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诚信论文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22320

【导言】此例“大学生诚信论文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诚信论文1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式颁布了,这是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的实施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人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纲要》要求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富国兴邦的主力军,他们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贯穿他的整个成长过程,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了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引发的无序竞争条件下,“投机得利,诚信吃亏”的不正常现象对社会生活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均造成无穷贻害,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混乱,行为失范。因此,在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亚需的是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诚信,意即言必信,行必果,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诚信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尺度,还考验着人们以经济需要为目的的诚实守信的能力。

一、教育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守信用观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改革,而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某些方面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暂时出现了与法制建设相背离的东西和盲区。比如,在经济领域人们忘记了商业活动的诚信原则,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贩假活动猖撅;在政府机构,有的部门和官员丧失了“公仆”观念,,腐败严重;在教育领域,考试舞弊,学术腐败。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是由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原因和现状引起的,并很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还存在一定偏差,很多时候不能用理性的头脑来分析事物,会误导他们从而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了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习)。由中学教育到大学是人生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事,而他们对于诚信认识不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还没有独立科学的判断决策能力,很容易被误导,同时大学生涉世不深,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比如,为学不诚,考试舞弊;学生欠费和不按时交费;欺骗家长、同学、老师;毕业生违约;甚至有的大学生名利思想严重,为了扬名、捞取实惠,不惜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等等。当前,国家对高校实施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可见,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对大学生的充分信任为前提,是一种依靠人们的信用作为“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将成为大学生跨人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而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关键就在于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不能让银行放心。就我校而言,如何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信用度,打消银行的担心、顾虑,保证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措施能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对学校发展以及困难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状况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持续贯彻执行。因此,高校理应利用“两课”教育,人学教育,日常教育,毕业教育的各个阶段,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信用教育。

二、诚信教育需在多方面持续开展

首先,诚信原则是一个法学范畴。在法律范围内讲信用问题同履行契约、合同是一回事。履行合同诚信至上,诚信原则是民商事法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含义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合同。在我们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向法制化、制度化转变,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合同密切相关,如不讲诚信势必遭到法律的制裁,要阻碍依法治国的进程。

其次,诚信原则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原则。在当今经济领域的各种活动、合作交流越来越需要坚持诚信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交易者遵守信用,既是对交易对方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在今年9月19日举行的“中国信用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强烈呼吁”在今天中国诚信传统沦丧,失信者得不到应有惩罚的情况下,全社会应当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显然,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大学生持久地开展信用教育高校责无旁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具有“诚信”这个在规范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使得大学生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再次,诚信原则又是社会学、伦理学的范畴。人总是要过社会生活的,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生存环境,主要靠他的道德水准,诚实守约能力。个人交往中的不诚实、不守信用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漠。可以说,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我们国家已经加人WTO,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与国际接轨,都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现在的大学生必将是我们国家向国际化迈进的推动者、实践者。如果他们的道德水准低下、信用沦丧、行为失范,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良性发展,就会葬送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夙愿。“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诚信”的传统美德不断传承光大。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践行,把“诚信”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全面提高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诚信原则也是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需要。在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开始择业、就业,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可是,由于诚实守信观念相对淡漠,并没有把培养’‘诚信”的品德当作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既看重大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但更看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的程度。因此,要教育大学生不讲“诚信”就不是合格的毕业生,更不是合格的社会劳动者,烙守诚信,将在社会上纵马弛骋;丧失诚信,将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现在国家鼓励人们信贷消费,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的建立,信贷消费必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更新消费观念。比如:贷款上学,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前提是必须遵守信用,在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每个人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的信用报告,任何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而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造成当事人贷款、做生意,甚至租房、找工作上的极大困难。大学生在今后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时时与诚信打交道,如:住房贷款、消费品贷款、创业贷款、各种信用卡透支消费等。如不守信用将寸步难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大学生诚信论文2

关键词孔子;诚信思想;大学;诚信文化建设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诚信”问题得到重视,儒家、道家以及墨家等都有相关论述,但是阐述最多的是儒家。在儒家思想中,诚信被看作是“立国之基、为人之本、交友之道”。在《论语》中,孔子虽未明言“诚”,但他对信的强调实际上已将“诚”的基本内涵表达出来。对于“信”这个字,根据资料的搜集和查阅,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38次,可见,儒家已经把“信”放在治国的重要位置,体现了孔子一生所主张的诚信道德价值。

一、孔子的诚信思想

孔子与其弟子们主要从为人立身、交友之道、理政治国这三个方面说明了“信”的重要性,揭示了“信”的本质。

(一)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信”是。修身之根本。他将信与恭、宽、敏、惠共同列为“仁”的五种美德,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往、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并且认为诚信是君子完美品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缺之不可。

