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集聚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33735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集聚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第一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大局,积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有效地减少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突发事件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在县有关部门、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推动下,我县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应对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已经形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众多领域已进入突发事件频发的高风险时期,应急管理工作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我们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强化应急管理意识。为此,就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我县应急突发事件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建立了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但不可否认,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各级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副县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全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切实做到“认识、组织、人员”三到位。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设立了交通、水利、卫生、民政、治安等多个专项应急管理工作组,逐步形成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转机制。全县12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应急办与党政办合署办公,分管副职具体抓,设3-5名专职人员负责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全县194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信息员,为实现“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除、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应急预案体系逐步修编和完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新修订《**县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县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县粮食应急预案》、《**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辖县实际情况、职责范围,都制定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了部分专项预案。

(三)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预案可操作性。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专兼结合、整体联动”的原则,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演练。全县共建立治安巡逻、公共卫生、森林防火、矿山救援、疫病防治、抢险救灾、专职消防等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力量1500余人。交通、消防、环保、卫生、气象、城建、电力等部门和大土河公司、东江煤业等企业储备了大量运输工具、防毒器具、五金工具、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物资。同时,加强对应急人员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督促并配合企业组织各类应急预案专项演练。通过对设定事故的成功演练,校验了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救援水平,促使其熟练掌握应急运行程序和处置方法。

(四)注重宣传普及,提高群众应急意识。通过网络微信平台、报刊、大屏幕、图版等方式,以及深入推进应急知识进社县、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自救和互救能力。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相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安全月”、“防震减灾宣传周”等活动期间,组织宣传活动,散发宣传资料。同时,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条幅和版面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应急救援方面的知识的宣传,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民众基础。

(五)严格风险预防,加强隐患整改落实。牢牢树立“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重”的应急管理理念,突出事前的防范和整治,把风险隐患排查及整改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经常性、长期性地开展。结合近几年工作实际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制定了《**县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方案》等,每年都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制定方案措施。对各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详细排查,认真进行了登记、建档、评估、备案和监测监控等工作。去年按照国务院、省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安排部署,我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全方位领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全面登记风险隐患类型、形成原因、责任主体、应急资源能力和负责领导及联系人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汇总、装订成册、建立台账。

(六)加强应急值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报送及处置制度》、《应急值班指导协调检查制度》和《应急协调联动工作制度》等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实行由领导班子成员带班值班制度,完善24小时值班工作机制,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具体人员,把政务值班和突发性事故事件处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坚持突发性事故、事件在接报后第一时间向县领导报告,重大事故直接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报告,确保了县委、县政府处置重大紧急情况时指挥有力、应对从容、及时有效。

二、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我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己任,把应急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全力以赴开展好各项应急工作。

(二)开展应急演练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做好日常突发事件监测和物资储备的前提下,我县积极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及时查找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应急指挥、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广大群众应急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等综合能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保障。突发事件中遭受侵害、损失较大的往往是基层群众。因此,我县切实加强应急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基层群众的宣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督导检查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我县根据不同时期灾害发生的特点,加强定期不定期地督导检查,全面准确掌握辖县灾害的种类、分布情况,提高前期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及时处置。

三、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各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整体不高,能力参差不齐,对应急管理理念理解不透,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预案概念不清,造成部分应急预案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应急队伍种类不全,装备不足,技能掌握不精。同时,应急物资分散且装备落后,救灾物资准备不充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低标准阶段,影响到实际救助能力。

二是应急专家人才非常缺乏。县各类应急管理专家和救援专业技术人员过度缺乏,县应急专家队伍、义务救援队伍及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未能有效开展,应急项目规划和预案大部分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欠缺科学性。

三是财政应急资金明显不足。由于财政资金压力,县应急物资、避难场所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等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装备落后,应急处置基金未设立,应急演练的规模小、类别少,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经济下滑,企业效益不景气,导致企业自身应急工作经费投入不能完全到位。

四是社会公众责任意识薄弱。由于社会舆论影响和宣传教育的缺陷,“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还未真正形成,社会公众缺乏主动参与应急管理活动的意识,群众参与意识不高,应急处置社会动员机制难以有效开展。

