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再过1小时是几时并能准确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上学时起床、上课、做操、吃午饭、放学、睡觉都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每天的生活中就已经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因为他们认识钟表、认读时间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所以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地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能辨认出大约是几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学难点: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认识大约几时,能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学具准备:两针钟面模型学具,课堂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唱儿歌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首歌,然后猜猜歌里唱的是什么。(多媒体出示: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谁猜到了?(钟表)对,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钟表。
(二)欣赏钟表。
师:大家都见过钟表吗?(见过!)老师给分享的“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10篇】”,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和它交朋友。(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猜谜语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师:同桌两人共用一块小钟表模型,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引导学生)。
2、学生汇报。(有数、有分针、有时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教师适时板书)。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提供认识钟表的两针钟表模型,放手让学生观察、跟同桌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认识整时。
1、借助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
师:我们看钟表可以知道时间。(媒体播放学生上课情景)这是学生们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上课)你知道你们是什么时间开始上课的吗?(8点)同学们8点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法,在数学上我们把8点说成8时。(板书:贴钟面,写8时)同学们学习了一上午,不知不觉地到了中午,这时我们该干什么了?(媒体播放学生吃午饭情景)(吃午饭)那这又是几时啊?(12时)(板书:贴钟面,写12时)午饭过后,我们接着进行下午的学习,就这样充实的一天校园生活结束了,这时我们背起书包放学回家了。(媒体播放学生背书包放学回家情景)这是几时啊?(3时)(板书:贴钟面,写3时)。
设计意图:从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让数学走近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搜集信息,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认识整时并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8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12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3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你们发现什么了?(三块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分针指向12的时候钟面显示的时间就是一个整时。(板书:整时)比方说9时是一个整时,谁还能再说出一个整时的时间?同学们再看,为什么分针都指向12但是三个钟面表示的时间却不一样呢?(因为时针指的数不一样,时针指8是8时,时针指12是12时,时针指3是3时)。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是8时)谁能像他这样说?谁还能说?谁还愿意说?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12时?那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3时?你发现了什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同学们你们真棒,都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那在这三个时刻里,最特殊的是几时?(12时),对,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重合在一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说整时。
4、拨整时。
(2)小组合作,同桌互拨整时。
师:下面右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左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然后左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右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开始!
(3)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说整时、拨整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5、认识电子表表示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带有时针、分针的钟表,我们写整时的时候是用文字表示的(板书:文字表示法)李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种电子表。它们也都显示的是整时,你知道这个是几时吗?这个是几时呢?这个是几时?那电子表是怎么表示整时的?(电子表表示整时的时候中间两个竖着的点,后面两个0,前面的数是几就是几时)(板书)那8时的电子表形式谁会写了?(板书:电子表表示法)谁想到前面来试着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写并说是怎样想的)你们还想写吗?完成你们题卡的第1题:分别写出12时、3时的电子表形式。(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最后核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出整时的两种写法:文字表示法和电子表表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整时,探究再过1小时是几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是几时?(10时)看!我们的分针和时针都动起来了,现在10时过1小时了是几时?(11时)11时过1小时是几时?(11时过1小时是12时)12时再过2小时是几时?(12时再过2小时是2时。)。
(四)探究“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师:同学们现在是几时?(2时)那现在这个时刻你知道吗?(媒体演示2时过一点儿)(学生汇报)这还是2时吗,这过2时了,我们就说成2时过一点儿。这个怎么说?(3时过一点儿)同学们再看,(媒体演示快4时了)那这又是什么时刻?(学生汇报)这还是3时过一点儿吗,这是离4时更近了,我们就把它说成快4时了。那这个怎么说?(快5时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过1小时是几时以及明白大约几时了,在突破本课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观察能力。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快乐的周末(连线)。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周末吗?上周六小明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天,你知道他什么时间干什么了吗?完成题卡的第2题。
2、区分两个8时。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那天睡觉的时间是几时?(8时)。诶,怎么同样都是8时,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小明上午8时起床,晚上8时睡觉)。
3、读儿歌,猜时刻,画时针:上午不上午,下午不下午。两针合一处,太阳猛似虎。这是几时?(学生汇报:12时)我们画12时的时针应该又粗又短,它指向12。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这是几时快说清。这是几时?(学生汇报:6时)你会画出6时的时针吗,画在题卡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天有两个8时,为高年级学习24时打好基础。通过猜时刻画时针让学生认特殊的整时并根据时针的特点画出整时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教师寄语。
1、知识拓展。
介绍古代的两种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以及简介它们的工作原理。
2、畅谈收获,教师寄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李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丰富本节课数学学习的文化历史内涵;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寄语从情感上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一、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
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曲的线直线图形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五边形,六边形。
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三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刘老师就给分享的“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10篇】”,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小雪人告诉我们答对了。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嗯,钟表的作用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咱们先看看它长什么样吧!(出示课题)。
〔评析: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认识钟面。
a.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钟面,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小钟面,来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钟面)。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三、认识整时。
1.认识。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演示课件)。
2.巩固。
a.抢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几时?指着4呢?
