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3079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第一篇】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鲜活、生动、幽默,带给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也富有启迪。

东北方言有些词语具有可意会不用解释的功效。比如“嘎哈”一词。

这是一个曾经发生的真实故事。在东北某小县城的电影院门前,一个年轻的妙龄女子与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发生一点冲突。可能是男人的脚一不留神踩到了女人的脚背,他没觉得硌脚而女人感觉出了疼痛,就对他喊了一声:“你嘎哈啊?”

他知道这尖利的问询是冲着自己来的,就回复说:“我不嘎哈啊!”

“你不嘎哈,踩我脚嘎哈啊?”

“我踩你脚,也不嘎哈啊!”

他们二位的“嘴仗”引来了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又引来了维护公共秩序的警察。

警察冲入人群,来到“交战”双方面前,指着女人问:“你想嘎哈?”

“我不嘎哈!”她答。

警察又指着男人问:“你想嘎哈?”

“我也不嘎哈!”他答。

警察随后指着人群说:“你们想嘎哈?”

人们说:“我们也不嘎哈!”

警察最后说:“不嘎哈,你们该嘎哈嘎哈去!”

一场纷争就这样平息了。

故事中的人物都没有明确说明“嘎哈”指的是什么,可东北人都能领悟他们的心理活动。

来自坊间的另一种语言形式___顺口溜,常常被小商小贩采用,招揽顾客,宣传产品。

在农博会上,我看见卖削皮刀的小贩一边用其刀为茄子削皮,一边说:“能前进,能撤退,就像当年游击队。”

卖厨房用具的也是一套一套的言辞:“厨房不冒气了,火车也不冒烟了,家里的女人都成了武则天了。”

他们的顺口溜首先吸引了大量的围观者,有听的,有看的,也有经不住诱惑买的。买与不买,都是面带笑容的。

不论产品质量如何,消费者首先收获了心情。谁愿意去市场找别扭呢?

买方与卖方发生纠纷,多数是由卖方情绪不佳引起,反之,双方的交易多数是和谐的。

某天下班,我到菜市场买白菜,卖菜的大姐说:“随便扒拉随便挑,不生气来也不恼。”我选择了一颗大白菜买回家。

某天去早市,见两个人推车卖佐料,“主卖”装袋,“副卖”拉磨,不断磨出花椒面。佐料以花椒面为主,掺进少量的八角面,姜面,茴香粉等。一圈人围观,其中包括我。

“卖什么的啊?”加入围观队伍的.时候我问了一句,就听围着有点脏的围裙的“主卖”口若悬河地表演语言类“节目”。

“来晚的没听见,听我再来说一遍。买马买能跑的,娶媳妇娶心灵手巧的,买佐料也要买好的。花椒大料是个宝,家家户户离不了。煎炒烹炸和烧烤。”

然后他一边装袋一边继续表演:“八角香,八角鲜,产自广西的八角山。干姜老,老干姜,到处离不开蒜和姜。无论炒菜和烧汤。胡椒粉,人人夸,能烧鸡来能烤鸭。一分钟,六十秒,一边看着一边好,手一摇,四边落,就像美国轰炸伊拉克(磨花椒面原来是可以和政治挂钩的)。一楼炒菜二楼香,三楼四楼都借光。好过十六味,胜过十三香。老不欺,少不瞒,全靠产品质量做宣传。”

装好袋,收着钱,一份5元,这位老兄熟练地把钱装进围裙前部的兜里。

一份,接一份,供不应求之势成矣。

如果他象有的卖主那样,死个钉地杵在早市,生意还会这么好吗?

我欣赏过他的口才和文采之后,也买了一份,尽管家里还有没用完的佐料。

我看到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态,生意做到了一定的境界,做小贩是幸福的,卖货是快乐着的。

他的成功实践告诉我,其实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只要心态平实,乐于琢磨,总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乐趣。而乐趣的载体之一,就是语言。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第二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方法。学生提问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吸取知识、感受、体味音乐的一种反应。教师提问是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的过程。

当今中学生具有“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会轻信和满足于教师、家长和书本上的意见、结论,他们想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因此,巧设疑问,既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信息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个好方法。

然而,从笔者最近对29所初级中学音乐教学所做的调研,以及全市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创新课评比活动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教师不善提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艺术性的提问,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理应成为每一音乐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

