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练习及答案优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中考语文议论文练习及答案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中考语文议论文练习及答案【第一篇】
正直(节选)(16分)
①最珍贵也是最基本的品格就是正直了。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正直是一种风骨,如同山中劲竹、冬里腊梅,于风急雪大处方显出风标高峻。不能想像一棵歪扭斜长的树派上大用场。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②提起正直,我总是想起一个悲剧式的伟人,彭德怀元帅,想像着当他从庐山下来,山一般沉重的步履,怎样撼动了铁肠历史的心。俗话说,沉默是金,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于鸦雀无声之际,一声冲天的云雀,尤为惊心一动魄。“我为人民鼓与呼”,底气不足者,更是无法作此一呼的。横刀立马不难,难的是四面楚歌之时仍横刀立马。历史是公平的,正直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必以正直本身的价值分量所平衡。因此,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地伫立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那宽宽的肩膀能负起苦难,却不容挑丝毫阿谀,那便是一卧品格的骨架啊!
③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从一些偶然的小事上折射出他生命的光泽。有一个不知名的行人。捡到了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他不停地寻找,最后交回失主。当。剐人闸他钱包里有多少钱时,他说不知道,“我没有打开,田为我怕诱惑誉’我为这则轶闻感动,这里面含有一种真实的美和正直的底蕴。拾金不昧为上品,知已人格弱,点而竭力避之、坦然陈之,更见其品性的可爱端庄。
13、“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4、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作此一呼,,指的是什么?(2分)]
1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谈谈你对“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理解。(3分)]
16、选文中有许多或精辟或凝重的语句,请选抄当中的一句并加以评析。(4分)
17、选文中的两个事例各从什么角度举例的?你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启示?(4分)
13、(3分)生活中有物质金钱等的引诱,也有困难、挫折的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经受住考验,这才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14、(2分)“我为人民鼓与呼”
15、(3分)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意思接近即可)
16、(4分)(以下仅为示例,评卷时可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选抄句子1分,评析3分)
(1)沉默是金。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于无声处听惊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敢为人先,是行的高标。(精辟句子评析)
(2)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地伫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那宽宽的肩膀能负起苦难,却不容丝毫阿谀。――如磐岁月,饱经磨难的历史老人敢于直面现实,身陷险境,仍不失刚直秉性,伟岸孤独的身影让人顿生沉重之感。
(凝重句子评析)
(3)横刀立马不难,难的是四面楚歌之时仍横刀立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四面楚歌,彰显彭总气概。本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赞颂了彭总伟大的人格(凝重句子评析)。
17、(4分)从伟人的角度和普通人的角度,各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或答“从‘敢为人民鼓与呼’和拾到钱包寻找失主的角度,各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亦可给2分。“启示”示例:在用论据论证论点时,要从不同角度选取论据,将使论证更有力。。或:正直往往需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会得到人们的赞颂。(2分)
生命需要等待
詹克明
①生命体拥有最复杂的结构,最精确的联系,最协调的配合,以及最完美的功能。
②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体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近于苛刻。然而,这种严格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挨过难关,待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
③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例如,人类一旦失去1/5的水分就会死亡,而蚯蚓即使失去自身体液的3/5也还没有达到受伤害的程度。对于一些更为低级的“隐生生物”(如小麦中的线虫),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适的水分补充也还能恢复生命。低等级的植物也有同样的例证,据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居然度过了1,过水还能照样成活。可见,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④几乎所有最高等级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存生命。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它们是生命的真正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绝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⑤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
⑥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许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辉煌。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⑦当然,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健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⑧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⑨等待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零级动态”,它时刻准备着,随时都在等候启动的信号。
(原载2月18日《文汇报》,有删改)
古莲子做到了“千年等一回”的强者,开出了淡红的荷花,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能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又是否能够获得人生的尊严,社会的尊重呢?好好思考大学四年应该为将来准备些什么,你等待的又是什么,然后你就努力吧,向目标而努力,为目标的实现而等待。
你时时都在静听,候望天命的信号。
14.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等待”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
15. 第③段中的“一般说来”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
16. 为什么说一粒微小种子是“生命的真正隐者”?(3分)
▲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级有序的生命体系,对环境的要求过于严刻,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因而容易脆弱。
B.许多沙漠植物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达到短暂的生命辉煌。
C.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生存环境在生命体等待过程中的重要性。
D.本文不但揭示了生命体的生存规律,同时也蕴涵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18.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体,是否也需要“等待”?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3分)
▲
14.文中的“等待”指生命体在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时,借助某种方法挨过难关,待到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的一套生存本领。(3分。“环境恶劣”、“借助方法”、“待时发展”三个要点各1分。)15.“一般说来”指的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样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科学。(3分。只答“使语言准确”之类得1分。)16.尽管你从一粒种子中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又全都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3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3分)18.例如:①需要等待。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恶劣的生存环境,或者遭到挫折与不幸,只有具备良好的“等待”心理,才能挨过难关,再求发展。②不能一味地等待,应该迎难而上。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敢于拼搏,否则就没有出路。③既要努力发展,又要学会等待,一切应从生存的实际出发。只要对生存有利,对未来的事业有利,那么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等待时就等待。(3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第二篇】
一次次的考试是一次次的不断积累,希望大家可以把知识点总结在一起。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大家练习一下吧。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狭隘(yì) 云翳(yì)吹毛求疵(cī)
B、枭鸟(xiāo) 鹭鸶(sī)中流抵柱(dǐ)
C、雎鸠(jiū) 阴霾(mái)断壁残垣(yuán)
D、荣膺(yīng)荫庇(yīn) 浩瀚无垠(yí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登山节期间,天气晴好,来泰山旅游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目不暇接。
D、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语文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C、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D、“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5、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再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1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2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3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定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6、默写填空(14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宁为百夫长,―――― 。(3)――――,对影成三人。(4)云横秦岭家何在―――――― ―――― (5)――――――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7)―――――――――― ,甲光向日金鳞开。(8)――――――――白露未霜。所谓伊人,――――。
(9)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
(10)锦江春色来天地,―――――――――― 。
7、名著阅读(4分)
(1)《格列佛流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 、―――――― 、以及马(慧S)国等地的经历。
(2)《简爱》的作者―――――――― 。这部小说以―――――――― 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8、“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优雅生”综合实践题 (4分)
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分别为下面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字)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a.图书馆――― 。
b.洗碗池―― 。
二、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雨中片段》
