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5578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问一世界》读后感(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第一篇】

每每在电视中,看到访谈节目主持人杨澜,心中犹升敬佩和崇拜,这不仅仅因为她高雅的气质,优美的外形,更因她满腹内涵,博学多才深深吸引了自己,当自己拿起她的《一问一世界》这本书,一眼就被封面上,穿着白色礼服的杨澜吸引,她手拿话筒,低头深思,那静静的眼神加上那飘逸的衣裙,感觉很美,一种很有内涵的美。封底上几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义。

作为一个以提问为生的人,她祈望以一个个问题,打开一个个世界,它可能是地理,可能是心灵……因此自己急切地想了解,这个如此精致的女人她的精彩的人生。

《一问一世界》讲述了,她1990——-2010年,从事电视行业艰辛的历程,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十年《杨澜访谈录》台前幕后节目团队的组建,及所付出的心酸和努力。

书中还透露了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人物的过招,如何对嘉宾巧妙提问,如何精益求精地,创办这个有价值的节目,书中围绕两条线索进行描写,一条是她个人的成长过程,另一条是电视传媒界的,兴衰与发展历程,它由种种真实故事串联而成的。

读过此书,自己感觉到,自己走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记者的世界。杨澜留给人们的印象,美丽大方,举止优雅,侃侃而谈,工作干练,凭借着聪慧,成为精致的女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第二篇】

《一问一世界》,用这个书名,真实绝。杨澜二十年的采访生涯,一个字概况—“问”,问成了十年世人瞩目的《杨澜访谈录》,访谈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让我们更好地、更真地认识了这个世界。“世有疑惑,必须发问”。

书中,杨澜叙述了自己访谈的经过,也从一个个影响了世界的人物身上揭示历史的真相,心灵的真实,认识了世界。

我最受感动的是这一段内容:

“从美国学习回来以后1998年我加入了凤凰卫视,作为制片人和主持人制作《杨澜访谈录》的前身《杨澜工作室》。我当时就是希望能做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一对一的高端访谈节目。其实那个时候自己也不过才27岁,不乏幼稚之处,但是我很有热情。当时香港电台有一套纪录片给我的影响很深,叫《杰出华人系列》。这个系列是以纪录片的方式寻访了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杰出的华人,从李嘉诚到贝聿铭等等。我当时就觉得应该把优秀的`华人所做出的杰出的成就通过访谈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在最初的两年,基本上谁成功我就采访谁,而采访的内容不过就是讲你怎么成功的?是刻苦啦,坚持啦,有伯乐啦等等,讲的是一个个成功者的故事。直到1999年我采访华裔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崔琦先生,我的观念才发生了转变。那是个初春的雨天,天气很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安详宁静,小松鼠上蹿下跳地觅食嬉戏。崔琦是沉静的,毫无喜形于色的神情,甚至还有一点害羞,一再为已经生疏的中文抱歉。他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向我这个门外汉解释他和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发现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分子电荷的新型粒子。我听得一头雾水,还含含糊糊地点着头,心想如此悬殊的知识结构,这个采访可怎么做啊?我试图进入他的人生经历,他告诉我他出生在在河南宝丰县,乳名叫“驴娃儿”,直到10岁也没有出过自己的村子,每天帮助父亲做农活养猪放羊。12岁的时候,他的姐姐介绍一个机会可以让他到香港的教会学校去读书。他的父亲是一位不识字的农民,觉得家里就那么一个儿子,已经到了帮着干农活的时候,不愿意放儿子走。但他的母亲对儿子有更高的期待,坚持要把儿子送出去念书。小崔琦舍不得离开家,母亲就安慰他说,下次麦收的时候你就可以回来了。然后把家里剩下的一点粮食给他做了几个馍装在小包袱里。这样小崔琦就跟着亲戚远走他乡,坐了一个星期的火车到了香港。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他的父母就在50年代末的大饥荒中活活饿死了。我问崔琦:“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母亲没有坚持把你送出来读书,今天的崔琦将会怎样?”我期待的回答是,知识改变命运等等。但是他却说:“其实我宁愿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如果我还留在农村,留在父母身边,家里有一个儿子毕竟不一样,也许他们不至于饿死吧。”我听了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诺贝尔奖也好,科学的成就也好,社会的承认也好,都不足以弥补他的失去和永远的心痛。”

杨澜真的善问,也最能找到人性的真实。读这本书,认识真实的世界,寻找真正的成功,才是正道。

问一世界读后感【第三篇】

很喜欢杨澜在开篇的一段话: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奋斗,而且经历过挫折的时候,我认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是的,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经历过很大的欢喜,也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是他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我体会很深。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非常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回顾了自己从1990年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对自己20年媒体人生的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赢”有了新的感悟;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