五是部分企业负责人意识差。安全意识、应急意识麻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应急管理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自身应急设施及装备不完善。由于部分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差,留不住人才,致使企业在管理结构中缺少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形成长效的培训演练机制。

四、进一步强化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努力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制。进一步规范全县各类应急机构的科学设置,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同时,开展全县应急机构重新登记、备案工作,形成组织机构网络,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职责任务,真正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的应急管理体系,做到登记在册,心中有数,建立“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确保平时有管理,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调能用。抓紧推进县政府应急总指挥平台系统建设,提升应急决策指挥能力,整合各部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平台之间及与县总指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最大限度保证应急指挥及时、迅速、有效。

(二)大力构建全县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加快镇、村两级和中小学校、重点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促使应急预案更符合实际,操作性更强;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不断修改完善,做好预案备案,建立台账,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全县预案体系。在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竭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专群结合”的原则,制定应急队伍建设等相关方案,充分发挥公安、消防、卫生、民兵等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组建县应急专家组和应急志愿者队伍;探索、创新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思路,切实发挥镇级派出所、联防队员、医务人员、民兵组织和社会保安的作用,组建镇级综合应急队伍;动员各村

(居)委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发动社会一切可用力量,做好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同时,加强应急队伍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强化培训演练,强化协调联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应急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及综合应对和紧急处置的能力,抢建统一高效、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应急救援体系。创新培训方法和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知名专家做应急管理方面的报告、讲座,对广大领导干部进行普适性宣传教育,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到外地参加专题性学习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

(四)尽力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按照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规划建设应急保障基础性项目,加快建设应急物资仓库,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配备专业救援队伍的抢险救灾设备;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基金,为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县域,加强辖县抗御常发性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村(社县)自身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公共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督促企业加大应急经费和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设施设备、应急演练等方面的投入。

(五)着力深化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条例》的宣传力度,落实好部门职责任务,强化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印发宣传单、张挂标语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月”、“防震减灾宣传周”等活动期间,针对各类易发公共事件,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广泛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人人都是应急安全员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全面提高我县各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水平。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第二篇】

根据县政府办《**县20**年应急管理工作考核评分办法》要求,在县政府应急办大力指导下,我社积极组织开展了应急管理的宣传、演练和风险排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县供销社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利用单位学习日,广泛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其它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避险知识和公共安全知识的等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预案手册的具体操作使用,切实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信息报送、隐患排查工作,为应急管理做好充分准备。我社根据县政府应急办《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一是积极加强了应急管理的组织建设。根据县政府应急办的要求,重新调整了了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网络工作机构。同时,加强了政务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机制,严格值班值宿制度,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了信息报送工作。完善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网络,严格按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限要求,认真做好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工作,增强信息报告的实效性、可靠性,确保上级领导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下达指示,保证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了危险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单位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带头定期深入联系企业,积极开展各种隐患的排查工作,全面了掌握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并及时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同时,积极开展隐患的整改工作,能马上整改的立即整改,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不能马上整改的,及时向县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

三、加强应急预防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一是及时修订档我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册。我社根据县政府应急办的要求,及时对县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册进行了修订,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县社突发事件应急模拟演练的工作。组织开展一次档突发事件应急模拟演练活动,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做好应急演练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第三篇】

从事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一年多来,经过自学、参加自治区应急管理专职人员培训班学习以及参观兄弟县市应急管理工作经验,对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考核及自查,发现各级领导干部及群众对应急管理概念不清、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工作不力的问题普遍存在,关于如何做好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谈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应急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能所在,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各国政府都在开展着应急管理工作,只是一直以来没有做出应急管理这一提法。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危机应对工作势在必行。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发生以后,国务院专门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相继于2006年各省、(市)县也按照要求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但值得思考的是,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应急管理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最基本就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居安思危,从我做起,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健全机构、配强队伍,提高从事应急管理的本领。

干工作必须从抓健全机构、配强队伍入手,那就要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根据上级精神,县乡两级均能够及时调整充实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但普遍没能配齐配强专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尤其是有的乡镇、部门根本没有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从规范应急管理机制,理顺体制入手,县乡两级要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各部门(单位)要明确分工,确定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配齐应急管理专兼职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同时加强县乡两级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及专兼职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每半年开展一次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专业知识的业务技能。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程序,形成上下联动、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加大应急管理工作投入,解决无钱办事问题。

