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第我所理解的生活有感样例【汇编8篇】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第一篇】
《我所理解的生活》是韩寒今年最新出版的杂文集,里面收集了一些韩寒博客上面的.文章,文字依旧犀利,见解依旧独到,剖析依旧准确,看过之后,自己对生活也多了一份了解。
有的人不喜欢韩寒,原因多种多样,也常常因此而不去看他的文字。我看过韩寒的一些杂文集,所以就有一些朋友来问我为什么喜欢韩寒,这让我挺郁闷的,喜欢一个人的文字跟喜欢一个人关系并不大,不管是因人废文还是因文废人,都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因为这可能会让我们错过一些好书,或有趣的人。
因为这本书是寒假看的,内容已经被我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还是来谈谈我所理解的生活就行了吧。
我所理解的生活,其实就只有一句话:生活没有应该是什么样子,生活就是自己想过的那个样子。
我所理解的生活,应该是随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被外部因素影响,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为蝇头小利而焦头烂额,不为他人眼光而装酷装b。遇到快乐时可以尽情快乐,遇到痛苦时也无需刻意去说服自己对眼前的痛苦表示欣赏,然后在这痛苦中寻找机会。生活就是自己心里的那个世界。
我所理解的生活,当然应该是积极的,那些内心阴暗思想消极的人不在上述之列,对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才是在对自己负责。
生活还在变化,每天都可能有惊喜发生。一代美女老去了,总会有一群新的女孩丰满起来,所以无需担心快乐的生活会消逝太快,用心去过生活,生活就会回馈你快乐与希望。
夏天到了,天气热了,走在广商路上又将让自己产生审美疲劳。看着路上那些白花花的小腿,恍惚间,以为看到那些超短裙在飘动,茫然地不知道是风动还是裙动。后来顿悟:色者心动。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第二篇】
每天仍然可以若无其事地正常运作,就没有什么会过不去。我从混沌中醒来,梦带给我的失落在之后数秒遗忘脑际,刷牙洗脸,吃了早餐,捡了几本想看的书匆匆出门。走路,赏花,遇到各种的人,不远处操场上起的更早的人,有的在执着的抹汗慢跑,有的人坐在足球场放心谈笑,足球场上自然还有逐着足球的男儿。
不管遇到什么事,心态的安稳,总会将最美的风景嫁祸于人,所以无法甩开的幸福,就这样无可救药。我所理解的生活,不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而是平平淡淡,走路吃饭。说不清什么原因,我一直沾染着一丝忧伤,但慢慢地我不认为这是件多么不好的`事,这大概是种文人情怀,但会感觉自己对自己这样的褒奖,是种恬不知耻的戴高帽哟!因为我实际在生活中是阳光面比较多一点的,有很多人对我很好,纯粹的好,我一直很感激。兄弟一直在,朋友一直在,我逐渐清晰的自我价值,优美动听。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第三篇】
我一直以为,既然二十年前,我能以一挑亿,跑赢其他所有的精子,得以来到这个闪闪发光的世界上,那么我生来也必然是牛逼到闪闪发光的。
你唱的歌好不好,会有人拿你与国内国外的歌手比;你画的画好不好,会有人拿你与古往今来的画家比。古今中外,大千世界,我们仿佛树敌无数,要面对的“敌人”又何止几亿。可是却从来没有人想过,我唱歌只是因为我喜欢,我画画只是因为我喜欢。我没想过把我的作品和任何人比较,做这些只是因为我喜欢自己这么做。
那一瞬间我十分悲愤,很想像小王子质问飞行员那样质问她,“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惦记你,肯记得无数个日子中普普通通的一个,那说明这个日子对他而言是有特殊意义的,意义不只在于期末考试你的成绩,还在于陪伴,如果你能够用你的努力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或者让你自己感到快乐,这难道不重要吗?”
