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缅怀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精编作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73181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缅怀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精编作文精编5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缅怀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1

当金戈铁马的喊杀声渐渐远去,谁,会为人们所崇拜?

在曾经一次媒体调查中,有舞台上的明星,有英勇的烈士,还有伟大的领袖,直到这份名单的最后,袁隆平教授的名字才挤入我的眼帘,这唯一入选的科学家默默守望着人们对科学家的那份敬重,而到了第二年,这唯一的守望者也消失了。

数年前的一个夏天,在湖南安江的一块农田里,一位农民模样的人,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着头,弯着腰,正在寻寻觅觅。他,就是袁隆平。在那时,他是安江农校的一位教师,正在寻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以便进行水稻杂交试验。在次年六月份,他带领助手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先后共检查了万余株稻穗,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植株,之后耗时六年进行试验。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袁隆平并不气馁,继续坚持着。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于一九七三年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与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几千万人口。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

面对世人的高度评价和各项殊荣,袁隆平教授没有居功自傲,继续默默地探索着、奉献着,只为让更多人不再忍受饥饿。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教授又研制出一项重大发明——海水稻,然而,在中国并没有很多人注意到这项成就,是因为在同一时期,某某明星公布恋情,导致网络瘫痪。看到这件事,我不禁万分感叹,想起一句话:将军冢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句话,不正是当下社会的写照吗?

为了心中那崇高的理想,袁隆平教授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兢兢业业,为全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却鲜有人知,而某个明星的家常小事,却引起了网络的轰动。这是一种多么不正常的现象啊!诚然明星优异的外表、风度、知名度会深深的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追星行为也无可厚非,然而,又有多少人在追星中迷失了自我?

周国平说过,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才是最美好的。在这最美好的时光中,我们崇拜的对象不应该是聚光灯下那些所谓的“星”,而是那些能够激励我们,充实自我的,真正为社会做出奉献的人。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样无私奉献的“星”,让我们与星光同熠。

缅怀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 篇2

做人当如袁隆平

来源:光明网 作者:曾佑平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超越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缅怀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3

我是一名学生,我是在《感动中国》课外读本上读到了您的故事后,知道了您就是享誉全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杂交水稻”的难题,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怀着万分敬佩之情给您写这封信。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我们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却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农民伯伯都亲切的称呼您为“米菩萨”。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从1964年开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您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预期目标顺利推进。几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住在城市远离农村,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以外,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的粮食欠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但是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衷心感谢您袁爷爷!您在农业领域里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换来了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四十多年来,您和您带领的科研团队为研发优质高效水稻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付出了毕生精力!

我知道您有一个超级水稻梦,在试验田里种植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十万个穗子形成一棵参天大树,你坐在稻穗下乘凉,悠闲地给我们讲述着盘古开天地以来您的“水稻梦想”!

我相信您的“禾下乘凉梦”定能早日实现!

缅怀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4

每次拿到好名次,坐在舒适的屋里就着妈妈奖励的丰盛菜肴,就着喷香的大碗米饭,总会不禁想起这个画面。

——曾经在电视新闻里总播放着:“田地上有一个人,他时而观望、捣衬或拿个本子记录着什么”。烈日下身穿一件宽松粗糙的白衬衣,一副老农民般的灰黄面孔是饱经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

小时候的我不情愿地看着这名“普通”的种田“老农”,同样是种田,为什么我爷爷就不能上电视呢?是因为他更帅吗?但也无奈,只能陪爷爷每天准时守着那唯一一台直播电视的《新闻联播》。

好不容易熬过“老农”在田地里的各种无聊的镜头以及花式夸赞声,之后收看了对爷爷至关重要的天气预报,就到了例行写作业的时间,那时的我虽说成绩不错,但沉不住心学习,像数学题一眼想不出解法的一概跳过。

遇到困难挑战一律退缩,日积月累,甚至开始动摇自己的目标:我为什么要考中山大学?为什么还要学习呢?最后也是依着困意和爷爷奶奶的叫唤赶工完毕。

直到四五年级我从《品德与社会》上看到这么个“知识链接——袁隆平的生活简朴”,荣获无数名利的他平时农穿的农作衫不过是街边十到五十不等的那种,就是在世界颁奖这样的国际舞台上,穿过平生最昂贵的西装也不过500元。有一回袁隆平在街头一口气买下十几元的衬衣爱不释手、合不拢嘴。“这种衬衣轻便透气、结实耐用、又便宜,下地干活再合适不过了!”

插图中那位正微笑着抚摸被烈日晒得金黄耀眼的老人,正是曾见他多次在新闻上抛头露面的“老农”。我开始在爸爸妈妈家的网络电视上寻找袁隆平的身影。

袁隆平的世界那么小,小到只有他实验田里的水稻,他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无怨无悔地一心扑在稻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袁隆平坚定着为全世界人民温饱的信念,仍乐观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风雨中、稻田上埋头工作着。

我不禁一抖,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淌冷汗,袁隆平为他人在巴掌大的田地里奋斗了五十余载,而我读书是为了自己将来更有出息,却动摇了内心……