领导重视,加大工作投入力度,是确保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应急管理工作关系政府职能行使的全局,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检验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以及践行党的宗旨意识的最有效途径。防范未然、居安思危,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我们这个旅游县城,边疆县城,自然环境以及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按要求配齐办公设备,做到“有办公场所、有值班室、有应急指挥车、有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密码柜、文件柜”;同时在人手一台电脑的情况下配备一台中转专用电脑,确保机密安全。另外,将应急管理办公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经费足额按时到位,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

四、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应急知识普及率。

应急工作最终目的是预防和避免突发事件发生,减少灾害损失,确保社会安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那么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全民应急能力,增强全民应急意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班子带头、各级应急管理委员会带头学习应急知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知识及应急常识宣传;编制图文并茂的应急知识(应急自救互救常识)宣传册,下发各乡镇、各社区、各村、各单位,向法制工作“六进”一样,做到应急管理“进机关、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使应急知识宣传工作不留死角,达到应急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提高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率,增强全县人民应急处突的防范意识。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五、认真细致地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应急演练工作。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经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之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操手,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平台。只有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才能保证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时,各部门各系统间行动有序,达到快速高效地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目前,虽然各级均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编制预案时普遍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或是制订预案时不能真正发挥专业人士作用,往往是由秘书或工作人员闭门造车私下拟订后,草草了事。普遍不能够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致使预案缺乏操作性。另外,制订的预案又不能够及时进行演练检验,及时查找问题进行修订,使制订的预案缺乏时效性。为真正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使预案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应有的效果。各级、各部门必须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分析各类突发事件形成的原因、演变的过程、以及当地地理、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及人力等多方面因素,制订切合实际的有效预案,并通过业内人士分析讨论,形成完整的专项预案后,按年度情况分析推测,每年选择两三套以上的预案进行演练,针对时间、自然环境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使预案随时能够经得起突发事件的检验,达到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起作用的要求。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第四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深入推进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二、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并做到边查边改。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并根据有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

(二)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基层单位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上报。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居(村)委会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值班工作。要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区域、行业、部位及群体要设立安全员,并明确其信息报告任务,同时鼓励群众及时报告相关信息。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地区应急平台中的预警功能,要通过公用通信网络向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延伸;要着力解决边远山区预警信息发布问题,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

(三)加强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基层群众要积极自救、互救,服从统一指挥。当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四)协助做好恢复重建。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抚恤补偿、医疗康复、心理引导、环境整治、保险理赔、事件调查评估和制订实施重建规划等各项工作。同时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要特别注意帮助解决五保户、特困户和城市低保对象等群众的困难,确保灾后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社区和乡村要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使生产岗位上的员工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高危行业企业要重点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宣传和培训。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三、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要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单元化应急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相关责任。

(二)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力争到2008年底,所有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层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制订编制指南,明确预案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要求和审批程序;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衔接、备案、修订等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组织和单位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

(三)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居(村)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卫生、城建、国土、农业、林业、海事、渔业等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基层应急队伍平时加强防范,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加快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关要求,加强基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乡村自身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公用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城市社区要严格功能分区,特别是城中村、人口密集场所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电信、天然气、自来水、电力、市政等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加强公共设施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终端与区县的应急指挥平台联网,有条件的社区,可布局一批电子监控设备,随时掌控辖区的安全状况,实现信息、图像的快速采集和处理。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要求,加强学生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备设施建设;加强校内交通安全标志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配套办法,并加强对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宣传培训工作,逐步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应急资源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制定保险、抚恤等政策措施,解决基层群众和综合应急队伍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不断探索利用保险等各种市场手段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研究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研发适合基层、家庭使用的应急产品,提高应急产品科技含量;研究制定推进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社会各界从事应急志愿服务;研究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形成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风尚。

    四、加强领导,保障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应急管理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医疗救援、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并将有关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范围;平时组织开展预防工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主要领导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要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基层组织和单位的负责人要加强对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县、乡级人民政府要充分整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组织建立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救援机构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应急管理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及志愿者在基层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合力。

