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具体实践范例优质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具体实践范例优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具体实践【第一篇】
《党章》作为党内规范的总章程,其地位不言而喻,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必须遵循的最高政治行为规范。把践行新党章作为检验或重新审视党员自身的一个标准,时刻用党章指引和规范言行举止,铭记入党初心、牢记党员身份、勇于担当作为。
铭记入党初心,筑牢信仰基石。曾经我们递交入党申请,被党组织接纳成为党的“新鲜血液"、成为组织的一份子,作为党员必须牢记为什么入党、入党是为了什么、入了党要做什么。每位党员入党时的年龄、环境、身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入党初心,它就是我们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它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融入血脉的崇高使命。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我们要时常重温入党誓词,时常回首自己走过的路,铭记自己的初衷和使命,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党政思想理论,与时俱进,更新理论水平。时时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时刻记住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坚守好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信念,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做到在党、爱党、信党、护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牢记党员身份,永葆党员本色。“党员”它既是区别于一般群众的一个身份称谓,更是赋予了拥有党员称谓的一种特殊的义务、责任和使命。党员姓党,这不仅仅表现在外在身份展示,更洋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党性修养的前提,是党员不断提高自身身份意识的自觉。要对党员身份念兹在兹,时刻记着自己是共产党员,才能时刻记着对党员的政治要求、党员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才能时刻真正从思想、意识、行动上成为“党的人”,而不是仅仅是花名册、统计表、会议桌上的党员。时刻以党性标准衡量一切、要求自己,记着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做到永远在群众中而又不混同于群众,一言一行防微杜渐、考虑全局,注意群众影响、始终谦虚谨慎,在单位、在家庭、在社会亦是如此,自觉把党性铭刻在意识和思想深处,把党性修养体现在工作和生活当中。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具体实践【第二篇】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我们党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受到党章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我们党是一个有着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肩负着带领13亿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任务。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着各种挑战和风险,管党治党任务极其繁重。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严字当头、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松懈。
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靠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加强纪律建设首先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能视之为儿戏。自由主义是产生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土壤,严明政治纪律要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要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以严的措施管住干部,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培育优良作风。
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要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抓紧修订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更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需要。
有权必有责、责任要担当。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坚决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自觉做到“四个服从”,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具体实践【第三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着重从严治党,以认真党内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线索,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问题,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规范标准,构筑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起点。对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来说,要深入执行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确把握党中央和***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牢牢确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齐全意识,加强监督纪律问责,明确纪律和规则,逐步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以正风反腐败的实际效果相信人民,推进发展。具体实现四个深刻的理解
深刻理解两个责任是各级党委和纪委的政治责任。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中央要求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上升,各级党组织切实承担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要塞的作用,各级纪律委员会全面从严治党找到责任定位,加强监督纪律问责,协助党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实践证明,无论是乡镇还是部门,两个责任落实的话,党组织的战斗要塞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党建和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都会得到有效的落实,相反,党组织的作用会减弱,各项工作都会被动落后。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承担全面严格管理党的主体责任,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要塞作用的各级纪律检查监察机构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坚定立场,确保正确方向,全面从严格管理党找到正确的责任定位,加强监督纪律问责,协助党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刻理解运用四种形态是全面严格控制党的重要措施。全面严格控制党,不能只盯着极少数违反纪律的党员领导干部。用纪律的尺子测量党员干部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体现管理和治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真正控制大部分,实现管理党的全面和严格的有机统一。监督执行纪律的四种形态着眼于标本兼治,体现了惩罚前氡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和严格管理是爱的执行理念。全面严格执行党的要求,要把握四种形态的运用,把管和治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在第一、第二种形态上下功夫,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出现的小问题,使咬耳朵、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第三、第四种形态的发生
