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感人故事,作文集聚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刘胡兰感人故事,作文集聚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刘胡兰感人故事,作文篇1
读完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英勇就义之前,她说道:“怕死不当共产党。”
此刻,我仿佛看到刘胡兰穿着粗布衣裳,剪着剪着齐耳短发,眉宇间透露毅力,眼睛怒睁,嘴角微翘,面对凶狠的阎军,昂首挺胸,从容不迫,慷慨就义的景象。我掩卷沉思,一个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临敌不惧,竟有如此大的勇气,让我由衷的敬佩,而在这敬佩的同时也渗着几分感动,因为是他们这些革命烈士的冒死工作,才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不禁想高呼:“共产党万岁,革命烈士万岁!”
“刘胡兰的英雄壮举是中华儿女的楷模;她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她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一个革命烈士其实仿佛是一块雨花石,静静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雨花石,她让我感动,她让我震撼,她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的简短小故事刘胡兰感人故事,作文篇2
最近,北大副教授阿忆关于刘胡兰死因的1篇博客文章,把如何看待历史这个话题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一些媒体力挺阿忆的观点。但随后解放军报的报道明确指出,刘胡兰被老乡铡死说法歪曲事实。
比阿忆博文更翔实的采访、一些老人对《翻阅日历》栏目的质疑,这些证据有理由让我们相信:有人在说谎。这种说谎的恶劣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无聊的恶搞。因为“谎言”变成“现实”的话,烈士之死的性质就再无悲壮可言。也许有些人的目的就是以还原历史为名,想让刘胡兰“死”在毫无意义的口水里,让英雄人物湮没在近乎扯皮式的纷争中。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但我们有很多同胞却甘愿成为可悲的民众,因为在他们心中,英雄似乎就是愚昧的代名词。于是,在毫无技术含量的“恶搞”之后,一种具有“高科技手段”的颠覆出现了:让英雄湮没在民众的口水之中。这种手段异常高明,不必再替英雄整容变性,也不必再为他们描眉换装,只需给你泼上几瓢“学术”泔水,再让民众吐你几口唾沫,保准你不再神圣。
同历史时光的顺序一样,这个差不多按时间顺序的颠覆已经越发逼近现代:从岳飞的“愚忠”、秦桧的“爱国”、林则徐的“荒谬”,到现在的刘胡兰“死因不明”,那么谁会是下一个在口水中消失的英雄呢?谁也不敢肯定。
伪造历史或者掩饰历史是可悲的,但颠覆真实的历史同样可悲。如果一个民族脑海中的碑铭一块块的被别有用心地击倒,只剩下一片苍白,那么这个民族还会有什么前途呢?
历史可以在一笔之间改写,但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却不能在一瞬之间重塑。刘胡兰死在敌人的铡刀之下已经成为过去,但如果再让她“死”在有恶意的闲人的口水之中,那么可悲的必将不是一个人。
记住,不要让刘胡兰“死”在口水之中,那样会毫无意
刘胡兰感人故事,作文篇3
刘胡兰,女,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刘胡兰的事迹不断激励着后人。刘胡兰纪念馆原副馆长陈湘平告诉记者,从1957年纪念馆建成以来,共接待国内参观者1300多万人次,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4000余人次。近年来,除了单位组织的团队外,自发来参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在今年清明节期间,纪念馆就接待了散客5万余人次。
刘胡兰感人故事,作文篇4
刘胡兰只活了15岁,但她却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打小起,贫苦出身的她就爱憎分明,早在抗战时期,10岁的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因为表现突出,她14岁就当上了区妇女干事,还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预备党员。
为了革命的需要,党派刘胡兰回云周西村领导工作。其间,刘胡兰曾配合武工队员,将该地大恶霸石佩怀处死,赢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也惹怒了反动派。为了报复,反动派率军突袭云周西村。上级命令刘胡兰转移,但是,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和党员转移,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不幸的是,就在这时有人叛变了,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反动派抓到刘胡兰后,实施了种种威逼利诱,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反动派把刘胡兰带到了铡刀面前,当着她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杀了。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胡兰却异常镇静,怒喝道:“我咋个死法?”在反动派说出“一个样”后,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说了声“怕死不当共产党员”便来到铡刀旁,毫不畏惧地躺在铡刀下。
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1947年春天,毛**听完刘胡兰的事迹,感动地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高度赞扬这个年纪很小的大英雄——刘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