(三)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抓好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并逐级落实责任。要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县、乡级人民政府和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四)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工作水平。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要尽快安排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新闻舆论,稳定公众情绪,防止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克服或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要组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第五篇】

今年以来,按照武胜县政协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由县政协**吴奇雷牵头,相关副**带队,组建了由县政协相关委室负责同志任组长的7个调研小组,围绕“加强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一课题,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汇总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年3月,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机构改革的部署,我县新组建了应急管理局。新成立的应急管理局,合并了原县安监局的职责,原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原公安局的消防管理、原民政局的救灾、原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和震灾应急救援、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等11个部门的相关职责,以及原县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指挥部等5个委员会(指挥部)的相关职责,强化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

20**年3月,县人民政府制发了《武胜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武胜县应急委员会的通知》(武胜府函〔2020〕30号),对县应急委职能职责、组成机构、工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调整,明确了县应急委下设抗震救灾、安全生产事件、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18个专项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一般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优化、统筹了全县应急能力建设。从总体上看,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新的机制基本形成,管理体系、责任体系初步建立,力量体系、行政执法体系运转有序,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稳步提升,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间短、基础弱、底子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应急管理体系有待优化

1.应急指挥体制有待强化。一是日常状态下的县应急委及各专项指挥部会商研判制度坚持不够好。除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外,定期会商研判不够。二是应急状态下的运行机制不够科学、规范、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多是凭经验处置,按惯例办事,人治痕迹较浓,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比如在灾害天气信息发布方面,气象部门与各个专项指挥部均在对外发布相关信息。部分成员单位履职不够及时。比如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中,部分乡镇未按照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统一要求,及时更换地灾隐患点的公示牌和逃生路线指示牌。

2.应急指挥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处突的综合性和超地域性日趋明显、相关部门执法救援力量分散、各部门平台系统互不兼容等原因,导致应急指挥协调范围不断扩大、协调难度不断增加。虽然县上成立了应急委及其办公室(县应急管理局),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了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各区域之间密切协作不够、信息沟通不及时、各类应急队伍协同作战难统筹等现象,甚至出现遇事推诿的情况。

3.应急预案体系有待健全。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尚不完备。县、乡镇(园区、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企业、医院、学校等)三级应急预案不完备。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编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6个(县级),尚有一些指挥部(生产运行保障事件指挥部、影响市场稳定事件指挥部、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交通运输事件指挥部等)未编制应急预案。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工作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乡镇因专项应急预案种类繁多,预案编制不全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应急预案结构还存在严重缺陷。我县的三级应急预案,从总体到乡镇(园区、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都参照固定的模版编制,“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平”。应急预案的高度同质性与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突发事件的高度异质性极不相称。部分应急预案尤其是基层应急预案还存在应对措施不具体、工作流程不清晰、执行主体不明确、内容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部分预案未经专家评审。三是部分应急演练缺乏实战性。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森林防灭火、防汛等应急演练覆盖范围比较窄,演练内容单一,难以完全适应实战需求。

(二)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1.人才保障能力不足。一是应急管理领导力量薄弱。部分指挥部及部门(园区、乡镇)一把手对应急管理认识不足,未对应急管理庞大的知识体系、法规体系、指挥运行流程等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缺乏组织指挥、沟通协调、灵活应对能力,导致战时仓促上阵,应急处突效果不佳。部门(乡镇、园区)分管力量薄弱。多数部门(乡镇、园区)由最后进入领导班子的干部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将一些缺乏应急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推向公共危机的风口浪尖,这既不利于领导干部的培养,更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二是应急管理部门工作力量不足。2019年县应急管理局组建后,原安全生产监管、公安消防、民政、国土资源、水务、农业、林业等部门相应职能均转隶到应急管理部门,但编制、人员转隶严重不足,且应急管理相关专业人员稀缺,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任务需要。三是权威应急专家库(组)亟待加强。截止目前,尚未建立县级应急专家库(只有本县专家5人),每逢预案评审、预警、指挥、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时,只能从省、市专家库中抽选专家,临时救急。部分指挥部(比如抗震救灾指挥部)尚未构建应急权威专家组,得不到相应的应急科学决策参考。四是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有待加强。虽然我县统筹消防、武警、解放军的力量,建立了以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专业性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体系,拥有专职综合救援队伍(县消防救援大队)1支50人、民兵常备抢险队等37支613人,但从专业救援角度衡量,还有不小差距。

