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乌鸦喝水教案大班科学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04022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乌鸦喝水教案大班科学优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乌鸦喝水教案大班科学【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投影片,瓶子,小石子。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以读代讲,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乌鸦爱妈妈,乌鸦反哺的故事)

2、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希望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明确学法: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2、欣赏课文(出示课件)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

4、对老师的朗读做以评价,为生的自读自悟做好准备。

5、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6、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生字和课文的朗读情况,然后汇报。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练读课文,认为给怎样读就怎样读,并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自己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想办法:如果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能喝到水?

5、理解句子(观看课件)

四、总结活动(观看课件)

五、实践活动

1、探究活动。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

四、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

(法、找、许)

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乌鸦喝水教案大班科学【第二篇】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你们了解有关乌鸦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教材上放大的图片。说一说你认为每一幅图片都表达了什么意思?(观察图片,同桌间相互交流)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汇报、师生共评)

三、识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并用生字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乌、鸦”等9个生字的?(小组讨论,汇报)

3.指导书写“可、石”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办、找、许”。重点提示“办”字的笔顺,“找、许”容易写错的地方,如:找,漏写最后一笔“点”;许,右半边写成“牛”。

4.同学们,把你们写的生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好吗?看谁把生字宝宝写得最好看?(在小组内展示,相互评议)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看生字宝宝又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认读生字并组词)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喝水》,让我们再次走近那只聪明的乌鸦吧!

二、深入感悟

1.出示图片。(小组观察、讨论)

2.边看边想:我们在口渴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那么,这一部分应怎样读最好呢?(分组练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4.乌鸦喝不到水,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它是怎样想出来的呢?(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小结: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的事物,一边想出办法的。

6.观察第二幅图片。

7.以小组为单位,用长颈瓶、小石子等动手做实验,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的意思。(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小组汇报、师生评议。)

8.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造句练习、师生共评)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小组内练习,再展法读)

三、拓展练习

1.出示思考题: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表达见解、师生评议。)

2.教师拿出小动物头饰(大象、小猴子、袋鼠、啄鸟等)。启发思考:如果我们是这些小动物,我们会怎样帮助小乌鸦呢?(小组讨论,把合作想出来的办法表演出来,小组间相互评价。)

3.背诵课文。把这篇课文背着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加上自编的动作边背边演。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一听。

乌鸦喝水教案大班科学【第三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2、理解词语:火辣辣、衔来。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创编新的情节

3、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想象力

图片四幅

故事发生在哪里?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火辣辣)乌鸦怎么了?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乌鸦都找了那些小动物帮忙?你们能不能帮乌鸦想想办法呢?请幼儿记录下来。

乌鸦喝到水了吗?它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它是怎样把石头放到瓶子里的?(衔来)如果你是其它的小动物,你准备怎么样运石头?(请幼儿用实验演示)

如果你是小乌鸦,你想怎么样来创编这个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创编的故事要有对话并且完整。

———教师展示幼儿分享的“2024年乌鸦喝水教案大班科学优推5篇”,给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开掘孩子的创造潜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孩子的个性,重视孩子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孩子的发展。注重孩子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乌鸦喝水教案大班科学【第四篇】

1、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2、 理解词语:火辣辣、衔来。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创编新的情节

3、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图片四幅

一、 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二、 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

故事发生在哪里?

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火辣辣)

乌鸦怎么了?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

乌鸦都找了那些小动物帮忙?

你们能不能帮乌鸦想想办法呢?

三、 再次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

乌鸦喝到水了吗?

它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它是怎样把石头放到瓶子里的?(衔来)

如果你是其它的小动物,你准备怎么样运石头?

四、 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续编或添加故事情节

如果你是小乌鸦,你想怎么样来创编这个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创编的故事要有对话并且完整。

五、 教师讲评并引发幼儿到活动区表演的欲望

乌鸦喝水教案大班科学【第五篇】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你们了解有关乌鸦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教材上放大的图片。说一说你认为每一幅图片都表达了什么意思?(观察图片,同桌间相互交流)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汇报、师生共评)

三、识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并用生字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乌、鸦”等9个生字的?(小组讨论,汇报)

3.指导书写“可、石”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办、找、许”。重点提示“办”字的笔顺,“找、许”容易写错的地方,如:找,漏写最后一笔“点”;许,右半边写成“牛”。

4.同学们,把你们写的生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好吗?看谁把生字宝宝写得最好看?(在小组内展示,相互评议)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看生字宝宝又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认读生字并组词)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喝水》,让我们再次走近那只聪明的乌鸦吧!

二、深入感悟

1.出示图片。(小组观察、讨论)

2.边看边想:我们在口渴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那么,这一部分应怎样读最好呢?(分组练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4.乌鸦喝不到水,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它是怎样想出来的呢?(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小结: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的事物,一边想出办法的。

6.观察第二幅图片。

7.以小组为单位,用长颈瓶、小石子等动手做实验,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的意思。(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小组汇报、师生评议。)

8.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造句练习、师生共评)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小组内练习,再展法读)

三、拓展练习

1.出示思考题: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表达见解、师生评议。)

2.教师拿出小动物头饰(大象、小猴子、袋鼠、啄鸟等)。启发思考:如果我们是这些小动物,我们会怎样帮助小乌鸦呢?(小组讨论,把合作想出来的办法表演出来,小组间相互评价。)

3.背诵课文。把这篇课文背着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加上自编的动作边背边演。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一听。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0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