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02103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最新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一篇】

XX位于XX平原西部、XX北麓,XX穿境而过,全县耕地面积万亩,其中猕猴桃种植面积万亩,年产量XX万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但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不均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XX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这一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XX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战略,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通过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强化“县校合作”、搭建平台载体等有效举措,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注入了新动能。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县政府成立XX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整合各镇街及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人社局、税务局、水利局等多方力量,形成了县镇两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政策支持,全力推进。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中高级职业农民和部分优秀初级职业农民进行信用度评估,开放职业农民创业贷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职业农民发展资金难题。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对新学员进行资格审核,确保学员符合项目要求,同时,组织学员开展入学考试,确保新学员有一定的农业从业经验和农业技能;在培育过程中,为确保认定质量,实行学员淘汰制,坚持每期淘汰XX%考核排名靠后的学员,有效保障学员培育质量和水平。截止目前,XX先后培育认定思想先进、业务技术过硬、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级职业农民XX名,中级职业农民XXX名,初级职业农民XXX名。

(二)引进了一批“视野超前、师资雄厚、带动力强”的高校院所。开展“一把手进高校院所”活动。在每年X份组织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干部和各镇街、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一把手进高校院所”借智借力活动,通过刚性与柔性引才并举的措施引进大量专家教授和优秀博士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20XX年XX通过“一把手进高校”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XX名,合作项目XX个。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根据XX猕猴桃产业发展实际,XX大力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即与XX大学通过“X+X+X+N”(即XX大学X名专家教授培训带动X名农技干部,农技干部培训带动X户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户,示范户培训带动N个果农和贫困群众,大规模开展基层人才培训)培育模式,先后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万人次。鼓励农民上大学。借助高校院所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主动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洽谈对接,签订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鼓励XX名XX农民通过单招考试录取方式,进入XX学院上大学。同时,将录取学员作为村“两委”正副职后备干部、农村实用人才标兵、高级职业农民重点培养对象。截止目前,已有XX名学员进入村“两委”班子,XX名担任村级班子正职,真正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三)搭建了一批“形式多样、推广性强、富有成效”的平台载体。建强建好人才工作站。以园区和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县委组织部联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按照“六有”(有专门机构、有固定办公场所、有科研人员、有科研设备、有创新项目、有专项经费)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人才工作站X个,配套出台《XX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不断吸引各类高等院校专家教授、高等学者人才集聚XX,共话XX跨越发展新篇章。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按照“六有”(即有良好的培训实践场所、有较强的培训师资力量、有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有灵活的培训教学模式、有较好的培训示范效果、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要求建强建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截止目前,XX已建成XX猕猴桃示范园、XX示范园、XX樱桃示范园、XX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等XX多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建立互联网产业园区。顺应发展形势,建立XX互联网产业园,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培育孵化出XX商盟、XX农业、“XXX”果业等电商企业XXX多户,培训农村电商人才XXXXX多人次,实现20XX年XX农副产品网络销售XX亿的骄人成绩,涌现出了XXX、XXX、XXX等一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农村实用人才标兵,为XX乡村振兴提供了数量充足的人才保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比乡村振兴新要求中人才振兴的工作标准,我县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尽管XX出台了《XX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XX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有关人才工作的相关制度办法,但是,在引进人才的关心关爱、待遇落实,人才创新创业空间及平台提供,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高技能人才回乡创业配套奖补政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总的来说就是“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招才引智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2.实用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动力不强。我县现有的人才一般都是本地本村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能人,要让他们在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和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号召力和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先富带后富。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没有科学的实用人才认证体系,致使农村实用人才的劳动技能难以得到有效的权威认证和认可,导致实用人才在示范带动积极性不够、动力不强。

