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61760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第一篇】

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力拼搏绘蓝图----**县**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村位于县城西公里处,滨河路北侧,靠近县城,交通十分便利。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圣地。***村属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历史悠久,水美,广聚人气,全村共有175户,508口人,劳动力238人,党员34名。全村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亩,林地面积2752亩,粮食播种面积331亩,粮食总产量吨,人均纯收入5848元。

***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并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旗帜示范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红旗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示范村”“卫生整治先进村”、“新能源建设先进村”、“公路建设先进村”、“省级健康村”等。

一、强抓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明确提出了"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响亮口号。一是村支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制度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事事有着落。二是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完善了《***村村规民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

二、致力转型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一是对村办煤矿进行了改制,明确了村集体、村民、煤矿的利益,维护了村集体、村民和煤矿的各自利益,保证了村办煤矿的健康发展。二是采取地下支持地上、转型发展的原则,投资400余万元,新建800吨蔬菜保鲜库,由传统农业和资源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对采摘的蔬菜进行保鲜保存,带动了周边设施蔬菜的发展。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80%的农户开着四轮车跑运输,近70%的妇女被安排在煤矿和蔬菜大棚工作。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快生态发展***村是一个以煤炭和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为加强生态发展,改变群众传统生活习惯。一是集中新建大型沼气池3口,积极宣传节能吊炕,全村100%的农户用上干净的"沼气",睡上了节能的"吊炕"。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四改”工程,全面完成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网络全覆盖、自来水管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体村民的水费、电费、电视费都由村集体交纳。四是按照“外突出特色,内优化功能”的要求,对全村农户房屋进行统一粉刷。

四、狠抓环境卫生***村、支两委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投资18000元配置了保洁车一辆,专职保洁员四名,每人负责一片,每天早上8点定时清理垃圾,保证垃圾一日一清,并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除此之外,村、支两委每月25号组织村民对河道进行清淤,对花木、草坪进行打理。至2008年实行以来无论天阴下雨、过时过节从未间断过,久而久之在井玉沟才村形成了惯例,大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污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每家每户都接有下水管道同县城管道相连进行排放。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呈现在眼前的井玉沟村是宽敞笔直的通村公路、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别致新颖的农房民宅、林立耀眼的节能路灯和靓丽美观的文化广场。

五、强化公共实施***村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对新农村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高标准规划了住宅区、绿化带、休闲区、活动室、文化娱乐场等设施。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完成街道硬化29600多平方米;

投资185万元,完成了河道整修1100米;

投资172万元完成了休闲公园建设,投资37万元完成了绿化带建设;

投资40万元完成了门牌楼建设,投资29万元安装完成了街道亮化工程,投资18万元完成了村电力增容、网络通讯整修工程;

投资23万元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便民超市和村卫生所建设,投资120余万元完成了了学校、办公楼建设。

六、调动村民积极参与一是按照《***村村规民约》,适时开展了"八荣八耻"学习、"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家庭"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二是组织发动村民义务进行卫生清扫、堆放物清整、垃圾清理等,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村域环境卫生秩序得到彻底改观。如今,全村已评选出了"文明户"10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90户。井玉沟村连续十年无一例计划外生育,连续四年被评为“综治先进村”。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标,正确树立了群众的争创意识,提升了群众参与和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七、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打造“美丽、生态、宜居”村的步伐。依托井玉沟村,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靠近**山、麻衣寺等旅游景区的特点,打造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一体模式的美丽新农村。一是打造生态旅游地。预计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100亩的绿色采摘园,投资150万元新建农家乐休闲中心。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内设新鲜果蔬园、棋牌室、茶艺厅、餐饮区、自助烧烤区、土特产品区。在这里,春可观花,夏可纳凉,秋可品果,冬可赏雪。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真正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地。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创建,村集体和每户村民都占有股份,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投资300万元,建设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集居住、养老、医疗、保健、文体等功能于一体,内设居住区、康复区、医疗室、文化室、健身广场、花园等,能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个高标准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倡导并实际践行“品质养老”的服务理念。同时,建立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助老、扶老活动、老年人文体活动的辅助性、服务性工作;

开展对贯彻落实老龄政策法规、实施老年人优待、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的调研工作;