确实,我喜欢杨澜,是因为她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虽然这本书是杨澜和朱冰一起著作的,但我更多的是关注杨澜的经历与建议,也许这就是一位你所钦佩的人对你的影响。自从收到这本书后,我就喜欢在静静的夜里,坐在床上,认真地阅读每一章节的内容,因为只有在夜里时,我才能静下心来,体会书中内容。我喜欢慢慢的阅读,只有那样我才能感受到她的体会与经验,读后也会想,当在自己遇到这中情况,我会怎么办。杨澜用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事实激励着我前进。

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愿言及的心痛,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节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这本书还是值得去品读的。

杨澜确实是一位传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钦佩她,不是因为她华丽的成功,而是因为她一路走来,面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择。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努力获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条职业大路,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认定了就不要在行动的时候后悔,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长江后浪推前浪,杨澜固然是一个成功女性的典范,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值得每个女人学习的人。我们要自勉。

问一世界读后感【第四篇】

暑假中在新华书店逛了逛,看到了摆在书店中心书架上最明显位置的这本《一问一世界》。作者的是名字是杨澜和朱冰,前者是比较吸引我的,但,关于杨澜,我都知道些什么呢?知道她曾创立自己的阳光卫视,知道她为申奥付出了很多还担任“申奥大使”,知道她是湖南卫视《天下女生》和《杨澜访谈录》的主持人,当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这本书中引用她做主持人请别人回答的6个问题,现由杨澜本人回顾总结她入行20年的风雨历程。细细品味这6个问题,“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你不想赢吗?谁能在石头上睡觉?为什么总问女生这个问题?奥运能够是件很浪漫的事吗?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台?”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杨澜总能透过自己的思考来向别人发问,而这些都是世界级的“高端”人物。或许她并没有这个机会和各个国家的总统、政要来交流,但是应对人生的转折,她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很幸运的被中央电视台辛少英选中去主持《正大综艺》。正是在杨澜自我说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辛少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杨澜很顺利透过层层考试走上了《正大综艺》的舞台。1994年,放下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杨澜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对于她放下主持的工作赴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学习这一事令我敬佩,我认为当时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了不轻易满足她选取继续出国深造。她的这个举动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回想我小时候的上学时代,好像个性的顺利,从小学、初中到教育学院并没有遇到很大的挫折,一向都个性的顺,而且我又是爸妈眼中的乖乖女。从小开始,我也在朝着我心中的梦想一步一步的前进。

待她学业完成时她在犹豫自己是去还是留,当时杨澜毅然决定要回国,正因她去意已决。回国后她给丈夫说了自己的梦想,也是丈夫一向支持她并为他完成她的梦想:建立中国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刚开始的建立个性的艰难,正因人手、资金等问题磕磕绊绊,但是杨澜能够和丈夫一齐共同应对并和其他朋友并肩作战将自己主办的阳光卫视做的风生水起。其实,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关键是当你遇到某些困难时自己的心态以及应对这些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找根本原因、分析原因最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还不够成熟,但在朋友、同事、爸妈的帮忙下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以后的几年杨澜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在家庭和事业上双丰收。她荣升当了妈妈,自己主办的阳光卫视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之后的种种原因致使杨澜不得不把阳光卫视转让出去,就像自己的孩子要送给别人养育那么不舍。但是她并没有把这当做终点而是把自己的金牌节目《杨澜访谈录》保留下来,透过自己的发奋和团队的力量把这档节目力求做到完美、极致。整本书前面的三分之一都在讲杨澜是如何组织来自四面八方的那些优秀的制片人、策划、编导等。杨澜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透过她的真心邀请、热情的关心照顾,使得他们的团队充满了爱的力量。当她透过个人魅力将能用的优秀人才都安排得当时,她也在为自己的支持生涯积累经验,收获果实。她是中国首届支持人“金话筒奖”的获得者。这和她的发奋、付出是分不开的,书中的好几个片段都在讲杨澜在赶往某地路途中的飞机、高铁、汽车上还在认真、专注的看着关于访谈人的密密麻麻的资料、故事。她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虽然有时我有些偷懒,但我坚信杨澜的专注会一向激励着我,在我偷懒时想想她的付出,我会内疚。

透过她对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的访问,我们能够清楚的记得杨澜专注的眼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中西交流的桥梁枢纽,杨澜不仅仅展示了个人魅力,还向西方各国展示了来自东方中国的文化。最近几年也一向在关注杨澜,作为主持人的她,还荣获过国家公益慈善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她在那么忙碌的工作中还不忘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向做着慈善,去汶川慰问心灵受伤的孩子们,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她还是我的好榜样。

杨澜身上的美丽、优雅的气质,工作中发奋拼搏进取的上进心以及她兢兢业业、踏实诚恳的敬业精神将一向激励着我朝向我的目标迈进。记得最后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她是她主持的某个颁奖礼,沙哑的`声音、美丽的容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超负荷的工作肯定很累,期望杨澜能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嗓子,美丽快乐将伴随她到永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155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