2.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一是应急管理监测预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县、乡镇(园区、部门)、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三级应急管理网络全覆盖不到位,预测预报不够准确、及时,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亟待加强。二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综合性的县级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尚未建立。各部门建立的应急管理平台(系统)互不相通,缺乏信息共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类应急管理平台20余个,但各平台(系统)互不兼容,数据“部门墙”和“行业墙”现象严重;与此同时,还存在由于部门分割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三是应急技术装备及救援物资不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完善,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方式仍显单一,布局不尽合理,数量偏少、品种难以动态调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不足,大型和特种专业装备缺乏。各类应急物资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体系亟待加强。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初期,全县用于防控的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匮乏;防火物资储备陈旧,部分扑灭火器具过期、过旧、落后;部分应急物资产能储备不足;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严重滞后,用地尚未落实,项目评审、招投标等工作尚未开展。四是应急设施管理不到位。部分安全和应急设施处于失效失管状态,应急和安全设施可靠性得不到保障。比如住宅楼的消防栓、水枪、水带、火警报警器,以及消防通道、应急避难场所等日常管护不够到位。

3.投入保障能力不足。由于县级财政紧张,虽然尽力保障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经费,但标准偏低,各部门仍感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三)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面临巨灾应急准备能力尤其是社会参与能力亟待加强

1.全社会“轻预防、重应急”的现象依然存在。事故发生前存在侥幸麻痹思想,主动谋划作为少,存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花钱买平安”“问责减压”等现象。

2.公众的风险防范、自救互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有关应急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够,公众的风险防范、自救互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公众对政府的高度依赖心理、“政府兜底”心态亟待扭转,公众个人的应急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3.政府引导支持、公众主动参与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亟待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保险范围较窄(水稻、生猪、蚕桑、晚熟柑橘保险、医保、社保等仅10余种)、补助水平偏低;公众主动参加商业保险、实现风险转移的占比较低,2019年度,全县保费总额亿元,保险深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县%、全国%)、保险密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5(县579元/人、全国3000元/人)。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抢抓良好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举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特色和优势,科学回答了事关应急管理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这既为我们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明晰了努力方向,更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坚持突出重点,着力三个推动

1.强化风险防范,切实推动应急管理关口的前移。未来的应急管理现代化工作,应当实现重点转移,在风险防范方面狠下功夫。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逐步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件应对转到风险防范上来

(1)健全完善“县、乡镇(园区、部门)、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三级应急管理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风险防范的全方位、全覆盖。一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县应急委的自然灾害报灾系统、各相关部门的监管网络与县“天网”系统信息化防控体系、“共建共治共享”服务中心等有机融合,“多网合一、网格整合、平台融合”,同时配齐配强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专兼职应急管理网格员,并明确监管职责、培训监管业务,确保应急管理基础网格运行有力有效。二是要强化风险排查。坚持深入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群体和每一个环节,坚决不留任何空白和死角,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排查,强化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筑牢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2)探索建立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一是由相关部门牵头,定期在县域不同层级(县、乡、村)、不同领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二是在风险评估基础之上,由县应急委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针对不同风险进行排序,并制定风险降低和风险防范规划,合理配置公共应急资源,逐步降低各类风险。

(3)建立健全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和事故调查机制。探索建立《武胜县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和事故调查办法(试行)》,在做好重大灾害事故善后工作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牵头,进行重大灾害评估和事故调查,将调查重点推进到关注风险、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从血的教训中深度学习反思,把事后学习的经验教训反馈到事前的风险防范中去,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一是狠抓政策性保险措施落地落实。由农业、卫健等相关部门牵头,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政策性保险措施落地落实,并积极探索试行新的政策性保险措施。二是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管理、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引导、鼓励单位和群众参加商业保险(比如企业险、意外险、旅游险、居家财险等)。逐步建立以政府出资的巨灾救助基金和政策性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体系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巨灾风险损失补偿体系。