深刻理解三个机制是党治党的创新实践。省委鼓励激励、错误纠正、上下三个机制,是全面严格管理党的要求,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制度革新,集中体现了总书记强调的工作失误和个人腐败、经验不足、知识不足、公心与权谋私人区别的重要思想。容错纠错机制,容错创新者,容错负责人,容错实干者,鼓励探索,容错。纪检监察机关要有机结合监督执行四种形态和执行错误纠正机制,严格区分政策界限,正确处理错误纠正与错误纠正的关系,坚决防止错误纠正成为包庇错误、免责、违法行为的保护伞。要坚持容错并行,加强日常监督,发现问题要严格执行纪律,客观分析干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公平公正合理地进行容错纠错,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深刻理解构建不腐败、不腐败、不腐败的体制机制是反腐败工作的基本途径。不能腐败,不能腐败,不想腐败是从治标到标本兼治的过程,从强制约束到思想自觉的过程,明确了新时期反腐败工作的基本方向和路径选择。构建不腐败、不腐败、不腐败的有效机制,必须加强纪律审查,加强事件必须调查、腐败必须处罚,通过监督纪律问责,不断抑制腐败的高压状况,加强党员干部不腐败的反腐败制度建设,有效防止廉政风险,公开权力、约束权力、监督权力,加强党员干部不腐败的党性、纪律、廉政教育,尊重党章,保护党纪的良好氛围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具体实践【第四篇】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洁从政和廉政建设的文化,包括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从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文化追求等方面,通过宣传、评价、言论、视听、传播、交往等多种形态和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及其他社会成员,在潜移默化中自学地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进而形成良好地崇尚廉洁,痛恨腐败的社会氛围,因此,它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凝聚、教育和规范作用。
一、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把廉政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历来是我们党所高度重视的。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崇尚法纪、公正乐善的社会文化。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和环境,以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成员知法守法,从善如流,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是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职业文化。表现为各阶层的从业人员勤奋工作,热爱集体,求真务实,勇于创造。三是团结向上、诚实守信的组织文化。表现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依法行政,公道正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四是清正廉洁、昌明有序的政治文化。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勤政为民。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崇廉耻贪的社会舆论环境。廉政文化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政治属性,同时它又是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又具有社会属性,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廉政文化的双重性对社会意识发挥着导向作用,它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廉政文化通过多种载体和传播方式,即广播、报刊、图书、电视、电影、小说、戏剧、演讲、歌咏、书画展等,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廉政文化的熏陶。它不仅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弘扬正气,促进廉政,鞭挞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廉政文化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点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因为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政勤政、自我约束、遵纪守法等方面对社会其它成员起着示范和榜样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把自律、自省、修己视为做人、做事与帮助教育别人的基础和根本,把“德政”和“政德”有机统一于治国安邦的为人和举事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更是语重心长地号召大家“要学习伦理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对领导干部自身来讲,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高尚的道德素质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修正自我,廉洁从政。“官”气正则民风清。而为“官”和做人两者息息相关,德是人格力量的具体体现,人格支撑“官”德,人品提升“官”品。因此,对全社会来讲,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生生不息,源源流长,文化的凝聚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其中廉政文化又是重中之重的因素之一。廉政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一种廉政理念,它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聚集起来,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统一的思想认识、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精神追求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的凝聚力量。从而凝聚全体社会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量,使人们沿着实现共同利益的途径,自觉地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共同利益而奋斗,以实现和达到共同所追求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廉政文化对营造“以廉为美、以贪为丑;以廉为乐、以贪为苦;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的氛围,激励斗志、凝聚人心,提供强有利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首先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是要靠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和单位、全体人民广泛参与才能够实现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使廉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始终能够在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内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其次是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是密切联系的,党的作风、党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廉政文化建设的走向。廉政文化建设又对党的作风和党的建设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我们必须自觉地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之中,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与加强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积极融入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活动之中,不断拓宽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再次是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它通过多种载体和传播方式,如广播、报刊、图书、电视、电影、小说、戏剧、演讲、歌咏、书画展等,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廉政文化的熏陶。这必然对弘扬正气,明辨是非、促进廉政,引导人们自觉地团结起来,赞扬廉政,鞭挞腐败,为净化社会风气,促进人与人间和谐,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形成强大的凝聚作用。
三、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教育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它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人们以引导、激励、警示、告诫。从根本上讲,廉政文化在教育对象上不仅是党员干部,而且是全体社会成员。它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用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教育、熏陶、激励、鼓舞着全体社会成员,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崇廉奉廉,个个羞于腐败、耻于腐败和不敢腐败,使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的良好环境,营造“以廉政为荣,以不廉政为耻”的社会风尚,使人们在廉政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廉政文化以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演讲、歌咏、书画展等为载体,一方面通过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伟大成果以激励人、鼓舞人。另一方面,通过对腐败思想和行为进行有力的鞭挞,通过对腐败案件成因的剖析来警示人、教育人。近几年来,廉政文化宣传了廉政建设的思想,弘扬了正气,鞭笞了腐败行为,营造了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当然,无论是树立廉洁理念,还是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无疑是党的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大小,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腐败问题的产生与社会风气、民众的道德价值观密切相关。