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读后感汇总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人物传记读后感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人物传记读后感【第一篇】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于10月5日离世,这位一手打造苹果帝国的“神”一样的人物,走完了短短56年的人生,业界在对乔布斯逝去极尽惋惜的同时,也在期待他本人授权的传记早日面世。这样一个查字典是如何炼成的?
1.富有说服力
早期的乔布斯要是在旁边的话,气味的确是会有点难闻,就是这样的乔布斯把自己训练得能长时间不眨眼地盯着别人看,还发现了用这招可以说服别人做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它能够救人的命,你能想办法把启动时间减少10秒吗?”他问。Kenyon说有这个可能。乔布斯走到白板前,说,“假如有500万人在使用Mac,而每天需要额外的10秒来启动,加起来每年就有近3亿个小时,这就相当于每年至少救了100条命。”
2.告诉别人怎么做
乔布斯称不上是真正的程序员或者技术工程师,更无法和微软的比尔盖茨相提并论了,但是,他对技术和设计有着一种直觉的理解,这最终改变了世人对电脑的期待,更改变了消费电子行业。
“老实说,我们原来并不知道‘友好’对电脑意味着什么,是乔布斯告诉了我们。”——Terry Oyama,早期Macintosh设计团队的成员。
3.相信你的直觉
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凭直觉不只一次抓住了机会。而乔布斯对自己的品味有着深刻而恒久的信仰,深信要是自己喜欢些什么,公众也同样会喜欢。而他几乎总是对的。
“贝尔在发明电话前有做过任何市场调研吗?”
4.敢于冒险
在他整个职业生涯里,乔布斯抓住了多次机会,首先是成立了苹果,然后出走,直到1997年再回来。在一个大多数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进行多样化经营的年 代,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却反其道而行之,削减业务,精简产品,专注在相对较少的领域上面。如果他认定某样东西将来会获得成功,他会改变苹果整艘船(或至少 某些方面)的航向,朝一个方向进发。
乔布斯的管理哲学之一就是,要不时地抛抛骰子,把公司赌在某个新的想法或科技上面。
“我有这个疯狂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ipod的广告影响来卖出更多的Mac.此外,ipod还可以把苹果定位成创新的、年轻的公司。所以我把 7500万的广告费用拨给ipod,哪怕这个产品按比例还分不到1%.这意味着我们完全统治了音乐播放器市常我们比别人多投入了一百倍。”
5.用优秀延续优秀
无论是产品还是电影,乔布斯总是力图要创造优秀的后续产品/续集。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做得并不成功(比如Lisa电脑),但他在皮克斯和苹果都证明了自己能够做到。
的两个最大商业成就,一是苹果,二是大名鼎鼎的。制作“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的pixar皮克斯动画公司。3D动画和苹果,都是艺术和科技结合的最佳案例。乔布斯,是现代版的达芬奇。
最后,也许是读者最为关注的,乔布斯作为一个商业奇才,他的哪些特质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书中有很多答案。总之,他不是一个通常标准中讨人喜欢的人,绝对不是。他有极强的领导特质:影响力;惊人的产品和市场直觉;聚焦能力;永远用最好的人才等等。有一点很关键,书里有很多案例,就是他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比如重回苹果,其动机并不是为了钱。这是一个有非常强大信仰的人。
我想说的是,一个伟人的炼成,需要社会提供的精神养料,需要父母师长的呵护,更需要他对自己聚焦式的锻造。在我心目中,乔布斯是一个现代版的东方圣贤,因为他信奉禅宗,信奉简单即美。他把这种哲学用到了极致,做出的产品如艺术品一般,为亿万人喜爱。
人物传记读后感【第二篇】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臣。在《三国演义》里,人们只认识到曹操阴险和狡诈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治国有方和才华横溢的另一面。曹操,其实是很有本事、很有肚量的人。
试看,经过多年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受到及其严重的破坏,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于是曹操积极推广“屯田”方针。“屯田”方针分“军屯”和“民屯”两种。“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编成组来开荒种地,屯田农民直属国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获时只交给国家四至五成的粮食;“军屯”就是边防将士守边种地,收获的粮食全都上交给国家。由于曹操此举,才使中原农业很快的恢复。由此可以看到曹操的聪明才智。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很突出的一个优点——他打破汉末以来宫位世袭的传统,宣布重用那些虽出身低贱但有专长的人,所以当时自愿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曹操的肚量,更是许多人所没有认识到的。他的肚量,可以堪称“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能你会问,“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能用在世称“奸雄”、生性“好忌”的曹阿瞒身上吗?那么,你就错了。在《文和乱武》一章里,曹操曾以一副不咎既往的态度,满腔热枕地接受了宿敌张绣的投降。当年郡县多叛曹应吕之时,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会抛弃我。”话音刚落,就接到了魏种叛变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齿地发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飞头之国,断臂之乡,看我不收拾你。”随着曹操大军的节节胜利,不多久,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押到曹操面前。“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就像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过节,就像自己根本没有发过誓。——“唯其才也”,曹操这样解释道。