b.真不错,欢迎小朋友们到智慧屋来做客,看看谁最聪明,能发现这些钟面时刻相同的地方。(出示8时、6时、1时)。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c.能很快说出钟面上的整时吗?这么自信,那好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出示3时、4时、11时、12时)。
d.现在二人一组拨钟练习。
3.认识电子钟。
现在你们和有着分针、时针的钟表成为好朋友了吗?其实还有一种表,长得很奇怪,要不要看看?(课件演示早晨,晶晶的房间)看到了吗?这是什么表?电子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课件上演示7:00)。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和学生唱“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问:“1:00,你的好朋友呢?”教师戴上1:00的头饰,原来在这儿呢!)。
四、练习。
1.小明的一天。
2.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
我看小朋友们精神百倍,那咱们再来一个智力大比拼好吗?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四篇】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不足之处:
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9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科书第6页得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输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再班内交流。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这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天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在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六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4页、85页。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认整时、记录整时。
特殊时刻的认识。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创设数宝宝情景。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生自己观察钟面,思考钟面上都有什么。
(2)提问:谁知道钟面上的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一样吗?
(3)学生在其他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4)演示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学生用小手指模仿操作。
2、归纳总结认识整时。
(1)依次出示三个钟面,分别提问:这是几时?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3)归纳总结: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
(4)巩固新知:
拨一拨,说时刻。
(5)认识电子计时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投影出示教材85页的第一幅图。
(1)提问: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师生共同完成其他几幅图。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2)问:小明9时在干什么?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却不同?
2、判断时间。
3、过几小时是几时?
4、拓展新知。
你知道吗?(课件展示书上85内容)。
(四)全课小结。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九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64至65页,练习九1至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0的分解和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若干、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要带大家去广场走一走。那我们就赶紧出发吧!(出示p64页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10的含义。
师: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师:请大家打开书p64,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师:好了,停下来。画面上有多少个人呢?你是怎样数的呢?(让一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师:大家数了9以后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一共有多少只鸽子?哪位小朋友来数一数,(让一位学生出来数一数)。
师:你数得真准,能告诉大家从哪数到哪吗?还有谁根他是不一样的吗?
小结:看来无论从哪开始数,只要我们不重复,不漏数,就能把它数正确。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鸽子的只数和师生人数,并从中抽象出数10。
师:刚才同学们数到了10个人,10只鸽子,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用小珠来表示10?(让几个摆的不一样的同学到黑板上摆一摆)。
师:咱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同学摆的,他们摆的都是10个,他们摆得怎样呀!
小结:10个人,10只鸽子,和刚才摆的10颗小珠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师: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看看我们的身体,哪一部分的个数也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小朋友以后数到数量是10的物体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平台,通过学生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知道了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10以内数的顺序。
师:老师把计数器也请来了,看这有几颗小珠,可以用数字几数表示,有办法让他们变成10颗吗?现在是几颗?也就是9添上1是10,10怎样变成9。
师:哪10前面一个数是几?9的后面一个数字是几?