我想打篮球,管他天多热,管什么谁去评头论足;写这篇文章,好与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写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我喜欢你,那我就直接告诉你,被拒绝总好过自己相思日渐人消瘦。我觉得吧,我们总是遗憾这事没干,那事没干,倒不如大胆一些去尝试,在日后自吹这事干成了,自嘲那事干砸了。
生活总是充满琐碎,琴棋书画是给别人看的,柴米油盐是给自己尝的。就像作家从来不会把家长里短写进浪漫的爱情小说,就像导演不会把吃喝拉撒拍进迷离的科幻电影。可是那些零零碎碎的日常,才是我们生活的主体,如果不能正视,就会陷入幻想只想逃避。
那位朋友劝我停止幻想,诗和远方触不可及,眼前的苟且太过压抑。若是不能吃饱饭,又如何能到达理想的远方。生存才是生活的第一课题。
大冰又出了第四本书,他是平衡好生存与生活的典型代表。有人说,怎样才能像他那样,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我是这样对她说的,若不能做到随心所欲,便尽力做到随遇而安。
有什么必要非去旅行?
若是留心,生活处处是美景。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清清楚楚的做事,轻轻松松的做人,一切都是刚刚好的状态,没有必要去苛求什么。
真的,这世界千百种美景,无数种美食,得之我幸,不得我也没什么不幸。关于生活,我只信奉一件事,分子孤单分母浩瀚,倘能遇到自己喜欢的,那就竭尽全力不要错过。而那位朋友,感谢她的忠告,虽然志不同,但还是赞成一句话:不管前面的风景多美好,这饭,还是得吃饱。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第四篇】
韩寒——这个陌生的作家,熟悉的导演,优秀的赛车手。用这个《我所理解的生活》,灌溉了我干涸的心田。
喜欢他的文风——不羁与锋利,幽默又成熟,他说:“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除了造谣以外,去造其他一切东西,我心中的造化就是创造了多少文化。”
这句话很好,生活的意义何在?造物主造就了我们的序曲和终章,留下漫长而又短暂的中间部分让我们谱写。有的人奋笔疾书,风风火火的生活。有的人呆若木鸡,浑浑噩噩的存在。我对生命要求很简朴,像韩寒那帮为这个世界多多造化则足矣。
喜欢他的向上——潇洒的献上退学申请书,平静地对老师说:“我会靠版税稿酬养活自己。”他说:“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而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一个人的不平凡,不在乎他的特立独行。而在于他敢于打破常规与条条框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勇敢的去追寻。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都会有自己的使命。一个人心灰意冷的待在房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看电视,现在内心深处广阔的世界里,为梦想而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是这些来得有点疯狂。走吧,让历史的笔记中有自己的一个小小角落。
喜欢他的乐观——赛车生涯的跌宕起伏,新手上路时的失败,开着最坏的汽车,用着最差的部件。他说这个世界再黑,甚至这个世界上再多人企图抹黑,你只需要笑,而且要裂开嘴笑,因为你的牙齿永远是白的。
不去在意人生一关又一关的障碍,他让淹没在草丛中的野花开放,他让独自在山涧流淌的小溪歌唱,他让悄悄飘逝的`落叶舞蹈。成长路上风风雨雨,一路笑着前行,又何尝不是征途?安之若素,淡然处之!
谢谢你,韩寒。你所理解的生活教会我太多,你说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他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justtodo!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第五篇】
读了大致内容,我又翻回第一页——序言。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除了造谣以外,去造其他一切东西。我心中的造化,就是创造了多少文化。”老实说,我对韩寒的文章理解程度并不算高,一开始充其量只知道他的文,政府官员听了会暴怒,老百姓听了拍手称快,一些在商业上驰骋的富豪听了也不禁暗掐大腿连连叫好。他的一字一句中信息量与内含量过大,令我不知所措地陷入将进入的社会透析与见证。
在对他逐步的深入了解之后,我总结了一句话:韩寒说话,胆子很大。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破天荒收录了韩寒引起广泛关注的3篇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简称“韩3篇”。虽然在用词上似乎有所考究,但只要他想要且想说的,就没有不敢说的。不怕打压,不怕拍砖。他是一个活得很真实的男人,永远在不动声色地和生活抗争。他是说话,且不腰疼。
