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53276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汇总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第一篇】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影响,全县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实现了总体经济的正增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根据市统计局核定,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亿元,同比下降%,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下降%,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额达亿元,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下降%,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1元,增长%,同比回落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7.商品房销售面积854960平方米,下降%,同比回落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8、建筑业产值完成亿元,增长%,增幅同比增长个百分点。 

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个百分点。 

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19万美元,比去年减少120万美元,比全市的1229万美元低210万美元。 

11.全县用电量107120万千瓦时,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38033万千瓦时,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特点 

1、从各季度来看,全县经济增长实现由负逐渐转正。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幅由负渐进转正,一季度GDP下降%;上半年GDP下降%,较一季度上升个百分点;前三季度GDP增长%,较上半年上升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长%,较前三季度季度上升个百分点。 

2、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产、二产的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服务业增加值降幅收窄。 

全年GDP初步核算值为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二产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三产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下降%,降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个百分点。 

3、从各行业来看,支撑GDP增长的主要指标发展不均衡。 

GDP是综合性指标,GDP的增长需要各行业数据的支撑,拉动GDP增长的指标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建筑业增加值增长%;批发业销售额现价增长%;零售业销售额现价增长%;邮政业务总量增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保费收入增长%。 

抑制GDP增长的指标有:规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国家样本推算规下工业增加值负增长%;住宿业营业额下降%;餐饮业营业额下降%;公路和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房地产业工资总额不变价增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现价增长-%;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现价增长-%。 

三、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农牧业、建筑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势较好,部分经济指标年内由负转正,为经济实现正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比前三季度加快个百分点。全年水果产量万吨,增长%。粮食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万吨,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万吨,其中禽肉产量为万吨;牛肉产量为万吨;羊肉产量为万吨;猪肉产量万吨,同比增长%。禽蛋产量万吨,牛奶产量万吨。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年末生猪存栏万头,比上年末增加万头,增长%;其中能繁育母猪存栏万头,比去年末增加万头,增长%。水产品产量24万吨,比上年增长%。 

2、工业生产降幅逐渐收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企业逐步复工复产,企业产能逐渐释放,工业产值和增加值降幅也随着收窄。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了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了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了个百分点。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个百分点。 

3、建筑业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住建、统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具有资质建筑企业入库,引导本地建筑企业积极承揽工程,县域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33家,有经营活动的30家,全年建筑业产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比去年-%的增幅增长了个百分点,刷新了近几年来建筑业一直负增长的记录。 

4、市场销售逐步恢复 

2020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商贸企业复商复市稳步推进,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批发业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零售业销售额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住宿业营业额完成亿元,同比下降%;餐饮业营业额完成亿元,同比下降%。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分领域看,建设项目投资完成亿元,同比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85496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商品房销售额亿元,下降%。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6、财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金融信贷保持平稳运行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下降%。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涉及民生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等领域的支出分别增长%、%、%、%,均明显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水平。 

截至12月末,绥中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低个百分点,增量比去年同期少增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个百分点,增量比去年同期少增亿元。 

7、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2020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涨幅比上年上涨了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比上年上涨%,医疗保健价格上涨%,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居住价格上涨%,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衣着价格上涨%。12月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环比上涨%。商品零售价格比去年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上涨%。 

8、农民收入平稳增长 

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1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5394元,同比增长%;经营性净收入7167元,同比增长%;财产性净收入291元,同比增长%;转移性净收入2119元,同比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684元,比上年增长%。 

四、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全县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已基本恢复,呈现持续回暖态势。但国外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导致部分出口企业订单不足,并进而影响国内产业链,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反映在工业、服务业、投资等领域,发展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 

1、工业行业负增长面仍然较大 

2020年我县工业企业生产虽然持续回升,降幅逐渐收窄,但目前仍处于负增长趋势,产值增长-%,负增长面还较大。东戴河新区的部分企业受出口订单减少的影响,产值负增长%,比全县降幅平均水平又扩大了个百分点。 

2、建设项目投资仍明显不足 

从投资渠道来看,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仍是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占全部固定投资的%;建设项目投资亿元,同比增长-%,仅占全部固定投资的%。可见我县建设项目投资明显不足,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地产项目拉动,建设项目进展滞后,缺乏建设项目支撑,尤其是大项目拉动。 