“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绝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换取优质”。一路走来,亩产700kg、900kg、1000kg……我国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了飞跃性突破——正是田间那日渐佝偻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载风雨无阻对梦想的追求、超越!许多人说中国的粮食够多了、够吃了,可他始终想:“世界这么大,几十亿人要吃饭,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我的脸滚烫,很清晰地感觉到热血流淌,仿佛拿个鸡蛋往脸上滚一滚马上能热熟似的,坐立不安。正是袁隆平废寝忘食地在背后历经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攻关,才取得如今的突破,而我轻薄浮躁、放纵懈怠,遇到一块微不足道的绊脚石,却束手无措,畏畏缩缩,不敢于去挑战自我……

本该颐养天年的鲐背之年,袁隆平却依然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不忘初心,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有志不在年高”,他还怀揣着更高远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坐在大树般高的水稻下乘凉,满树花生米般大的稻米清香扑鼻……”);“盐碱地稻田梦”(“世界上还有好些地方吃不饱,这些不宜农作物生产土地岂不是浪费?……”)于是他更勤奋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我的心一颤,似有万根针直扎我全身,疼得泪流满面:袁隆平爷爷在90多岁的高龄时,还在努力地去实现梦想!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又以何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呢?

我终于了解了这位“老农”,也明白了电视台全国播报的用心良苦。开始不再畏惧退缩,戒骄戒躁,尝试大胆地开始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勇敢地逐梦前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种着中国的农田,心里却装着全世界的温饱。他奋力逐梦的精神,不仅改变了杂交水稻,也永远激励着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他就是我的偶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因为热爱所以甘愿付出

因为热爱祖国,钱老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

因为热爱水稻,袁隆平顶着闲言碎语研究杂交水稻;

因为热爱华夏民族,青少年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只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因为热爱中国,我们甘愿付出,只为它明天能比今天更好。

钱学森,这位伟人的老人,他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在国外学习,连外国人都称赞他为天才。美国政府愿意支付巨额工资,只为让他在美国工作。可是他却毅然决然拒绝了。只是因为心系祖国,渴望回到祖国,将自己的才能奉献给祖国。他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于在美国政府以其生命威胁的条件下阻拦他返回中国,他还是毅然的带上一家老小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回到祖国。他为中国贡献是巨大的,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两弹元老”。

袁隆平,他说他的愿望是让每个人都吃饱饭,让水稻长成甘蔗一样高,米粒像鸡蛋一样大。让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家家过上小康一般的生活。他可不是开玩笑,虽然他并不高大,而且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又黑又瘦,但他真的成功了,他研究出来的水稻,虽没有鸡蛋大,却让中国的水稻增产了好几倍,几乎每家都能吃饱,穿暖。当初讽刺他杂交水稻,为自己当初的话而羞愧。隆袁平,他是全国的恩人,为全国人带来了饱满的米饭。但当有人夸奖他时,他只是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我只是热爱水稻,热爱祖国,能专业于我热爱的水稻,还能为祖国带来利益,是我的荣幸。

不管是钱学森,还是袁隆平,他们都是因为热爱祖国,所以不怕困难,不畏坚辛,甘愿付出毕生的精力,只为祖国的明天更兴盛,更强大。

所以我们青少年作为祖国明天的花朵,更应该向他们看齐,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因为考试的失败,父母的闲言碎语而想不开,以致于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认为这是很不该的。如果我们能看着钱老和袁隆平博士为中国付出的艰辛,是否会有愧疚的感觉。

现在,让我们昂起头,向前走,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而学习。

缅怀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5

提起袁隆平这个名字,相信你们一定不陌生。没错,袁爷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研发的杂交水稻大幅提升了粮食产量,让吃饱饭不再成问题,让亿万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 2021年5月22日,这位造福百姓的当代“神农”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爷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缅怀袁爷爷,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我们缅怀袁爷爷是为了学习他的蹈厉之志。袁爷爷小时候不仅学习成绩非常好,还会游泳、拉小提琴,是名妥妥的“学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到处灾荒战乱、民不聊生。于是在上大学时,袁爷爷坚定地选择了学农并立下了蹈厉之志:“我要用农业科学技术,让所有的人不再饥饿。”袁爷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队员们也要向他学习,做一粒有志向、有梦想的“好种子”。

我们缅怀袁爷爷是为了学习他的持之以恒。大学毕业后的袁爷爷来到湖南西部的安江农校当教师。在这里,他深刻意识到要让人们不再饥饿,就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粮食。怎么才能让粮食产量更高呢?只有不断试验。在农校教书的18年里,袁爷爷利用课余时间下地研究水稻。有一次,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多达230粒,数量远远高于一般水稻。这让他眼前一亮,进而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能培育出杂交水稻,就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袁爷爷坚持学习研究,坚持田间劳作,努力朝着理想迈进。队员们也要向他学习,做一粒爱学习、爱劳动的“好种子”。

我们缅怀袁爷爷是为了学习他的锐意创新。一直以来,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当时普遍的观点是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但是,袁爷爷敢于质疑权威,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寻找种子,他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拿着放大镜在稻田间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一遍遍种植、试验、改良……为了看住苗,他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袁爷爷终于寻找到“野败”,培育出后来震惊世界的“东方魔稻”——杂交水稻。袁爷爷不迷信权威,他以创新精神和努力实干取得了成就。队员们也要向他学习,做一粒敢创新、敢奋斗的“好种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97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