本文试图对教师精心设计提问情境进行粗浅的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之主旨。

一、创设情境,进行提问。

(一)设计形象性情境进行提问。

如何使抽象的教学变成形象化的、易被学生所接受并吸收的教学,是每一教师所关注的话题。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设计形象的提问情境,也应该是一个提问艺术探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教师的提问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在提问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找到师生心灵共振点。譬如,欣赏《摇篮曲》(浙教版中学教材第三册)教学中,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介绍《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催婴儿入睡时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它结构简单,节奏摇荡,旋津优美、情意甜蜜,常为女声唱或合唱形式。在这之后,分别播放戈待尔和舒伯特的《摇篮曲》音乐,从外部音响感知人手,这时教师配以适宜的体态语言(轻柔、摇摆作摇篮动作或怀抱小孩入睡动作,脸上露出母亲慈祥特有的甜美笑容),此刻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音乐形象情境的感召下,已深深地体会到《摇篮曲》温馨的意境,以及它所包容着的深深母爱,在《摇篮曲》旋律的陪衬下,教师提问:《摇篮曲》的特点怎样?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填表方式,由学生经过讨论逐步完成这一内容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将学生的思维和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

因为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充分发挥学生大脑的整体功能,诱发形象思维。教师利用讲故事、现代媒体和舞蹈等方式能创造一种宽松、讨论式的课堂提问氛围,调[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动学生脑海中贮存的感知表象。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正确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内容。这是值得教师尝试的一种提问方式。

(二)设计问题性情境进行提问。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问题是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也是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深化的阶梯,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提问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这便构成了问题情竟。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喜、而这一关键在于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像这类问题性情境的设计方法比较多,如:诱发学生兴趣后设问,激发学生悬念后提问,从已有问题中提出问题,等等,其共性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感知、思索后,寻求问题的答案。以“诱发兴趣后设问”为例,对其分析如下:

诱发兴趣后设问。其理论根据为:学生的思维有可导性,教学应从诱发兴趣和激发求知欲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吧自己的理解、感觉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从新旧交替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譬如,在学习《下雨真好》这首作品时、教师请学生闭眼听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下于把学生融人大自然,脑海中渐渐会浮现出熟悉的雨中情境……。这时教师问道:“你愿意告诉我你在雨书的心情,并让我们知道你雨中26故事吗?”学生会充满兴趣地讲述雨中曾发生过的一件件趣事。接着,教师运用电脑多媒体展示一组极富诗意和生动气息的画面————雨中即景。教师提问:“你能给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起个名字吗?”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不同,其所取的名字也不同。其结果有《雨中小唱》、《童年的而天》、《下雨真有趣》、《雨中情》等等。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实践的崔化剂。

(三)设计竞争情境进行提问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开始在乎周围人的评价,回答问题也存在顾虑。这是学生自尊心加强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头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争时高得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抢答、辩论等,从而使竞争情景得以形成。譬如: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李焕之)作品欣赏教学时,完成初步感受分段教学后,为了巩因时至“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分析、教师提出:复听全曲后,以小组讨论、抢答的形式,回答作品四个部分力度、速度、场景是如何变化的?逐段重播音乐,逐段小组抢答。这样,学生的情绪会异常高涨激烈,纷纷争着回答。集体荣誉感会使他们战胜自我,勇于挑战,热烈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设计竞争情境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如集体讨论法、自由辩论法等。因为相同中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心境的教学对象来说,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只有通过多种方法的组合运用,才能使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自由的辩论中逐渐完善自己、最后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归纳总结,对某一音乐作品或音乐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通过以上几种提问情境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提问情境的设计是在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形成的。也就是说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环境,才能设计出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提问情境,才能使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益。

二、及时评价,激励参与。

教师提问需要一定的艺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更需要艺术。只有两者和谐的结合,才能使提问更具艺术。因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特别是激励性的评价,更有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和方向。

为此,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对每一回答或者有回答欲望的同学尽量表扬和鼓励,努力捕捉他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习上不断得以提高。对于素质较好的同学,由于他们成功率较高,自信心强,教师在给他们提供表现机会的同时,评价更要从严,使他们能有往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发奋努力;对于素质较差的同学,也要多给他们感情投入,记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可先把目标定低些让他们优先回答比较简单的、复习性的提问,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快感。这样照顾到所有的同学,使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不断提高水平,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提问艺术与评价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音牙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__、1。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__、3。

