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5697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热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第一篇】

在汪曾祺的这几篇文中从字里行间都透出了汪曾祺对故乡的怀念和喜爱。在我的生活里,好像并没有这么多的习俗。童年生活也是在家人打造好的规规格格中长大的,在一个混合多民族的城市里长大的。

真羡慕一大群孩子在一起玩,羡慕他们即使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也有值得自己怀念和细心品味回味的东西。

汪曾祺的文中总给别人舒适、亲切、淳朴、自然的感觉,不仅使经历过这些事的人深受同感,还是没经历过如此多习俗的我有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她的语言非常自然,就如大人轻轻的给小孩讲着睡前故事。有一点好奇,有一点兴奋,有一点轻松。

回想着读过的每一句话,虽不是最华丽的语言,不是字字推敲写出来的语言,但这种猫不可言的东西却让我乐在其中。

总值汪曾祺的文章然我读来非常喜欢。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第二篇】

这是我第一次碰触汪老先生的文字。之所以用“碰触”是因为我无法在匮乏的词库里找出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这种久违的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细珠润语。汪老是经过那场革命考验过的人,却在字里行间有着不同于老舍的超俗;不同于冰心的细润;不同于秋沅的诙谐。这点在于我是难能可贵的。

品着品着,伴着午后微暖的阳光,透过窗拍打在我的身上。我恍惚间有种若即若离,童真,无奈,幽默,心酸之矛盾感;恍惚间有种赤足漫步于沙滩边,捡拾水花清润的触感,那种幸福的温度,是无法言喻的。试想着,有个足够明亮的花园,生长着巴根草,芝麻,虎耳草,紫苏;栖息着土蜂,蝉,天牛,螳螂,斑鸠如此种种生灵的乐土,我的童年可以畅快淋漓,无畏的度过,那必是一个优美的意境;试想着,有个足够多水的地方,那里有河堤,墙垛子,竹蒿,大船,也有贴水飞的野鸭子,撑蒿人,船老板的家眷,和四面扑打的鱼鹰,我必可以在那里——水乡高邮。肆意的赤足奔跑,任凭将那冷冷的笑声与烦恼都改写成那午后的每一抹暖入心扉的阳光。嗬,心都醉了。

我于是便摸索着,这苍劲的笔锋必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风吹过,雨淋过,宛如幽谷里一朵安心的幽兰;霜欺过,雪压过。宛如月光里默默沉思的绿荷。另一方面,我始终无法理解这乐观幽默的语言为何书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文革,就像在冬日黝黑却坚韧的树枝,在寒冬映衬下宛若水墨画的树枝,突兀的生长着一朵极艳丽饱满的花。那花是毫不忌讳的长着,如此骇俗又如此平实。使人在惊叹其美丽的同时又无疑对它的遭遇感到惋惜;在惋惜之余又为它产生敬佩和畏意了。

再准备从窗前的躺椅上起身时,却再也离不了那种纯净,真实朴实的语言。它虽没有如我最爱的秋沅的文字那般如散发暖暖光芒的珍珠,打磨着我柔软的心,却也有闪烁着正义和尊严,友谊和爱,继而成为引领我走向成功智慧的那一方净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第三篇】

一向很喜欢汪曾祺的文章,最早源于读大专时文学教师对我作文的评价:有汪曾祺的味道!从此,我就有意识地去看他的文章,套句厚脸皮的话,大概就是“惺惺相惜”吧。暑假,找了些他写的散文,写了一些不入流的感想。

古往今来,关于描述吃的文章很多,但汪曾祺先生写吃的,别具一格。我也爱好美食,对其文字中描绘的吃,更觉得我们的吃是尝味,而他笔下的吃充满了对这世界的赞美与感激,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例如在《故乡的食物》里,作者重点写了一样平常可是的食品—炒米。文章一开头,作者引用了《板桥家书》中的一段话:“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此句一出,顿时让人觉得很亲切!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温暖着彼此的身体与心灵!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描述了在战乱年代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常见的凄风苦雨,也没有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是用幽默、浪漫的笔触,描述了一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国民革命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很多人家住在一齐,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在如此乱境中,还能坚持这样的一份淡定,一份安静,一份从容,甚至一份幽默,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大勇气!而这智慧和勇气有来自何处文中自有交待:“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

夜晚。”没有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没有对生命的无比礼赞,怎样会有如此的胸襟与气魄又例如《豆汁儿》描述的则是北京城底层人民鲜活的生活画面:“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能够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最趣味的一段在结尾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5分钱。“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寥寥数语,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顿时让人感到这世界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可爱,如此的让人留恋!