(二)诚信是朋友交往的基本原则。孔子在人们杜会交往的品德方面,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关系作为“五伦”之一,是人的一生中数量相对较多、较松散,也较易于变动的一层社会关系,因而在朋友关系中必须坚持诚信。

(三)诚信对国家治理的根基作用。孔子在理政治国方面,强调“民无信不立”。孔子在回答子贡问政时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即一个国家可以去兵、去食,但不可以去信,否则这样的国家很难生存下去。可见孔子在这里将“信”视其为理政治国的第一要务。

二、大学诚信失范的表现

众所周知,大学是社会机构的主心骨,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理应成为诚信风尚的引领者、诚信建设的示范者。大学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大学内涵品位的体现。其中诚信文化是大学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石,因此应当将“诚信”作为大学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之中去。

虽然我国倡导大学诚信文化建设,但多数还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作为,笔者认为其中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社会层面来说,我国诚信体系尚未健全,诚信文化发展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受社会整体诚信风气影响,目前我国大学诚信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方案。第二,从大学管理手段层面来说,没有形成诚信文化建设的系统格局,诚信教育依靠单一的教诲引导方式往往使得诚信文化建设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导致动力不足,最终降低教育有效性。第三,从主体意识层面来说,大学教师由于受外在利益的驱动,严重丧失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盲目追求金钱和职位晋升,从而导致了学术泡沫、学术腐败等现象的泛滥;同时大学生诚信整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大学生中间大量出现的诸如违反校纪和校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替考、论文剽窃等诚信缺失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着大学生的形象。

三、孔子诚信思想对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启示

据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截至2013年6月21日,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尽管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会各具特色,但是,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又有共性,共性就是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把实践诚信教育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使命。根据上文所说的大学诚信文化建设中几点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强化和完善。

(一)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诚信教育原则,营造诚信氛围。比如设置诚信教育专栏、诚信道德名言警句牌等;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教育舆论环境,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板报、网络等校园媒体,引导诚信舆论、树立诚信榜样、发扬诚信事迹。

(二)在校风建设中,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做到风气惠人。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用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和修养取信于学生、影响学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注重诚信教育方式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灌输;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诚信实践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名家讲座、名人访谈、学习身边道德模范等活动评估自身诚信道德水平,在认识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诚信素质。

(三)把诚信落实到具体教学课程中,诚信教育系统化、规范化。诚信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比如开设入学诚信教育课,考前整风纪律课,传统诚信美德扩展课,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加入诚信教学案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加入就业诚信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传授,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四)必须建立诚信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例如建立诚信档案、设立诚信考评体系、健全诚信评价机制等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监督个体行为,对失信行为严格惩罚,绝不姑息,利用强制性的约束力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不诚信现象发生的几率。

虽然孔子的诚信思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但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只有让大学成员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大学成员对孔子诚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才能使大学成员努力完善自身,向着更加健全的人格发展。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让诚信走进大学,让诚信意识和诚信理念真正融入到大学每一位成员的学习、生活之中,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整个教育大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厦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梁堂华。从《论语》看孔子的诚信思想[J].船山学刊, 2009(4).

[3] 余愿。儒家诚信观念的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7(9).

大学生诚信论文3

论文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看作是“立身之本”、“举政之举”、“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如何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理念与准则,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笔者就此在学生中调查,结果发现,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这些丑恶现象居然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必须练就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未来的成功人士。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建设途径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以育人为本,培育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1.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构建和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诚信论坛;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2.创新诚信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一是更新诚信育人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富有时代特征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改进育人方法,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理论讲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讨辩论,或者是开展活动,不拘一格。三是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要彻底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对于诚信教育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无论是在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还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强调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3.完善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才能强化内心认同。一是健全诚信育人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记载的内容既有诚信的优秀表现,也有诚信的缺失记录,并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贷学金、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相结合,有助于他们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体验自尊、增强诚信意识。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一方面纪检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的诚信品德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不守诚信的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还应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必要的惩戒。

4.强化诚信践履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要以实践性体验为诚信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空间和领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培育健康人格、完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参考文献:

[1]马雪松。浅谈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4,(5).

[2]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侯亚元。完善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大学生诚信论文4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式颁布了,这是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的实施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人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纲要》要求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富国兴邦的主力军,他们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贯穿他的整个成长过程,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了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引发的无序竞争条件下,“投机得利,诚信吃亏”的不正常现象对社会生活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均造成无穷贻害,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混乱,行为失范。因此,在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亚需的是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诚信,意即言必信,行必果,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诚信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尺度,还考验着人们以经济需要为目的的诚实守信的能力。

