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对企业财产险发展思路的思考(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58881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对企业财产险发展思路的思考(精选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对企业财产险发展思路的思考【第一篇】

目前,在财产保险业务中,车险业务份额占绝对比例,而企财险业务占比较小,经营效益欠佳。对此,笔者以“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为指导思想,着重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快企财险业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理清发展思路坚持创新精神

加快企财险业务发展,公司应牢固树立“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效益优先、持续发展。

一要树立“大效益”观念,既注重现实的经济效益,又兼顾无形资产的增值。通过对企业财产,特别是大企业的承保,提升公司知名度,增加公司无形资产价值。

二要坚持经营管理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好,保持存量市场份额不下降,增量市场份额占比高。

三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在产品开发、营销、承保、理赔等业务环节,坚持动态、持续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运用风险等级划分等技术,再保、共保、联保等手段,建立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散模型,准确定价保险产品,定量评估经营风险,实现风险和盈利的最优匹配。

四是在开展企财险业务过程中,要树立全局意识,克服地方主义、个人主义等狭隘观念,使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服从公司的整体利益,统一行动,形成合力。

狠抓落实到位提高执行力

加快企财险业务发展,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执行力,狠抓贯彻落实到位。

(一)加大企财险的拓展力度

在承保深度上,突破传统的承保方式,增加新的承保内容。比如在承保企业自有资产时,不局限于企业的账面资产,可根据企业的库管账、备查账,甚至到货记录承保;对于商品流通企业,可特约承保赊销、代销商品;还可特约承保存货的进项增值税;对于在用的已摊销的低值易耗品、递延资产中的可保部分都可以特约承保。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动员企业按重置重建价或原值加成的方式承保。

在承保广度上,要努力寻找潜在市场资源,探索新业务领域,拓展包括银行代保管财产/贷款抵押财产保险、法院保全财产、执法部门罚没财产保险等新业务,同时可将业务渗透到军队、铁路、高科技产业等非传统承保的特殊行业。要密切关注社会新投资资产的形成动向,及时扩大固定资产承保量,积极推广各类附加险种,在扩大企业保障范围的同时,增加保费收入。对一些未投保或承保份额过小但规模较大企业,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在全面走访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客户进行突破。

(二)做好客户群的细分工作

基层公司要专设企财险经营部(科),重点根据当地的市场状况,细分企财险目标客户,针对企财险大、中、小客户,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企财险大客户是企财险业务的重要支撑。要建立企财险大项目信息库,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和关注,落实项目责任制;要加强大客户的回访工作,了解客户需求,创新服务内容;要发挥营销团队技术优势,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大客户的忠诚度。

对企业财产险发展思路的思考【第二篇】

广西财产保险的经营起源于上世纪初,至今已走过近100年历史。回顾广西产险业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产险业走过的历程,对于我们正确看待当前广西产险业发展形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广西产险业发展历史回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广西产险业发展历史按时间段落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民国初年至1949年。1914年,上海联保公司和美商北美保险公司在梧州设立通讯处,开办火险和水险业务,是广西财产保险业务经营的开端。这一时期,尽管广西产险业发展方兴未艾,但由于国民经济基础较差,且时局动荡、军阀混战,经营险种较为单一,业务量也比较小。各机构主要是适应防范交通运输风险的需求,开了办水险、运输险、流动火险和兵险等相关业务,在一定程度促进了经济运行。

第二阶段:1950年至1958年。1950年4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西分公司成立,同时经营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标志着人民保险业务的开始。当时的财产保险业务以企业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为主。由于主要实行强制投保,保险覆盖面比较高。如到1952年底,广西全省应参加保险的单位共2471个,投保率达到85%。然而,在“左”的思潮影响下,1958年广西的国内保险业务陆续停办,保险机构相继撤销。总的来看,在这一阶段,面临着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烂摊子”,保险公司作为当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在支持广西经济恢复、推进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阶段:1980年至1989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国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保险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0—1989年,广西保险业在中断22年后迅速恢复。十年间,财产保险业务从无到有,保险险种进一步丰富。这十年问,广西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317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1.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57%。