3.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受城乡发展格局不均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大量的“田秀才”“土专家”以及肩负使命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放下种田的手艺,流向城镇当起了“商品粮”,而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则主要是中老年和妇女。县、镇两级在组织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时,多以XX岁以上中老年和妇女群体为主,在全县范围内能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壮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太少,尤为严重的是在村组干部后备力量的培育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发挥环境优势,提升人才培育支撑力。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不断加强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依托扶眉战役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针对性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推荐优秀专家依法依规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切实提高专家“政治待遇”。不断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报纸、新闻媒体刊发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宣传信息,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一种“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浓厚氛围。营造拴心留才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才关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细化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机制,深化“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效能,提供工商注册、医疗服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一站式服务”,简化人才入驻办事程序。积极帮助来眉人才申报“三秦学者”、“****”、“特支计划”等人才工程,落实相关配套奖补政策,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营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打造区域化创新平台载体,要依托国家级(XX)猕猴桃产业园区管委会,打造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培养农业骨干技术人才,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引导更多高层次专家深入基层服务一线。建设“何积丰院士工作室XX科研基地”、“XX大学XX猕猴桃试验站”“XX互联网产业园区”等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人才平台,为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切实营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

(二)要发挥组织优势,提升人才创新驱动力。聚焦重点任务,汇集人才合力。充分发挥镇(街)党(工)委作用,深入辖区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等乡村振兴工作一线,摸排走访相关人才需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分领域分类别编制全县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目录,并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再根据重点企业、人才市场、驻外人才工作站、高校院所等渠道中掌握的相关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乡村振兴生产一线调配人才资源、提供人才服务。特别是针对一些多学科、多领域的重点项目、复杂工程,发挥党管人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搭建活动载体,激发人才活力。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五个一”“三服务”等形式多样的人才活动,以“结对帮带”的形式,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保持“请进来”的诚意,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组织专家教授XX行、乡村振兴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争取签订一批乡村振兴“县校合作”项目,引进一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保持“走出去”的热情,建好用活建立的省外人才工作站,开展“招才引智走出去”等活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培训提升,确保持续发力。将乡村振兴中人才培训纳入全县培训的主题班次,充分运用农民田间课堂、集中培训、基地实习、现场教学等培训方式,切实加强农民经营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加强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修编印发相关技术材料,开展课题研究试验等多种途径,培育数量充足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农技及公益事业服务人员培育,通过培育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发展源动力。

(三)要发挥政策优势,提升人才聚集吸引力。坚持顶层设计,构建配套政策体系。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地区,构建有足够区域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坚持县委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汇智圆梦.聚才兴XX计划”暂行办法》,实行“人才新政”,区分高层次人才、县管拔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不同领域,实施相关评审管理细则,设立XXXX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围绕强化人才支持和服务保障,配套出台《关于加强县校合作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XX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等人才政策,通过突破性优惠政策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磁场”。坚持分类提升,放大重点领域政策优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政策保障力度,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研究出台《XX“农业实用人才标兵”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乡村振兴所需研究生、本科及专科学历应用型人才的配套政策,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持续释放人才红利。坚持结果导向,发挥考核政策督导作用。将招才引才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研究制定《XX人才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考核指标,做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组织开展镇街党(工)委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工作,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充分调动镇街、部门单位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全县人才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美好愿景:希望通过打好环境优势、组织优势、政策优势的“组合拳”,充分借助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盘活用好人才鼓励激励政策,探索建立“支部+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的创新发展新模式,合力推进XX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关中样板的XX范例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二篇】

摘要:制定人才构建规划和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重视员工职业规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活化用工制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交流沟通平台,共同推进全行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一条道路两场革命”服务。

关健词:人才机制构建培养

做优做强,为农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战略转型革命,科技信息革命为建立强大的农信插上双翼保驾护航。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基础性推动性的作用应当全面落实到工作中。构建人才体系,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才能推动科技创新,战略转型,真正可持续性的为我行做优做强之路提供服务。

一.建立系统的人才构建计划,制定相应的人才构建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一)人才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如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必须从制度上加以重视才能保证人才队伍构建的流程化,规范化,可持续性,创造良好的氛围让人才在工作中发挥作用,为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服务,辅助全行实现科技创新,战略转型。