3、浙江青年报20__、3、26。

4、浙江省教委教研室编《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说课评比材料》。

5、中学教育20__、3。

6、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1999。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第三篇】

文章从《战国策》的语言所表现出的纵横驰骋,引喻谐调;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巧用寓言,形象生动等三个显著方面来浅析该书中所展现的语言风格。

《战国策》的散文艺术成就很高,前人称它为“辩丽横肆,亦为文辞之最”,《战国策》中的辞令引人注目,其中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不愧前人所概括的“辩丽横肆”。下面便从三个方面来浅析《战国策》语言艺术方面的显著风格:

《战国策》的说者在分析利害时或抓住一点,尽力发挥,诱使对方上钩;或虚张声势,极力渲染对方的不利地位,使其听从安排;或故作惊人之语,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再详加辩析。

如“鲁仲连义不帝秦”(《赵策三》),秦围邯郸,赵国危急,形势严峻。鲁仲连力主抗战,反对投降,同魏国派来劝降的辛垣衍作面对面的斗争。他用层层削笋的办法,首先晓以大义,继而动以利害,中间有许多地方竟是短兵相接。如辛垣衍把尊秦为帝的媚敌行为比作仆人对主人不得已的服从,鲁仲连立即逼他承认“梁之比秦若仆耶?”紧接着单刀直入,“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使对方突然感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鲁仲连接着论证,历史上殷纣王曾醢鬼侯,脯鄂侯,拘文王,说明暴君对臣下极其残忍。再举过去鲁国和邹国都坚决不承认齐王自称天子,齐王终不能使之屈服。今天三晋之大臣,难道还不如邹鲁之仆妾吗?最后指出,如真的帝秦,不但梁王不得安然,你辛垣衍也将失去现有的地位。在大量的道理面前,辛垣衍只好认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鲁仲连高明的见识,无畏的气概和无私的品质。

再如“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谋。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秦策一》)在这里作者极尽夸张之能事,在程度上极而言之,达到什么什么地步,连一兵一卒都不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这样来说明毫不费力给人感觉十分强烈,而且显得感情奔放、声势夺人,富于煽动性,使劝谏的对象不能不动心,策士的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了。

文中常常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及夸张、比喻等手法,造成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铺陈扬厉”、“纵横捭阖”、“辩丽恣肆”。

铺陈夸张等修辞在《战国策》中几乎成为一种经常而普遍的修辞了,书中著名的辩士如苏秦、张仪、陈轸等的游说之辞,述其地理,涉及东西南北山河湖海;追溯历史则必谈三王五霸,贯及古今;说政治,定是君臣内外,法术权势;论军事,又攻守进退,固险扼赛等等,不一而足,真的把各种形势强调到了极致。

如《齐策一》中记录苏秦劝齐宣王合纵的说辞,文中极尽比喻夸张之能事,气势强大,语气强烈。“齐南有太山,东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如此铺陈,使人感到论辩者学识渊博,见地高远,对齐国情况和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令读者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战国策》中骈偶句式的出现比排比句相对少些,但是一经运用,气象顿生。如《赵策二》中,“古今异利,远近易用,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故贤者观时,而不观于时;制兵,而不制于兵。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这是赵武灵王反驳保守派的一段辞令,全是对句,或并列,或正反,有长有短,中间用连词转折。不但说理紧凑绵密,而且抑扬顿挫,产生节奏感,可谓声情并茂。

[1]熊宪光.战国策研究和选译[m].重庆出版社,1988.

