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善待失意 善待失意的议论文(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60174

【导言】此例“善待失意 善待失意的议论文(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善待失意【第一篇】

基金项目:2015年第三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场意义的形塑、传播和解码研究”(15FZX015)。作者简介:盛邦跃(1959-),男,江苏靖江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史;李姝慧(1992-),女,江苏溧阳人,南京农业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友善作为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其涵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断丰富。中国传统的友善思想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爱无差等”的兼爱思想、道家的“万物其一”的平等思想都体现了友善观念。在现代社会,友善的涵义随之丰富,其外延也更为广泛,不仅要待己友善、待人友善、待物友善,也要与自然友善相处。学者们大致从两个方面来定义友善:一是从个体角度,认为“友善是个体善意的真性情之合理表达的一种高贵品质,同时也是推己及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道德规范,主要通过个体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来养成和维系”。[1]二是从社会角度,认为“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公民道德、一种核心价值观,友善是指公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全体公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社会局面”。[2]总之,“友善赋予了个人‘成人’与‘成己’的双重使命,在自我和对象的关系上,友善要求个人既要收获人性也要善待对象,是‘成人’与‘成己’的互摄。”[3]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个人层面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友善”作为个人价值层面的准则之一,社会公民对它的认知程度及践行程度尚不及“爱国”“敬业”和“诚信”。从宏观视角看,社会总体是友善的,友善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社会友善的缺失也是客观存在的。人性的冷漠、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人对自然的破坏都体现了社会友善的缺失。此外,网络中的友善缺失现象也不断在凸显,“人肉搜索”“网络谩骂”“舆论攻击”等虚拟世界的不友善行为不断发酵,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扩大。鉴此,本文拟从社会友善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分析入手,对社会友善缺失的化解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

一、社会友善缺失的表现

在社会共同体中,友善表现为人们待人友好,与人为善。友善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在现代社会中,不友善现象确实存在,冷漠和暴戾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的和谐带来了负面影响和阻碍作用。研究社会友善的缺失问题,首先要从分析社会友善缺失的表现入手。

1.友善情感的缺失:公共空间的冷漠。在自我和他人共同构建的社会中,友善情感的缺失集中表现为公共空间的冷漠。公共空间的冷漠主要指社会中的人们相互冷漠和互不关心的状态,是人们在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立,也是人们的道德共识和道德义务感的弱化。

公共空间的道德冷漠,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心态,最为广泛的表现是对陌生人的冷漠。亚里士多德认为友善是一种居中的品质:“具有友善品质的人做事情适度,不是出于爱或恨的感情,而就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同熟人和生人,同亲近的人和不亲近的人交游,都举止适度,只不过是相应于每一种人的适度。”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友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理想状态,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始终抱有将他人视为陌生人、局外人的思想,人们之间的交往缺乏情感的介入和道德的关怀,在对自我和家庭给予关怀之外,对社会中的其他人都采取事不关己、冷若冰霜的态度。人们在公共空间对他人的这种冷漠情感,必然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道德冷漠问题,即对身处困境的他人的冷漠。面对社会生活中需要帮助之人,人们不能对他们产生同情之感,只是作为冷漠的看客。2011年“小悦悦事件”使人们在公共空间的冷漠心态放大化,十八位路人的冷漠态度让人心寒,时至今日,这种公共空间的情感冷漠依然存在,人们的看客心理并没有转变。这种“看客心理”是人们友善情感的自我封闭,是“一种人性的自我放弃和对人格完善的逃避,因而也是对自我道德主体性的消极否定”。[4]公共空间的冷漠,带来的是友善待人层次上的缺位,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和帮助的缺失,拒绝冷漠是在社会和谐友善发展意义上的呼唤与追求。

2.友善德性的缺失:利己友善的追求。“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5]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个人的德性,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德性,是有其有益的趋向并需要受到重视的,“人类的幸福、社会的秩序、家庭的和睦、朋友间的互相支持,总是被看作这些德性无形地统治人们胸怀的结果。”[6]友善德性,是指人们将友善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并自觉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道德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自发自觉地表现出的友善行为屈指可数,人们的友善德性在大体上是缺失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处于不友善的状态。

自觉的友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自觉层面上的友善才能称为友善德性。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表现出来的友善至多也只是他律的友善,更为普遍的是一种利己的友善,即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友善,但行为动机是利己的。这种利己的友善行为并不是一种善行,而是一种伪善,是友善品质的异化。因有求于人而表现出的善意、为获得个人利益而做出的友善行为都是利己的友善,人们只是将友善作为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而忽视了行为动机上的友善的重要性。友善品质的异化所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人们之间交往的虚伪性,还会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为了个人利益,人们对自然的态度显然不够友善,人们对自然不断进行攫取和破坏,出现了雾霾、水资源短缺以及气候变暖等?h境问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利己的友善的出发点是自己,只为自己着想而不考虑他人,由于缺乏为他人着想的动机,真正的友善待人不可能实现。友善德性的缺失使人们将友善作为获得私利的一种手段,在友善交往中充斥着工具性的目的,表现出来的虚伪友善显然是经不起考验的。