第四阶段:1990年至2002年。1991年6月、1994年6月,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南宁代理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南宁办事处(后均更名为南宁分公司)相继成立,广西保险业从此进入竞争阶段。1998年开始至2002年,根据《保险法》确立的产、寿险分业经营原则,广西三家保险公司相继完成产、寿险机构业务分离,广西产险业专业化经营正式形成。这一时期,财产保险产品不断丰富,产品分类更细化,适应了广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2002年,广西产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4.8亿元,较1990年增长了5倍多。其中,1990—1999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8.3亿元,是前十年总和的11.4倍。广西产险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大提升了。

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十六大以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广西产险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网络更宽,覆盖面更广。2008年末,广西产险市场主体已达14家,分支机构1133家,一个广泛覆盖城乡,国有公司与股份制公司协调发展的产险市场体系正在形成。2008年全行业累计向社会提供财产风险保障1.28万亿元,其中承保汽车98.4万辆,保险覆盖面达到了87.77%。

二、对广西产险业发展历史的认识

广西产险业发展的历史既是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自身实力不断壮大的历史,也是自我不断调整、提升的历史。这近100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产险行业只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通过广西产险业发展历史回顾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首先,广西产险业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商业保险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广西产险业的发源地梧州,1897年被辟为x~#t-通商口岸后,逐步扩展为广西最大内河港口和商埠,出口总值超过广西出口总值的一半,是上世纪解放前广西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当时的梧州“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云贵川帮、广帮、湘帮等大商巨贾云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日益繁荣,社会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风险特别是货运风险也越来越集中,自然在广西最早诞生了产险业。

其次,广西产险市场格局的变化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解放初期,保险公司作为当时的经济管理部门存在的。1951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实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合作社财产强制保险及旅客强制保险的决定》后,广西省政府发出通令,在全省要求按期实行强制保险。可见,在当时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履行着财政的“保障职能”。既然履行着国家机关的职能,独家垄断经营是理所当然的。80年代保险业恢复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保公司逐步改制成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同时,保险市场准入逐步放开,对外开放大跨步推进,一批股份制产险保险公司相继进入广西市场,保险业务经营也完成了产、寿险业务专业化经营的转变。财产保险经营这种由垄断到竞争、混业向专业的转变,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三,广西产险业经营模式的转变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上世纪50年代,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作为财政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财产保险主要承保法人团体,因此,其一般通过行政命令以强制、直销方式推进。这既较好地保证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推进,财产保险业务本身也实现了较快发展。1950年,广西财产保险业务开办第一年实现保费收入16.5亿元,第二年即实现保费收入208.7万元,1958年,广西国内财产保险业务规模超过了500万元。改革开放后,财产保险的国家保障属性逐步淡出,保险需求多样化、分散化、个性化的特点日益明显,产险业多年来单一的直销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大部分业务的强制推进更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因此,产险业探索并实施多种营销方式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人世后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个人营销、专业代理、兼业代理、网络营销、电话营销等新的业务发展模

对企业财产险发展思路的思考【第三篇】

国际经济低迷和普遍低利率的大环境没有变化,业界竞争激烈,渠道费用上升水平超过赔偿率下降水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保险企业的保险业务和投资陷入困境。春节快到了,在合肥度假的我正好有时间考虑一直留在脑海里的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面临的难题。同时,利用创新保坛这个平台,提前祝福创新保坛的读者、支持者和保险伙伴们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遭遇困境。

最近和几家小型财产保险公司负责保险业务板块的伙伴聊天,他们感慨业务困难,成本高,风险难以控制。这三个问题是保险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对小保险公司来说特别严重,随时危及生存。业务困难主要表现在他们需要与传统成熟的保险公司和新晋网络保险公司竞争市场。前有狼后有虎,情况尴尬是这种现状的表现。成本高的企业主要表现在业务规模小的情况下,前期投入大,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有时小项目的IT投入比保险费高几倍。风险控制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高风险车、豪华车、大型卡车无法有效控制风险,不保证业绩无法达成,保证后风险无法控制。

