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74818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优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一篇】

1、着力研究,提高对企业人才工作的认识。

人才培养是企业的义务,也是对员工负责的表现,更是赢得员工忠诚的重要手段。人才是企业中的中坚力量,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如果没有充足人才资源做支撑,将无法适应经济市场化、知识化的要求。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快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构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工作机制,是有效的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任务。

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既贴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贴合人才这一动态概念特点。为企业如何顺应发展提升竞争力指明了方向,所以将企业的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供给充足的人才保证,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充分的作用。

2、多措并举,拓宽企业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才当培养目标明确之后,就要制定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力度,经过多种途径,促进人才的迅速成长。

(一)政治素质的培养。根据不一样时期的发展需要,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党的知识学习班等。使领导干部到达“掌握理论、加强党性、增长知识、锻炼本事”。加强管理人才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管理人才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取信于广大职干人员,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经常利用反面案例进行廉政勤政教育。

(二)领导本事的培养。读书学习是培养人才本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系统地学习领导科学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按照不一样层次人才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系统地学几门领导科学,提高人才的管理本事和水平。

(三)业务素质的培养。对业务拔尖的人才,要逐人详细做好业务方面培养规划,保证其在从事工作的同时,不影响业务的发展。必要时,要有计划地为其配备好各种梯队,保证人才有从事业务工作的良好的环境条件,要避免因对人才使用不合理,而造成人才的浪费。

(四)要尊重个体价值。尊重个体价值体现最为直接的就是对付出劳动、实现创造的劳动者给予必要的荣誉、职位、经济激励。重要的是要建立人才收入与经济效益、工作业绩、个体贡献挂钩的分配机制,大力推进知识、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并针对不一样的需求分别施以“保健因素”或“激励因素”,从而满足各类人才不一样的心理需求,更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人才的进取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潜能,发挥知识在创新中的作用。

(五)要用人所长。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标准,是用人所长的关键。要按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人才三个类别,把人才细分为尖端人才、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基础人才等阶梯层次,合理配置,有效开发,让尖端人才有荣耀,高级人才有空间,中级人才有阶梯,基础人才有盼头。在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标准中,应力求准确、明晰、实用,尽量剔除繁琐的、模糊的、不合理的要求,既不误选又不求全责备,有专长就让其发挥、有潜能就去发掘,做到选用一名人才,就树立一面旗帜。

3、人企结合,加大企业人才工作力度。

人才工作,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工作。企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从微观角度来看,它关系着个人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发展空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决定企业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加大企业人才工作力度至关重要。

(一)高层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切实加强实施人才战略的组织领导。坚持干部队伍年轻化和德才兼备原则,建设一支以具有较高领导水平的高层次党政领导人才为重点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培养大批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首先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本事,健全和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评选考核制度,带动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二篇】

1.更新观念,树立科学人才观。加强科学人才观宣传,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才工作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考虑。二是树立系统开发人才观念,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引进轻使用”的不良倾向。三是树立知才善用、人尽其才的人才观念,克服人才使用中的“近视病”与“武大郎开店式”妒才心态。四是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念,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要敢于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克服只唯文凭不重视实际技能,只论资排辈不重视创造力的不良作风。五是树立全市一盘棋,推进良性流动的人才观,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意识。六是树立广纳人才观念,既重视开发利用本地人才,也积极吸引外地人才,克服用人和留人上的不正之风。

2.多措并举,创优人才发展环境。作为经济欠发达、环境建设相对落后的山区地市,要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来吸引人,留住人。一是创优生活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方便人才出行,尤其是要加强工业园区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人才业余生活。二是创优政策环境。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人才自身实际情况和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所需的物质条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逐步建立突出业绩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鼓励人才苦干、实干。三是创优人才工作品牌。加大力度创建人才“绿色家园”行动计划品牌,突出为人才成长发展、作用发挥、权益保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形成“一条龙”服务,着力构筑温馨和谐的“人才绿色家园”,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3.完善机制,构建上下协调的人才工作大格局。一是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考评责任制。按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第一要务”和“第一资源”的要求,改进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招才引智、人才培养和发挥人才作用情况作为‘硬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二是充分发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市委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和保证组织部门、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等各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三是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责任务,建立完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与人才工作统筹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部门人才工作人员自身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部门的人才工作内设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配强工作力量。四是有力推进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研究出台《中共龙岩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规则》,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工作任务,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认真负责地抓好落实。对职责明确、应承担主要责任的工作,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同时充分听取配合协助部门的意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抓好落实;对多个部门共同承担或职能交叉、职责不够明确的工作,要按照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和要求开展工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五是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上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各用人单位人才开发的水平,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三篇】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