民风、社会风气与党风、政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互相影响、互为作用,共同决定着反腐败斗争的走势。党风、政风是关键,民风、社会风气是基础。端正了党风、政风,可以直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而端正了民风、社会风气,就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社会根基,起到釜底抽薪的功效。因此,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修德律己教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管住自己”的能力,始终是廉政文化建设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四、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廉政文化具有约束、规范、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道德自律的作用是对人的内在约束,廉政文化以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是以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把道德规范的要求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就是强调自律性和自觉性。而融合在廉政文化中的一些管理制度、廉政准则、廉洁自律规定、以及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等是对人们行为的外在约束,是以权威性和强制力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个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单靠自律或单靠他律是不行的,只有两者形成合力,双管齐下,抑制腐败才最为有效。廉政文化的特点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是道德自律与法律制度约束的统一。廉政文化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德法兼治,两者很好地形成合力,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腐败蔓延和侵蚀,将有力的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廉政文化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其主要表现,一是道德规范。道德直接受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各种形式的廉政文化,特别是心态化的廉政文化,可使人们在确立价值取向、陶冶情操的过程中,道德得到了纯洁,道德行为也得到了约束。二是思想政治规范。廉政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鲜活的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广泛的传播,不断地给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灌输思想政治理论,使其行为受到正确的引导。三是制度规范。廉政文化包含制度化的廉政文化,一方面,制度化的廉政文化是供广大党员干部直接学习的党纪、政纪条规和廉政法规汇编,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无疑会对他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廉政文化中物态化廉政文化创建,必将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使人们在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思想上逐步筑牢法纪防线,进而逐步形成心态化的廉政文化,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种无形的力量,起到规范的作用。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具体实践【第五篇】
核心提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筑“不想腐”堤坝的重要路径,也是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内政治文化氛围的重要抓手。十八大以来,通过夯实机制、整合资源、扩大覆盖面等多种方式,廉政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思想腐败是权力腐败、行为腐败、作风腐败和生活腐败的根源。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表明,“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需要双管齐下,反腐不仅要约束行为,更要培育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从思想上防微杜渐,使“不敢腐、不能腐”真正发展为“不想腐”。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事实证明,廉政文化建设成就颇丰、硕果累累。
夯实机制建设,实现廉政文由“虚”到“实”的根本转变
廉政文化是一种“软约束”,但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文化,更是一种法制文化。因而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将文化之“虚”转为制度之“实”,防止出现各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问题。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合力机制不断健全、参与机制不断完善、督导考评机制不断强化。高效的领导组织机构和权责划分有助于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合力,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各地陆续形成了指导性意见,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将责任分工落到实处。通过完善廉政谈话、廉政工作纪实、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公务员培训、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等途径,党员干部经常性受教育的参与机制初具成效。另外,廉政文化建设中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的构建也在稳步推进,不少地区以巡视制度为模板,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由相关领导带队,组成若干检查组,在集中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并通过述责述廉大会、民主测评、查阅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对被检查单位的廉政文化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评估。
整合文化资源,创新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作用
借鉴历史优秀廉政文化,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切实整合文化资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廉政文化的传播宣扬。结合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将那些具有廉政教育意义的的名人会馆、故居、博物馆、烈士陵园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题廉政教育基地,让干部群众在学习传统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接受廉政教育。同时,收集整理历史中的廉政故事、廉政碑刻、廉政档案等历史资料整理成书,形成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作品。不仅如此,许多地区还将传统教育形式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做到老手段翻新用、新手段摸索用、新老手段综合用,不断尝试一些新的形式与办法,发挥新媒体短平快的优势,如利用互联网、微信、短信等加强对反腐倡廉社会舆论的引导。
扩大覆盖面,扎实推进总体文化建设进程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文化本身又会受到整体性社会氛围的影响,这就使得廉政文化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道德基础和社会氛围去影响和感化大众。当前,各地区针对不同主体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廉政文化建设内容,有区别、有层次地从全局性角度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有效实现了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的良性互动。例如利用社区文化设施,让廉政警钟在社区长鸣;通过专题座谈等深入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发动家庭成员共把廉政关;将廉政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督促教职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让学生成长在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中;把廉政文化融入到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企业负责人廉洁经商的意识;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整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将廉政文化之“盐”溶入基层工作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