3、服务业企业增幅下滑,营业额下降 

2020年服务业增幅仍在下滑,增加值负增长%。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居民在外服务消费相较以往有所减少,影响服务业部分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水平,尤其对住宿业和餐饮业影响较大。住宿和餐饮企业虽复商复市,但婚宴、喜宴、会议等大规模消费锐减,且控制人员聚集,多以周边少量客源为主,客流量减少导致营业额下降。全年住宿业营业额下降%,;餐饮业营业额下降%。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第二篇】

2021年,江苏省经济总量以万亿继续占据全国各省份第二,占全国的%。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2021年GDP首次超过韩国(韩国2021年名义GDP为2057万亿韩元,相当于万亿人民币)。同时2021年人均GDP达万元,连续13年居于各省份第一位,按照平均汇率折算,突破2万美元,远超世界银行制定的高收入国家收入标准。

今年三月底以来,上海地区受疫情冲击较严重,江苏地区也受到一定波及。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江苏省GDP同比-%,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低于全国增速。本文我们不过多局限于疫情对今年江苏省经济的影响,而是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对江苏省经济情况进行简析,并对其财政以及债务情况进行研究。

实体经济根基稳固,高端制作强劲有力

经济数据方面,我们主要从生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以及人口等方面进行梳理。

生产端看,实体经济根基较稳固,工业“压舱石”作用明显。

2021年江苏三次产业占比为::相比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二产占比明显较高。对应的,去年江苏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到%,工业对经济的拉动明显。

江苏省工业不仅根基稳固,并且维持较高增速。去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增速远超全国水平,这其中制造业生产贡献了工业生产的重要部分。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江苏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和%。

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发达,坐拥一大批卓越的制造业企业,其中包含多家市值超千亿或收入超百亿的“超级公司”如恒瑞医药、天合光能、亨通光电、徐工机械、威孚高科等,涵盖医药制造、电器机械、计算机通信等多个行业,为江苏高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动力。

今年前六月,江苏中高端制造业依然延续着相对高速的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月单月增长%。6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2%,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显示出江苏省高技术制造业的强劲实力。

江苏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升至2020年的%,2021年第三产业比重小幅回落至%。批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占据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前三名,其中房地产对江苏经济拉动作用逐渐增强。近20年来,江苏房地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从2001年的%增长至2020年的%,2020年江苏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比全国高出个百分点。2021年江苏房地产业同比增速放缓至0%左右,但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依然高于江苏GDP占全国比重(%),对全省的经济影响较大。

江苏省民营经济较为活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当。江苏统计局指出,2021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刘鹤在2021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提到,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2021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与全国相去不多,但与浙江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预计49200亿元,占GDP的67%左右。

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坚实有力,消费潜力逐步提升,对外贸易强劲。

投资角度看,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坚实有力,占GDP比重较高。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达54%,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亿,占全国总投资完成额的%。江苏省投资增速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但更具弹性。2020年受疫情冲击,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比全国增速低个百分点,2021年回弹至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个百分点。而今年疫情对江苏省的冲击再次显现,前六个月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比全国低个百分点。

江苏省投资增速的高弹性可能与其偏重制造业及服务业的投资结构有关。江苏统计局指出,2021年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高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与江苏高端制造业生产旺盛一致的,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也在高位,2021年同比达%,高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个百分点。今年前六月,江苏省投资结构稳中向好,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高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消费方面看,江苏省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结构不断改善。202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万元增长到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万亿增长到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速达到%,比全国高个百分点。江苏省消费升级加快,结构不断改善。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万元,同比%,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合计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比2020年提高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从消费品类型看,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体育娱乐用品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金银珠宝类增速均远高于全部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今年前六月,经历疫情冲击之后消费市场有序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其中6月份单月增速扭正,为%。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回暖,全省限额以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房地产销售方面看,江苏省房地产业较为发达,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比重也逐步上升。2021年,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2年的9020万方增长到16552万方;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上升至%。与全国楼市走势较为一致的,今年6月份江苏省房地产迎来明显回暖,6月份单月销售面积达万方,环比升高170%,同比-%,降幅明显缩窄。

除了对内消费潜力释放,江苏省对外贸易也十分强劲。江苏是港口大省,据江苏省政府官网介绍,包含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5个国家主要港口在内,江苏拥有共10个沿江沿海地区港口,17个一类港口口岸,直接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有贸易往来。2021年,江苏省出口商品总额由2012年的3342亿美元增加到505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今年四、五月份,江苏省出口受冲击严重,4月累计增速一度跌至%,低于全国个百分点,但前6个月江苏省出口累计增速回弹至%,显示出江苏出口的强大韧性。

