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汇总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作文1
读完了由李镇西老师所写的《做最好的老师》书之后,我被他的深邃,和他的激情所打动,他能深深的反思学生的错误,能深刻的反省自己的错误。
李镇西老师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位有魅力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童心和一份真诚。
关爱孩子,就远离了责问,点亮了心灯;关爱孩子,就远离了抱怨,多了份宽容。教师要不断培植自己对教育生活的细腻与敏感,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和幸福,更多地感受到获得成功后的欢乐与荣耀,同时在师生的鼓励声中获得前行的力量。教师还要用心中的完美和优秀来引导学生,而不是加上种种束缚来约束他们,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种用感情默默浇灌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如花儿一样,含苞恕放,色彩斑斓。然而,真诚是万物和发端和归宿,没有了真诚,就没有了万物。真诚是人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金钥匙,作为一个教师应对每位学生都要真诚,只有有了真诚,才能接纳每个孩子,只有有了真诚,孩子们才能接纳老师,只有有了真诚,教师才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子,只有有了真诚,才能实现师生良好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师生心与心的碰撞和交融。李镇西老师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他对教育的爱也是如此。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就能够实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我很赞同这种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相信没有一个学生喜欢”架子“太大的老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可以交心的朋友。教师应该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同时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之门。保持一颗童心就能给予他们释放的'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自己也是这样说的:”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的地说: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的爱着我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的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想到自己平常忙于教育教学工作,却很少与学生打成一片。不是自己缺乏童心,而是没有真正地与学生交心,没有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知之甚少。假如我们也像李镇西老师一样,相信学生会更加信任我,他们会视我为朋友,朋友间还有什么话不说,还有什么事不好解决的呢?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2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潜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够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这天的李镇西与昨日的李镇西相比――我这天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这天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这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这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这天我组织班群众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搞笑,我这天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这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这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这天我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推荐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这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 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3
一本《做最好的老师》引起我的注意,在读过了李镇西老师的序言之后我才理解了这个题目所蕴涵的深意。我想在我身边的优秀教师层出不穷,要我看每人都像作者所说最好的教师不大可能,带着好奇我就去买了一本,读过之后感受很深。
在序言中“做最好的自己”触动了我的心弦。李镇西老师说“最好”就是“更好”,“最好”是相对的,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强调的是“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李老师是这样阐述的,通过读书我发现他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
看到这里我深有感触,在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从领导到老师每个人对教育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来说他们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教育理论都是很优秀的,以前我对自己这方面底气不足,但是看完李老师的这番话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原来一代教书天将也是从教学的基础开始的,只要我多读多思考,在教学的生活中不断的反思自己并将它记录下来,今天的我不断的和昨天的我相比,不断总结自己,我想我一定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说到爱学生李老师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联系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原本感觉我是一个很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卢凯中午没吃饭我会马上买来面包和饮料给他,孙靖的腿摔破了我会用备用的创可贴给他贴上,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给落下课的同学补课,我也会在课后真诚的给上课好做小动作的都泳江、王盛林给予忠实的告诫……,只要是我能看到哪位学生有需要帮助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他,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很喜欢我这个关心理解他们的老师。但是看完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爱”这只是一种“小爱”,是一种人情感的基本交流。
对学生的爱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为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爱也许是强者对弱者一种本能的爱护,因为它缺少了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深刻含义。而真正教育的爱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的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4
说起读书,它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读书是一种学习,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能让人保持平静的心境,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前段时间,我在姚老师那借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我也是只读了其中的一部分。今天就我所看到的内容和一些感受同大家做以分享和交流。首先让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这本书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以及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文章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语言,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小节都让我很感动。
感动开始于序言——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也许不是最美丽,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好的教师。
感动体现于细节——他对工作的执着、对教育的深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每一个失误中都能做深刻的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李老师就是这样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最终走向成功。
我觉得要做最好的老师:
一、必须是要有思想,做善于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应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务必要有必须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资料。我们更多的是惊讶这些名人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们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下为自己充电的机会。现如今,学校的读书活动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要求孩子们每天读书。我们也应该做到每天读书。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 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对学生要有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班级一些突发事情,后进生的转化等等,学会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就从容了。
