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1000字]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6774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1000字]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1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我认为希望不大,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说说现在有点实际意义。曾看过1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天堂,但我们可以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粉饰太平毫无意义。“重脸面轻实利”要不得,哪国都有自己的问题,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来已久。它有一定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总希望别人来说。今年的会议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问题,竟扯什么“男人节”“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后或许会有办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今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不肯在世界面前承认不足,是因为自卑,对自己的严重不自信。要面子是传统,别人不会理解“面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但有人会利用这一点占我们的便宜,吃亏了还得表现的很高兴。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干了。

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台湾会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很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当放手台湾对美国有利时,台湾就是中国的了。那时,日本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势,我们一贯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本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樱花还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觑。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几次能从瓦砾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日本的学者大量来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不是!是在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在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现在不早做防备,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意义。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形势与政策二十论文 大一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新时期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内需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展与质的提升。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消费需求的扩张力不够强劲,投资的接续能力不足,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偏紧,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消化过剩的产能,节能减排的压力还比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国际金融风暴有待化解和防范。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看,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对此,为稳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纵观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腐化增生,腐化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顽疾,它的出现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对此,我们现正在积极应对,__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化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打出“组合拳”,扎实推进反腐化行动,反腐化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再次是反腐化不留死角,法律面前不分国企、外企、和私企,反腐子弹不长眼,不管你是教授、官员、医生还是高人,击中谁就是谁,打‘老虎‘’苍蝇’绝不手软。2019年反腐有一新亮点,就是纠正不正之风,将唯官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列为“靶心”动员全党对作风上的弊垢扫除,全面改革以清除腐化土壤。同时加强监督力度,监察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

国内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外部原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观念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落实了工作,但就业状况不好,进退维谷。这一批不得志的大学生构成了“蚁族”等“族化”群体,**“族化”应从几方面入手,政府上,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环境;教育主体上,结合社会需求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层面上,正确定位,做好自身发展。

我国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现状,产能过剩呈现着全面化特征,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部分产业出现绝对和长期产能过剩。近几年,集中投资造成了产能增长过快,而且新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和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由竞争,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经济波动性大,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应该创造有效的需求,消化一批产能,还有就是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向境外有序转移一批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而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

当今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只有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以事业的发展,,不断开阔周边外交工作新局面,积极应对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才能更好的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3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主体所参与的经济法律关系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在理论界,对经济法主体的定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甘肃政法学院何文杰老师认为,经济法主体首先分为经济调节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被调节主体三大类,其中经济调节主体又由经济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组成;被调节主体由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其他主体构成;社会中间层主体主要由社团性中间层主体和公共性的经济鉴证性中间层主体、公共性的市场中介性中间层主体、经济调节性中间层主体中的政策性银行等部分主体、舆论监督性社会中间层主体等构成。这个观点是相对比较客观、全面的,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基本情况的。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即需要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循环经济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不仅涉及生产、建设领域,还涉及流通、消费领域,所有从事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采取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经济发展措施,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因此,在这些领域内所牵涉的主体都有可能成为循环经济法的主体。

一、法律责任的综合性

违反经济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复合的,会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大多数违反经济法的行为都是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对于一个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如果只是剥夺主体资格权利,而不要求经济损害赔偿,剥夺或限制人生自由,那么这只是处罚了加害者,对受害者是不公平的;只有综合性的经济法责任才能有效地制裁违反经济法的行为,经济法责任的综合性也是责权利相一致的体现。循环经济法律责任也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主要是行政责任。首先,行政主体在执行循环经济法律规范赋予的职权时违反循环经济法的规定,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由于循环经济法对企业设定了大量的义务,相应地,在法律责任中应当设定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其中多数是行政责任;最后,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违反循环经济法律,应当承担行政责任。例如,金融机构违法对生产、进口或者采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的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的,由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对于严重违反循环经济法律并产生危害后果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二、“两个核心”的契合

