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留守儿童教育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45485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留守儿童教育优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留守儿童教育【第一篇】

在我县的部分乡镇有着这样一群孩子们,他们远离父母,常年跟随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一起生活。他们中有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也有父母离异或因其他原因失去父母的孩子,其中一些孩子的家庭还非常贫困。虽然学校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健全,也会导致孩子们的身心、学习、成长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何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保护的缺失,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我委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摸底调查,目前,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共有1—18周岁留守儿童250名,其中%分布在各乡镇,%集中在北部山区,7周岁以下的占%,家庭情况较差的占%。这些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监护,和父母的联系方式主要是打电话,与父母联系的纽带主要是学费和生活费。

调查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严格,对父母外出务工持理解支持态度。但由于隔代教育、缺少亲情陪护等因素,也导致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学习成绩不佳。

由于隔代教育,祖辈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亲友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只要孩子能平平安安就好了,不敢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对孩子有所责备。据调查问卷统计,“你在学习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一项,填写最多的就是“没人辅导,没人监督”。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学业上长期缺乏辅导和督促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仅有%,良好的占%,中等及以下的却占了66%。

二是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由于留守儿童们长期没有父母陪着身边,家庭的“缺陷”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等等问题,这样长期处于心理缺乏疏导的状态,便会出现内向、孤僻、缺乏安全感、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具有较强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等心理发展异常的表现。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调查问卷显示,“你有心理话最想对谁说?”一项,选择“父亲或母亲”的达到95%,选择愿意和老师讲心里话的仅有%,却没有一人选择“临时监护人”。

三是有效监管缺失,安全隐患较大。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监管的责任主要落在了学校,然而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学校与家庭间的安全教育衔接上出现“真空”,爱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往往会出现烫伤、烧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调查中,虽然%的留守儿童目前从未受到伤害,但仍有%的留守儿童曾受到过人身伤害或发生过安全事故。

四是家庭经济差,生活质量不高。

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即使是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赚钱,其家庭生活方面也是非常贫困的。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往往没有规律,有些寄宿生的饮食常以方便面和零食为主,营养根本得不到保障。另外,在农忙时,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要承担一部分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营养不良以及繁重劳动都会导致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为解决留守儿童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委启动了“爱心筑巢工程”,围绕“奉献四种爱,温暖留守心”这个主题,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用真心真情为留守儿童筑就“爱心巢”。

一是奉献教师之爱。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和乡镇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关爱活动,通过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为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弥补人间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目前,全县已有110名志愿者结对202名留守儿童,集中开展各类活动6次。

二是奉献亲人之爱。深入开展“与留守儿童共度周末”系列活动。今年中秋前夕,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青年志愿者15人到高庙堡乡高庙堡村等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村,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交流、写家信、包饺子,让孩子们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是奉献朋友之爱。组织县城小学生走进乡村小学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组织实验小学与膳房堡乡谷威第二希望小学开展“心连心,托起一片天”手拉手互助活动,结成“一对一”小伙伴,互赠了友情卡和自己准备的小礼物,并通过开展文艺表演、趣味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双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利用同龄人最易沟通交流的特点,使留守儿童与结对小伙伴相互了解、交往,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使心情开朗起来。

四是奉献社会之爱。整合社会资源,以“六一”、中秋、春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和助学活动4次,捐助物资共计1万余元,累计帮助61名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委将继续推进此项工作,并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号召社会各界不遗余力给予留守儿童关爱。

留守儿童教育【第二篇】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有些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在外经商、务工,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谈一谈: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

如果孩子生病,我立即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在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能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以优异成绩完成小学的学业;课间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做游戏,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3、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

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4、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5、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留守儿童教育【第三篇】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在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代理家长的重点。作为代理家长,深知责任的重大,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爱心、耐心

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前提,在代理家长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他们代理家长,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

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

“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留守儿童教育【第四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状况,外出务工、经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他们的子女一般与其双亲中的一人,或者与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令人担忧,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监护人对孩子的影响。

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有自己的祖父母来监护。他们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由于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真是力不从心。

2、父母关爱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留守儿童缺失的关爱,长时间的与父母两地分居,几乎没有时间跟自己的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易出现偏差。

3、留守儿童学习意识不强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热情明显不如其他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甚至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监护,而且此时的留守儿童年龄小、思想简单,是非辨别能力以及保护自己的能力都很低,很容易受到伤害。

2、缺乏父母的关注造成的心理问题

大部分的外出打工者一年回一次家,甚至多年都不回家,这样就使得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非常少,沟通的机会几乎没有。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断裂,表现突出的是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惧。以至于他们亲情淡薄,有些孩子跟父母就像陌生人一样,更甚者有些孩子会以怨恨、仇视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父母。

3、大多数留守儿童成绩不理想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成绩平平,中等偏下、较差的占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年龄偏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需要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才能较好的完成学校的作业。

4、留守儿童的违规违纪现象比较多

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两地分离,导致其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加之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的道德品质下降,有的甚至走向违法乱纪的道路。

三、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父母的外出打工使家庭的监督作用减小了,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使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大大的减弱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不足。父母的外出打工改善了家中的经济条件,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条件,但是父母的外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大大的减少,甚至没有。孩子在精神上的、感情上的需求,父母就难以满足与达到,从而导致子女与父母的疏远,感情上的隔离,很容易在心理发育中造成不好的影响。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接受新信息和创新品质的形成。

2、社会方面的原因

大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只能将孩子留在家接受教育,在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他们没有为留守儿童设立专项基金,也没有制定专门的负责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我国的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还处于真空状态,无人顾及。教育发展滞后、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留守儿童的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致使留守儿童的失学、辍学等现象的不断出现。

3、自身方面的原因

留守儿童在与父母的长期分离的状态下的生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都有些异常,在性格的形成中多会向着非积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在监护人的兼顾不够的同时,使孩子们的自控能力和自觉性较差,造成留守儿童的厌学、逃学、退学的现象十分严重。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与子女的沟通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完整的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和自身发展最为重要的环境,父母尽量弥补外出打工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从行动上关心自己的子女,询问孩子的情况,肯定他们的进步。父母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与孩子电话联系要经常化,让孩子觉得亲情常在。另一方面也应正确的认识到教育孩子是自己责任,不能完全依赖学校。

2、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各个方面的信息与问题。学校更加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配备心理老师,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设立心理咨询室、咨询箱等,使留守儿童的性格缺失和心理问题等到及时的解决。老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在生活中提供精良帮助,在心理上多与学生沟通,在学习中要耐心辅导,在交往中鼓励留守儿童敞开心扉与班级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经常的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缺乏归属感的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生活成长,从而实现对家庭关爱的补偿,让留守儿童在同龄群体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政府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使留守儿童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在自我教育上留守儿童应学会自我约束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敢于面对现实。凡事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学会用微笑去面对一切。留守儿童明白学习的好坏依赖于自己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意志。留守儿童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习惯,将学习看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自觉主动的营造学习环境、创造条件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64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