[2]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m].首都师大出版社,1995.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第四篇】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发现,许多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不注意语言艺术而导致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时甚至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良好的语言交流能造成和谐的德育工作环境,那么,如何达成这种和谐的教育环境呢?笔者认为,要保证教育教学中师师、师生和谐相处的质量,教师首先得掌握交际语言艺术,正确而巧妙地使用交际语言。

一、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交流艺术。

从某种程度上说,班主任是一个班教与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果班主任能够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不断加强交流和合作,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各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合作、进取、拼搏的班集体。如果班主任不能或忽视了协调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不能与他们沟通与合作,就不能形成合力,既不利于班级管理,也不利于教学相长氛围的形成。

1.信任的语言形成强大的合力。

信任是架起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身为班主任,首先要信任其他任课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他们的威信,当面尊重他们,背后赞扬他们,有困难时帮助他们。如此,任课教师才可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人工作,热爱这个班级,热爱学生。这个小集体才会形成强大的合力,才会战无不胜,无坚不摧。尤其对于青年教师,班主任更要相信他们,经常鼓励他们。

具体而言,对青年教师的信任可以多用这样的语言,如“我真幸运与你们这些年轻教师共事。你们有朝气,有于劲,有魄力;知识丰富,思维敏捷;与学生关系融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称赞、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年轻教师信心大增。又比如说“你就大胆放心工作。如果有失误,责任主要在我”。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语言,可以消除青年教师“干不好”的顾虑。(教学论文)还有如“成绩是干出来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等激励性语言,可以让青年教师树立雄心壮志,在教学上学会长计划、短安排。如果青年教师暂时失利,比如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没有提高,和其他班比较有差距,班主任也千万不要埋怨,可以说:“暂时的失利不要紧,我相信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类似这种安慰性的语言可以让青年教师自勉自励,自警自强。

2.自责的语言产生强大的动力。

任何人在工作中都难免出现挫折,如学生考试成绩偶然下滑,班级纪律状况暂时失控,个别学生调皮捣蛋引起任课教师的课堂效率低下等等。当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以后,作为班主任,应该首先自我检讨,在任课教师面前多承担责任。这些情况的发生其实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任课教师往往会被班主任勇于承担责任的大度真诚所感动,同时体会并认识到班主任辛勤工作的不易,继而可能会帮助班主任一起想办法,共同渡过难关,解决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班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班主任在任课教师工作出现困境时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我是班主任,出了这些问题,我负主要责任。”既然班主任都这样自责,那么任课教师自然不能不从自身教学上查找问题,反思自己的工作思路,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又如:“听了大家一席话,我长了不少知识。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加大管理力度。”这种让大家放心、自己会努力工作的激励话语,也会让任课教师变被动为主动。

必须强调的是,班主任切忌使用如“××老师,你这科怎么考这么差!”“班级成绩上不去,关键是××科太差了!”等等有害合作交流、有损任课教师尊严、有伤任课教师自尊的语言。

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某个教师印象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也许已经忘记了这个老师的名字、长相,但你却一直难忘这个老师的语言,或许仅仅是某一句话。也许因为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改变某个学生的命运,要么让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努力攀登人生的高峰;要么使学生消极悲观,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与学生交流的语言艺术。

1.正确使用评价语言。

表扬和批评是评价的两种方式。表扬是一种肯定性评价,是一种正强化。表扬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励他们向着新的目标迈进。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多用表扬,并且要善用表扬。

表扬的语言艺术。如一个严冬的早晨,有一位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独自把教室打扫干净了,张老师把这位学生拉上讲台,并举起他冻的又红又肿的双手,对全班学生充满激情地说:“请大家看看这双手,手背上的血迹是冻裂的伤口。想一想,如果把这双手放入冰凉刺骨的水中是什么滋味。请大家再看看我们干净整洁的教室,今天为我们洒水、扫地的同学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真诚的赞美,使这位学生激动地脸色绯红。

批评的语言艺术。批评是一种否定性评价,是一种负强化。批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使他们不再犯错,因而批评比表扬更重要。但怎样才能使批评产生正面的功效呢?教师不妨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这样说:“你的思路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便可能在解说思路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修正。还可以这样说:“你再仔细想想?”但千万不能说:“像你这榆木脑瓜,老师对你讲简直是对牛弹琴。”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教师对学生即使批评也应该少点训斥,多点指导。在批评时最好对事不对人,尽量旁敲侧击,敲山震虎。不同的批评语言产生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

2.灵活运用课外交流语言。

师生的课外交流是课堂交流的延伸。在办公室、教室走廊、林间小径甚至回家路上,师生间互相问候的话语、微笑的神态、惬意的谈话,都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交融。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不仅有利于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即使是短短的课间十分钟,教师也可以用温馨的语言,轻轻抚慰学生身心的疲惫。