江苏省出口不仅总量庞大,结构也持续优化。江苏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始终保持98%以上。2021年江苏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其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今年以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更是始终维持两位数增长,有力拉动出口增长。

人口端看,净流入增加但老龄化加重、自然负增长。

江苏省从2000年的人均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万元,复合年均增速达%,增速高于全国个百分点。从2009年至今,江苏省人均GDP已经连续13年居于各省份第一位。

优越的“造富能力”使得江苏省对外来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达85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常住人口增长率为%,增速高于全国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江苏位列跨省流入人口最多的前四名,仅位于广东、浙江、上海之后。

但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所上升。与2010年“六普”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与其他主要人口流入省份对比,江苏省老龄人口占比也处于高位。2020年江苏省65岁人口占比达到%,远高于广东的%和浙江的%以及全国的%,2021年江苏省的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至%。江苏省2021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人口死亡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江苏省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一文指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资金端看,企业承接人口成为主要吸金来源。

2003年-2009年,江苏省对资金的吸引与对人口的吸引比较一致,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占全国比重从%快速上升至%,这同时也是江苏省人口快速增长的一段时期。2010年-2018年,江苏人口增速放缓,江苏省存款占全国的比重也有了缓慢下滑趋势。2018年至今,虽然江苏省人口增速仍处于下降趋势,但江苏存款占全国比重再次上升,截至今年6月这一比重上升至%,我们认为可能是企业融资大幅上升拉动的。

从贷款端来看,企业融资也为江苏省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2019年至今,江苏省贷款增速一直维持在13%以上,始终高于全国增速,在今年二季度全国信贷萎缩、贷款增速下降的情况下,江苏省贷款增速显示出较强的韧性,6月份快速反弹至%。拆解贷款结构后,我们发现居民贷款增速自2021年4月份已开始下滑,但企业贷款增速反而逐渐上升,甚至在今年2月份反超居民贷款增速。

社融方面的数据也体现出江苏企业端融资的势头。2018年以来江苏省社融规模占全国比重持续上升,江苏企事业单位贷款势头也较为强劲,占全国比重一路上升。一方面有赖于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迅速,企业贷款增速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加快,推动企业快速成长,江苏省也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企业融资。

江苏的储蓄化倾向弱于全国。2016年3月份以来,江苏的净存款持续下降,净存款占全国比重也明显下降,直至今年2月份净存款才开始回升,这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储蓄化倾向,但仍弱于全国水平。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净存款余额从2016年的3万亿下降至2021年的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净存款余额比重从2016年最高8%降至2021年的%。今年6月,江苏人民币净存款小幅上升至万亿,净存款占全国比重上升至%。

江苏财政与债偿能力分析

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是中央财政重要支撑。

江苏省经济实力靠前,财政收入也非常亮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亿元,年均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亿元增加至14586亿元,年均增长%。今年前6个月,江苏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3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江苏省财政自给率近5年有明显下滑,但仍远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财政自给率为%。

江苏省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是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撑。2020与2021年,全国仅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天津、福建8个省市净上缴中央税收(上缴中央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之间的差额)为正值,实现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正贡献。2021年,江苏省净贡献亿元,位列第四,排名下滑一位。

财政土地依赖程度高,债务负担偏重。

虽然江苏省财政实力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债务负担偏重。我们以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表现土地依赖程度的指标,江苏省土地依赖度自2015年以来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2021年江苏省土地依赖度高达%,远高于全国的43%。

从债务角度来看,江苏省全口径债务率较高。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江苏省经济、财政实力强劲,相比于全国负债率与债务率迅速攀升,江苏省负债率和债务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2021年,江苏省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综合财力均位列全国第二,而负债率和债务率分别为%和%,远低于全国各省平均水平,表明江苏省政府债务负担并不重。

但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江苏宽口径债务率处于较高水平。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江苏省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从2017年的万亿上升至2021年的万亿,年均增速达%,近五年江苏城投债务余额占全国比重在15%以上。江苏省近五年宽口径债务率持续在350%左右,2021年为%,高于全国各省平均的%,在31个省、直辖市中排第12位,折射出江苏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较重。

