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党课讲课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网友发表时间 2533408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基于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高瞻远瞩提出的重大判断,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部署,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是最具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好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了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揭示出法治的内在政理,指引我们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方向,不断增强在各领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的政治优势。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法治保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作用,强调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提升竞争公平性、商业便利性和市场活跃度,打造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体系,必须坚持用法治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建设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还是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都离不开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了法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经济建设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经济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使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既保持稳定性、延续性,又富于发展性、创新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这就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同步推进法治建设,确保各方面制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制度体系和治理效能的衔接转化,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

二、坚定战略自信,准确把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全市要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候,坚定战略自信,精准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实现以法治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战略机遇看,以法治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景光明。面临针对本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新机遇。按照中央赋予长三角的“三大使命要求”,沪苏浙皖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协同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叠加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有利于**抓住发展机遇,吸收借鉴周边地市的成熟经验,融入长三角区域法治一体化的建设中,护航高质量发展。面临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优势,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着力为新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打造法治引擎。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新机遇。全球范围内跨区域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呈现新趋势,全球生产网络更加倚重供应链基地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有利于**在多领域多层次精准立法、重点立法,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从风险挑战看,全市依然存在复杂的不可忽视的挑战。本市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仍是一个发展中城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较大,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先发城市如合肥、芜湖等经济发展较快,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人才吸引力有待提高,人口外流现象依然存在。因为经济产出水平不够高,经济结构上缺乏富集的高端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为欠缺,人口常年呈净流出趋势。创新能力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其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难是长期以来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研发投入不到位、成果转化不高效、市场培育不健全等问题。区域发展迎来竞争合作新态势。国家着眼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鼓励各地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培育能够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作为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面对长三角区域竞争合作带来的虹吸效应,又要面对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激烈竞争。与周围相比,**与东部沿海先进地市发展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民生和环保领域仍面临不少难题。

三、持续真抓实干,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法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我们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经济长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集中统一领导,必然要求坚持党对推进和完善法治经济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法治经济建设的全面领导,核心在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应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在法律框架内把握经济规律的本领,理解法治保障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机制,使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各级党委要将法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工作,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法治建设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坚持以高质量法治推动高质量发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市必须立足本市实际,在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立法质量,关键在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遵循和把握立法规律,从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使立法反映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在执法环节要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领导干部必须厉行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助推高水平法治经济建设。在司法环节要充分彰显公平公正的司法价值向度。依法妥善地解决不同市场主体的诉讼矛盾纠纷,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监督某些公权力的滥用,规避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负面影响。

聚合法治力量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必须用法治思维统领营商环境建设。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为重点,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各方信心,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要持续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微观事务的管理,在法规中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对于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做到最大限度地“放权”;对必须保留的关于市场经济活动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对于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做到最大限度地“简政”。

营造守法遵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积极抓住机遇,提高本市社会经济主体法律素养,要面向广大经营主体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其将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等现代经济活动规范意识自觉融入市场活动。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引导“走出去”企业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加强合规管理。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加强行业规章、商会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引导经营者自觉遵守和维护市场秩序。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253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