说服性语言。说服就是要讲道理、摆事实,让学生心悦诚服。谈话时要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主要问题,不可漫无边际、主次不分,这样往往耗时劳神,还难有明显效果。与表现较差的学生谈话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尊重学生,不可因为无第三者在场而说话随便,从而造成师生情绪对立。

升人高一不到半年的吴刚同学,在期中考试后的一段时间精神不振,思想动摇。这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找到平时经常鼓励他的班主任王老师满怀期待地问:“王老师,您有时间吗?我想跟你谈谈。”王老师忙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地说:“想谈谈,很好啊。你想说什么?坐下说吧。”“我想先到广东打工,以后再上学。”“为什么?”“因为这次期中考试考砸了,近期成绩也有所下降。”问清原委以后,王老师对吴刚同学这样说道:“你敢于找老师谈心,说明你信任老师,有勇气克服困难;你想先打工后上学,说明上学在你心中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即使你去打工,也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否则,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至于考试成绩下滑,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你应该在学习方法、效率上找原因,而不应该采取逃避的办法,你说是吗?”吴刚同学点了点头,重新鼓起了学习的勇气。在这次个别谈话中,王老师最成功的地方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勇气来谈,进亦勇气,退亦勇气,以此为突破口,才使吴刚同学心服口服。

疏导性语言。“疏”就是要把阻塞变为顺畅,“导”就是要在学生不知该怎样做的时候,给予引导并指明方向。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许多良好的表现,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分析其思想动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并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积极引导,用巧妙的教育语言,使他们接受指点和规劝,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克服自己的缺点。

鼓励性语言。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加以赏识。”就正在成长的学生而言,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勇气和力量。通过个别谈话,采取如“你在××方面进步不小,坚持下去必有更大的收获”“暂时的失败并不等于永远的失败”“继续努力吧,××大学正在向你招手”等等的语言,对学生无疑于是雪中送炭,能帮助他们在沮丧时重新鼓起勇气。

三、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并相互制约的。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和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教师能使用正确的语言,选用有效的交流方式,就能增加彼此的信任,在教育孩子问题的认识上达成一致,形成合力,从而达到有效教育学生的目的。

1.鼓动性语言,使家长更加关心子女的.教育。

有一位高一班主任在开学初的一次家长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各位家长,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这个会议。你们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我们,说明你们对我们学校的信任,更说明你们有远见卓识,也有迫切希望自己孩子成才的愿望。你们今天亲自参加这个会议,充分证明了你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能够在三年的时间内,排除一切干扰,始终如一地像今天这样关心孩子,充分信任我们的学校,我相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三年后的今天,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实现的!”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语言可以会让家长信心大增,使家长增添更多的责任感。这样的语言表达,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2.肯定性语言,让家长增强对学生的信心。

任何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某一方面较差而否定学生全部的努力,更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而用极端的语言鄙视嘲讽学生。尤其在与家长交流时,如果只讲学生的缺点,不要说学生,就是家长也会丧失信心。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闪光和进步,都应成为教师的聚光点、兴奋点。肯定的范围既包括学生的到校、听课、文体活动、打扫卫生等常规活动,也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生活习惯等,当然还有作业完成情况,甚至做作业的态度以及字迹的工整都可以成为我们肯定学生的因素。如:“你们的孩子在××方面表现非常不错,这与你们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同学在xx方面比以前要进步多了,希望你们要多鼓励。”“你们的孩子在××方面很有天赋,希望你们多在这方面下功夫。”等等。教师的这种肯定性、表扬性语言能给予家长信心,更能给予学生动力,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3.建议性语言,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每个孩子在家长眼里都是最可爱的。尤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大都比较宠爱,有些家长甚至盲目宠溺。如果教师的讲话切中要害,言语得当,相信可以使家长认真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为了保证家长会开得成功,教师事先应该“精心备会”,语言精炼,突出主题。不要漫无边际瞎扯,更不要信口开河,要在加强和家长信息的沟通、找准共振点上下功夫。教师的语言应平和公允,始终要注意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和学生,不要厚此薄彼。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即使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要点名批评和变相点名批评,损害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