(5)切实提高全社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由县应急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公民风险防范及安全教育体系,推动风险防范及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风险防范及安全知识,培育风险防范及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群众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提升公众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其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2.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切实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

(1)健全信息收集研判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中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的基础网格作用,乡镇、园区的属地管理职能,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全面搜集安全风险隐患等基础信息,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充分发挥县应急办(县应急管理局)的统筹协调职能,完善扁平化、即时、多元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负责人联络会商研判等工作制度,全面汇总各地区、各行业的安全风险隐患等相关信息,及时掌握动态、研判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联防联控、安全服务、应急准备等工作。

(2)健全预案管理体系。坚持简明实用原则,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是大力推进薄弱环节的预案建设。没有完成预案编制的要抓紧完成,已完成的要结合实际修改完善。积极探索预案编制工作向村(社区)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延伸的新途径。二是建立预案管理制度。明确预案评估、动态管理、备案管理的程序和要求,提高预案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大力开展预案的宣传和演练。根据已制定的预案,编制预案简本和操作流程手册,加强预案的公示与宣传。各有关单位要根据预案制定应急处突作战图,并开展经常性的预案演练;每年组织1至2次综合性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切实增强各类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联动性、保障性和实效性。

(3)健全纵向指挥机制。进一步强化县应急委及各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功能,顺畅指挥流程,建立健全“扁平化”组织指挥体系,确保纵向管理指挥有令则行、有令及行、有令畅行。明确县、乡镇(部门、园区)、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和事权财权,清晰规定其责任分担。加快实现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真正做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负责”,建立健全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体系,确保反应灵敏、上下联动。

(4)健全横向协调机制。一是强化县应急办的中枢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响应机制,加快实现从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部门垂直管理机制向综合管理模式的转变;依托各行业部门在单一灾种应对方面的专业技能与资源,强力推进平台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确保横向协调迅速有序。二是强化县应急委的区域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与岳池、蓬溪、合川、嘉陵等比邻县(区)的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开展交流合作,签订应急联动协议,着力推进应急队伍联演联战、应急物资相互支援、各类信息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区域协同作战能力。

(5)健全平战转换机制。一是由县应急委牵头,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探索建立《武胜县紧急状态管理办法(试行)》,赋予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宣布紧急状态相关权力的具体办法,使其运行能转入应急状态,同时明确规定公民、企业等各类应急主体在紧急状态或应急状态下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进入与退出的界限明确、清晰。二是由县应急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进一步细化界定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具体范畴,健全完善《武胜县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推动应急响应启动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三是狠抓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升应急响应启动效率,实现平战转换的有序高效。

(6)健全行政问责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各级应急管理领导、部门、企业等责任主体和岗位责任清单。坚持依法管理、精准治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能以优化营商环境等为名放松监管。二是强化目标绩效考核。由县应急委办牵头,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情况,并将其纳入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对未完成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的,要实施约谈;对连续三年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启动问责。由县目标绩效办公室牵头,研究落实适度提高应急管理工作在乡镇、部门、园区目标绩效考核中的分值占比。三是严格逗硬惩处。严格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授权与责任赋予、突发事件调查评估,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应急处置有失职、渎职行为等应急管理“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不当”甚至“行政乱作为”的党政领导干部、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格追究,逗硬惩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强化保障支撑,切实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未来的应急管理现代化工作,要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必须强化人、财、物、技方面的保障支撑。