二、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其实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成功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他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己,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进步,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自己一定会进步。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能够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主角,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也许不 李老师的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到一个个教育案例中,发人深省,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并没有用那种死板的语言模式阐述出一些冰冷而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用自己的真实工作经历来谈得失、谈收获、谈感悟,他娓娓道来,把他一路走来的人生追求和梦想以及收获和感悟都一并和我们分享。
是啊,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6
我读了《做最好的家长》一书,这本书所记录的不仅仅是李镇西老师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成长的故事,而是提供给所有的家长,也包括老师教育孩子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操作模式。
家长教育孩子是责任,是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教育需要恒心和毅力:李镇西老师和女儿晴雁小学 三年级时订的《晴雁学习生活常规》这是他和女儿一起商量定制的,我相信许多家长都做过这样的事,但多数可能是一厢情愿,而且能够坚持下来的可能没有几个,我爸爸就是这样的。李镇西老师却能始终坚持下来,一朵小红花或者月末一本书一张碟,打造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好习惯养成于不用奖励她也会保持好习惯。”启示是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首先更是考验家长和老师。
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肯定孩子的成绩,夸大她的光荣和自豪,不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及时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要客观对待孩子的优势和缺陷,客观对待成绩的失败,懂得进步是和自己的昨天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
李镇西老师的女儿第一次语文考试只考了77分,他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难过无意中传染给女儿。他故作轻松的说:“呀,第一次考试就得了77分,下次争取上78分。”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如果家长一味地责怪,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会受到挫折,这比糟糕的考试成绩更糟糕。还有李镇西老师让女儿小学三年级就被《赤壁赋》,从而保持了学习快乐的感觉,没有被层层加码的学习压迫而丧失学习的兴趣等等。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信心的培养方面,李老师给了家长最好的榜样,作为家长的李老师,他以自己的人格对孩子进行着无声的感染,这是家庭教育的上乘境界。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意,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而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试都应该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一个人不应该简单的与别人相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进步,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只要你在同个领域,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长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我想本着:“让家长的孩子自信快乐的成长!”这个理念,与自己的家长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家长也能和我们一起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步的成长起来。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7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是学生惰性强,提不出问题。二是老师惰性强,即使学生提问题,老师也不愿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因为这样备课难度大大增加,还不容易控制课堂,影响教学进度。所以长期以来,课改喊了很多年,课堂真正的自主学习并没真正落实,大多沿用结合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的层次,不敢正在放开。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看到了“逼问激疑: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章,很有启发,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说真正有用的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但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面对这种现状,第一,这就需要老师“逼”,甚至达到“你不问,我就不讲”的地步。老师别怕麻烦,也别嫌问题幼稚而杂乱,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会提问。第二,要教会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有些课文文字浅显,内容易懂,许多学生会觉得没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在看似明白晓畅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于不疑处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不疑处”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学生如果具备了这样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即使再简单的课文他们也会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许多问题。第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语文教学中的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内容的问题。除了让学生找出有关字词句障碍,我一般是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一般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是什么?继续对结构是怎样的`?记叙的详略是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散文:形是怎样散的?神是怎样聚的?文章的构思如何?议论文: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特色。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时,李老师还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我觉得李老师的做法很有指导意义。对我启发很大。尤其是后一点,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基本都是从文章的文体特点进行学习指导,在深度引导解读中也常常遵循—写了什么、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这样的步骤,但就是控制性学习太强,自主发问式的自主学习实践只是偶尔为之,远远不够。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我增强了信心,我愿多点耐心、爱心,增加些智慧,少点近利,多点远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说无益,不如行动。自主课堂请从逼问开始。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8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
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 ”这是《做最好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李镇西老师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身为初级中学的老师,特别是身为初级中学的班主任,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我经常会充当问题学生的“灭火器”,搞得自己很累、很烦,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但面对同样的问题李老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
所以不如就学李老师这样想: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短信、课外活动矫健的身姿、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尽量和他 这样每天生活在一个令人有所希望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在这本书的全部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摆出“师道尊严”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
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