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7月份专题党课健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好学生发表时间 3200653

7月份专题党课:健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同志们: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的XX大上部署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则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为先锋,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纵观百年党史,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前赴后继、担当作为、继往开来,才换来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炼成长。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干部队伍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影响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一、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意义

“为政之要,唯在用人”。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带来的动荡变革,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高质量发展。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勇于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动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但事业发展无止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不断向纵深发展,其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从严治吏必须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这是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经验。严管与厚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严管,必然要求干部担当作为,并惩戒不担当、不作为者;厚爱,能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严管提供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求在坚持从严管理和监督干部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干部的关爱和激励,使广大干部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和思想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和历史自觉,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

(二)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积极担当作为是高素质干部的显著标志。落实党的XX大上提出的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抓住影响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关键症结,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时代和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担当作为方面的问题,才能有效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魄力,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志气、胆气、锐气,把干部队伍建设得更有理想、更有力量、更有作为,更好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二、干部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当前,干部队伍在担当作为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慵懒型”。一些干部工作中“慵懒”,有的对工作要求标准不高,得过且过,把不挨“板子”、不受批评作为衡量标准,满足于还凑合、差不多,勉强过关即可;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不求升迁晋级、只求“平安着陆”;有的面对上级安排部署或主要领导指示,习惯于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照搬照套、甘当“二转手”和“传话筒”,把压力传导给别人,自己置身事外并乐在其中;有的消极懈怠,推一推、动一动,上不推,就不为;有的工作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不深入调研,遇事“拍脑壳”,干事“见子打子”,缺乏计划性、合理性、针对性;有的对需要统筹协调的工作不愿意主动参与,不愿意牵头负责,缺少大局观念、协作意识。

(二)推诿敷衍、逃避矛盾的“圆滑型”。一些干部做人“圆滑”,有的遇事“耍滑头”,爱打“小九九”,对临时性、突击性工作尽量“不沾边”,对重点、难点等核心工作尽量“靠边边”,对需要协作、配合完成的工作尽量“梭边边”;有的接受任务挑挑拣拣,拈轻怕重,对有利可图的工作就“挨近点”,对费心劳力的工作则“跑远点”,讨价还价,挑肥拣瘦;有的遇到问题和矛盾有意回避,宁可少一事,也不多一事,找各种理由当“挡箭牌”,推诿扯皮、作风疲沓、敷衍塞责,解决之道就是“绕道走”“踢皮球”“打太极”;有的“当着和尚不撞钟”,只任职、不干事,工作多年却“涛声依旧”;有的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该拍板不拍板,“三重一大”事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表面上有模有样,实际上效率低下。

(三)不讲原则、一团和气的“老好型”。一些干部惯当“老好人”,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人哲学,追求一团和气,没有斗争精神,遇到不良现象更不去进行斗争;有的在工作中不讲原则、不顾真理、不得罪人,习惯当“老好人”,擅长当“和事佬”;有的明知有问题、有错误,却不敢说、不敢讲,不研究、不解决,对别人不敢提出批评意见,对错误行为既不正视,也不抵制;有的追求所谓的和气、和睦、和谐,任何得罪人的事情都不干,任何触及矛盾的事情都不做。

(四)怕担风险,明哲保身的“保险型”。一些干部凡事求“保险”,有的在工作中怕失误、怕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纪律,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有的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有的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既想干事创业,又怕失败风险、怕领导追责、怕别人闲话,工作不积极,最终导致这不敢干、那不敢做。

(五)好大喜功,虚夸漂浮的“喇叭型”。一些干部工作“华而不实”,有的唱功好、做功差,工作落实在口号上,决心停留在嘴巴上;有的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应景造势、敷衍应付,喜欢编个新提法,只发号令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有的热衷于说大话、喊口号、吊胃口,盲目提大任务、定高指标;有的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重视、不研究、不部署、不落实,喜欢搞“短平快”,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急功近利,任务刚下达,成绩和数字就报上来了,工作刚部署,经验和做法就总结出来了;有的更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编造假经验、假典型、假数据,瞒报、谎报情况,隐藏、遮掩问题,为自己捞“政治资本”,找“升迁捷径”。

三、干部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要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必须深挖根源,找准“病灶”,方能对症下药。干部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综合的,也是复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性不强“不想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支撑、鼓舞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无数党员身先士卒,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国际形势风云激荡、社会思潮和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化发展等各种因素叠加,一些干部思想上“缺钙”,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强,由此导致在工作中立场跑偏、动力不足。而干部在政治立场出现偏差、动力不足,就会把个人利益摆在不适当位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在脑后。这样的干部往往爱打“小算盘”,爱耍“小聪明”,把自己的面子、位子、车子、票子、房子看得很重,在他们看来,党的利益、群众利益都无关紧要,如果为了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而丢面子、打板子、挪位子,那是得不偿失、不划算的,也是不能接受的。这样的干部对不关乎个人利益的事,就不愿担当、不想作为,往往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不求有政绩,但求无过。总的来看,这种党性不强、理想信念缺失的干部,看重个人利益、看轻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心打的只是自己的“小算盘”,不想担当作为就成为必然。

