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图书角三部曲【汇集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建立图书角三部曲【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建立图书角三部曲【第一篇】
面对新的形势,公共图书馆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旧习,坚持不断创新,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开辟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1)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办馆效益,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是摆在广大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沈阳市图书馆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图书馆,依托于省馆及国家图书馆,因此对普通图书没有长期收藏的任务。从发展的角度看,全国信息网络及电子文献的建设与发展,为馆际间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与方便。我们只有站在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定位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基于这些认识,沈阳市图书馆大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制定和调整了馆藏文献的重点收藏范围,把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作为迎接挑战顺应潮流的目标。在报刊收集方面,将收藏重点确定为沈阳地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的报刊、具有沈阳地方文献性质的报刊以及国家级并适合沈阳地区情况的报刊等。对知名度较高的报刊如《沈阳日报》、《沈阳晚报》、《辽沈晚报》、《大众生活》等保证其连续性,对近几年创刊的且拥有相当数量读者群的新报刊如《时代商报》等,亦做为收藏的重点。在图书采购方面,将重点收藏范围确定在辽宁省及国家级各种获奖图书以及地方文献的采购上。这样,整个馆藏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前提,系统收藏反映本地区历史发展和现实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重点入藏本地区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的各类文献,逐渐形成馆藏特色和馆藏重点。
(2)加强藏书建设的针对性。紧跟高科技发展的步伐,这是时代的要求。以辽宁省为例,在全省发展战略的调整中,非常注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升级。为此,在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工程及海洋工程等一些重大领域进行引进和开发,并在传统产业中进行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及集约化改造,努力实现高技术化。图书馆应根据这一重大决策,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有选择地介入若干重点科学研究项目,通过提供完整准确的科技查新,协助选定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立项选题,紧密跟踪与科研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广、快、精、准、新”的文献资源信息,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3)积极为地方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服务。当代社会发展表明,党政领导部门的各种重大决策,都必然涉及若干个学科、专业和部门,必须综合考虑科学、社会、经济、环境甚至伦理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即有可能给决策带来失误。图书馆可以依托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广泛收集和精心筛选,适时提供各种能够帮助领导决策的信息资料,并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方法等多方面的参考资料。沈阳市图书馆自1987年开始编辑专题资料,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服务,至今已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深得党政领导的好评。
(4)着力建立精品化文献资源体系。市场经济对图书馆采购工作的.要求是,尽一切可能使所采集的文献资料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在图书馆购书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采购工作不仅要有计划,更要体现一个“精”字。具体要求是,在文献选择过程中要精编,正确把握“适用”与“质优”的标准,努力做到“以用为主,兼顾收藏”,控制藏书量的增长,提高藏书质量,建立精品化的文献资源体系。
(5)加强网上资源的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载体类型日益多样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图书馆应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坚持印刷型文献与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并重的原则,优化馆藏结构。同时,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积极建设虚拟馆藏。
(6)合理调整藏书布局。图书馆的馆舍建筑是藏书布局的前提和基础,馆舍建筑的格局决定了藏书布局的基本模式。在我国,除近年来建成的新馆舍外,多数公共图书馆的馆舍建筑都是“重基藏,轻借阅”的封闭式建筑,在客观上造成了书库庞大、借阅空间狭小的局面。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图书馆的建筑格局进行改造,合理压缩基藏书库,扩大读者的借阅空间。此外,应对现有的藏书布局进行科学的调整,不能拘泥于二线制、三线制理论的束缚,而是要本着藏书方便利用、功能明确实用、运转灵活的原则,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读者的现实需求,进行馆藏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藏书布局的灵活调整。
(6)合理调整藏书布局。图书馆的馆舍建筑是藏书布局的前提和基础,馆舍建筑的格局决定了藏书布局的基本模式。在我国,除近年来建成的新馆舍外,多数公共图书馆的馆舍建筑都是“重基藏,轻借阅”的封闭式建筑,在客观上造成了书库庞大、借阅空间狭小的局面。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图书馆的建筑格局进行改造,合理压缩基藏书库,扩大读者的借阅空间。此外,应对现有的藏书布局进行科学的调整,不能拘泥于二线制、三线制理论的束缚,而是要本着藏书方便利用、功能明确实用、运转灵活的原则,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读者的现实需求,进行馆藏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藏书布局的灵活调整。
〔出处〕图书情报知识(5)。
建立图书角三部曲【第二篇】
自199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以来,我国的不动产事业有了飞速发展。不容忽视的是,在市场交易中存在一些混乱现象,与物权法立法的滞后,特别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如何完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成为我国制定物权法要解决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所谓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是指经权利人申请国家专门机关将不动产物权变动事项记载于有关不动产物权登记簿的事实。简称不动产登记。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根据、登记的程序、登记机关及效力等各项制度,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1949年到1956年我国也曾建立有不动产登记制度,之后一直中断到上世纪90年代才恢复。当时登记只是作为不动产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法律明确规定不动产登记不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手段,这种登记与民法上的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没有法律上的联系。我国目前有关不动产登记的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避免了上述偏见。但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规定很零散,登记程序不完备,多个登记机关、多头登记,登记机关具有行政管理性,这些问题有待在物权法中予以纠正和明确。