对我特别有启发意义的,是曹操的“任人唯贤”这一点。从入学时定下来的班干部,一直到毕业班时,还是没有变化过。一些组织能力差的同学仍连续几年担任班干部,而一些有工作能力的同学却不能在班上大显身手。在这个方面,我们就可以借鉴曹操的用人方法。
《曹操》这本书,不仅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曹操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而且使我增长了许多历史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对身为班干部的我来说,还提供了很多管理班级的好方法呢!其实,我们应该学习曹操的优点,因为,曹操这个人物,也许能使我们明白许多道理……
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第三篇】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其规模宏大,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学等。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西汉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多年,共五十二万字。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临终前对他说:“一定不要辱没祖先的名声,要写出一部光耀千古的历史巨著。”司马迁流着泪答应了父亲的嘱托。后因李陵兵败事件遭到牵连,司马迁被捕入狱并受酷刑。期间他想到人的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又想到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韩非子、吕不为等一些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最后完成了轰动天下的文化巨著,又想想父亲临终前的遗言,若是就这样一走了之,多年的心血将半途而废,那样更对不起父亲。
于是他化悲痛为力量,忍辱负重,各地历史古迹间的奔波、史料的搜集、古籍的整理,狱中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经受饥饿的折磨,多少汗水、多少艰辛、多少劳累,都伴着屈辱的泪水化成了长篇巨著《史记》。
为不负使命,他呕心沥血,倾尽了毕生精力。正因为有他艰苦卓绝的努力、逆境中的百折不挠,才使这部沉甸甸的、厚重的、不朽的历史巨著得以传承,才能够让我们世世代代目睹它的风采。他的名字将和这部辉煌的巨著《史记》一样,永垂不朽。
通过读此书,使我受益非浅。他的文笔,幽默、风趣,又恰到好处。有的让人看了忍不住就想笑,觉得司马迁老先生很可爱;有的让我充满敬意;有的让我忍不住落泪;有的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有的让我豁然开朗,使得困扰我多时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明确答案。
我想那个曾经去龙门山实地考察“鲤鱼跃龙门”的少年司马迁,不正如那条鲤鱼一般,迎难而上,纵身一跃,即使跌倒在“滔滔洪水”中,也绝不放弃,始终有一颗未了的恒心屹立不倒,那就是撰写《史记》。这是上天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尽管他历尽万般艰难险阻,最终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跃过了“龙门”,完成了一部伟大的、轰动天下的辉煌巨著。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这在司马迁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的验证。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忍辱负重、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公平公正、精益求精、好学上进的高尚品格。社会需要更多的像司马迁这样为人正直、有良知的人。
自从《史记》完成后,历史上再也没有关于司马迁的记载,包括他之后的生活如何,他活了多大年纪等等。历史已无从考证,这一切成了永久的谜团。他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却被历史遗忘。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史记》在,司马迁和他的精神就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第四篇】
江角沾杂着朦胧的烟雨,宛如一幅水墨画,与岸的堤柳勾出水的温柔。这里,也是林徽因的故乡。
我细读《林徽因传》,读她与徐志摩的初见再遇、邂逅与离别。她是一道风景,定格于一个属于她的时代。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她,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仿若一杯淡雅的清茶,有着淡淡的暗香。有人说:“林徽因被封在了四月天,与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与梁间的燕子做了玩伴,与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在我眼里,她是那傲岸的莲,微风细雨中,挺立在江南的水塘。
林徽因出生于官宦之家,有着优秀的血统。盛夏的江南,一如既住的平静,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散发着古城的清幽气息。她的出生给林氏家族带来莫大欢喜,她爱书中的诗词歌赋,爱墨的古色古香,但她的童年,是一段痛苦的回忆。因为母亲不受父亲的喜爱,多愁善感的林徽因爱那个疼爱她的父亲,又恨他对母亲的冷淡无情。这看似完美的生活,却暗藏许多的无奈。
那时,她早已不再年轻,“若说二十岁的少女是井水,清爽中带着心人心脾的甘冽;三十岁的女子是甜酒,温和中掺杂着厚重的辛辣;四十岁的妇人是清茗,蕴含了人生百般苦涩,却能体味一丝回甘。”现在的林徽因是香醇的咖啡,经历过岁月的烘焙和碾磨。经过生活中的、情感中的酸甜苦辣,最后只剩下苦……但那苦后,是无穷的回味,使人提上了精神,这就是林徽因当时的精神状态。
徐志摩是林徽因人生感情中的一大篇章。康桥给过他们美好的相拥,也记住他们多情的回眸。微风翻开潮湿的书卷,恍如隔世的邂逅,人生聚散原本寻常,有时,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那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人生并不都是圆满的,好茶不定配好壶,好花不定配好瓶,遗憾也是美,我们不需追求完美的人生。像林徽因那样,尝遍人生百态,感受每一个味道的美妙,即使不完美,也能活成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