(1)强力推进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一是着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在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配齐配强分管领导(参照省政府的做法,应急管理工作由乡镇政府、县级部门、园区管委会排名第一的副职分管)的同时,切实把习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以及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引导其牢固树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意识,以及新时代应急管理理念、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其综合研判、响应启动、指挥协调、灵活处置能力。二是切实提升各类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坚持数(数量)质(质量)并重原则,以配齐配强应急管理人员、强化应急管理业务技能培训为重点,着力加强3只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创新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员队伍建设。统筹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综治网格员等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员管理和激励制度,实现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应急管理网格员全覆盖、无死角;强化岗位职责、操作流程方面的培训,确保风险隐患巡查报告、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先期处置、灾情统计报告等迅速有效;切实加强部门、园区、乡镇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省市有关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按照“编(编制)随责(职责)走,人随事动”的原则,积极推进应急机构规范化和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加速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力量的有效整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强化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监测、救援等业务技能,提高监察执法水平;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加紧引进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救援、应急技术与管理等应急管理相关专业的急需紧缺人才,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扎实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覆盖广泛、功能齐全、优势互补、保障有力”为目标,以提升抢险救援专业水平为重点,探索建立以县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以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应急队伍为辅助的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三是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首先是依托省、市应急专家库,在行业、高校、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层面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加快建立县级专家库,组建起门类齐全、数量充足、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术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应急专家队伍。其次是针对专家平时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特点,逐步建立起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的专家队伍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并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2)切实加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一是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充分运用远程遥控(定点)监测等科技手段,应急管理人员微信群、QQ群、APP等快捷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现有政务网络系统,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基础网格(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其次按照“重在集成、贵在实用”的原则,整合各部门系统(平台)资源,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建设集显示控制系统、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预警监测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等),切实解决数据“部门墙”、“行业墙”、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有效推进跨部门应急管理平台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最后要建设开放的应急管理服务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县政务外网和政务交换共享平台,打造“互联网+应急管理政务服务平台”,使公众实时获取应急通知、政务公开等信息,及时获得应急救援、物资救助,推动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应急管理政务服务体系的形成。二是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装备建设。首先坚持急用必备原则,探索建立《武胜县县、乡、村三级应急装备配置标准、认证、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应急装备的依规保障和规范化管理。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补充更新应急所需设施设备。比如增配高层供水车、高层云梯等主要装备,满足我县日益增多的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需要。其次加强应急管理装备的统筹使用。依据不同地域风险隐患概率和装备储存难易程度,统筹建设覆盖全县的应急装备保障基地和特种装备保障基地。加快建设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装备调拨平台。比如,在县级环境应急清污船欠缺的情况下,适时调用县海事、渔政船舶参与环境应急清污工作。鼓励在县国有企业、大型物流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装备的代储和维护保养。建立县、乡、社会力量相互衔接、动静结合的网格化应急装备保障模式。最后要加强应急设施设备的统筹管理。强化社区、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维护,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公共应急设施的管理主体,确保设施设备有效维护。

(3)着力优化应急储备物资体系。一是由县应急委牵头,从解决紧急峰值需求着眼手,采取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产能储备、社会储备等多种方式,加快建成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及片区分库。优化整合各指挥部应急储备物资资源,探索建立高效的县级资源调配体系。二是由县应急办牵头,从解决应急实际需求着手,探索制定《武胜县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相关部门、乡镇、园区编制应急物资储备计划,落实物资储备。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乡(镇)、村(社区)与邻近超市、企业等合作,开展应急物资协议储备。鼓励灾害高风险的村(社区)建立储备站点,实现应急物资靠前部署、下沉部署。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储备基本应急物资。三是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制度。针对经常使用的应急物资(比如手电、雨衣等等),及用及补;针对不同应急物资种类的有效期,引入市场机制,健全落实定期调配更新制度(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需的84消毒液、医用口罩等,以政府采购价半期调配给医疗卫生系统使用,并及时更新储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四是建设应急物资物流管理平台和应急物资捐赠管理平台,充分发挥物流企业优势,实现应急物资有序调度、快速运输、高效配送、精确溯源,提高重特大灾害情况下应急物资的快速通达能力。

(4)探索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切实加大县级财政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把应急平台建设及维护、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及演练、干部教育培训、科普宣教、物资储备与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风险隐患排查、办公室规范化建设等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给予优先安排和保障;探索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努力使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增拨占比与全县GDP增速保持一致。二是鼓励企业围绕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加大资金投入。三是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资金支持和捐赠。逐步建立健全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4.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分步推进

一是着眼长远,认真研究制定《武胜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五年规划》,并将其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之中;因时制宜,分年度研制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二是强化上争,深入学习并吃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两新一重”建设)、国家、省、市应急管理2020年工作要点等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认真研究、编制并积极申报应急管理建设项目,通过狠抓项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努力争取政策、资金、人才支持。三是立足当前,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省市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省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狠抓“两大平台”(应急指挥平台、预警监测平台)打造、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乡镇应急机构规范化和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19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稳步推进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推进武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安全环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63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