如“担保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规定,涉及到的登记机关有:有土地管理部门、林木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及公证部门。还有其他法律法规对登记机关进行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对登记只作出了行政效力的规定,只能满足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不动产行政管理的需要。现有的制度不能保护权利人对未来物权的请求权,或者说,权利人主张未来物权请求权缺乏法律基础。作为政府部门的登记机关,对不动产登记只能以行政法为依据行使管理职能,不能按物权公示原则的要求来服务市场,保证交易秩序和安全。
二、为什么要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
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有利于当事人及社会一般的第三人明确地知悉不动产的`现实状况,有利于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达到“静态秩序,动态安全”的法律目的。
因为物权具有绝对性和对世性,故物权的任何变动均应进行公示。交付是动产物权的公示手段,而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手段,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除抵押权以外)变动过程的生效要件,尽管从表面上看是约束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即只有经过登记才能发生不动产物权转移的效力。其实从最终意义上说,登记作为公示手段主要是为了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本质和现实生活的客观要求。因为,不动产的本来性质就是对不动产的支配权(物权),而这种支配权必须也应当依一种公开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人们从这种表现方式得知某不动产上物权的存在。不动产登记对第三人来说,基本的意义是权利变动让人知悉的效力,即登记的告知作用。
登记的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是指对任何第三人来说,不管真实情况怎样,以不动产登记簿所记载的当事人的权利内容为正确。“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之物权应该与实际的不动产物权一致,动产的占有与实际之物权一致,这是正常的法律秩序的基本要求。”现实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或者登记机关的过错,致使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与当事人的实际权利不一致。无论是谁的过错,登记对社会一般的第三人来说都应该是正确的,这是因为,登记是国家专门机关所为,当然也最具有社会公信力。
[1][2][3]。
建立图书角三部曲【第三篇】
如果我们以文献的内容是否涉及某一特定地域作为分类标准,便可以将人类全部的文献系统划分为超地域性文献与地方文献两大系统。而后者则是从地域角度出发,对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详细、客观的记录和研究。所谓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地域性,同时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只要文献具备了以上两个特征,则无论其出版地、出版期、文种、文献形式、载体类型如何,都可纳入地方文献的范围之内。
地方公共图书馆具备着地方文献资源积累的条件,而这种资源的积累能够相对全面地代表本地的地方文化。同时,它在为促进当地的各类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助力。
建立图书角三部曲【第四篇】
提要:
本文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和现实出发,提出将激励机制引进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管理,并对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及其全面提高素质,进行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在文章的结构上力求层次清楚,在写作特点上力求逻辑性强,文通理顺,这既是征文内容的要求,也是笔者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此外,在手法上从宏观着笔,微观收笔。
开展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馆员所认识,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认识其迫切性。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力,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馆员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基于此,汉川市图书馆于1994年底,将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到关系全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的馆员教育,坚持了3――5年,每年分两个阶段(学期)开展,力争馆员素质上一个台阶,作为一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实。
1、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虽然继续教育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馆员教育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观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馆员教育的战略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管理层即中层干部中,对馆员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馆员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的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岗位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馆员,对教育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之。
2、对象。
在我国,馆员继续教育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一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的教育。教育对象量大、面广且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开展教育必须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办学。
3、机构和管理人员。
我国图书馆大多无专门继续教育或职工培训机构,也少有专职或专管的人员。较普遍的是,由图书馆人事部、馆长办公室、辅导部或业务部等负责馆员的教育管理,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
4、师资和教材。
继续教育的师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师资以兼职为主,以图书馆内为主,主要来源于馆内业务岗位上的骨干,教学相长,又以此类教学活动作为这些骨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方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教材一般难尽人意,有些内容已显成旧或是馆员已经掌握了的,有些教材理论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5、时间。
继续教育,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图书馆更难有时间保证。在汉川馆的教育实践中,只好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实行时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余学习;二是不在减免工作量和工作定额的情况下,上班时间学习。