(二)制度的出台是人才构建的保障,但相应措施的实施才不至于让这些规划成为美好构想,一纸空文。我行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全面制定了人才建设五年规划,相应地制定了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划和人才奖励办法辅助该规划的实现。在实践中,这些数据和培训规划是既定的目标与框架,目的在于以考促学,学用相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员工整体素质。如何真正从这些目标要求和培训过程中发挥作用,提升员工的各项素质,这个学习培养的过程产生的实效性以及在现实工作中的执行力更为重要,这还需要全行员工充分发挥自觉性,主观能动性,强化学习意识,让员工真正理解规划制度实施制定和设定准入要求的深切用意,通过上下通力配合达到效用最大化。

(三)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工作业绩。人才资源是生产力的第一大要素,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创造有利于员工展示才能的平台,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和优势,合理选择相适应的岗位,才能让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潜在的能量,实现个人价值,为我行创造巨大的效益,更好地满足未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员工结合自身的优势,知识技能,工作经验,职业目标等各方面系统地进行自我评估,选择相适应的发展方向,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定年度工作目标,三年五年的工作规划及相应的提升措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总结补充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全面了解员工的特点,职务取向,便于将员工分为管理型,营销型,专业型,操作型等人才进行差别化培养。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各岗位工作的现实需要,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二)有利于加强员工与管理层的交流。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更多地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让其在岗位工作中发挥个人所长,在工作中挖掘潜力。让员工看到希望,感受到单位对员工的重视与支持,这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

(三)职业规划是员工对自身提高的一种督促。有目标才有动力,不少员工安于现状,特别是身处柜台一线青年员工,在常年流水式的机械工作中缺少工作动力,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可以有比较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让无形的压力调动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三.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用工制度,人才流动机制

(一)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储备之路

近几年我行的人才引进基本以招聘本专科应届大学生为主,并且全部分配至基层工作。这类人才能够解决基本性的工作需要,从长远考虑,招聘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可以保证队伍稳定性,员工的忠诚度比较高,对农信的了解比较深厚,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决策,为三农的发展服务。但针对其它一些对于业务知识,工作经验更高要求的岗位一下子难以胜任,有些专业要求比较强的岗位难以从行内员工中选择相适应的人才。因此,在引进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的同时,从外部引进社会上的各方面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资源的人才解决特殊性,急迫性岗位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1.其他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是外部引进员工最主要的选择对象

要求金融工作经验无一例外的成为录用人员必须的条件。该类人才对金融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但如何让这群人了解农村金融的特殊性,适应我行的实际情况,在发挥自身价值为我行的战略发展所用,并且保证其忠诚度还需在其它方面实施配套的激励政策进行保障。

2.大学生村官以其潜在优势成为新一批农村金融机构选择对象

今年,我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即将转业,引进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好的帮助我行扶持三农的工作。大学生村官在几年的村官工作中,直接与农民,农村工作相接触,更为了解农民的资金运作情况,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发挥对情况熟悉,客户熟悉的优势,保证信贷客户资料的准确采集和授信,使贷款更有针对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在语言沟通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营销攻关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方面,大学生村官都相对突出,也可以带动储蓄资源的增加。另外,几年的农村行政管理服务工作让大学生村官拥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以及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对于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选择相适应的岗位如客户经理岗位,组织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行风文化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型,更快更好融入农村金融这个家庭中。

3.实行协议工资制,金融顾问制,岗位聘用制等更为灵活的用人方式实现专家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

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普遍存在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少,操作型单一型人才多的情况。在我行的实践中,通过历年的招聘和人才培养储备,硕士研究生一名,占比%,本科毕业员工242名,占比%,专科毕业员工137名,占比%。拥有各类执业资格,金融经济类证书的人才不在少数。基础型人才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运作的需要,但高级人才短缺。在全行范围内不少金融,会计,计算机,法律等专业毕业的人才,但难以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发挥创新力和实践力,为我行带来创造性财富。如何将传统学历型人才向金融职业化人才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实现经验的积累,并在工作中与实际相结合,熟练运用与决策。因此全行范围内仍缺少熟悉金融熟悉资本运作的专家人才,缺少熟悉农村经济熟悉农村工作的管理人才,熟悉银行业务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缺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人才通过外部引进,在解决实际工作迫切需求的同时,加强了员工间知识技术的交流合作,以点带面促进员工共同学习,带动基础性人才经验积累,更好进行人才储备促进全行的战略转型。