在作者谈吃系列散文中,用疏朗清淡的笔调,写出了人世间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用汪老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尽管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日应当快活。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第四篇】

没有人比他更懂生活

有人说汪曾祺是“中国最终一个士大夫”。之所以对汪曾祺先生如此盛赞在于他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汪先生对世俗生活有兴趣、在世俗之中乐得自在,用自我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手中的笔记录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但同时他对物质生活却又是恬淡的态度。正因为懂得品味生活,在生活中更加圆融,他能够在十年浩劫后平安生存下来。

从《人间草木》我们能看到汪曾祺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全书分的六个部分,涉及到方方面面吃喝玩乐、人文交友、怀念友人等等。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毫无疑问汪先生的文字是素雅的,他的散文都是掀起平淡事物中的一角,平淡沉静的叙述,返璞归真大概如是。

汪曾祺对于吃可谓是个行家,能够说得上是能吃会吃敢吃,《人间草木》第一辑“四方食事”,汪曾祺对于美食的描述读起便觉香味弥漫,尤其写到羊肉的吃法,大江南北的手法,口味他都尝过。散文中偶尔透露出早年被“发配”的岁月,但他却对此没有一丝抱怨,不管到了哪里,他都能既来之则安之,安静地度过那些困难时期。此心安处是吾乡,所以汪曾祺随时都能坚持恬淡的态度。在人生数十年的时光里,他颠沛流转了不少地方,纵然物非人仍然依旧。饲花弄草、读书交友、旅行游玩。出身书香门第给予了他广博的学识,诗词、字画、手工都会,且并不是浅尝辄止的,而是对于那些都是有必须的成就。

汪曾祺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散文习惯用朴实的辞藻、短句。一点一点,逐渐勾勒出对普通生活的轮廓。记忆里的味道,他用文字生动的留存了下来。那些生活的细节,在十几年前的儿时也曾细细品味过,倒是大了,懂事了便忙起来,忙的没时间去观察生活。如此说来,汪曾祺老来依旧持有一颗赤子之心,在读他散文的时候,脑海里不经意的就会描摹出一个形象:或蹲在花草丛间,饲花弄草,照顾果蔬藤蔓,驱虫除草,或端坐在桌前,大飨美食之滋味,或是拿着一把蒲扇,泡上一壶的浓茶,喝完一壶之后第二壶第三壶,看窗外风轻云淡。我眼中的汪曾祺,好一个宠辱不惊的样貌哩。

有种观点认为文人清高,让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对于汪曾祺,则没有。不论是从他的文字上,还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是这种感觉。他给我的感觉是他十分懂得生活,也乐于享受生活,宠辱不惊,怡然自乐。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第五篇】

且行且珍惜

对汪曾祺老先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这是一位资深的美食家、作家,曾读过他不少关于美食的文章。老先生在《豆汁儿》这篇文中是这样形容自我的吃货本性的,“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记得还有1篇关于臭豆腐的文章,题目叫做《臭豆腐与怀乡病》,原文中的一段是这样的,“我们在长沙,想尝尝毛泽东在火宫殿吃过的臭豆腐,循味跟踪,臭味渐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记得当时读到这部分的时候笑得我直不起腰来,感觉这位老先生真是太有意思了!

汪老所写的美食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顶级食材和高级料理,而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很接地气,多数是家常菜,一些甚至在小摊上就能吃到。比如本书中提到的南宁酸笋肉丝汆汤面、四川夹沙肉、越南牛肉粉、北京豆汁儿、内蒙的手把肉等等。每每读到汪老谈吃的文章,都会顿时满口生津,恨不能立刻去尝尝。

从汪老的文章中,经常能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阳光的心态,也完全没有文人的架子。好像任何苦事乐事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都是生活中值得享受的一部分。在《果园杂记》里,汪老做着最简单乏味的农活——涂白和打农药,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个喷波尔多液的能手。大家叫我总结经验。我说:一、我干不了重活,这活我能胜任;二、我觉得这活有诗意。”如此真诚可爱的老先生,怎样能叫人不喜欢!

如此热爱生活的老先生当然也会纵情山水之间,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大自然的魅力也让他有颇多感慨。《泰山》一文中,他观完泰山,便更觉自我微小,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如此谦虚豁达的老先生,怎能叫人不喜欢!

读过这本散文集,接触到方方面面的汪曾祺老先生,才发觉他不仅仅对吃很有研究。除了食物,山水、花鸟鱼虫,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甚至是劳动,也无不吸引着他去细细体味,真真是一位大生活家。汪老的文字随性、质朴,读起来十分舒服,感情真挚不做作。

其实此刻越来越快的节奏把我们压缩成了快餐式生活,人们慢慢失去的,正是汪曾祺老先生这种细细品尝,体味生活的惬意。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悠闲得准备着心仪的早餐,亦或是煮一杯小茶,捧一本小书,在躺在午后的余晖中随意翻读是多久之前?我们总是忙碌着前行,却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也许直到人生的尽头,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所追求的意义,就散布在我们匆匆走过的路上。所以让我们也像汪曾祺老先生般,且行且珍惜那些生活中的完美!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75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