解决问题的想法。

一方面,小型保险公司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保险业。人傻钱多论调是茶馀饭后的笑话,本文不打算深入挖掘这种冰火双重天境的深层原因。本文以实事求是和期望有所帮助的态度,结合个人思维介绍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构想,未必全面,欢迎业内同事补充。

构想1:背靠大树凉快。

第一个想法是";背靠大树乘凉";也就是说,依靠大树的强大资源和平台迅速扩大公司。公共安全保险短期扩大是";背靠大树乘凉"的最佳案例。与其他几家持有网络保险牌照的公司相比,安全保险成立之初就被认为包括";金钥匙";其后期成果也杀死了这些公司。公共安全保险依靠淘宝巨大的交易量,在退款保险方面收获丰富,获得了第一桶金,公共安全保险的评价曾经达到500亿元。安全保险成立3年后,与淘宝平台相关的保险费收入仍然是安全保险的主要保险费来源。

构想2:构筑行业联盟。

第二思路是合作共赢行业联盟,促进数据、资源和服务的全面共享。小型保险公司的主要缺点是数据少、网点少、服务少。数据少的主要结果是不能正确描绘风险,网站少的风险不能提供跨地区的请求服务。服务少的主要分析是无法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小型保险公司组建联盟促进资源和服务共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之一。例如,中华、大地、日光、太平、天安、安盛天平共6家财产保险公司共同制作的透明修理车项目和激励联络准备的数据合作联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构想3:获得政策红利。

第三个思路是接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获得政策红利,为企业赚取第一桶金。目前,中国最大的国家战略是一带一带。张高丽副总理曾提出一带一带将给保险业带来真正的利益。另一方面,一带一带建设中包含的很多基础设施项目,为保险资金的运用提供了新的道路,同时,一带一带与高风险国家地区有关,巨大的风险开放也使保险业增加了很多武之地。另外,项**在部长通道中也表示,保监会在牌照审查中,倾向于国家重大战略的接区、空白区。最近成立的珠峰财政保险、建信财产保险、横琴生命等保险公司有效填补国家政策空白,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服务。

构想4:创新垂直专业领域。

第四个想法是以保险垂直和专业领域为焦点,以专业能力构筑行业壁垒,赢得突破战。传统的保险行业机构和渠道是保费的粮仓,很多新成立的保险公司都是通过扩大机构和渠道的典型成功渠道经营保险业务。顾客的多样性决定了保险也不仅仅是这个模式。对保险公司来说,一些垂直领域(如家庭财产、宠物、互助保险和食品安全等)是传统保险公司容易忽视或暂时没有明显优势的板块,专业武装主要业务,积累人类,聚集人气,逐渐提高准入门槛。例如金诚财险股份有限公司关注直接涉及互联网交易的企业/家庭财险、货运险和责任险等。粤财信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于以商业信保险为特色的专业财产保险公司。另一个重点方向是互助保险领域,目前已有3家公司获得互助保险牌照。

构想5:优势相辅相成,传统公司与互联网公司深合。

第五个想法是结合传统保险公司在线优势和网络公司在线优势,跨国融合,形成合力。保险公司的优势是地面部队和在线服务。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是数据和在线优势。没有线下服务,保险就像浮萍,只有线下服务,保险缺少流量和数据,无法准确描述客户的风险,无法快速积累用户。中小型保险公司和中型互联网公司是笔者认为理想的融合模式,他们的生存压力更大,合作意愿更强,形成的合作力越大。

对企业财产险发展思路的思考【第四篇】

企业财产保险(以下简称企财险)是各财产保险公司的骨干险种,从保费规模来看,是仅次于机动车辆保险的第二大险种,其发展水平对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几年来,大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企财险保费规模增长缓慢,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增速极不匹配,有些公司的企财险保费甚至呈负增长的萎缩态势,经营效益也不甚理想。企财险业务是财产保险公司的传统门面险种,是保险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的重要手段。面对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企财险保费规模和经营效益的大发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个人观点。