提供老年人咨询服务;

负责有关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周围区域的城乡面貌,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失地农民和无地、无收入、无保障、重度残疾等人员进一步完善农保、低保等制度,确保人人有保障。对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生活补贴,并且在年终进行慰问,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助老制度。

随着***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干部群众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一个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在梁余大地迅速崛起。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第二篇】

(一)扎实走好转型路,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一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精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全镇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关停“低散乱”企业22家、整治提升80家,完成低效企业处置27家,盘活存量土地460亩;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出“标准地”9宗,亿元以上开工项目平均容积率达到以上,最高达到;全力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新项目,2019年,全镇新增“小升规”企业8家,“新进规”企业3家,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达到万元,增长23%。现代农业多点推进。致力培育生态高效农业,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储备项目4户,申报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家,县级1家。巩固特色产品平台优势,高质量打造“三位一体”农合联服务中心。持续深入推进渔业尾水治理,新增县级尾水治理示范点2个,生态养殖面积1883亩,作为参观点位之一,参与举办全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现场会。创新推出“芯片鱼”生态净养模式,与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签订“黑里俏”黑鱼品牌提升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扩大禹越黑鱼品牌知名度。积极打造特色农业,2019年,我镇获评省级桑渔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单位,三林村获评首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新增限额以上盈利性服务业单位2家,新增碧桂园花园里、禹悦府楼盘项目,稳步推进商贸综合体项目。与此同时,全镇银行、通讯等行业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商贸氛围得到进一步浓厚。

(二)着力把好质量关,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年来,我们始终牢固树立“项目首位”理念,聚焦大项目引进,保持有效投资力度,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项目双进精准有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临杭近沪区位优势,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开展驻点上海选商引资,深度融入杭州,全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成功申报市认定“大好高”项目6个。积极开展“三进三服务”活动,全面实施“一窗式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落地、建设、竣工滚动推进机制,全年完成亿元以上项目开工11个、竣工8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创新势能更加强劲。浙江博仕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入选国省千项目,实现我镇国省千高层次人才项目“零”突破。深入贯彻“人才新政”,引进大学生就业创业480人,新增大学生创业主体31个。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研发新产品29个,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杭州师范大学共建的双林数字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天适力承新经济产业园顺利开园,累计签约创新创业类项目5个。平台能级稳步提升。禹越镇工业园区作为德清经济开发区一部分,成功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顺利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改造提升,有序推进二期扩容工程,污水处理实现清洁排放。全力推进园区供气、供热管网建设,实现区域供气,工业平台吸引力、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三)精心布好统筹局,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一年来,我们坚定践行“两山”理论,落实城镇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城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乡村振兴步伐加快。积极打造三林村万鸟园研学品牌,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达到12万人,实现旅游消费500余万元,同比增长40%。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三林村建成全国首个院址设在农村的数字乡村研究院,着手编制数字乡村发展规划。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迅速,高桥村与上海新媒体平台合作发展乡村淘宝村播,三林村数字乡村研究院建成抖音网红直播间,2019年全镇电商销售额突破10亿元。加强“三资管理”,盘活闲置资源26处,处置低效利用89处,实现增收万元,同比增加%。支持引导各行政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启动光伏发电村级联合体项目,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其中木桥头、高桥、三林3个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紧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全域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完成“五乱”点位整治万个,拆除存量违章万平方米,完成旧厂房改造万平方米,扎实推进钱塘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城乡整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域推进垃圾分类,率先实现小区“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全覆盖,各村购置分类垃圾桶8641套,分类垃圾收集车44辆,建成四分类亭56个,易腐垃圾收集量从每天吨提升至5吨,垃圾分类参与率和精准率显著提升,三林村万鸟园建成全市首个垃圾分类研学景观带,接待各地学生近500人。污染防治常抓不懈。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全面销号。大力推进“水气土”治理,全年治理河道29条,长度公里,完成湖漾治理480亩,清淤疏浚万方,创建美丽河湖18条,断面水质保持稳定,上南斗港水系获评浙江省2019年度美丽河湖。扎实推进居民小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顺利完成越丰广场等3个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全面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10家,锅炉提标改造7台,淘汰燃煤锅炉3台,VOCs企业整治提升28家。