6、经费。
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以公费为主,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事业经费。但教育的效果是远期的,效益是潜在的和隐性的,而经费的付出是实际的、现时的。因此,经费压力较大。从汉川馆实践看,自费公助加奖金是现实和可行的一种方式。
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实看,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管理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师资多样化且以兼职为主,教材不尽人意,教育对象多层次,内容多样,办学多形式,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我国图书馆员教育难以采用严格、有效地行政管理模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管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唤醒其开展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心态,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汉川馆从1995年开始尝试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图通过激励机制,建立馆员教育管理体系,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其内涵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馆员通过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通过教育及其考评,将馆员素质同明确的量化指标、目标联系,将这些指标同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联用,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科学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管理,包括观念转变、立法保证、规章制约,健全教育机构,控制教育内容以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
1、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让馆员从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立法保证和规章制约。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从1995年10月1日起,该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受聘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者,需依法进行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学时。这样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馆员教育作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法保证。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汉川馆在无相应法规提供立法保证的情况下,制订了有关继续教育的暂行办法,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管理、激励机制作了具体规定。按规定,全馆业务技术人员需参加教育,每年不少于40学时。该办法成为全馆教育的制约性规章,使图书馆教育有章可循。
从笔者自身情况来看。1986年3月,派至孝感地区(今孝感市)图书馆,系统地受到了为期一月的“全区图书资料管理干部”培训。1988年9月参加电大图书馆学专业学习。1992年11月,参加由地区人事局、文化局联办的(全脱产)图书馆业务培训。1997年1月,参加汉川馆的业务培训。成绩合格,先后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验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3、健全机构。
有了立法和规章,还须健全执行机构,以保证法律和规章的贯彻实施。汉川馆在继续教育管理实践中,确定馆员教育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每月双周五组织全体馆员进行业务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分进入人事档案。
4、内容控制。
继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办学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使教育的内容控制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汉川馆通过对课程、学时、学分等方面的`控制和激励,将内容引导和制约到以下4个方面。
(1)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包括行为修养、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人的素质比人的知识、智力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更重要,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开展。
(3)图书情报现代化新技术和新知识教育,多以研讨和馆内外讲座的形式开展。
(4)语文课程学习,包括外语、古汉语和写作等。
5、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对继续教育效益进行评估,认定教育的成果,可以用事实向人们展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教育考核评估体系,是馆员教育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育及其激励机制,保证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科学管理,促进教育的发展。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馆员的自身道德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李鹏同志在致国际国联第62届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高度的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图书馆员神圣职责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更高要求。
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等具体行为上,确切地说,素质才是一种“实力”,拥有“实力”的馆员才能成功地适应读者的各种需求。素质也是一种潜力,有了它就可以在岗位上作出有价值的创新。道德是素质的充分再现,是道德的基础,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的,是人们内在的品质,包括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文化程度、科学知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内涵。一个合格的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勇于冲破陈旧的思想禁锢、狭隘的思维方式,自足的心理障碍,求稳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否则,何以谈接待社会各类层次的读者群。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提高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青年,更要注重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文化工作者的形象。
参考文献:
4、贾弘业。北京市通过地方法规:受聘专业人员要接受继续教育跟上时代。信息时报,1995―10―3(1)。
5、王裕学。谈图书馆人的道德建设。图书馆论坛,1997(1):62―65。
建立图书角三部曲【第五篇】
[提要]本文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动力和现实出发,提出将激励机制引进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管理,并对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及其全面提高素质,进行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在文章的结构上力求层次清楚,在写作特点上力求逻辑性强,文通理顺,这既是征文内容的要求,也是笔者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此外,在手法上从宏观着笔,微观收笔。