○1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好,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2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3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到她,二是怕被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挡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她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多年没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得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4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5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后,我们经常护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能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姐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
○6暴雨已经来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浇个透湿。裤管卷得高高的,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的,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7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是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一丁点儿也没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8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芽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都有棱有角的鲜活起来了。
○9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情感牵连在一起的。
○10时过多年,我在慢慢地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就不愿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11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9、本文○5― ○8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2分)
10、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4分)
(1)我们姐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
(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都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11、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的,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12、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3分)
(二)(13分)
《舌尖上的乡愁》
○1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地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也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2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3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4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5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烧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6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 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地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口,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7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的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上的福报。
○8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9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13、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A―――――――――― ;以第B?――――――――人称的口吻来叙述;段○5和段○6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C―――――――― 和D ――――――的表达方式。(4分)
14、段○3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段○4中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什么?(2分)
16、谈谈段○7“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2分)
17、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曾: ○2拂: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画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之,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将驰之?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A? B? C?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辍耕之垄上?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其真无马邪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4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 ,略写了? ,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4分)
2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写作(50分)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1篇作文
题目一:我不再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 ;
○2写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书写工整、规范。
题目二:没有太阳的地方,昏暗一片;没有太阳的时候,凄冷酷寒。太阳升起,光明无限;太阳升起,生机盎然。
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题目,写1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文内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大家对待任何一次考试都要当成中考,这样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篇】
练习一:生命是一只铅笔
⑴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 ⑴ 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 ⑵ 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⑹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⑺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8、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3分)
9、第⑴段与⑵-⑹段在结构上属于 ▲ 关系(2分)
10、作者说“生命是一支铅笔”,请你分别概括第⑵段和第⑷段中“生命”与“铅笔”的相似点。(4分)▲
1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分别填入第⑸段的空格处。(2分)A沉稳 B洒脱
12、阅读⑸-⑺段,把下面一句话补写完整。(2分)
我们要善待生命,善用铅笔,不做一支秃笔,不做一支闲笔;要做一支抒写拼搏的铅笔,要做一支▲,要做一支▲。
13.有人说“生命是一本书”,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4分)
8.生命是一支铅笔
9.总分
10.第⑵段:生命与铅笔都会磨损、衰减、越用越短。第⑷段:当生命与铅笔“书写”发生错误时,可以改正,重新“书写”。
11.⑴B⑵A
12.例1:生命是一本书,需要细细品读,读出精彩,读出内涵
例2:生命是一本书,即使成不了名著,但也不能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练习二:习惯于失去--周国平
周国平
①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得到,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②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③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明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④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桥梁。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不以为然。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当然,佛教毕竟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贴必要的清醒剂。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的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⑤我失去了的东西,不能再得到了。我还能得到一些东西,但迟早还会失去。我最后注定要无可救药的失去我自己。既然如此,我为什么害要看重得与失呢?到手的一切,连同我的生命,我都可以拿他们来做实验,至多不过是早一点失去罢了。
⑥我们总是以为,已经到手的东西便是属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觉得蒙受了损失。其实,一切皆变,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时又叫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断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的面对死亡。
⑦大损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对小损失不再计较。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
(摘自《做人与处世》第12期)
16、作者认为“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这种对人生的觉悟指的是什么?(2分)
17、文章最后说“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8、假如你要和周国平先生对话,针对“习惯于失去”这一观点进行辩论,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并请写出你对所提问题的看法。(3分)
①问题:
②你的看法:
19、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富有进取心的人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受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B、文章第一段,从“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入手,提出问题,下文采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论证了“要习惯于失去”这一中心论点。
C、作者反复强调得到的东西迟早会失去,人注定要无可挽救地失去自己,文字中流露出宿命和消极悲观的情绪。
D、文章启示我们要正确地面对失去,习惯失去,使自己避免遭受失去的打击,这样,我们就能在不断的得而复失中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滋味。
16、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17、能够接受一切的心灵,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因遭受重大失去而一蹶不振,不会计较小损失;能够接受一切的心灵,能在内心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从而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
18、示例:①我们是不是对对所有的“失去”都要“习惯”?②当然不是,比如理想、信仰、诚信、尊严、操守等。
19、D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第四篇】
一 (济宁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o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1.答案:D
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6分)
3.答案: 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二、愚公移山
(2014达州市)(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二)(15分)
1.(2分)(1)将近(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