接下来我们将对江苏省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江苏省城投融资情况分析

发行规模与净融资规模大、发展快。

2009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完成三位数到四位数的跃升,达2688亿元,此后城投债蓬勃发展,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城投债发行量达亿元,复合年均增速达%。江苏省城投债的发行速度比全国更快,发行总量从2009年的359亿元快速上涨至2021年的15177亿元,年均增速达%。江苏省城投债发行额占全国比重基本逐年上涨,从2009年占比%发展到2021年占比%。2016年以来江苏省发行规模占全国比重持续位于2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

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基本呈上升趋势,但2017年江苏及全国净融资出现明显下滑,净融资同比分别下降51%和65%,同年江苏省净融资额占全国比重达到巅峰的%,之后也开始下滑。2021年,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趋缓;江苏净融资占全国净融资额的%。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城投债发行量与净融资额双双收缩,总发行量同比下降%至亿元,占全国比重小幅下滑至%;净融资额同比下滑%至亿元,占全国比重下滑至%。

从地区结构来看,江苏省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经济发展格局一致,呈现“南强北弱”的特点。近五年苏州、南京、无锡分别占据江苏省GDP的前三甲,而城投债净融资规模来看,南京市对资金的吸引远超江苏其他城市。

城投债务利率中枢下移,到期规模较高。

2018年以来,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处于持续下滑态势。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层面城投债票面利率为%,比2018年下滑128BP;而江苏城投债利率下滑更快,较2018年下滑140BP,发行成本进一步压缩。今年截至7月26日,江苏省城投债票面利率为%,比全国利率低19BP。

2021年,江苏省城投债到期偿还量高达7901亿元,而今年到期城投债规模进一步上升至亿元,其中今年8月份到期额为亿元,单月偿还额位于历史高值。未来三年江苏省的城投债到期规模也均位于5000亿元以上,偿债压力较大。

小结

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绩优生”,人均GDP多年位居各省份第一,同时人口持续净流入,财政多年净上缴,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国。得益于其高瞻远瞩的产业政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江苏省创造了名列前茅的工业发展规模与出口份额,产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江苏省房地产依赖度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严重,土地收入占比较高,城投债务负担较重。

我们认为江苏省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稳固的融资能力,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逐渐摆脱对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的依赖。但未来几年大规模的城投债到期以及高额付息成本,带来了发展上的挑战。下一步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直接融资、继续营造“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型经济发展模式,以期解决政府融资过度的问题,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模板。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第三篇】

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回升,恢复态势持续稳固,第一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由负转正,总体经济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下降%。从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上半年同比下降%,前三季度同比下降%。全年增速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快于全区收窄幅度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较一季度提升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

一、供给侧加快恢复,一、三产业对经济复苏的带动作用明显

农牧业稳步向好。我市立足绿色农牧业资源优势,以“天赋河套”区域品牌为引领,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为目标,不断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区平均增速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是唯一正向拉动产业。全市粮食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增长%;粮食产量亿斤,同比增加亿斤,增长%,连续三年保持在5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公斤/亩,较上年增加公斤/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规上工业降幅持续收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不利局面,我市深入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坚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原料、运输、用工等要素保障,工业经济发展逐月向好,降幅持续收窄。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2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较一季度提升20个百分点;4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9种同比增加,增长面达%,较一季度提升个百分点。重点监控的30种工业品价格同比平均增长%。其中,23种产品价格同比增长或持平;7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

服务业复苏加快。受疫情影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下降%,上半年同比下降%,前三季度同比下降%,全年下降%,降幅呈逐季收窄态势。规上服务业发展稳步向好。2020年,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增速较一季度提升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6个规上服务业行业大类中,10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较前三季度有所提升;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电信业、物业管理业、商务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社会工作业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

二、需求侧持续转好,稳投资、促消费成效明显

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立足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延伸链条,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快于全区投资增速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拉动投资增长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拉动投资增长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涉农项目投资同比增长%,占投资比重较上年提升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快于投资增速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较上年提升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快于投资增速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较上年提升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全年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较1~11月份提升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的%。

消费市场活跃度增强。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品市场的严重冲击,制定落实发放消费券、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等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消费品市场逐月回暖。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所涉及的18类商品中,饮料、烟酒、书报杂志、中西药品、通讯器材5类商品呈正增长,10类商品好于前三季度。汽车、石油两大类消费加快恢复,合计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较1~11月份收窄个百分点。