就说说前些时间他和方舟子网上对骂互相讽刺,还有对李敖父子“恶意”批判。我且不说谁对说错,方舟子用他微博里的一句“这个研究有意思。如果能设一些对照,例如韩寒和其他人(比如我)的博文对比,就更有说服力了。”其实这句话本身有问题,这“其他人”后面有了括弧写着比如我,让围观者觉得这个评论中的“其他人”有方舟子。说白了,这句话中逻辑有明显的障眼法,方舟子很狡猾,以这种方式告诉韩寒:咱们看看是你玩我还是我玩你?对于李敖事件,网上评论总结出一句话:知识重要,思想也重要,做人更重要!所以,李敖先生,还是先教会你儿子怎么做人吧。
韩寒,是个王权独立于现体制的人,一个市场里游泳的健将,但又不像市场的经营者,对管理者躬腰。他无需理睬任何人,无论这个人是官员还是资本家。他就像“化外之地”的山寨之主,齐天大圣的杏黄旗高高竖起,却也找不到这个山寨的违法痕迹。若要收束,各方人士想尽办法,却也无计可施。因为他什么都不要,也不怕威胁,他真的算淡泊名利,一般知识界人士所难以抗拒的金钱、名誉、官职甚至“大师”头衔,他一概视如敝屐。
在《我所理解的生活》里,韩寒总结:“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而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是,生活就应该是留在历史的痕迹越多,人亦是越垂青于史。你的生活自己知道,无须问别人,也无须问自己。个人现在对韩寒的感觉:善于思考,怀疑,热衷袒露自我的人。针对一些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透析得更直白,更深刻。中国理应有千千万万个韩寒,但是我们却只有一个。这个国家缺乏创造力,甚至缺乏青春活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是个被官气弥漫的巨大海啸吞噬了的社会。我欢迎这种人,更期待有更多韩寒站起,否则时间和欲望的大潮会淹没这朵小小的浪花。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第六篇】
韩寒近日低调地推出了他的新作《我所理解的生活》。
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破天荒地收录了韩寒引起广泛讨论的3篇文章“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简称“韩3篇”。
去豆瓣,读书首页推荐意外的没有出现这本书的影子,搜索中却能轻而易举的搜出本书的页面。
看了看目录,毫无意外是去年一年中看过的博客杂文合集。
书店宣传海报上印着那张无数80后熟悉的、看来毫不激进甚至有些谦逊的笑靥,韩寒照片底下赫然写着“这是韩寒迄今为止所有作品中,删减幅度最小的一本。
引发广泛讨论的'韩3篇'一字未删!”
2012年,对于韩寒来说应该是除了他辍学成为少年畅销作家那年之后最惹人争议的一年吧。
,“方韩大战”造成了韩寒情绪低谷相当长一段时间。
“他知道父亲的话是对的(不应去回应)。
但是还是忍不住反击。
……其实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做不到豁达的不在乎。”
我们习惯了看到韩寒抡起他引以为傲的、也让我们深深喜爱的如刺刀快狠准的文笔去针砭时弊、调侃批判官场作风和腐朽制度。
却难以忍受他浪费自己的才华和时间去和污蔑他的人打笔仗、口水战。
这纠缠着、放不下的姿态有些难看。
总感觉这个人不是当年那个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不管不顾执意辍学从文/赛车、快意恩仇的少年了。
他开始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
在乎的东西越多,其实越是走向了“不自由”。
窦文涛在评论这个事件(方韩大战)时说,他至今没有见过一个人,能够从默默无闻到变得万众瞩目的时候心态不发生变化,这件事说明了韩寒终究也只是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不完美,我们不应神化了这个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韩寒在《独唱团》停刊后,先后发布电子杂志 《一个》的app版和安卓版,并将自己的《青春》推向了海外,由美国主流出版公司西蒙舒斯特出版。
在新书里,他总结说,“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而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并向记者表示不会通过文字取悦人,因为“我取悦不过来,我只想对他们说‘你们有眼光’”。
最近看了《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的新书,颇有感慨。
一直都在努力经营者一家之日常生活,朋友们觉得幸福,我也觉得。
以前有说过自己也会在这个经营的过程中面对的一些困难,因为我相信上天给予每个人的幸福和痛苦都是一样的,有的是一次性给予,有的是分期给予,关键看世人如何面对自己经历的这些困难。