一、教育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守信用观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改革,而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某些方面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暂时出现了与法制建设相背离的东西和盲区。比如,在经济领域人们忘记了商业活动的诚信原则,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贩假活动猖撅;在政府机构,有的部门和官员丧失了“公仆”观念,,腐败严重;在教育领域,考试舞弊,学术腐败。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是由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原因和现状引起的,并很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还存在一定偏差,很多时候不能用理性的头脑来分析事物,会误导他们从而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了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习)。由中学教育到大学是人生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事,而他们对于诚信认识不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还没有独立科学的判断决策能力,很容易被误导,同时大学生涉世不深,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比如,为学不诚,考试舞弊;学生欠费和不按时交费;欺骗家长、同学、老师;毕业生违约;甚至有的大学生名利思想严重,为了扬名、捞取实惠,不惜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等等。当前,国家对高校实施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可见,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对大学生的充分信任为前提,是一种依靠人们的信用作为“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将成为大学生跨人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而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关键就在于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不能让银行放心。就我校而言,如何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信用度,打消银行的担心、顾虑,保证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措施能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对学校发展以及困难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状况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持续贯彻执行。因此,高校理应利用“两课”教育,人学教育,日常教育,毕业教育的各个阶段,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信用教育。

二、诚信教育需在多方面持续开展

首先,诚信原则是一个法学范畴。在法律范围内讲信用问题同履行契约、合同是一回事。履行合同诚信至上,诚信原则是民商事法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含义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合同。在我们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向法制化、制度化转变,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合同密切相关,如不讲诚信势必遭到法律的制裁,要阻碍依法治国的进程。

其次,诚信原则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原则。在当今经济领域的各种活动、合作交流越来越需要坚持诚信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交易者遵守信用,既是对交易对方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在今年9月19日举行的“中国信用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强烈呼吁”在今天中国诚信传统沦丧,失信者得不到应有惩罚的情况下,全社会应当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显然,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大学生持久地开展信用教育高校责无旁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具有“诚信”这个在规范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使得大学生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再次,诚信原则又是社会学、伦理学的范畴。人总是要过社会生活的,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生存环境,主要靠他的道德水准,诚实守约能力。个人交往中的不诚实、不守信用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漠。可以说,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我们国家已经加人WTO,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与国际接轨,都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现在的大学生必将是我们国家向国际化迈进的推动者、实践者。如果他们的道德水准低下、信用沦丧、行为失范,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良性发展,就会葬送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夙愿。“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诚信”的传统美德不断传承光大。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践行,把“诚信”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全面提高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诚信原则也是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需要。在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开始择业、就业,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可是,由于诚实守信观念相对淡漠,并没有把培养’‘诚信”的品德当作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既看重大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但更看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的程度。因此,要教育大学生不讲“诚信”就不是合格的毕业生,更不是合格的社会劳动者,烙守诚信,将在社会上纵马弛骋;丧失诚信,将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现在国家鼓励人们信贷消费,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的建立,信贷消费必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更新消费观念。比如:贷款上学,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前提是必须遵守信用,在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每个人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的信用报告,任何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而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造成当事人贷款、做生意,甚至租房、找工作上的极大困难。大学生在今后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时时与诚信打交道,如:住房贷款、消费品贷款、创业贷款、各种信用卡透支消费等。如不守信用将寸步难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和谐社会 诚信教育 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实守信已成为社会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准则。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其中还伴随着一些“噪音”,当代大学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诚信缺失。

一是诚信道德认识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对作弊行为来说,大学生群体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宽容态度,认为判断作弊这种行为是否道德,要与考试科目、考试规模、考试性质结合起来考虑。二是诚信情感缺乏足够的信任感与安全感。据统计,在问及“你会把心里话告诉给好朋友吗?”%选择“不会”, %的同学“会有顾虑”,仅%的同学选择了“会”。三是诚信行为存在缺失。表现在学习考试抄袭作弊,助学贷款不讲信用,求职择业弄虚作假。

总之,造成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是由多种消极因素合力的结果,因此,必须对此进行制度设计,从根本上对根除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弊病。

(二)和谐社会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制构建

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以诚信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面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状,必须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标本兼治,点面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