(一)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法天然具有社会本位属性,即经济法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基本立场。从经济法的基础来看,经济法的社会基础是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矛盾问题,经济法就是站在社会公共利益的高度,对侧重保护个人利益的民商法和侧重保护国家利益的行政法所不能保护的利益进行保护,从而调和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经济法的经济基础是市场调节(无形之手)与国家干预(有形之手)的关系问题,经济法强调“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配合使用,不仅为市场的自由竞争提供了有序的环境,而且为国家干预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保障了各类经济法主体的利益;经济法的政治基础是契约自由与人权保障的关系,经济法是国家干预之法,因此,国家对经济要进行必要的干预,更重要的是适度干预。从经济法的内容来看,宏观调控法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活动就是在宏观调控法的规制下有序进行的,国民经济良好有序的运转是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因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础。因此,宏观调控法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法,从而保障了社会公共利益;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竞争失效,竞争失效会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重大的威胁,市场规制法就要对其进行调整,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无论是宏观调控法还是市场规制法,社会公共利益都是其理所当然的保护对象,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就是经济法的价值追求和立场所在。循环经济法侧重保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即社会公共利益。循环经济法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社会经济呈现出“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样的“绿色”发展是惠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因此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和支持。循环经济法也是站在社会公共利益的高度去审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为经济发展植入了更先进的理念,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法律制度。循环经济法涉及了经济运转的各个环节,涉及了各类经济主体,因此,社会公共利益是循环经济法发展的支撑点,也是循环经济法区别于环境保护法的根本所在。

(二)政府干预

经济法是确认和规范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之法。市场固然有其天然的优势,它能够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得私人和公共决策者都能够迅速地纠正错误,但是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市场失灵就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的必要干预。政府在干预经济的同时也会出现政府失灵,因此,经济法就要规制政府的行为,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即使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会出现失灵,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也是必要的,这一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变革足以证明。无论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经济法的核心就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循环经济法中的大部分法律规范都体现了政府对微观市场经济的干预。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尤其我国处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的干预和主导作用体现得更为突出。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影子,可以说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政府。政府通过调整财政税收政策、增加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等政策,全方位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循环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律依据,为政府主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有政府调控经济发展方向的作用。

三、“一个归宿”的契合

无论是经济法还是循环经济法,最终将回归于一个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与具体制度相结合,而仅仅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会失之空洞。正是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法律体系中的缺位,为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制定创造了契机,同时经济法所调整社会关系的特殊性、独特的价值理念,为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立法,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提供了可能性。”经济要可持续发展,经济法就要保障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度构建上,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模式。可以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表现形式,循环经济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呈现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进一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强调“发展”,更强调“可持续”,实现代际公平。因此,循环经济法应当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循环经济高效运行和协调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4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在学习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时候,我有更多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突破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

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支柱产业,农村和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区域。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同样,工业和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支撑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如果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割裂开来,使它们失去相互联系,形成两个封闭的体系,那么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就会遇到极大障碍,农业和农村就发展不好;工业和城市的健康发展也会遇到极大困难,工业和城市也发展不好。也就是说,城乡分割,城市和农村都发展不好。只有城乡一体,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5

摘 要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行动学习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行动学习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种挑战。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在课堂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如何讲授好形势与政策课程,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有待改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很容易片面关注国内一些负面事件,甚至形成崇洋媚外、否定国家政策路线的错误观念。而另一个方面,生活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历史时期的大学生只看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缺乏对我国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危机意识,抛弃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追求物质享受。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责任。首先,形势与政策课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承担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形势,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程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从容面对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和社会思潮涌动,这是一个严肃和复杂的命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但具有政策性强、思想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而且牵涉到许多学科,授课内容经常涉及全球范围内数个时间跨度内的重大事件,讲授难度很大,这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往往采用将若干专题分散于几个学期的方式开展,学时的紧缺很容易导致课堂变成有关政策文件的宣讲,纯粹的理论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逆反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讲授法的局限性,教师习惯了课堂灌输,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进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二、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引入行动学习法的意义

行动学习法即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

行动学习法区别于传统的讲授―聆听单向沟通模式,更能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为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能力和获得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行动学习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行动学习法的主要目标不是获得知识,而是组织成员运用知识去分析和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行动学习法是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基础,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相互支持为依托,以创造性思考为条件的学习方法。相比传统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提高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模式。为了说明行动学习法,该方法的提出者雷吉・雷文斯教授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即:L=P+Q。在这里,L代表Learning,即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P代表Programmed,即系统化的流程;Q代表Questioning,即提问。