再或者另当别论,天降大任于你,必然给予你的生活更多困难,那么就需要你加强自身修炼修养,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凡此种种,不一而论。
你能战胜你面临的困难,你就能得到战胜困难之后的美好。
如若不能,则被困难打倒。
我非另类,我也面临过很多的困难,我还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但是我尝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经历,去理解生活。
然后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及体验来引导自己今后的人生。
生活,无非就是一种体验,在人生百年历程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
在乎改在乎的,看淡不该在乎的······
这些话无用,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也是独一无二,每个人理解的生活更是各不一样。
生活体验,冷暖自知。
我所理解的生活,未必是大家理解的生活,但是生活的种种,却是大家都会经历的。
红尘中,但求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不伤及他人,维护自己及一家人平安,平安一生罢了。
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也许会经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千万不要悲观、更不要沮丧,一定要勇敢坚强地去面对挑战。
像汪峰唱到的那样:“如果你可以、如果你能够,希望你是纯洁的向阳花,在这美丽的、艰辛的生命中,坚强地灿烂地绽放;如果你可以、如果你能够,你要成为美丽的向阳花,在布满创痛的凄风苦雨中,坚韧地辉煌地绽放”。
这就是我理解的生活,凡事自己过不去了,和死相比,若大过死,则不可不为;若否,则该放则放。
人若能看破生死大关,则不为生活琐事烦忧,万事不惧
很多人不喜欢韩寒,也有很多人疯狂的追逐着韩寒的脚步。
像是历史书上对已故名人的评价,总有两面。
这是正常的,这样才说明一个作者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无欲无望的神。
《我所理解的生活》是韩寒的最新出的一本书,有韩寒对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例如:什邡事件。
有韩寒去台湾后的感慨。
有对90后的新看法。
还有一些韩寒回答媒体记者的问题等。
总而言之,它是一本杂文,所以我无法去总结它的中心思想,只能跟着韩寒的思维去说点我的,可能无聊的感想。
开始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还有它的序就立即引起了我的购买欲。
韩寒用那种属于他的文字反省着自己,调侃着社会,读起来真可以用“爽”字来形容,然而同时又让人开始审视自己,开始关注社会。
“我只负责制造作品,不负责用户体验,也没有售后服务,更不会根据大家的口味来改进。
你若喜欢,便是晴天;你若讨厌,也是晴天。”
用户友好性和用户体验是现在很多产品的生产所关注的东西,只有用户用起来舒服这个产品才能有好的销量,才能有好的利润。
而创作精神文明产品的人不应该这样,音乐、画、文字这些能够渗入人们内心的作品一定要积于内而发,这样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虽然不能使所有人满意,但这是人之常情,观者有其自身的内涵、水平和接受能力。
创作者不能因为销量、利润而放弃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去迎合大众,被所有人接受的作品是没有新奇性、没有灵魂的。
所以,我想要谢谢韩寒,谢谢他还一直坚持他的思想,让我能看到这些引我思考的文字。
“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我也不觉得留有遗憾是一种缺憾美,相比之下,干砸了倒是一种美。
我就最讨厌听见有人这么说,要是我去干这事,一定比某某某干得好。
滚。
你在台面上看见我成功一次,我在台面下就干砸十次,那又如何,我又没死,不停地干就行了,人们只会记住你成功的那一次。
哪天若要死了,遗憾这事没干,那事没干,还不如自吹这事干成了,自嘲那事干砸了。”
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理论,韩寒又一次深深戳中了我的“笑点”。
我好像也说过“要是我去干这事,一定比某某某干得好”,现在想来真是讨厌至极。
有本事的人会去干,干不成就寻找下一个目标,接着用尽全力的干,干成了再来轻描淡写的告知身边的人,而不是天天幻想自己的某种根本不存在的“才能”。
百家讲坛上有位教授曾经说过,但一个人已经过的很幸福的时候,他会在很多时候选择退让与放弃。
因为他已经拥有足够了,没必要再去冒险。
我很佩服韩寒,他在他已经在文学界拥有名利与财富的时候,转而去追寻儿时的赛车梦,这是一次华丽的冒险,他成功了。