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一)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四)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质高、能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四篇】

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基础薄弱。许多乡村医生是由“赤脚医生”转型而来,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低,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要求高,许多乡村医生难以完成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市基层卫生院人员数量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速度远远跟不上门急诊和住院人次数的增长水平。

二是基本药物种类范围狭窄。药品统一招标及销售零利润后,药价便宜了,但药品种类偏少,群众对长期习惯使用的“好药、广告药”不在目录内难以接受;传统的基层卫生院大多“以药养医”,实施药物零差价销售后,基层卫生院业务收入和利润锐减,国家对基层卫生院的补助有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基层卫生院标准化设施建设和改造缺乏专项资金保障,部分卫生院虽然通过职工集资、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购置了B超、心电图机等常规设备,但受技术条件和就医意识的限制,设备利用率并不高;基层卫生院环境差、条件艰苦,职工福利待遇较低、缺乏深造学习机会,人员流动频繁。

四是“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不断加大,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肆意渲染,导致医疗机构公信力下降,“医患”矛盾日益增多,“医闹”现象时有发生,医务人员心里压力增大、精神负担加重,收治病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

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国家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短缺和高级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吸引大学本科、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到基层卫生院工作,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起作用。

二是放宽准入条件,增加药品种类。在药品零利率基础上,适当放宽疗效好、价格适中药品准入条件,增加常用药范围;加强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及农民对基本药物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的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环境。

三是落实配套措施,增强发展潜力。建议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纳入乡镇公共服务配套,予以优先保障;县级医疗机构可将闲置或富余的设备提供给基层卫生院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基层卫生院资金支出。

四是科学正确引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与患者关系,同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氛围,使医务人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医疗服务工作中;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对医疗卫生工作做客观、公正、全面的宣传报道,营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氛围。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五篇】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好进人关

把“人才强队”作为地勘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各级领导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地勘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把人才工作纳入单位总体工作之中,把人才强队战略作为加快地勘事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有限的编制用来招收主专业的人才。每年都要少量连续的从不同的学院招收学生,保持人才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二、培训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层次会随之提高。在物质利益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与物质奖励相比,大家更愿意选择参加一定量培训的形式来作为应得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培训已成为最大的奖励。

第一我们要将培训本身作为激励职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给职工“充电”的机会,会使他们感觉单位对自己的发展是很重视的,而且在单位培训机会的分配上,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

第二要改变过去重学历培训轻技能培训的旧观念,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并不缺少学校的专业知识,最缺的应该是实践和新的方法手段,特别地质专业人才最需要的是野外的实践经验,这需要大量工作的积累和师傅的引导,因此我们每年都到二级单位了解职工工作中有什么技术、技能上的需求?是否有新技术新方法需要推广?是否有新的规范要学习?如果是普遍性的就汇同人事、工会、总工办三家在职工集中的雨季举办培训班,这种培训班特别有针对性,对于新来的学生提高技能特别有效,而且最廉价。个别性问题就单独为他们请师傅,或外派培训。

第三要把学历培训做为一种奖励,那些对单位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技术骨干需要加强科研能力提升,此时送他们参加学历培训就等于从实践又回到理论,会更有实效。

第四要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在单位中参加培训的人往往都希望尽早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单位如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发挥所长,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机制,建立一套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一是创新选拔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创新分配机制,完善分配激励制度。地勘单位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地勘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向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薪酬制度,同时要不断深化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各类人才的价值。三是大力推进地勘文化建设,重视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精神,永葆地勘单位“三荣”精神,最终做到用先进的文化凝聚人才,用真挚的情谊感动人才,用良好的待遇吸引人才。

四、优化育才环境,敢于启用青年人才,加快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步伐

目前,我们院员工较多,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青年职工偏多,工程师、高工人员较少,如果仍沿用原来的条条框框按部就班的聘任制度,显然不太合适。近几年,在启用青年同志,担当专业负责、技术负责方面,院里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了顺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快青年人才培养进程,尚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工龄、职称等条件的束缚,按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大胆启用青年技术干部,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方针,在科研和生产工作中,让更多的年青人唱主角,挑重担。

在基层配备选拔过程中,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摆在优先位置,尤其是在各专业负责人、现场设代等岗位上,由青年同志担任,充分发挥青年同志在基层管理岗位上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初生牛犊的精神,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施展才干,实现报负。无疑,这既加快了青年人才的成长步伐,也符合院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

五、结语

总之,加强单位人才的培养,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面对新机遇、新形势,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队”的战略,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7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