开展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馆员所认识,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认识其迫切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馆员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基于此,汉川市图书馆于1994年底,将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到关系全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的馆员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坚持了3-5年,每年分两个阶段(学期)开展,力争馆员素质上一个台阶,作为一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现实。
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虽然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馆员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馆员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战略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管理层即中层干部中,对馆员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馆员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的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岗位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馆员,对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之。
对象。
[1][2][3][4]。
建立图书角三部曲【第六篇】
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方案为推进全民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孩子读好书、勤读书、好读书、会读书、以书为伴、快乐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形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品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需要。学校决定在2至5年级学生中间开展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活动。方案如下:
该阶段的重点是宣传、发动,各班主任要广泛宣传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意义,发动学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同家长携手并肩建立好“家庭图书角”。
广大同学要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发动家长,将家庭内的图书归类整理,统一放置,有条件的可适当购买一部分自己喜欢的图书,创建一个适合读书的氛围。争取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让“家庭图书角”在同学们的家中尽显风采。
“家庭图书角”建好以后,利用5、1长假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确立学生小评委,到本班各位同学家中参观“家庭图书角”的建立情况,开学后,在每班内评出xxx个优秀家庭图书角。
对于各班评出的优秀家庭图书角,请家长为其拍好相片,在5月20日之前交到学校班主任处。每班评出1—xxx个“书香家族”,学校组织召开读书交流会。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实践证明:帮助孩子建立“家庭图书角”,引导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家庭图书角”的作用,是使儿童达到知识彼岸的有效途径,更是丰富家庭文化生活的源泉。我们相信,“家庭图书角”在每个家庭中,既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家园,更是提高家庭成员素质的有效载体。随着家庭图书角的逐步普及,它必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社会。
建立图书角三部曲【第七篇】
同学们:
大家好!
书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带给我们宽广博大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眼光,见微知着的智慧。读书能帮助我们体味人生,感悟生命;读书能推动我们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读书能促进我们增智增慧,成长成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亲近图书,以读书求新知,以读书求进步,以读书求发展。
无论是古还是今,历史上都有许多爱读书的人,而他们也正是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之快、存量之大,可以用“光的速度,海的容量”来形容。因此,谁掌握更先进、更丰富的知识,谁就会抢得发展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我们只有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书店,挑选自己最喜爱的书籍;走进阅览室,阅读自己最需要的书籍;登录读书网站,畅游知识的海洋。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与志向,选择所喜欢的书籍,每天读一小时,每月读一本,持之以恒,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吧!与家人、朋友、老师共读书。让我们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多要求父母带你去书店、图书馆,每天和同学共享阅读的好时光。让我们积极向家人、朋友、老师推荐和互赠好书,一起品评好书,让醉人的书香飘满长中校园,让我们在读书中分享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享受。
——读书吧!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活读书。让我们在读书学习中吸纳先进的现代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在读书学习中了解并弘扬中华的美德;在读书学习中不断实践与创新;让浓浓的学习氛围包围着我们促使我们掌握知识。
全体同学,让我们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吧,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新的风尚。让我们把读书活动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让我们为建设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倡议人:_x。
20_年_月_日。
建立图书角三部曲【第八篇】
途径一:上导师所在大学和院系的主页查询。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大致能了解到导师经历、工作状况和粗略的学术研究情况。
小窍门这里大家要关注一个新趋势,如今大学里一部分导师开始建立自己的博客,与外界进行交流。如果你选择的导师有自己的博客,你不妨经常上去转转,上面有许多导师工作与生活中的信息,这是一条不错的渠道。
途径二:通过你所报考学校和院系的一些相关论坛以及百度、谷歌等搜索工具查询。这些搜索工具中,首推各大院校的论坛,在那里会有一些关于导师的讨论,更有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如北京的水木社区,武汉的白云黄鹤社区,上海的日月光华社区等等。)。
途径三:通过专业学术网站(如中国学术期刊网)或者图书馆搜寻导师的著作与文章。学习研究这些文章,以了解导师的学术研究情况。
途径四:直接与导师接触。如果你居住在所报考学校的城市,可以抽时间去听导师的课,甚至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争取与导师交流沟通,这是最直接地了解导师的好方法。
途径五:通过你周围的人。如果你有师兄师姐或者老乡正好是导师的学生,或者与导师有一定的接触,通过他们就能了解到上述4个方面的信息,尤其能了解师生相处情况。因为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在与他周围的人接触的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他的学生或者熟人获取的类似信息,是其他途径所无法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