1.强化诚信理论教育,打造诚信校园环境。首先,要加强诚信理论研究,完善诚信教育内容。要以丰富的内容育人,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学习诚信、经济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针对大学生的实际,还必须让理论变得浅显、明白、生动、活泼,使理论渗入日常的小事中,在大学生心灵的土壤中播下诚信的种子。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开设了信用教育课,成效显著,应该推而广之,可开设一门必修的“信用教育”课,将信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在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两课”教学中,还存在只重视政治理论的灌输、忽视对受教育者在道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的现象。因此,政治理论课不仅要以科学理论熏陶人,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人,更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感染人。再次,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做人是人生的第一步,专业课虽重视专业性,但可以将诚实教育寓于专业课的学习之中,让大学生既学会读书,又学会做人。要让诚信教育渗透进教材、进课堂,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拓展诚信教育空间。良好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绝不是仅凭“象牙塔”之力就可以打造的。“健全的社会环境,最有利于培养道德良好的社会公民。”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不断拓展诚信教育空间,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协调统一的诚信教育环境。其一,发挥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只有一个诚实守信的政府,才可能培育起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因为“从中国当前的现实来看,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制度,以及相应强调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诚信对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诚信道德建设中,必须强调政府诚信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其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显得更为重要。当前,要大力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公民信用观念和意识。在具体方法上,社会要善于借助舆论的力量,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营造一种诚信的社会氛围,从而让大学生高度认同:有信者高尚,让人敬重;无信者可耻,被人鄙视。同时,应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3.构建诚信评价机制。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主要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管理体制。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其一,确定个人信用档案内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要尽量全面,主要应包括:本人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诚信档案的重点为“信用记录”,主要是对与大学生在校期间息息相关的国家助学贷款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履行相关责任义务情况以及履行承诺情况等的记录。具体而言,信用记录可在如下方面展开:第一,对考试作弊情况进行记录。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大学生因作弊而受严厉处分。作弊现象逐渐泛滥,而且对作弊现象的宽容态度正腐蚀学生的心理,污染学生的信用。毫无疑义,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把考试作弊情况记入档案,无疑是信用档案的重头戏。第二,对学费贷还情况进行记录。国家助学贷款虽已成为一种常规性、政策性的贷款业务,但许多学生并没有用诚信态度来对待此事。有的大学生有钱不交,有钱不还,信用不高导致银行坏账率太大,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影响了银行继续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在当前没有成熟的道德、法律的现实情况下,学校、银行又不能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因此,在大学阶段建立信用档案,可以弥补制度缺陷,强化他们的诚信观。

其二,完善信用评估方法。在确定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必须有一套量化的指标体系。信用分包括基础分、加分和减分三个部分,信用分的计算方法是:信用分二基础分+加分+减分(负分),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等各占一定的权重。一学年度为一个评价周期,诚信基础分为60分,每学年初,学生本人在诚信承诺书上签字,即可获得诚信基础分。在给予基准满分的前提下,对各类守信进行加分、对失信行为进行相应的扣分。根据各个方面的最后得分,得出当学年度的学生信用总分,每学年得分情况记入大学生信用档案。 其三,评价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教育、评价和监测“三位一体”的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管,重在建设。学生的个人信用情况应作为个人评“优”、评“先”的硬性指标以及毕业时向用人单位推荐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能够即时现出实际效能。

4.完善诚信赏罚机制。没有制度的正义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诚信教育就会失去支持与保障,就会出现老实人吃亏,不守信的人反而得实惠。诚信教育就会成为一个理想的蓝图而无法取得实效。因此,要解决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必须从完善体制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诚信赏罚机制是最关键的一环。对诚实守信的学生要进行肯定和鼓励,使诚信优秀者进一步守信;对不诚信者,不仅要舆论谴责,更要对其行为进行惩罚,使失信者在受到惩罚后逐渐学会守信,这样大学生遵守信用的行为才会形成一种习惯,进而带动全社会的诚信风气的好转。

首先,建立失信处罚机制,从制度上控制“无信”的发生,引导大学生讲究诚信,否则就要对自己失信或无信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形成不讲信用者或信用不佳者难以立足,难以生存的大好局面。比如对学生失信行为要作相应的处理,学生一旦有了不良信用,在一定时间内将不能取得荣誉称号、助学贷款、评优评先等;再比如就业诚信方面,可以建立警示记录之类的档案库,让用人单位上网查询,以便使一些人的不良行为有相当的透明度,用人单位对其求职就会有所考虑和戒备,北京、上海、深圳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其次,推出校园诚信激励机制。为鼓励学生诚实守信,信用等级高的学生应优先推荐,以加强守信的自觉性。每年可对诚信的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和表彰,可一通过评选十佳信用学生、十佳信用教师、十佳信用部门等,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保障诚信者的利益,鼓励人们自觉地“抑恶从善”,营造出人人自觉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再次,尽快建立校内信用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起自己的校内信用监督机制,对信用教育的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对信用评价是否公开、公正、公平予以监督,避免信用教育和管理部门自身的“失信”,对信用教育、评价中失信行为要予以曝光,以利于信’用教育和信用评价的顺利发展。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训,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应该达到的基本道德水准。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在这一系列的重大决策中,诚实守信都成为其中的重要规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成为公民道德教育最时尚的话题。诚信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应坚守的道德准则。

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兴业之基。诚实守信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必备品德,这种品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相反,一个人做人没有准则,没有诚信,在世上将无法立身,也难以成事。而且竞争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更渴望德才兼备、诚实守信的人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他们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疾恶如仇、态度积极、目光远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不仅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要具有优良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只有践行诚信品德,忠于祖国,执著奉献,真诚待人,追求真知,投身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社会实践,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华强,马志刚,方栓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邹建平。诚信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2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