(四)全力谱好和谐曲,民生福祉进一步增进。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民为本,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事业投入资金亿元,占全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等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完成农村公路再造工程3公里,打通3条断头路,完成4条道路大中修及5座桥梁改建,新建候车亭32个,新增停车位620余个。全面完成荷禹路主干道修复工程,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完成大南斗圩区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十字港流域整治工程,新建生态护岸公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巩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深化责任医生健康签约服务及分级诊疗工作,镇卫生院开通省内医保异地结算业务,成为县内首家开通该功能的乡镇卫生院。加快社保精准扩面,户籍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完成空调进校园工程,禹越中学德高录取人数全县公办中学第一名,2019年度德清县中考第一名在我镇产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夏东村省级体育小康村提升工程完成验收,启动钱塘村、木桥头村文化礼堂建设,高桥村文化礼堂获评市四星级文化礼堂,2019年全镇共开展各类文娱活动220余场次,荣获2019年度全县文化礼堂示范乡镇称号。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选树湖州好人、德清好人各1名。对外影响持续扩大,国内主流媒体刊播报道295篇,其中国家级40篇。平安底线坚决守牢。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深化“三治”融合,强化网格员考核管理,建成镇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健全“四个一”工作机制,2019年全镇共办结政府阳光热线230件、信访件37件,办结率实现100%,调解矛盾纠纷案件390起,基层调解率达到%。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恶刑事案件8起刑拘13人。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圆满完成了国庆70周年大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田博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维稳安保任务,全镇群体性事件、进京上访零发生,实现平安禹越“十五连冠”,荣获“2019年度全县政法工作先进单位”(转载于:月亮岛教育网: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3篇)。

(五)坚持练好精气神,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我们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在抓深抓实主题教育中激发了破难攻坚的强大动力,全年累计解决主题教育领衔破难项目16项,形成调研报告17篇。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和精文减会工作,会议文件减少1/3以上。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实绩记实和公示公议、机关干部“实干担当评比”、村居“季度亮牌”、班子成员驻村联企等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政府职能设置和岗位配置,增强人岗相适性,提拔任用年轻干部10名,全镇35周岁以下中层干部比例达%(转载于:月亮岛教育网: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3篇)。制度化开展“三进三服务”活动,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389个,走访率、问题化解率、服务对象满意率均为100%。严格落实“五不直接分管”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有关程序,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坚持向镇人大报告重大工作和事项,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依法评议,完成人大议案意见建议办理16起,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第三篇】

韩家集村是韩家集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甘八公路与河蒿公路在此交汇,交通相对便利,全村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辖腰巴、武坪、耐阳、韩湾、阴坡、红湾、关岔、大湾、韩集、阳坡、大坑、曹咀等12个村民小组,645户3006人。有耕地12095亩,林地亩。低保户195户622人,五保户17户23人。韩家集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全村不断强化班子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狠抓环境卫生,夯实基础建设。目前,已形成村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

一、强抓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严格按照"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思路。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加强村级管理,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一是村“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做到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问、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着落。二是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按规定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全村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党员管理等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全部党员组织生活会,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规范了《韩家集村村规民约》,做到重大事项集体讨论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

二、致力转型发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产业增收思路,韩家集村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发展高原夏菜种植。2017年在韩家集村推广大蒜种植2000亩,建设高原夏菜种植示范基地1处,预计总产值将达到2000万元以上。韩家集村大蒜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增加群众收入,推动了全村整体脱贫的步伐。一是科学种植增收致富。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合作社统一调运蒜籽,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耕作,统一保底收购的运营方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种植,将种植投入降到最小化,将投资风险降到最小化,将群众收益提到最高化。二是就近务工增收致富。大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蒜栽种前期及中后期的田间管理、蒜薹采摘以及成熟后蒜头的采挖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韩家集村积极引导动员当地群众在种植基地务工来实现增收。按务工收入每天80天计算,预计种植大户在种植过程中需支付用工费100万元,贫困群众依托基地建设可以实现务工收入100万元。这样贫困群众既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又能发展自家种养产业,年底可以实现双增收,能使贫困群众真正富在产业链上。

