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入党 >

在党建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抓实基层夯实基础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好学生发表时间 3382188

 

在党建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抓实基层 夯实基础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区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强化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推进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

一、坚持固本强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成效。一是抓教育培训提智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依托区乡党校阵地,采取“理论授课+书记交流+实地教学”等方式,围绕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分类分级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举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业务专题培训班11期600余人,乡村干部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育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实施村干部后备力量储备行动,落实1名乡镇领导班子、1名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带1名后备干部的“2+1”培育机制,全区储备培育后备力量25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53名。开展跟岗锻炼,选派16名村干部到东莞及省内市外跟岗学习。二是抓组织建设强功能。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持续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聚焦农村和城市基层党组织两个重点,排查识别1个先进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2个后进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16个先进村(社区)党组织、16个后进村(社区)党组织。深入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细化制定后进党组织“一乡一策”“一村一策”整顿措施,推动抓好后进整顿提升。选派148名优秀年轻干部在45个村(社区)驻村帮扶,全面开展驻村履职分析研判,优化调整驻村干部5名。严管党员队伍,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确保党员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2023年来累计发展35岁以下党员104名。三是抓基层减负增效能。建立职责准入和动态调整制度,制定区乡村三级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负面事项清单“四张清单”,进一步理顺各级职能职责。规范借调工作,先后2次印发工作提示,采取全面摸排、分类清退、规范借调程序等方式,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借调人员清退工作,持续为基层赋能增效。出台《区村(社区)办公阵地管理规定(试行)》,制定村级阵地建设8条措施,建立村级挂牌准入制度,开展“亮颜”行动,整治村级机构挂牌多、办公环境脏乱差等问题80余个。

二、强化发展创收,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一是盘活闲置低效资产释动能。坚持多渠道、多形式运营资产,高效合理盘活闲置资产,实现集体资产增值保值。累计盘活闲置低效项目11个,资产原值32586万元,项目盘活后年度总产值预计3182万元。严格闲置资产监督管理,按照“村申请、乡审核、区审定”流程,完成需确权项目1640个,资产原值98.40亿元。搭建产权交易“一张网”系统,实行“一项目一档案”全流程管理,规范闲置资产流转交易,完成产权交易11宗,交易总额175.63万元,受益农户159户。二是组建强村富民公司创平台。坚持政府主导、公司化运行原则,组建区级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1家,乡级强村富民公司7家,吸纳23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股或相互持股经营,探索建立“区管国有企业+社会运营方+乡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区国有平台公司+乡级强村富民公司”等合作联营方式,整合片区资源、资产、资金联动开发,实现资源统筹、人才共用、合作共赢。目前乡村两级强村富民公司覆盖4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就业107人,发放工资69.5万元,年经营性收入677万元。三是创办强村富民工坊拓路径。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带动、集体运营、群众参与”原则,充分利用闲置门面和劳动力等资源,创办强村富民工坊18家。探索“企业+工坊+村集体+群众+市场”方式,通过企业带动,把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社区),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推动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资。健全经营业绩考核与报酬管理制度,参照“5221”分配模式,制定完善工坊利益分配标准。目前全区强村富民工坊年经营性收入6223万元,年总收益1281万元,发放务工工资286.4万元,带动就业320人。

三、突出资源整合,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一是树立党建共建理念。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机制和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解决实际问题。《x: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经验做法被《x组织工作》刊发。选聘454名社区工作者,43名社区指导员,198名街道社区兼职委员、移民管家等队伍参与社区治理,推动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服务下移。建立多元保障机制,落实每个社区每年运转经费6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0万元,联建单位每年为社区解决急难愁盼经费不少于2万元,有效保障社区高效运转。二是整合基层共治资源。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一贯到底的组织链条,推动城市治理触角向最末端延伸。健全党建联建制度,市、区两级20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结对联建,帮助基层解决问题356件。实施网格、人员、事务、服务、数据“五个整合”,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网格制度,推动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彰显。创新红色物业365品牌建设,成立9个物业企业党组织,146名社区委员到业委会、物业企业交叉任职,推动138个小区物业服务提质增效,全区小区物业投诉办结率98%,投诉率同比下降20%。区名城世家二期、天都二期被评为全省“美好家园”小区。三是搭建服务共享平台。健全服务阵地体系,突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市区联合打造许韵兰公共阅读空间等便民服务场所,提级改造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40个党群服务驿站,构建党务、政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集约高效服务体系。推动工青妇等20余项便民服务下沉社区,实现“一站式、一次性”办结。做优服务活动功能,广泛开展“七进社区”志愿活动,孵化“铜城义工”等一批社会组织,800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一线,服务居民1.8万余人次。做活集体经济支撑,坚持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同步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办物业公司、家政企业等实体23家,接管低效物业、老旧小区、夜市摊点等场所17个,43个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616.7万元,推动社区治理、发展、服务互融共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7 338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