(二)活化用工制度,以效益实现角色间互换

在我行现行的用工制度中,存在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三种,主要以合同工和临时工为主。在过去的实践中,通过业务技能测试,专业知识考试,名次加分等实现临时工向合同工的转换。近几年,也开始尝试使用劳动派遣工的用工制度。如何实现三者间的角色转换,达到挖掘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目标,还需要活化用工制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通过更多形式的加分方式,破格转正方式,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上进心。更加广泛的引入劳动派遣制度,以满足基本业务的开展需要,为有潜力的在职员工创造更多的锻炼学习机会。同时也给予积极上进,有能力的优秀人才转为正式工或者临时工的机会。毕竟学历证书只是一个符号,能力价值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

(三)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复合型人才形成

在以往的岗位设定中,有不少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年限太长,长期的固定岗位不利于员工对业务的全面掌握,也容易在工作中产生惰性和消极心理。

在工作中,应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加强各岗位间人才的交流,如曹桥支行试行柜员岗位轮换学习制度,让储蓄岗,交换岗,主办开户业务,签发本票汇票的员工每月换岗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平台让员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多地实践不同的工作,有利于更为全面的了解各项业务,为复合型管理型人才的形成提供摇篮。在员工主办某项业务的同时,积极地创造条件,为员工提供锻炼其它岗位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可以促使真正有能力,有干劲的员工寻求相适合的岗位发挥作用。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全行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农村金融系统普便存在这样的人才观念:重视金融业务的开拓,忽视人才的培养。对于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外在要素比较看重,对于员工的能力,业绩,素质不够重视。在工作中,无法在寻求全行价值实现的同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对人才进行培养,不但是我行人才队伍构建,帮助人才实现价值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科技创新革命和战略转型革命的基本途经。

(一)注重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增强活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就在于人才能够通过创新产生效益性。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式下,一成不变就相当于退步不前。我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无论是在业务拓展方面,金融产品还是设备系统方面一直在跟随其他专业银行的脚步。在我行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培养金融人才和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型氛围,有利于改进金融产品服务,抓住主动权,才能增强我行的竞争力。

(二)人才分类定向培养,实现各类型各岗位人才队伍的构建

我行对知识,技能,能力具有多样性和专业性的要求,岗位要求的不同也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才进行差别化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学习培训体系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将人才分为操作型技术型,管理型,专业型进行培养。

1.操作型技术型人才主要分布在柜台一线岗位,在我行以四十岁左右及新进行青年员工为主。老员工对于业务比较熟悉,对周围环境,客户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带动新员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更好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新员工对新业务,新知识的更新接受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强,具有创造力和活力。在各网点的人力配置中进行比例分配,可以实现两者的互补,促进共同进步。

在操作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中,应注重对员工业务知识,营销能力的培训,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话务员”的能力,做到有问必有答,熟练掌握,能够充分运用保证业务的开展,做到让客户满意,成为综合性强的高素质柜员。同时,增加服务礼仪,服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践行做优做强之路。

对于技能具有培养潜力的员工,适时进行脱产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创造一批业务技能拔尖的人才。

2.管理型人才具备较高的管理才能,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将这类人才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从网点负责人,会计,中层干部,高级管理人员四个层次进行人才储备。通过助理制形式,建立个人发展档案,给予协助处理行内各项工作的机会,提高各项素质,定期评估助理工作表现,实现各层次人才的储备,形成系统的人才链,保证持续发展的人才供给。也让员工看到希望,增强目标与动力。

3.专业型人才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性比较高。对于培训这类人才基本需要靠员工自身的努力。我行的五年规划和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奖励办法鼓励员工向专业型人才发展,同时也可以予以考虑对有潜力人员进行脱产培养,挂靠锻炼。此外,应更多的提供平台让这类人才在实践中,在相适应的岗位中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构建能力素质体系,为岗位任职服务