4.在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情感。

艺术的灵魂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教师在交谈中应把学生家长当成自己教育工作中的朋友,真诚相待,平易近人。如“您对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您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您是怎样教育的?”“您的孩子近期表现不是很好,近期您是不是工作太忙,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教师而“居高临下”,说什么“你应该好好管教你的孩子!”或“我可没办法教好你的孩子,你干脆把孩子领回家!”之类不负责任的话。这种“命令式”“推卸责任式”的语言,会引起学生家长反感,伤害学生家长的感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作者: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湖北武汉430072)。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第五篇】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数学教学语言艺术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

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四、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浑,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以上所谈,仅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体会。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数学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也无止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只要我们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使数学教学语言更具艺术魅力。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第六篇】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师需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掌握教学语言特征,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言修养;语言特征;教学语言。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光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艺术。因为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对学生个性的成长、思想品质的提高及教学质量影响很大。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语文教师,往往会使学生听起课来倍感精神,心旷神怡,受到熏陶,反之,如果表达能力差,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言辞表达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1.加强思想修养。

一位语文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才能在教学语言中充满真挚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热忱和期待,往往使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因此,崇高的、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是语文教师提高语言修养的前提。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不接受教育,对教育工作漠不关心,对学生没有一点爱心、责任感,那他又怎样去美化学生的心灵,怎样去开拓学生的视野,怎样讲出热情洋溢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话来?言为心声,语文教师要提高语言艺术,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要锤炼语言先锤炼思想,要使语言闪光,引人入胜,先使自己的思想迸发火花,光彩照人。

2.加强知识修养。

教师语言是各种知识信息的载体,许多语言功底深厚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知识修养,他们深厚的语言功底正是来自广博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教师的知识要在“专”的前提下向“博”的方向发展。例如,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之,语言的艺术性决不是能通顺达意就行了,要显示出超出一般的艺术魅力。教师要刻苦学习和锤炼,平时多读、多写、多练,多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取经。

3.加强心理素质修养。

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心理素质不好,要提高语言艺术,也是很难的,由于心理素质不好,上课时常常神情恍惚,眼睛左躲右闪,不敢看学生,说话的时候吞吞吐吐,思绪紊乱,在重要场合发言时,也常常紧张冒汗,欲言语噎等。这样的教师怎样教好学生,怎样能说出精彩的话来呢?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4.加强语言技能修养。

语言技能修养是提高教学语言技能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在平时讲话或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发音用声技能和修辞技能。发音用声技能主要指气息控制、语音辨识、音量把握、语调变化、节奏处理和态势配合等。语文教师在讲话时,要注意科学的呼吸、换气和发声,使声音响亮持久,必须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理论知识,音量的把握要适当,还要有意识地训练态势语言,使态势自然得体。语言技能还包括在说话时多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双关、夸张、对比等,要运用娴熟,恰到好处。

二、掌握教学语言特征。

教师上课说话并不像平常生活聊天一样,随便想怎样讲就怎样讲,而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学语言第一个特征是规范性。规范性是指上课时,一定要用普通话这一标准用语,发音要准,吐字要清晰。所运用的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清楚,让学生觉得教师说的不多,但句句有用,条条是理。教学语言切忌啰嗦,吐字不清,概念含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让学生在美好的语言环境里,养成讲好母语的良好习惯。教学语言第二个特征是针对性。一般教师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环境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这些教育因素,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不能闭着眼睛说瞎话。教学语言是受学科、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听讲情绪制约的。

语文教师上课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善于使用优美丰富的词汇,使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抑扬顿挫,节奏感强。教学语言第三个特征是鼓励性。教师语言的主导对象是学生,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更期盼教师把他们看成大人,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爱护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时时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教学语言第四个特征是教育性。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当具有教育性,做到语言文明、纯洁,具有分寸和教育感,切不能强词夺理、恶语伤人。教学语言第五个特征是审美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审美性,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表现。只有美的语言才能启迪人的智慧,塑造人的心灵,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教师语言的审美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美,一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有哲理,充实而又含蓄。形式美主要指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修辞手法的丰富性。教学语言第六个特征是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还要善于用含蓄的语言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学语言第七个特征是可接受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简洁、通俗、直观性的特点,切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满口深奥,说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古文式言语。