按照他所说的,他肯定还尝试过很多其他的事情,不怎么成功,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我想象着当韩寒老了,在病床上跟人调侃自己以前做过的糗事,炫耀自己曾获得的成功,是多么一幅有趣的画面,这令我羡慕不已。
当然,能够成为一本杂文出版,肯定不止上面这么几点值得人思考,引人共鸣的地方。
我只是一个读者,在这里,也只是说说自己的见解。
如果想全面的了解,还请去看原著。
“我所理解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韩寒”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第七篇】
最近能静下心读的书就是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了。其实看他的书已经有很多年,从刚开始的《三重门》,尖锐讽刺,锋芒毕露,在我那个年纪看来,写得还是很大快人心的,因为批判了应试教育。到后来《通稿》,《毒》,《草》到《可爱的洪水猛兽》,《青春》,到今天的《我所理解的生活》,其实他的文笔在不断的进步和成熟,眼光也越来越开阔,近年来关注到了社会的很多问题,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写过说过的那些话。《南方周末》采访韩寒的时候,有一句话写得很好: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少年终于走向青年。那个恃才傲物,无礼冒犯的韩寒,和那个一路漂泊,勇敢向前的韩寒终于握手言和。
以上只是对韩寒的一些看法,虽然喜欢他,但并不代表我就是一个韩迷。去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的题目是《韩寒》,其实我们也在不断的思考,韩寒到底代表了什么,还有一个也不断被提及的郭敬明又代表了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两人一直被推在风口浪尖,被无数少男少女追捧,无论有怎样的丑闻还是炒作,大家分来分去,还是两派,好像我们的青春里,只能是非郭即韩一样。看韩寒的书,我总是会在想一个问题,到底青春是什么,到底这一代的年轻人应该做些什么,但答案总是很难讲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好像是很难去追逐什么远大的梦想,或者是过分关心政治,就好像《我所理解的生活》里,反复的提及到体制,民生问题,但杂文写得再好也经不起悲剧的一再重复。多少人在这段年少里,可能踌躇满志,想要为国家、社会做些什么,甚至挥斥方遒,但又在现实面前感到无力,想要收起一腔热诚,过点安逸小资的生活,内心又总是不安和迷茫,好像无论是韩寒还是郭敬明,我们都做不了,也学得不对。
人生最邪恶的事就是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所以还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就够了。记得1篇文章中曾经写过:我们都渴望在年少时吐出惊艳世界的箴言,却从来都没看破过迷眼乱花。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写的文字,都有青涩的梦想,但大概从来就见不得光。但是那又怎样,如张国荣的歌里唱到,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并不敢说是要让每个人勇敢的去追梦,但最起码,在这段仅有的青春里,我们要试着去多做一些无悔的事,对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多一点坚持,对那些看起来遥远冒险的事,多一点尝试。等到将来,我可以告诉自己,我当初坚持一些事情,绝对不是因为我当时幼稚不懂事。因为青春就是这样,它是酸,少年强说愁,但它也无限强大,有无数希望,有以后再也看不到的青草繁花。就像这本书中有1篇文章叫《春萍,我做到了》一样,当终于拿到年度拉力赛总冠军的韩寒对着当初打死也不相信他会成功的春萍说“我做到了”的时候,我的眼眶有点湿润了,这句“我做到了”,我明白并不是为了要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我们的青春,青春无悔而骄傲。
真的很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青春里不留遗憾的奔跑,永远保持一颗炽热的心,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第八篇】
今天午觉醒过来,我在床上滚了一圈后拿起身边的手机,发现已是下午四点半。这种情形是何等的熟悉,我就在脑海里苦苦思索,感觉像是某个电影里的某个剧情,又好像是某本小说的某个情节。我看到了床下的舍友正在电脑前写着文件,于是我就想起了高三的星期天下午。