(二)精神懈怠“不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整体上为之一新,但一些干部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精神懈怠的问题。早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告诫过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从而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XX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了“三个务必”,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但总有一些党员干部在精神上跟不上党中央的要求、时代的步伐、人民的期盼,一些干部逐渐失去了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残酷环境的斗志,丧失了有所作为、大有作为的干劲和冲劲,一些干部意志薄弱、贪图享乐,退化为金钱和资本的俘虏。此外,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精神懈怠,有的干部就会把创新工作和干事创业当成风险,把困难想得比办法多得多,把风险想得比机遇大得多,把“平安”二字看得比干事创业重得多,万事“求太平”、不求有作为,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做事;有一些干部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为了晋职升迁,怕惹麻烦、怕“丢选票”,就会固守着“不干工作就不得罪人”的念头,庸政、怠政、懒政;有的干部因为提拔无望,工作上就会滋生“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三)消极抵触“不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打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组合拳”。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还先后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等,为干部划定了底线、红线和高压线。在全面从严治党高压态势下,一些干部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能及时转换,又一时不适应新规定、新形势和新环境,于是采取不作为、不担当的消极怠政行为。同时,在新形势下,要干的事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干部就认为,干不好反而要担责、得罪人,甚至会自毁前程,有的干部甚至发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感慨。经过多种利弊衡量和精心算计,这些干部认为,有为不如无为,多为不如少为,快为不如慢为,真为不如假为。如此消极心态体现在工作上,便是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

(四)本领恐慌“不会为”。真才实学和过硬本领是干部担当作为的基础和底气。党要领导14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具体来说,就是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只有具备这些本领,党员干部才可能有担当、有作为。新形势下,面对知识保鲜期缩短、折旧率加快的新形势,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干部能力的培养存在短板。另一方面,一些干部缺乏主动钻研业务、拓宽工作视野的进取精神,自我才干的增长跟不上形势任务的要求,由此不善于解决问题、不善于解决难题,也就难以担当作为。而从客观上讲,与发达地区相比,一些不太发达地区的干部获得知识、增长本领的领域、途径和机会相对较小,加之文化素质的差距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干部能力提升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干部“穿新鞋走老路”,凭老经验、用老办法解决问题,工作中缺乏创新理念,习惯于循规蹈矩,工作效能低下,难以担当作为。

(五)保障不足“不作为”。刚性的制度规范对干部担当作为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其中,干部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对干部行为具有约束、规范、引导、激励的作用,合理完善的干部考核评价体制机制有利于激励干部有为担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让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但当下干部考核评价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有些方面还带有一定的“平均主义”倾向,一定程度还存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区别不大,缺乏对“有为”与“无为”的具体认定标准和相关依据,缺乏奖勤罚懒、奖有为罚无为的干部评价导向和具体措施。在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下,一些党员干部错算“政治账”“风险账”,担心“一错失所有”,存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求稳心态,自然不愿意担责任、冒风险。二是干部容错体制机制在落实方面有待优化。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过分看重结果,对单位副职或下属领导干部以成败论英雄,安排工作追求完美,不允许失败或犯错。三是在职务晋升、选人用人、评先评优和绩效考核上与工作效果挂钩,缺乏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作保障,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就给“破碗理论”的蔓延制造了空间,导致越干事,担责的可能性越大、风险越高,造成努力干的不如悠着干的,风险高的不如风险低的,责任大的不如责任小的,致使有的干部在工作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愿意多干事,更不愿意干责任大、任务重、压力大、风险高的事。

