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简爱》观后感【通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电影《简爱》观后感【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简爱》电影观后感【第一篇】
虽然没看过《简爱》这部小说,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电影的主人公简生活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这种环境并没有让她感到绝望,也没有让她失去生活的希望。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力量。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由于舅母将她视为眼中钉,并把她与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最后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辛,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中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的摧残。直到她的好友海伦生病去世,简厌倦看孤儿院的生活,才登广告征求家庭教师的职业。直到她邂逅了罗切斯特,也就是她所担任的学生的保护人,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孤儿而自卑,也从不因为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己配不上他,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使得罗切斯特对她产生兴趣和好感,也为她感到震撼,并且深深爱上了她。
《简爱》的电影观后感600字【第二篇】
《简爱》是一种脍炙人口的爱情剧,而其中几乎平凡的故事所揭露的对爱情实质的讨论更是被世人一代代的广为称道,而今再看简爱同样沉醉于爱情的咏调时也引发了我的另一种思考。
这种思考的角度是从伯爵对于他那个疯了的妻子引起的。简爱故事的高潮起犹在于举行婚礼时竟突然发现原来在爱情中竟存在着如此大的障碍。普遍的思考角度都是由此而引起对简爱他们对世俗不顾而最后忠于爱情的感叹,而我要说的这种思考角度则是,伯爵如此对待他的疯子妻子反应了什么?
正如伯爵自己所说,他如此所做已是非常的仁慈,而如今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却是法律不允许的。自己的仁慈之举已成为自己幸福的障碍。这对矛盾就是在社会角度的人道主义与自身的角度自我的幸福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自古有之。从来都不曾消失过,微观来讲是一种人道主义与自身幸福的追求间在某一种特定环境中所存在的矛盾。而宏观来讲则是一种社会环境与自身选择,一种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间存在的冲突。而这点也正是简爱所要揭露的主题,只是在此处用伯爵所面临的选择来揭露,则显得更为深刻点。
人,作为社会的群体动物,从有智慧存在起,就一直在自身的本性人性和社会所赋予的社会道德的人性之间徘徊。从两种的对抗则常常前者屈服于后者。故历史上常看到,在社会道得以继承的同时也是个人本性所遭受的悲剧。而简爱最后的结尾虽然是靠一场大火这一因素来冲淡了社会道德的束缚从而实现个人本性的胜利但在那个时代的作者来看这已是对社会的一种最大的反抗了,并且是以胜利结束。
因为我们已从简爱之中看到了学到了这种信念,而这正是简爱的魅力所在。
简爱观后感【第三篇】
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由于书中熟练地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由于它有一个比真人显得更伟大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和一个“不美,穷,矮小”但仍充满激情的女主人公,女家庭教师简爱的灰姑娘式的胜利式的吸引力,这本书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简爱是一个孤儿,寄人篱下,靠亲戚生活。她的亲戚对她百般凌虐,但并不能使她在精神上屈服,却引起了她在精神上的反叛,于是为了惩罚她,或者说为了摆脱她,把她送到一家慈善学校去。那儿恶劣的生活条件,苛刻的专横制度,清教的矫揉造作和全套的伪善,都描绘得活灵活现,可以看出,这些都不是虚构,而是生活的实录。