三、加快生态发展

近年来,韩家集村坚持生态立村,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一是大力推广特色产业。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韩家集村耐阳、武坪、阳坡等村民小组,通过土地流转建成5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发展以党参、黄芪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二是持续发展草畜产业。坚持种草面积扩大化的思路,不断扩大饲草面积,达到5301亩;坚持养殖品种多样化的思路,着力发展以牛、羊、猪、鸡为主的养殖业,饲养量分别达到万头、万只、万头、万只;坚持发展方式规模化的思路,积极培育养殖规模户,目前有规模养殖户15户(养牛6户、养羊7户、养猪1户、养鸡1户)。三是全力整治村容村貌。集中开展以农村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整治活动,注重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有机质和生物农药,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四、狠抓环境卫生

韩家集村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现已购置了保洁车1辆,专职保洁员2名,定时清理垃圾,做到了村主要街道干净整洁。除此之外,村两委每月组织村民对村内其他道路道路进行清理,对道路两旁树木进行修剪。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得韩家集村已是通村公路宽敞笔直、大街小巷整洁干净、农房商铺整齐有序、节能路灯林立耀眼、文化广场靓丽美观。

五、强化公共实施

韩家集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狠抓“12项”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村通过修建水窖和自来水入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通过不断积极争取,实现了坡耕地水平化,适耕地全梯田化的目标。截止目前,韩家集村村组道路实现了全硬化。农电网12个村民小组全覆盖。实施了357户危旧房改造,消除了D级住房。有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初级中学1所,中学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有标准的村卫生室和符合医师资格的村医。

六、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

以县委、县政府实施“111245”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在韩家集村投资约2146万元建设移民安置点,实现7个村79户358人易地搬迁,让贫困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在韩集社实施韩家集村省级美丽乡村项目,项目建设投资约300万元,主要用于改造基础设施,优化美化环境,打造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从完善城镇功能的角度出发,对长期闲置的拖拉机站场地及周边部分闲置场地进行改造利用,规划建设韩家集镇农贸市场;从环保、节能、安全的角度出发,规划在韩家集村南侧下风向处建设集中供热点1处,目前该项目正在论证阶段,紧接着将进行规划、选址及建设。

通过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和全村群众的积极配合,韩家集村近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美丽优雅,社会事业稳步向前,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将继续按照“美丽、生态、宜居”的主体目标,继续不断努力发展。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第四篇】

五灵村位于新都区军屯镇南部地带,东与**市**毗邻,南与军屯镇升平社区接壤,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2573余亩。土地流转1530亩,其中种植紫薇1100余亩,樱花430余亩。村内辖区总共12个村民小组,一个农民集中区,全村总人口2573人,共757户。

一、全民动员、构建总体组织结构

五灵村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坚持全面启动、全民参与,以召开坝坝会、百姓故事会等形式,全覆盖多渠道搜集信息、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倡导"我爱我家,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活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共同管理。以典型示范引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立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在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过程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在服务村民群众的过程中,着力提高村民的思想意识,全面提升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了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制度。加强村辖区内环境管理,做好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特别是今年开展的"五个一"工程,即:一个社、一个院落、一道路、一沟渠、一节点项目打造,又从整体上提升五灵村的整体形象,完善各类设施建设,

二、提升形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资金24万元种植了草坪1500平方米,集中居住区和道路两侧栽种美人蕉2000余株,桂花树400余株,投入资金万元新建垃圾房10座,更换垃圾分类桶108个;投入资金余万元改造村文化活动广场800余平方,;投入资金余万元,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改造,铺设油砂路面36000平方米;投入资金2万元进行风藐改造粉刷墙面2000平方米;等各项工作为我村创建优美示范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机制、制定长效化管理措施

建立了长效化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村干部包社,社长、党员包户,户包责任区的`管理机制。层层监督全民参与。

加大资金投入,全村共有保洁员14名,垃圾清运机动车一辆、三轮车3辆,垃圾收集房12座,专设环境治理监督员12名。加强环卫保洁队伍的建设,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实行了"定人、定岗、定责"的制度。不断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深度推进;不断强化监督考核机制,严格问责,保持和巩固综合治理的成果,严格考核制度,始终保持良好的管理效果。

五灵村通过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今的五灵村集休闲、旅游、居家融入一体,成为了优美宜居乡村的典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256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