一、抓大不应放小,抓大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客户

大型企业的保费规模大,管理水平高,风险小,鉴于大客户对保险公司完成经营指标的重要性,各保险公司对大客户可谓关怀备至,如:组建由营销、承保、理赔、再保等各类专业人才组成的大客户服务团队,由专人为其提供保险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更适合客户的承保方案;提供优惠的承保费率;设立大客户的快速理赔通道等等,总之,为争夺和留住大客户,各公司可谓费尽心机,由此也带来展业、维护成本的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客户,尤其是数量众多的小企业客户,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各公司对其大多采取限制承保的政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承保风险,但从长远看,限制中小企业企财险未必确实有利于保险公司的发展。

我国小企业数目众多,从所属行业看,大多集中在服装、化工、塑料制品等风险较高行业。从企业性质看,小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从保费规模看,小企业企财险规模通常保额在500万元以下,以基本险为例,费率在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一之间,保费一般为几百元至几千元。目前,我国已进入十二五建设的新阶段,国家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忽视这类客户,无疑是在将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拱手让人。据中国保监会在广东的一项调查,各保险公司企财险的目标客

二、不盲目降低费率,在采取灵活的承保政策基础上贴近市场费率,在产品的灵活性上做文章

近几年来,企财险市场竟争激烈,费率连年下降,低费率加大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因此,在承保中应注意在其他承保条件上下功夫,灵活运用提高免赔、限制责任、设定每次赔偿上限等杠杆来降低承保风险。

强化保险公司非价格竞争优势,从“价格引诱”的错误竞争办法中摆脱出来,树立以“技术取胜、质量取胜、服务取胜”的新的竞争观;通过提高服务效率,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构建保险公司整体竞争优势,带动企财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承保后的防灾防损管理,降低出险率。加强出险后的理赔管理,降低赔付率

对企财险业务的管理,不仅在承保前要把好入口,对较大业务还应做好承保后的防灾防损管理,通过深入企业进行灾前检查,查找可能的保险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被保险人防患于未然,同时展现保险公司全方位服务的能力。虽然此项工作将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但相对于出险后所付出的查勘、理赔成本,还是值得做的。

对发生保险事故的客户,及时查勘,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合理地核定损失,属保险责任的,不惜赔;不属保险责任的,不滥赔。通过加强理赔管理,降低赔付率,保证企财险的经营效益。

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监控体系。将风险防范技术融汇到客户服务过程中去;通过与理赔部门合作,建立定期联席会议通气制度,参与大灾理赔,开展承保前努力防范、承保中尽量避免的动态风险管控机制。通过与理赔部门联手合作,加大业务管理监控,切实作好防灾防损工作,推动业务健康发展

四、加强销售体系建设,广开渠道,充分利用中介力量

加强销售体系建设,针对不同的市场采取灵活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对大项目、标志性业务,采取直销方式,对其中已经形成的经纪、代理业务,领导挂帅、对口拓展与客户的直接联系,增加影响力与主动权,将客户资源牢牢控制在公司手中。对拥有众多客户群的产品,进一步推动建立营销体制,通过营销队伍或兼业机构实现目标达成。

在目前大企业的保险事项逐步趋向聘用保险顾问的现状下,除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展业外,我们还应积极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中介机构建立互利、合作的业务关系,拓宽业务销售渠道。在尊重其合理利益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多领域合作,共同发掘市场,实现互利双赢。

密切与银行、担保公司等机构保持合作关系,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积极达成以行业统保的方式开展业务,扩大我们的市场占有率。

要充分重视发挥营销员在关系渗透方面的作用,重点从产品推广、展业引导、技术和公关费用等方面为营销员展业提供积极的支持,由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负责建立人脉关系,由专业营销团队人员及时跟进提供技术支持,双管齐下,尽最大努力促成业务的成功承保。

五、培养专业人才,保障企财险业务发展

队伍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市场千变万化,竞争方式日新月异,我们推进业务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精干的销售队伍。财产险业务对销售人员技能、素质要求较高,更应着力加强销售队伍建设。

保险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财产保险市场群雄并起,保险产品差异不大的时候,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从业队伍决定了一家保险公司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因此,要对业务人员不仅要培训各种专业技能,还要进行职业道德、公司文化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踏踏实实的苦干、充满激情的业务团队,有力促进企财险业务的大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55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