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路径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面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慢性恶疾”,迫切需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守正创新。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要注重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全要素、全链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使广大干部担负起民族复兴重任,从而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信念,增正气,让干部在干事创业上有“劲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缺失,就会患“软骨病”。干部勇于担当,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斗争中经受考验,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践行一辈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坚定理想信念,补钙壮骨,扶正培本,增强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次,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源头活水”,不断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引导干部学出理论品格、精神特质和为民情怀,在深化认同中强化勇于担当精神。再次,要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用好百年党史这部最好的教材,把党史学习融入日常、学在经常,引导干部涵养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扛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二)看实绩,增锐气,让干部在选用有位上有“奔头”。“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是一面旗帜。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什么人上、什么人下,直接影响着干部队伍乃至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撬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杠杆,是激励干部乐于担当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举措。一要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基层实绩导向,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真实绩、真考核、真运用,不“唯票论英雄”,让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有更好的工作平台、更大的上升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那些日常工作不负责任、工作前耍“小聪明”、工作后搞“小动作”和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人警醒。二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引导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担当作为的工作中,打破“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三要严格考察、识别干部。注重到乡村振兴、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防汛抗灾等重大斗争一线,看干部是否有担重任的宽肩膀、扛硬活的铁脊梁。用现场看、一线听、知情人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掌握最直接、最鲜活、最真实的情况,通过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多途径综合研判,客观公正地作出结论。四要大胆起用担当者。大力选拔在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在推进改革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敢于触及矛盾、迎难而上的干部,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默默奉献、不计得失、埋头苦干的干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能干事、受褒奖,以此鼓励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地方的“发展指数”,让敢于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三)重激励,增硬气,让干部在争先创优上尝“甜头”。“水不激则不跃,人不激则不奋”。渴望成功、渴望获得感、渴望被认同是每个人的普遍追求,干部更是如此。激励党员干部树立敢于担当作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需要彻底打破“干得多少一个样、干得好坏没区别”的“大锅饭”格局,彻底摒弃“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错误观念,让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平台、有发展、有收益。一要以好的制度机制激励干部。健全完善评先评优和绩效考核机制体系,按照“优中选优”和“优绩优效”的原则,让勤政务实的干部在政治上得“首肯”,又在经济上得“实惠”,充分体现担当作为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要以关心关爱激励干部。满怀热情地对待干部,在事关干部成长进步的问题上充分理解和激励干部,尊重干部民主权利,全力保障政治待遇的落实,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在休假、体检、医疗等事关干部切身利益的生活问题上,认真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地区附加津贴,以及体检、休假等制度,对战斗在一线和艰苦岗位的干部,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及时兑现相关奖励和激励措施,不打折扣地落实干部应该享有的待遇;在干部的心理健康上,做好心理健康辅导,搭建多种心理咨询专业平台,为干部提供正规有效的个性化心理救助,并关注干部的思想动态,跟进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身心健康、轻装上阵。三要以身边的典型激励干部。大力挖掘干部身边敢于担当的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引导,多讲优秀干部的光荣事迹,多请先进模范现身说法,用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激发干部愿担当、想作为,形成担当作为的社会气氛。

(四)能容错,增底气,让干部在风险过失上有“想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想干事创业,要创新发展,不可能不出错。因此,必须深入贯彻“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增强干部敢闯敢试的勇气底气,敢于主动担当作为。一要树立正确的容错观。要在干部出现偏差和失误后,从实际出发考量,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看是公是私,看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客观原因造成的差错,要给予理解、支持和包容,决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二要推动容错清单化、具体化。要结合工作实际,明确界定容错情形、范围,限定容错的前提条件,建立“负面清单”,划清“红线底线”,构建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制度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制定容错纠错具体办法及释义、正负清单,针对“哪些错该容”“哪些错不容”“怎么去容”等问题提出相应举措,消除干部怕困难、怕出事、怕犯错、怕担责的心理顾虑。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四个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六个要件,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四要建立健全澄清保护机制。严肃查处恶意造谣中伤、诬告陷害行为,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为敢闯敢试的干部撑腰鼓劲,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及时予以澄清,对给予犯错的干部加强教育引导,让干部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敢于担当作为。五要建立完善受处分干部全链条教育管理机制。采取教育帮带,为受处分处理干部合理安排帮带责任人,做好跟踪管理,通过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和民主测评等方式,定期对受处分干部综合表现情况进行动态了解,符合条件的重新任用。六要构建对容错的严格监控机制。在容错上要把握好尺度,不能随意给领导干部“松绑”,也不能擅自给领导干部“加码”,要以严格的约束力划定可容的“边线”和坚决不容的“底线”,不能把容错机制当作“护身符”“挡箭牌”“保护伞”,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五)提能力,增才气,让干部在发挥作用上有“干头”。打铁还须自身硬。干部善于和能够担当作为,关键要有过硬的能力和本领。若干部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就没有干事创业的底气,更没有担当作为的硬气。一要以强化政治担当引领党员干部全面担当作为。政治担当是干部担当作为的基础和前提,要强化干部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党性锻造,培养干部大格局、大担当、大情怀,引导干部明辨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二要与时俱进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紧扣党和国家事业需要,针对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等问题,精准开展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干部“七种能力”“八项本领”,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斗争本领。三要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到基层磨砺、在基层成长。有序推进干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交流,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地方选派干部到吃劲岗位、艰苦地区、情况复杂地方历练,提高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例如:青海实施“万名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统筹用好援青资源、国内优质培训资源和行业系统培训资源,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加强实践锻炼,有计划地组织优秀县处级以上干部开展挂职锻炼,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边远地区、维稳斗争前沿等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中培养锻炼,选派后备干部到巡视、巡察岗位锻炼等。鼓励引导广大干部以人民为师,多向基层人民群众学习,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需求中领悟工作思路,与群众打交道中掌握工作方法,增强干部敢于和善于担当作为的真本领。

(六)严问责,增清气,让干部在庸政、懒政上吃“苦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严格执纪问责是有效避免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有力举措。一要压实组织责任。要增强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强化纪律和制度的约束,让干部有规有矩地开展工作。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党委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避免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对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监督检查和对干部所作所为的监督考核。二要严格监督执纪。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政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纪律要求,进行追责问责,给昏官、懒官、庸官戴上“紧箍咒”,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干部上紧“铁发条”,让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有“畏惧”、吃“苦头”。三要强化用人效应。严格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精神,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让“庸者下”的警示作用,避免庸政、懒政、怠政,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使得“有为者有位,不为者让位”成为一种常态。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320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