三、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负转正

居民收入逐季回升。2020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6元,同比增长%,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个百分点。从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上半年同比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57元,同比增长%,较前三季度提升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4元,同比增长%,较前三季度提升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9年的缩小至,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步回升。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较一季度提升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亿元,同比下降%;非税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同比增长%,较一季度提升个百分点。

四、市场主体收益加快恢复,保市场主体成效初显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动减税降费和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效益提高。2020年,253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74户,较1~11月份减少6户;营业收入较1~11月份收窄个百分点;产销率%,同比提升个百分点。25个工业行业中,有12个行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市场主体销售额降幅分别较前三季度收窄个和个百分点;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市场主体营业额降幅分别较前三季度收窄个和个百分点。

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以绿色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20年,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较上年提升个百分点,降幅高于规上工业个百分点;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比达到%,较上年提升个百分点,快于规上工业增幅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企业58户,较上年增加15户,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提升个百分点,同比增长%,快于规上工业增速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增加值同比增长%,快于规上工业增速个百分点,占电力行业比重达%。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服务业增速个、个和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第四篇】

2021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综合实力再攀新台阶,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发展动能彰显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增长动力强、态势稳、韧性足的特征持续显现,顺利实现“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两年平均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两年平均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两年平均增长%。

一、综合实力再攀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全省GDP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万亿元,外贸规模突破5万亿元,财政收入首破万亿元。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分别比上年提高3个、1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年内增速明显高于全部投资。“双碳”目标加速落实。全年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规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等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倍、%和32%。企业效益快速增长。1—11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长%,比2019年高出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速比营业收入高出个百分点。

二、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202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两年平均增长3%。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全省全年粮食总产亿斤,居全国第8位;比上年增产亿斤,连续5年实现增产,连续8年总产保持在700亿斤以上。其中,夏粮产量亿斤,增长%;秋粮产量亿斤,增长%。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长%。全年生猪出栏万头,同比增长%;年末生猪存栏万头,同比增长%。家禽出栏亿只,同比增长%。水产品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其中,淡水养殖万吨,同比增长%。

三、工业生产稳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增势强劲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制造业增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民营企业增长%,其中私营企业增长%;小微型企业增长%。分行业看,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90%,较上年提升个百分点。按累计增加值排名的前十大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均快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比规上工业分别高出个、个百分点,占比提升至%、%。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传感器、3D打印设备等数字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四、服务业较快复苏,高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

2021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金融业增长%,房地产业增长%。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列统的10个门类行业中有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5个行业增速超过2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速达3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持续快增。1—11月,全省规上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长%,高出规上服务业个百分点。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带动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推广服务同比增长%、%。数字经济快速壮大,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两年平均增长17%;其中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分别同比增长31%、%。

五、消费品市场总体向好,新兴消费快速成长

2021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分消费形态看,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亿元,增长%;餐饮收入亿元,增长%。分商品类别看,全省限额以上10类主要商品零售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分别增长%、%、%、%、%、%。新兴消费规模快速壮大。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中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以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为代表的线上消费快速成长,全年限上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六、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其中,项目投资增长%,比全部投资增速高出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高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通用设备制造增长%。民间投资结构优化。全年民间投资增长%,其中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民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房地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增长%,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七、对外贸易规模高位快增,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其中,出口亿元,增长%,两年平均增长%;进口亿元,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净出口由2020年的10363亿元扩大至12934亿元。

八、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

2021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税收收入亿元,增长%,税占比达%。民生领域投入进一步加大。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86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比上年末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增长%。

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工业品价格明显上涨

2021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涨幅较上年收窄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农村上涨%。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衣着价格上涨%,居住价格上涨%,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交通通信价格上涨%,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医疗保健价格上涨%;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全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十、居民增收步伐加快,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98元,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26721元,同比增长%;经营净收入6215元,同比增长%;财产净收入5316元,同比增长%;转移净收入9247元,同比增长%。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43元,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同比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较上年同期缩小

总体来看,2021年全省经济稳健复苏、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显现,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较好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阶段,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注:

(1)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南京海关;财政数据来自省财政厅;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粮食总产、生猪存栏出栏、能繁母猪存栏、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其他数据均来自省统计局。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65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