能力素质主要分为知识,技能和品质三个方面。每位员工具备了不同的能力素质,这是将不同人才进行分类,侧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员工能否担任不同岗位的一个重要考量。对员工的能力素质培养可以更好为工作开展服务。对于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都比较高,在人才培养时更应注重员工的执行力,决策能力,影响和组织协调能力,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向管理型复合型人才靠拢。对于具有深厚的专业能力,但在综合协调能力方面则相对较弱的员工,可注重培养其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他们成为专业型人才。

此外,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在工作中,一个人的态度往往比他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力更重要。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略,其中包括处事态度,上进心,恒心毅力等都在现实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做好每份工作的决心,才有做好工作的可能。

(四)职业精神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职业精神是人才队伍凝聚力的灵魂,银行从业人员所处工作的特殊性,对职业精神有更高的要求。较强的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廉洁从业,合法合规,奉献精神是最起码的规范和要求。针对不同岗位,则要培养员工更高层次的职业精神,如中层管理团队应更为侧重培养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通过外部的灌输培养带动员工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探索,通过个人的自我修炼,用心在工作中传达职业精神的内涵。

(五)构建系统的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效果

在我行的年度培训规划中,主要通过外聘讲师培训与利用自身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外聘讲师进行培训的占比较少,主要是内部培训为主。管理层员工比一般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要多。在实践中,应加大对内部培训师的培训,避免照本宣科的情况,生动灵活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实效性,体现培训的价值。对于培训时间提前进行公示,让有时间有兴趣的基层员工可以参与到其中。对于培训内容培训项目应更加系统全面化,以往的培训以业务操作的开展为主,只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求,不能达到提升和创造的效果。除每年必须培训的内容以外,应加大组织对业务工作经验的探讨,员工内涵提升方面的培训。

五.交流平台的构建

(一)加强管理层与员工沟通。

员工对职业发展的选择缺乏自主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员工创造性和潜能,员工的兴趣和优势被忽略,没有价值实现的感觉,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员工与领导的面对的工作环境不同,思维角度不同,通过沟通交流,可以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发现各自未所想到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矛盾的出现。通过座谈会,员工论坛等方式,如当湖支行推行青年员工谈心制度,让员工与领导面对面的交流,不但可以让领导了解员工所需所想,也可以让员工感受到单位对员工工作生活的重视度,从沟通和交流中反馈出的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从业务方面来讲,与领导,管理层沟通交流也可以促进员工更快更有效地积累经验,学习到真正的实战经验,应对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对现在的工作还是将来自身的发展,都是受益匪浅的。

(二)加强员工之间的学习与活动

加强员工间的交流,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节日活动,评比活动,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缓解工作压力,培养阳光的职业心态,激发全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的动力。

为参与专项培训的员工提供平台,让他们为其他在职员工进行业务辅导,既可以让培训人员更深层次的理解培训的内容,检验培训的效用性,也提供其他员工学习机会,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岳俊强.《“三化”评价标准力促“四型”员工培养》[J].《中国农村金融》,2013年总第311期

[2]杨承荣.《银行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培养》[J].《中国农村金融》,2013年总第312期

[3]黄忆寒,张明华,朱磊.《从“村官”到“银行人”》[J].《中国农村金融》,2012年总第306期

[4]葛华勇.《论央行人才能力素质体系的构建》[J].《上海金融》,2013年第5期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三篇】

1、着力研究,提高对企业人才工作的认识。

人才培养是企业的义务,也是对员工负责的表现,更是赢得员工忠诚的重要手段。人才是企业中的中坚力量,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如果没有充足人才资源做支撑,将无法适应经济市场化、知识化的要求。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快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构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工作机制,是有效的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任务。

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既贴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贴合人才这一动态概念特点。为企业如何顺应发展提升竞争力指明了方向,所以将企业的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供给充足的人才保证,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充分的作用。

2、多措并举,拓宽企业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才当培养目标明确之后,就要制定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力度,经过多种途径,促进人才的迅速成长。

(一)政治素质的培养。根据不一样时期的发展需要,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党的知识学习班等。使领导干部到达“掌握理论、加强党性、增长知识、锻炼本事”。加强管理人才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管理人才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取信于广大职干人员,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经常利用反面案例进行廉政勤政教育。