对于我们这群年龄的人,每个人都有着一个相同的高三,但每个人都有一个不一样的高三。那时候是整个整个星期地补课,一个星期只有星期天下午是没课的。这个下午是我在那段高三岁月里最奢侈的记忆,我一睡不起,直到下午五点才醒过来,然后才匆匆地洗澡、做饭、吃饭,又匆匆地骑上“酷族”牌自行车,匆匆地跑上五楼已经坐满同学的教室。在踏着铃声进课室的时候,还要接受早已站在教室门外的班主任眼神的严厉拷打。在这翻记忆的倒回过程中,我就怀念起了我的高三时代。
那时候很忙很忙,总有做不完的作业,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作业本、练习本、讲解本充满了,偶尔的消遣行为过后,看到身边的人正在利用分分秒秒来拼搏,于是我的消遣就没有了第二次。生活很忙,但毕竟很充实,也换来了今天在读的重点大学,在现在想起来算是无憾了。
因为忙,高中时就无限地想念大学,因为听人说大学是自由的.、开放的、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可是当真正上了大学才发现,大学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当然每所大学之间也不一样。其实是你想怎样,大学就怎样。你想忙,你可以有做不完的事情;你想闲,你可以每天在宿舍里泡电视剧。没有人会刻意去安排你的生活,让你活在枯燥和厌烦之中。当然,大学是自由,这句话没错,甚至说,大学是完全自由的,生活的充实度,看你怎么去选择。
有人喜欢做学生工作,爱出风头,于是参加各种学生组织、社团,每天忙着搞这种那种的活动,有开不完的会议,不停地跟同学、老师接触,在校园里校园外跑来跑去,回到宿舍还要打开电脑写各种文件,在睡觉时还想着怎么才能提高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吃饭时还想着怎么筹备活动基金、哪里有拉赞的机会。
有人喜欢早早就赚钱自立。学校里的各种兼职机会都不放过,在图书馆做了助理,还要做办公室助理,或者在周末的时候出校外做各种派传单、举牌子的推销员,聪明点的就会组成团体,做起代理,在网上找来各种兼职,在专门建立的q群上发布兼职消息,让有意愿的同学去做,自己收取其中的差价。
有人心里藏着满满的梦想,学校里学校外的各种比赛、各种活动都参加,虽然有时候通宵达旦地忙,但因为心里有追求,也不知乐乎,不知停止。有人心潮涌动,热衷于在大学里寻找命中注定的另一半,但大学的恋爱几乎都不是命中注定的,大多只是生命的过客,匆匆相遇,顶多四年的校园漫步,到毕业天各一方。有人喜欢旅游,天南海北,无所不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有他的身影,朋友圈里每天更新着旅游的足迹,旅游中更有喜欢刺激的一类,骑上山地车,或者步行,或者搭便车,海边高原到处流浪,煞是潇洒。
我有我的追求,你也有你的渴望,我们都不用羡慕别人,妒忌更使不得,除非有一天我不能去追求,你也不能再渴望。优秀的人总是寂寞的,可是我不优秀,我也寂寞。当我走在空无一人的校园时,我就想就让我这样走下去,不要我遇到其他的任何人,就让我这样走下去。当我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我就会非常渴望能有一个朋友在我身边,跟我一起行走,跟我一起拍照,跟我去消磨寂寞的时光。
我不是没有梦想,我是梦想太多了。我曾经梦想在每个夏天的傍晚都能钓到三条大大的鲤鱼,我曾经梦想可以留住我飘逸的秀发,我曾经梦想跟我喜欢的女孩子一起远游流浪,我曾经梦想考上广东省里最好的大学。上大学了,我就梦想能够成为班级甚至校园的明星,我梦想可以当上类似学生会主席、协会会长等职务,我梦想我能拿下国家奖学金,我梦想我可以成为一个青年作家,我梦想在我的导演下拍出一部可以感动无数人的微电影。有些梦想实现了,有些梦想消失在岁月的年轮中;有些梦想还可以努力,有些梦想已经无能为力。有些梦想注定只能是梦想,要不然这世界就会没有了悬念,精彩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悬念。
人生多点梦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每天活在行尸走肉之中。有梦想就有追求,有梦想就有渴望,有追求、有渴望的生活才会波涛滚滚,不会沦为一潭死水,看不到生机。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一种追求,追求心灵的解放,追求思想的倾诉。
午觉醒过来,我在朋友圈上发了一条说说:“一午觉醒过来,跟高三时每个星期日的光景是一模一样,我是真的累了。”我不是表达对生活的抗议,我只是一种无意的诉说。可是马上引来了各种评论,有人趁机吐槽说生活的忙碌,“被六科作业完虐一整天”,有人雪上加霜,说“师兄真的累了,累到连面膜都不卖了”,可是还有有朋友表示了关怀,说“最近辛苦你了”。我庆幸我还有那么多或可爱或亲切或同病相怜或同心同德的朋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用你们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关注和支持。
我的生活就像这放在桌子上的小风扇,梦想就是电,有了电,风扇才会转动。尽管这小风扇吹出来的风不足以让整个宿舍的人都感受到凉意,但整个宿舍的空气得到了流动,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