动口、笔译、做好文秘工作和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综合能力。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集中在商务课程与英语语言课程充分柔和的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48%)和英语语言专业+相关商务课程(20%)。这组数据不仅回答了本次调研的第四个问题,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能力需求,即:目前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表明,企业对具备英语语言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具备基本商务知识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呼唤和渴望知识结构复合、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新兴的复合应用型专业,对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责无旁贷。多选题11、16、17调查结果位居前两项选项的示意图如下页图表所示。

问题19是开放式问题,调研企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要求。40份问卷有18份填写,22份未填写,根据填写情况,及对西安标准电梯有限公司蔺总、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蓝总、建设银行许总、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邹总等的采访录音整理和西北工业大学EMBA和MBA学员培训负责人黄老师的访谈笔录整理更进一步确认了本次调研结果,认同了企业对人才的以下需求: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商务场合的口、笔译能力、商务知识的积累、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等,而且企业也愿意与高校联合,提供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培养出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

四、企业实证调研启示

通过实证调研结果分析,得到以下启示:启示之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分级要求明确指出:“本专业学制四年,颁发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获得语言类毕业证书,明确了商务英语归属于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项下,因此,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应贯穿于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本研究分析总结的启示之一则是创建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开放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完成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成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三个部分的培养要求;开放课程体系主要完成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成中的商务知识要求。由于商务知识模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开放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课程体系可以是动态的、可置换性的。同时,不管是哪一个课程体系,都应包括《教学要求》中商务知识与能力模块中所要求的三门核心课程。这也吻合这次企业调研的需求,更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为什么说语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三个模块一起形成相对封闭的课程体系呢?原因有三,一是这部分课程设置主要完成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的部分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这部分课程必须包括《教学要求》中的9门语言类课程:语言学、综合英语、听说、阅读、写作、翻译、跨文化交际、商务交际实践和英美文学通论。三是这部分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文学学位特色。那么相对性体现在何处呢?与单纯的语言文学专业不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考虑封闭课程体系如何能更好和商务知识课程体系衔接,以期共同完成商务英语专业不仅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而且培养具有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商务课程与英语语言课程充分柔和的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很受企业欢迎(48%)也正说明了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怎么能够做到充分柔和而又能达到其语言文化特色呢?教材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法的改革将会架构起两个体系间的桥梁。根据各高校开放式体系的课程设置情况,编写和补充封闭课程体系的相关教材内容。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与商务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方面,北京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法的改革方面都走在了前列。教学法上尝试以内容为依托的内容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使语言技能的学习,通过商务语篇的使用,和商务基础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学习的特色和专业的应用性。当然了,融合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师资情况以及开放体系的商务知识类型等综合因素。同时,如果条件许可,各高校可整合自身的资源,开设选修课课程群以满足不同模块知识的拓展、弥补不同专业由于课时限制而造成的知识欠缺或满足学生对某一模块知识的学习兴趣。启示之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者们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在措辞和表述上有所不同,但都基于一个共识,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企业调研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的复合应用型的多样化需求,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开放课程体系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各高校可根据学校招生的层次、学校资源优势、目标就业需求等综合因素考虑其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课程体系的分析,作者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模块培养模式类型做一简要归纳: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大商务课程模式;相对封闭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类课程体系模式;相对封闭课程体系+证书类课程体系模式;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双学位课程模式;相对封闭课程体系+辅修学位课程模式;第一种模式大商务类课程指商科类学科基础课,不做明确的方向定位,培养了解商务知识的复合应用型通用英语人才。第二种模式的专业方向类课程体系可涵盖商科类不同的专业。一旦确定某一方向,课程设置将会相对稳定,相对封闭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也应相应融入一定比例此方向类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语料,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商务,在学习商务案例的同时操练语言。语言和商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三种模式中的证书类课程可包含国际国内的证书考试内容,如: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PA(注册会计师)等。前三种模式颁发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证,授予文学学位。第四种模式的双学位课程是学生在拿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修完其他专业除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外的课程学分,就可以获得双学位。第五种模式的辅修学位和第四种模式相似,是学生在修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同时,辅修相近专业,比如: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辅修国际贸易专业,只需修完没有包含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课程体系内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即可拿到国际贸易专业辅修证书,这样既省时又有效。课程体系的不同模式只是反映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模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模式在教学过程、评价监控体系方面也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当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模块改革也要及时跟上,因为实践教学是体现商务英语专业应用特色的重要手段,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实践教学。

本研究通过对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全面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期通过需求分析对目前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规模的日益扩大,了解社会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增强高校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体现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目标。因此,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者自身需求分析,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建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Brain, years of needs analysis:Reflections on a personal journey. In Flowerdew J. & Peacock M.(Eds.),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2]Brieger,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3]Hutchinson,T.,& Waters,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4]Munby,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5]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林添湖。商务英语理论研究要义八则——漫谈商务英语学科的几个基本问题。上海:第八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暨‘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2008[Z].

[7]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JK029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2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