师:找得真准,请小朋友把尺子放在桌面上,老师也找来一把尺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数字,倒着来读,这样读是从小到大排,倒过来读是从大到小排。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10比9大,9比10小。
师:能把第10颗找出来吗?
设计理念:利用计数器上9颗珠子再增加1颗的演示过程和从直尺上找10,让学生明白9个再加上1个就是10个,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让在学生充分认识了6和7,8和9的基础上,放开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9与10,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知数的顺序;紧接着让学生指出这一排中有10颗珠和第10颗,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建立数感。
(三)、比大小。
师:9和10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打开书p65页,跟他们比比大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如果不看点子图,10除了大于9外,还可以大于几?师:10大于9,10大小8,谁能把它全部说出来呢?也就是10比排在它前面的数大。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10了,我们还发现了9小于10,10大于9。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观察点子图,直观地比较出数10与相邻数的大小,再放手让学生说出10比排在它前面的数都大,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也经历了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四)、10的组成。
1、游戏激趣。
师:今天大家学得真认真,现在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那就快点坐好吧!瞧,这里有一些漂亮的小球,请一位小朋友随便抓一把,我只要看还剩几个就能马上猜出他抓了几个,谁愿意来试一试,还有谁想试。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那就快点拿出十颗珠子,看谁拿得最快。先听清楚要求,老师说开始才开始,分一分,想一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比比谁摆得又快,想的方法多。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分成作好铺垫,同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有一个课堂调节的作用。
(学生动手分一分)。
2、动手分一分。
师:分好了吗?老师这也有10个回片,我请一个同学来分一分。(请一个学生上台分,一边分老师一边记录)。
师:10的分成有这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记住呢?(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游戏巩固。
(2)对口令。
师:我们再玩个对口令的游戏,你也要把手指伸出来好吧!。(师生对口令)。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再让学生用手中的小珠代替老师的小球,充分动手分一分进行验证,最后还通过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不仅将原本枯燥的分合练习形象化、趣味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对数的直觉不断增强,强化了数感。
(五).学习10的写法。
1、师:这么快就记住了,那10该怎样写呢?首先观察10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因此在写10时要占两个“日”字格,在左边格子里先写1,右边格子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请大家打开书p65也来写一写。
2、展示几个同学生写的本子,集体再次强调在写10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在数轴上独立地填好数再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巩固学生10以内数的顺序。
2.练习九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电视上看到的神七发射时的情景,然后模拟从10数到1发布发射命令,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学生先独立完成第3题,然后完整地说一说10的组成。
4、补充练习。
圈一圈。
(1)圈出左边的10个图形。
(2)从右边数起给第10个图上颜色。
通过圈一圈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基数与序数的意义区别。
四、小结。
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学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回忆这一节课所学到了一些内容后老师作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
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十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1小时=60分。
四人小组合作。
钟表模型。
通过师生谈话,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我的一天”。
1、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采用“几时几分”的计时方法或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在活动纸上写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教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在钟面上画上时针分针的方法表示。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一天作息时间安排。
3、班内展示、评议。
(1)“我说我拨”形式。即自己边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
(2)“我拨你说”形式。即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其他同学读写是几时几分。
(3)“我说你拨”形式。即汇报同学说出时间,其他同学在钟面上拨出时间。
4、提高性练习。教师拨钟面让学生说出几时几分。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5、调整完善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素材(如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工厂商店作息时间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举出更多的时间的例子。
解决问题。
课本p92,例题3..
1、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的时间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还要完成作业,他该怎么安排时间呢?
1、出示例题。
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
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
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
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时间找出来。
2、解决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检查一下,解答正确吗?
4、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根据做事的时间来思考,可以先把不可能的时间去掉,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想一想,应该怎样找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帮亮亮找出正在做某项事情的时间。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