小说中充满着对残酷虚伪的资产阶级贵族社会的有力批评。洛伍德孤儿院的景象确实骇人听闻,那里采用极不人道的方法来管教这些孤女。这种管教制度导致最孱弱的孩子们的夭折;温顺而有天赋的海伦·彭斯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对较有忍耐力的壮实的孩子则灌输以顺从和虚伪的容忍的思想。
对聪明高尚的坦普尔小姐的无能为力的描写是真实的,她虽然名为孤儿院院长,但不得不容忍阔督学们对女生们的嘲笑。夏洛蒂就这样揭示了知识分子的无权地位。
简爱的心里蕴藏着对社会压迫的自我反抗。早在童年,简就公然起而反抗自己富有而虚伪的'舅母及其粗暴而娇惯的孩子。在孤儿院做学生时,她跟海伦·彭斯在一次谈话中说出了必须反抗的想法。“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当简再也忍受不了在洛伍德的慢性折磨时,她寻找一个当家庭教师的工作,并在一位绅士家里找到了这份工作。
但简爱从未放弃过这一反抗精神和独立精神,这种精神给了她的形象以动人的魅力;它也决定她跟周围环境发生大量的冲突。简所作的爱情表白本身就具有大胆的平等宣言的性质:“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
处于最幸福的时候,作为心爱的人的未婚妻时,简爱依然保持沉着和清醒。她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名誉,而且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她担心有变为奴隶变为丈夫的玩物的危险。简爱拒不接受未婚夫的奢侈礼品,固执地提醒他说,她是个穷姑娘,又无姿色,她要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她寓骄傲于谦逊,珍惜自己个人的人格尊严,渴望自食其力的诚实劳动和独立,就是这位女主人公最迷人的特征之一。
简爱, 罗切斯特和圣约翰·里弗斯是三个取自人性的最宏伟表现的人物,他们不是苍白的影子,是三个轮廓分明的典型。书中人物不多,刻画得常异常精练,就连那些只描出一个轮廓的人物如布洛克赫斯特先生,坦福尔小姐,费尔法克斯太太,罗莎蒙德和白兰奇,都勾勒得诩诩如生,显示出手法的灵活巧妙:只需寥寥数笔,一个人物就跃然纸上。
简爱本人更是一个创造。单是这个人物的细致处理,就暗示出一种非同一般的戏剧天才。我们总是看到她如何难看;作者没有作过任何努力使她带有浪漫气质,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善良或聪明才引起你的爱慕;可是你钦佩她,爱她,爱她的坚强意志,爱她那颗诚实,善良的心,爱她那奇特的但富有魅力的本人。一个有血有肉的生灵,有着凡人的种种弱点和常人的优点。
罗切斯特先生的性格刻画也很好。他有一个好思索的天性,一付非常易感的心肠,只是受到不良的教养被引入歧途,但他不放纵自己,能从教训里学到智慧,岁月使他改进,少年时代的浮渣漂走了,他内部真正善良的东西仍然存留下来。他的天性有如一坛佳酿:时光不会使他变酸,只会使他变得甘醇。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言谈举止可能因鲁莽而令人不悦,然而却有个性,率直,摆脱了形形色色的虚伪和俗套。你一开始不喜欢他们,可是久而久之,你会爱上他们。他们身上那种力量长驱直入地闯进你的心。他们没有合度的仪态,理想的体形,良好的态度,俊秀的容颜,常人的思想,常人的语言,却是感情深沉,头脑清晰,脾性乖张,不文雅然而可爱的人。简爱俘虏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不是她秀色可餐,雍容华贵,温柔善良,而是因为她坦率明朗正直,能有深厚的感情,而且能勇敢的忍受巨大的苦难。
传教士中一代表人物圣约翰·里弗斯,心地冷酷,并且极端虚伪,他向简爱提议缔结没有爱情的婚姻,共同去印度从事传教活动,并以关于基督教的崇高义务这类高谈阔论来掩饰自己。简爱不无理由地报之以愤怒的反驳,把罗切斯特的无私的炽热感情同这个传教士的虚伪的欺人之谈加以对照,对圣约翰这一形象的愚蠢的狂信和冷酷无情的揭露,说明了夏洛蒂的大胆和耿直。但是,女作家无力彻底克服她的宗教幻想,并对传教士的“使命”有所理想化。
女作家向自己的读者和女主人公推荐的唯一道路,是个人争取自我完善,争取内心自由的斗争。女作家使小说的收场简爱回到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身边成为女主人公的独具一格的庄严结局。
尽管《简爱》的结局是老一套的,它在细节,对话,性格描绘方面却有着意外的素质的永恒魔力,这种魔力能够一瑜掩百瑕,使读者的情绪保持愉快活跃。情节的安排也许会激怒或浇凉读者的艺术感,然而讲故事者的声音,它那充满激情或感情或梦幻的抑扬顿挫,却几乎从头到尾都吸住了并且迷住了听者的耳朵。总的布局也许是平庸的,观念也许不深刻,但这本书却是新颖独到的。