(二)领导本事的培养。读书学习是培养人才本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系统地学习领导科学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按照不一样层次人才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系统地学几门领导科学,提高人才的管理本事和水平。

(三)业务素质的培养。对业务拔尖的人才,要逐人详细做好业务方面培养规划,保证其在从事工作的同时,不影响业务的发展。必要时,要有计划地为其配备好各种梯队,保证人才有从事业务工作的良好的环境条件,要避免因对人才使用不合理,而造成人才的浪费。

(四)要尊重个体价值。尊重个体价值体现最为直接的就是对付出劳动、实现创造的劳动者给予必要的荣誉、职位、经济激励。重要的是要建立人才收入与经济效益、工作业绩、个体贡献挂钩的分配机制,大力推进知识、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并针对不一样的需求分别施以“保健因素”或“激励因素”,从而满足各类人才不一样的心理需求,更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人才的进取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潜能,发挥知识在创新中的作用。

(五)要用人所长。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标准,是用人所长的关键。要按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人才三个类别,把人才细分为尖端人才、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基础人才等阶梯层次,合理配置,有效开发,让尖端人才有荣耀,高级人才有空间,中级人才有阶梯,基础人才有盼头。在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标准中,应力求准确、明晰、实用,尽量剔除繁琐的、模糊的、不合理的要求,既不误选又不求全责备,有专长就让其发挥、有潜能就去发掘,做到选用一名人才,就树立一面旗帜。

3、人企结合,加大企业人才工作力度。

人才工作,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工作。企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从微观角度来看,它关系着个人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发展空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决定企业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加大企业人才工作力度至关重要。

(一)高层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切实加强实施人才战略的组织领导。坚持干部队伍年轻化和德才兼备原则,建设一支以具有较高领导水平的高层次党政领导人才为重点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培养大批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首先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本事,健全和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评选考核制度,带动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建议及对策【第四篇】

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复合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指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技能人才在推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量短缺,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很多企业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批低技能岗位正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急需一大批适应新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而此时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出现了和其他工业化发达国家同样的发展轨迹,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大批决策管理层人才被培养出来,下面的操作层也仍然很大,而中间层即高技能人才却出现严重短缺。

二、“重学历,轻技能”的人才观,影响了工人从事技能劳动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企业中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把学历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很多企业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也把学历结构作为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却没有意识到技能人才也是人才。

三、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训重视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造成工人技能水平偏低。

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只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忽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的现象,对专业技术人员有规范的职称评审机制,每年专业技术人员都有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而技能人员的评聘工作却做的很不够,没有形成正常的技术等级的晋升机制,对技能人员的培训工作非常薄弱。

四、对高技能人才的使用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工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有些国有企业缺乏科学的技能评价机制,论资排辈,以工龄、资历和比例作为确定等级的标准。而有些企业意识到等级工资的弊端,开始改革工资分配制度,以岗位作为确定工资的标准,岗位工资制的原则是同工同酬,岗动薪动,但岗位工资制没有对高技能人才所拥有的潜在的劳动形式“技能”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学不学技术,工资一个样;另外,在福利待遇上专业技术人员有书报费有职称津贴,而技能人员却享受不到相应的福利待遇;对技能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缺少激励措施,造成企业的技能人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要把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

技能人才也是人才,高技能人才更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把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纳入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二、建立健全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企业应抓紧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为高技能人才创造一个成长快,使用好,待遇高的良好环境。通过用工和薪酬制度的改革,推行体现技能价值的岗位工资制,实现岗位分级,不同技术复杂程度的岗位,待遇不同,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引导工人树立“上岗靠技能,分配靠贡献的新观念”。

三、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企业应突破以工龄、资历、比例等条件作为技能人才评价方式的做法,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对66个通用职业制定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企业应对技能人才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技能人才培训的重点,提高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改变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由简单培训向高技术含量培训转变,切实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培训效果,为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

目前,从中央企业到地方企业很多都开展了技能大赛活动,把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与竞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赛与生产互相促进的局面,对鼓励工人学习技术,为企业选拔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企业应将技能大赛常态化,不要搞成“抽风运动”;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企业内部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的工人走技能成才之路,激发工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5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