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讲授的优劣,而讲授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师语言技能的高低,因而讲授的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在讲授时应从思考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系统开始,把学生的已知内容纳入教材的未知体系中去,使已知和未知有机地联系起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从教材本身的逻辑来看,可采用归纳法、演绎法;从学生掌握知识来看,可采用问题探索法、讨论法;从教师指导的角度看,可采用指导法、讨论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该体现出逻辑性、精辟性和启发性。逻辑性就是语言要简短明快,所说的概念要准确无误,判断要精确,推理要严密。精辟性指教师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先要清楚各个脉络,包括重点、难点、时间安排等,以便向学生阐述时透彻、尖锐,引导也玲珑剔透、清晰明了。启发性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容诱因,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思维能力。教师还得重视导入技能。导入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导入课题,力求在每进入一堂课之始,就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巧妙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导入的方法很多,有衔接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不管哪种导入,教师在运用时都要注意导入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等特点。从上面这几个方面去提高教学语言艺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语言知识需要教师去研究学习,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学会用好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第七篇】

为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和创造幽默与学生共享.使课堂活动生趣盎然.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是觉得轻松愉快,把课堂变成了美的'享受.

作者:蔡文祥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仁县百德中学,贵州,兴仁,562303刊名:商情・科学教育家英文刊名:shangqing年,卷(期):“”(2)分类号:h1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幽默语言

语言艺术中的余音绕梁【第八篇】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表述,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因此,教师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就有必要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教学语言细节上多给一些关注、多做一些钻研、多下点工夫、多想点办法,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变得精彩、有效。

一、关注导入语,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唤起他们高昂的学习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例如教学《信息的管理》一节,课前预先准备“、“”、“”、“”等多种格式的文件,上课时这样引入:“下星期我们学校将要开展一次‘绿色环保’专题教育活动,老师准备了这一主题的相关文件资料,但由于时间仓促,还没来得及仔细老师把这一任务交给大家,请你们来整理这些文件,相信同学们一定比老师做得出色。”这样的导入语,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求知心理和要强好胜的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新内容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表述语,准确规范。

托尔斯泰说:“在语言上花费的功夫简直可怕,必须使一切显得美丽、简短、质朴,而且最重要的是准确。”准确、规范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缺乏科学性的语言,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与否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与操作,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

“下面请同学们用鼠标左键去点一下窗口右上角的那个叉叉按钮,把××窗口关掉。”

“下面我们开始在word中输入汉字,首先请同学们选择输入法,就是点桌面最下面的en图标。”

“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序号1—10,先在a1单元格内输入1,然后按住a1单元格右下角的黑色小方块往下拉。”

案例中,教师在表述操作时用“点”代替了鼠标的“单击”,用“叉叉按钮”代替了“关闭按钮”,用“桌面最下面”代替了“任务栏”,用“黑色小方块”代替了“填充柄”,用“拉”代替了鼠标的“拖放”……表面上,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但实质上由于教师在专业术语表述上的不严谨规范,学生照学照搬,会导致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信息技术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用词准确规范,特别注意计算机专有名词和专用术语的使用,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语言表述的严谨性,对老师产生信服感,从而更“信其道”。

三、关注过渡语,承上启下。

过渡语,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它应该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已学习的内容,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欲望。用简短的几句话把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同时对后面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导入,能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在浑然不觉中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制作作文选》。这位教师备课非常认真,各教学环节设计得也很好,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展开,教学重点难点也比较突出。但整节课下来,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甚至是支离破碎的。究其原因,就是这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渡语太生硬、太直白,过于平铺直叙,没有将本课的知识点很好地串联起来,不能引人入胜。如:“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已经将作文选的目录制作完毕,下面我们开始制作作文选的封面和封底……”诸如此类的过渡语,容易使课堂教学结构松散不紧凑,教学不连贯,对学生缺少吸引力,这样便造成本应上得很好的一堂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关注总结语,延伸知识。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既有美的开始,又有好的结尾。恰到好处的结束语,能为一个教学片段或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给学生带来某些启迪或留下无尽的回味,具有拓展延伸的功能。

如《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不妨这样收尾:

师:“苏州园林是我们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是我们苏州的骄傲,我们为它而感到自豪。同学们,你们想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制作的多媒体作品了解苏州园林吗?”

生:“想……”

师:“下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完成大家的心愿——发布多媒体作品。”

实际教学中,学生在下课时还兴致勃勃、情绪高涨,他们还在互相探讨如何美化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对下节课《多媒体作品的发布与评价》充满了期待。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做到以上四个“关注”,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3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