简爱电影观后感【第四篇】
我正在回复网友评时,突然左下角飞来个广告2011年版本的电影《简爱》。我不由自主地点击一下,立即显示暴风影音屏幕上。我曾看过1996年版本《简爱》印象颇深。再看2011年版本的电影《简爱》必须会有新的收获。那知,看了第一片后,才知长达四片,开始还想要不好继续看下去呢,主人公简爱没有原来哪个柔和,尤其是眉毛和嘴及牙齿让我看得不舒服。但想得有个完整印象务必看完。
当看第二片简爱向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请假看她的舅母的场面时,已深深地打动着我:舅母一向将她视为眼中钉,对她十分冷酷苛刻,最后还将她送到洛伍德孤儿院。在孤儿院的生活并不比在舅母家过得好,能够说不相上下。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同样饱受欺凌。尽管如此,简爱见到病床上瘦骨嶙峋舅母,还是为她端水耐心聆听她的死前跟她倾述为什么那样待她,正因舅舅爱她母亲,舅舅待简爱如亲生更让其妒忌。又让她看她叔叔给她的信件,说明她还有个爱着她的叔叔,可正因恨她当年告诉来找她的叔叔说她病死了……所有这些她都不计较,而且深静地宽容地在她脸上吻别。让我看到这坚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柔弱细腻的心,随着她的变化我也跟着沉浸其间。
简爱是孤儿,开始寄养在舅舅家,正因表哥打她,她还手,受到舅母惩罚——关紧闭,生活坎坷自不待说。之后在孤儿院的夜晚,窗外是寒风呼啸。简爱和海伦说着彼此间的悄悄话,最后沉默间,简爱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父母”。用被子掩着口鼻,肩膀瑟缩着,能够想见,简爱内心的柔弱与苦涩。白天,她沉着倔强的应对院长的体罚,但是到了夜里,她也还只是个需要父母的孩子。简爱的坚强、独立、沉着都是来自生活的苦痛,而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
孤儿院里的孩子只有一个人真心对待简爱。海伦,能够说是与简爱共患难的朋友。可惜的是,海伦患斑疹去世了。海伦被送回家的前一晚,与简爱“同床共枕”,诉说着对彼此的关爱,对完美生活的期望。“等天气转暖,荒原上的野花开了,我就回来,我们又能够在一齐谈心了”,“我会在那里的,必须不让你受冻,必须给你力量,我要给你一切,永远在一齐,就你跟我,在一齐……”。
这是多么简单的对话,多么朴实的愿望,多么纯洁的向往,只是这些在那个时候都无法成为现实。海伦最后还是走了,没有回去过。
之后,简爱被推荐去当了罗彻斯特先生家的家教。罗彻斯特先生告知简爱阿蒂尔是私生女的事,但简爱并不歧视阿蒂尔。从这一点能够看出,简爱尊重每一个生命,重视人的尊严,即使这个生命的出生并不光彩。
简爱和罗彻斯特相爱了。只是这份爱,爱得认真刻苦。罗彻斯特先生向简爱求婚时,简爱说了一段话,真正的说出了人的价值。“难道就正因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此刻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
看完,不知不觉的半天就过去了。
《简爱》是一部经典作品,同它的作者夏洛蒂勃郞特一样,带有人物自传的性质。重温2011年版本的大片电影《简爱》,再次体会着这部传世名著带给我的感动与思考。
《简爱》是具有最多版本的电影与电视的名著,据称有20多个版本。我看完了两个版本以后,感觉还是1996年这个版本最经典,可能与人的先入为主的理念相关。画面和故事情节设计的都很好。而2011版本虽然画面高清晰,但资料与1996版本比多有点儿生硬感,其中个别情节感觉稍显突兀。但两个版本都让我在简爱回到罗切斯特的那个桥段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简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有做人的尊严,有对命运的抗争,也有对感情的歌颂。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下对梦想的追逐,即使有再大的苦难和挫折,都要咬紧牙坚持着。就像简爱的作者一样,无论别人怎样看待她的作品,却始终坚持写作,最终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
看完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19世纪欧洲的场景,建筑,服饰,礼仪,尤其是女性的服饰中那个帽子,那身紧身裙摆很有特点,我想就应是英国君主时代的产物吧。时代发展到这天,这些传统的礼仪已经很少了,人们习惯了自由自在,越来越少顾及别人的感受。让我们感谢夏洛蒂勃郞特为我们写出了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