3.改进与完善:友善回报机制的有效建立。行为主体的友善行为的目的不在于获得友善回报,但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能缺少回报机制。“我们的社会需要使奉献者得其所得,即使做出奉献的人自己并不期望得到相应的酬报,但作为承受奉献并倡导道德精神的社会,有义务对奉献者予以回报,使履行道德义务的人、做出奉献的人,在这种社会回报中客观上获得他所应有的道德权利。”[17]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友善行为往往不仅得不到该有的回应和回报,而且还会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和物质财富的损失,友善行为弱化成为必然,“倘若受惠者缺乏报恩之行,或感恩之心,尤其是当受惠当事人无力回报时,如果社会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那么,就容易使施善者认为自己的善行之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珍视与尊重而产生后悔之意,或因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而使其陷入困境,最终使这类善举失去了可持续的动力和示范效应。”[18]友善行为如果要在社会中广泛实施,那外部的友善回报机制必须有效建立起来。

善待失意【第二篇】

到底是木头里有虫还是人的脑袋里有虫呢?虫子到底是什么呢?一定是人的脑袋里有虫,这些人乱砍滥伐,破坏自然环境,不就是为了一个子“钱”吗?“钱”这只虫子在他们的脑袋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而那些愚蠢的人们被虫子控制着,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消失,他们脑袋里只有钱、钱、钱,为了钱他们可以放弃一切。乱砍滥伐,毁坏森林,丢失了道德良知;损坏公共设施,失去社会公德。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环境遭到了许多破坏。加工厂将污水排放到清澈的河水中,破坏了鱼儿、小虾的生活家园;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使山变得光秃秃的,既破坏了植被,还导致沙尘暴天气增多,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些片面追求钱财的人不就是附着在地球母亲身上的蛆虫吗?一味贪婪的索取,不仅危及现在的人们,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现在我们破坏了自然环境,资源枯竭,我们拿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他们将如何生存?我们的生命将难以延续。现在,人类必须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这样才会得到无限循环。

大自然一次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要像善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善待地球、善待环境、善待大自然。要让地球上的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只鸟,每一条溪流都得到我们的善待。这样大自然才会继续给我们提供宝贵的资源、空气、水、生物,让我们得以继续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永远铭记: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

善待失意【第三篇】

自从刘翔以12秒88成绩闪耀全世界的那时起,我就一直觉得他代表着中国人,代表这亚洲雄狮的就行,我关注他每一场比赛,每一次起跑,每一个跨栏动作,我会攥紧拳头直到他首个越过终点线。我和所有国人一起期待着奥运会上他的再续传奇,只是摔倒让这一切落了空。当时我和弟弟都不禁扶额叹息。

小姨却说他是装的。我看到他痛苦的表情,不!满载13亿的期待和注视,他不会装,没有人比他更想夺冠。可是接二连三,质疑声漫天飞,迷茫了整个中国,“输不起的民族”。中国人太渴望金牌了。自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似乎更加自负,综合国力提升飞速的体现离不开体育实力的帮助。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作为体育强国的标准。田径上的颗粒无收无疑是刺眼的,渴望改写千百年来黄种人羸弱的历史愿望是强烈的,可偏激和粗浅却使这一切变了味。

不可置否国家需要胜利,社会需要成功。刘翔胜利赢得110米栏,就如同中国强硬的态度是日本屈服,如同一个团队创下新业绩,每一次成功都需要被看到被认可,混合着鲜花和掌声。可是失败呢?那些付出同样汗水,真诚为之奋斗的人呢?若以成败论英雄,那些梁山好汉,苏武,文天祥,洪秀全···刘翔,他们曾经的辉煌就能被否认吗?若这是一个只鼓励成功,只崇尚胜利的社会,那么不择手段、不记过程的勾当在成功面前也无足轻重了吗?失败者将被遗忘,甚至唾弃,冷嘲热讽,谁又愿意付出却遭此一劫呢?所以长此以往便毫无敢于尝试者,没有尝试,又何来成功?动力会消失,整个社会还有发展的可能吗?

社会需要善待失败者,他们失败了,是不争的事实,可谁没有品尝过失败的苦涩呢?至少他敢于尝试,将恐惧抛诸脑后。善待并非纵容,并非一味地宽限、无原则的肯定,我们要正确善待失败者,他们也需要鲜花和掌声。

高一:黄荷

善待失意【第四篇】

人生像是一条水流,历史就像是融合了许多水流的大江。你无法离开大江,但你又发现大江里布下了一些礁石,大江上或有着狂风,江水流着流着会出现急剧的转弯、急剧的下降和攀升,以及歧路和迷宫。

人生好像一艘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开船的舵手,思想的倾斜与时代的选择好像时而变化着走向的水流、或大或小的风。

在成长、学习、工作、生活诸事中,我们不可能花好月圆,一帆风顺,而没有失意和挫折。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或多或是少的失意,如考试失利,仕途无望,商海折兵等。倘若我们在失意时浑浑噩噩的、一蹶不振,只会失意又丧志,最后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前程。而失意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如果我们从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完善自己,避免今后再走相同的或相似的弯路,那你已实实在在地踏上了成功的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6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