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县委书记在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今年来,我县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要求,以组织体系、队伍培育、赋能增效为主抓手,以提升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为主目标,突出抓好农村、城市两大主阵地,持续推动“黔中砥柱·x先锋”品牌创建走深走实。
抓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力。一是结对联系定职责。建立基层党建“3+N”结对联系机制(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结对联系乡镇<街道>和县直工委、县直工委班子成员结对联系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结对联系村<社区>),落实“六个一”工作要求(通过列席一次党委<党组>会议、参加一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或党(总)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习、开展一次谈心谈话、组织一次调研指导、协助办理一件实事、形成一个综合性成果报告),对基层党组织落实民主集中制、组织生活制度、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驻村干部管理、后备力量储备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全县基层党组织规范党务、厘清思路、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协调资金40余万元,解决村办公楼修缮等问题33个。二是整顿清理促规范。出台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村级事务准入备案管理制度,切实解决村级牌子多、事多、表多等突出问题。对全县各级党组织设置和运行情况进行大排查、大清理,排查整顿各类问题200余个,清理空壳党支部3个,设立6个城市社区基层党委,解决超大党支部问题。抓实园区党建,研究设立x区综合党委,建强“红色培育党支部”,进一步理顺组织关系。三是双整双创促提升。扎实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分级负责,采取看、访、评三步工作法,排查识别纳入后进乡镇党委3个、后进村(社区)党组织39个,培育创建先进乡镇党委3个、先进村(社区)33个,制定“15+3+4”整顿提升共性和个性指标,制定“一镇一策”“一村一策”,通过先进带后进、乡镇交叉督导等举措,完成整顿提升29个。
抓队伍培育,提升战斗力。一是关口前移强储备。制定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执行发展党员县级政审联审制度,对新发展党员档案进行提级审核,有效防止“带病入党”“违规入党”。目前,储备后备力量735名,发展党员128名,其中农村党员94名。常态化开展“1+2+N”和“2+1”结对联系,切实加强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三新”领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二是管育结合提能力。创新“课堂授课+案例分析”“现场模拟+交流研讨”“随堂测试+结业考试”“3+”结合模式,举办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等培训班,通过外出跟岗学习、“擂台比武”、免费学历技能提升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队伍履职能力。今年来,选派17人外出跟岗,组织105人参加学历提升,组织1300余人参加县级示范培训。三是关怀激励振士气。按照“一人驻村、全员帮扶”的原则,派出单位在项目、资金上给与帮扶和支持,落实驻村干部生活补助、交通补助等待遇。强化党内关怀,推荐表彰91名先进个人和41个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一线占比达63%,定向村干部招录编制人员4人,4名村干部拟享受乡科级副职经济待遇。
抓赋能增效,提升服务力。一是“强村富民”增动力。采取“县级统筹、乡镇主抓、平台共建、抱团发展、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建立三级联动、结对联姻、联农带农机制,探索创建“强村富民”公司23家,创办“强村富民工坊”53个,推动15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运营项目390个,实现政策分红977.81万元、效益分红1449.47万元、集体分红24.44万元。二是“数字赋能”提效力。深化运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在城市社区试点推行微信“一码通”,探索线上点单、线下响应服务新模式,为搬迁群众办理实事143件。用好“沿江党建联盟”数智服务管理中心,实现污染治理、水上安全、森林防护、隐患排查、基层治理等“一网统管”。三是“党建联盟”聚合力。按照行政区划、区域特色、集中连片原则,围绕培育点、连成线、拓展面思路,将全县22个乡镇(街道)划分为5个片区,探索“党建联盟”区域党建和“党委轮值”工作机制,分片区开展乡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擂台大比武”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沿江党建联盟”片区通过联合举办培训班、组织新党员集中宣誓、开展“古村焕彩·乡遇焕河”系列活动等,探索推进“四联五共六示范”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沿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