作为一种建立在团队互动基础上的,集计划、实施、总结、反思于一身的持续性学习方法,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并不仅限于企业管理,其在教育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学生被动接受为手段,是一个知识单向传输的过程。而从行动学习的构成要素可以看出,其核心在于分享和创造性思维。行动学习是一种在小组讨论中实现多渠道知识获取的模式:一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从社会现实中学习;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从个人已有的知识中回顾;三是通过小组讨论,从小组其他成员的知识中学习;四是通过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行动学习将单向的灌输变成双向的、多向的交流,变成分享与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灌输者”,而是类似“推动者”的角色,主要作用是创造积极参与的活跃氛围,促进学生在团队中以更具效能的方式思考与对话。

由于具备种种优点,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中引入行动学习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将课堂转化为一个学习系统,达到教学目标。首先,通过行动学习法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与学习相关的结果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热情。其次,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或者政策展开讨论并得出的结论,说服力要远胜于教师单向灌输的结果(当然,前提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合格的“催化者”角色,正确控制讨论的走向)。最后,小组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和目标框架内,对自己及其他成员的解决方案进行质疑和提炼,从而对问题的本质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思维能力。

三、行动学习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实践

作为一种建立在团队互动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须明确采用行动学习法的宗旨是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获得符合主流价值判断的知识,而不能为讨论而讨论。其次,教师这一教学主导者的身份由传统的灌输者变为催化者,要避免使用绝对化、权威性的表述,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问,而不是给出答案。第三,行动学习法的学习单位是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在建设性的讨论氛围中解决问题。最后,教学管理层应当支持此新型教学方法,在场地、师资、道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将其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避免流于形式。

具体而言,行动学习法的启动和运作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是成立小组,可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人数在10人以内为宜,团队领导可由成员推举。二是提出问题,这一问题必须是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提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是分析问题,教师提供待解决问题后还要设定目标,即小组要解决何种现实问题、达到何种目的,并给出可供利用的条件。四是问题重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并寻找困难、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发现很有可能不同于起初的判断和认定。五是列举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小组成员针对分离出来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并对所列举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最优方案。最后,由小组代表对该最优方案的选择进行总结。

以大学生就业为实例阐述行动学习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因此学生关注度相当高。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宏观的经济等方面原因,也有微观的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原因。教师在大概讲授背景知识后,提出“大学生如何才能就业”这一复杂问题。

为了使问题在可控的环境中讨论,教师需要归纳总结出若干条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条件显然是复杂多样的:毕业生人数方面,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其人数之多,就业形势之严峻可以说史无前例;经济方面,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产业结构方面,制造业占的比重还是很大,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总体上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的岗位偏少,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列举出上述条件后提出目标:大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实现就业。在讨论阶段,教师引导组员针对给出的目标和条件总结出关键问题,如各级政府出台了怎样的就业政策、学校的实习制度有何意义、学生本人应当如何提高综合素质等等。

下一步是列举解决方案:自主创业还是进入单位、企业,以及在校期间个人要如何做好准备。各个方案的支持者分别利用给出的条件,阐述理由。最后,由教师对得出的方案进行点评,并结合教材以及最近的就业要闻进行总结。

实践证明,行动学习法的引入可以活跃形势与政策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评价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表示欢迎,认为经过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后更能理解国家的形势和相关政策了。

然而,行动学习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由于讨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要求班级有较好的学习气氛和分享氛围,如果组织不好,将会事倍功半。二是学生有时可能关注于得出结论和辩论的成败,而对学习过程不够重视。三是需要教师课前整理好专题的背景资料,并归纳出条件和关键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协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形势与政策教育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温海燕,潘杰义.行动学习法简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5)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6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三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愿意”,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这种消极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个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而事实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上课没有积极性。在周围的同学中,我觉得大多数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但是只有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经过课堂教学,只有小部分同学对形势与政策有了兴趣和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课程学习中直接受益,课程讲授也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根据周围同学对这门课的认识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得到完善。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7

《形势与政策》研修报告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8

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这个学期的课较少使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但我的收获却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现在很敏感和热门的话题上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并且是我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客观。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在学习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时候,我有更多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突破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

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支柱产业,农村和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区域。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同样,工业和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支撑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如果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割裂开来,使它们失去相互联系,形成两个封闭的体系,那么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就会遇到极大障碍,农业和农村就发展不好;工业和城市的健康发展也会遇到极大困难,工业和城市也发展不好。也就是说,城乡分割,城市和农村都发展不好。只有城乡一体,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9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5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