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6232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第一篇】

1840年的中国,一个人口众多,幅员广扩的大帝国,由于清政府的闭门锁国,顾不事实安于现状而孤立于世界,然而鸦片战争撬开了中国千年坚固的神圣的国门,当国人沉睡在“上国迷梦”的时候,世界悄然无息的变化着,英国的工业革命让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美国的独立战争等,都使世界的格局日新月异。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急需原料生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而落后辽阔的中国成了列强争夺之地,一项项的吥平等条约,使巍峨中华河山,破败吥堪,一步步的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国家。

虎门消烟牵动的一系列的战争,使昏睡千年的国人,渐醒。咸丰帝下召学习西洋文化。历史有了洋务运动。有了奕新与李鸿章。作为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与好友魏源,组织编写的海国图志,其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中国复兴之路起着重要的作用,上面有了中国人从来没见过的,海上跑的牛,"没有浆的海轮”,坚船利炮的威风凛凛。打败中国的却吥是那些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一个革了新的政府。

孙中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从此他远去海外成立兴中会,开始了救国之路,以明主共和的方式寻求国家的兴旺之路,成为了中国革命第一人,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人物,领导的辛亥革命,后来的武昌起义,使当时由清政府统治的十三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灭亡了。结束了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艰难的进入了近现代。结束了百余年的惨淡岁月,立起了一个新的时代里程碑,使更多人思想逐渐前进,社会逐渐发展。

此刻的中国正如笼中之鸟,斧底之鱼,牢中之囚,如处薪火之上,在这急迫的时代驱使下中国共产党,一个以马克思思想为指导的先进团体诞生了,带着时代的重任,开始了新的革命,带领中国走入了社会主义国家。

复兴之路是艰难的,从一个思想与经济都落后的国家向先进国家靠拢,近代的农民起义与革命战争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压迫,强国强族的迫切愿望,从戊戌变法到三个代表,多少不懈的国人,没有停止的复兴愿望,证明思想是人类最强大的武器。

如今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与现在国家的'迅猛发展,表明国家正处于伟大复兴之路上,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必走向更强势的崛起。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第二篇】

20_年4月15日,我们工商管理系的师生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它给我了一次重温了中国历史的机会。展览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复兴之路》展览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叙述着自1840年以来,中国探索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压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中国这两部分。前辈人为了中华民族美好梦想,为了永恒的幸福不懈追求,在历史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二字!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了,帝国主义列强向我国运送大量鸦片,社会腐败使中国人民身心受极大伤害。帝国主义列强借机侵占中国领土,由于国弱,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让了不少领土,还赔偿了他国大量的银两,使本来不富裕的中国越来越贫穷,越来越落后。此时的国家实际上已失去了主权,被帝国主义强权所控制。然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反抗侵略和压迫。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时刻没有放弃强国梦想,并毫不犹豫地为此付出牺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灾难降临了,人民开始受欺凌。最令人震愤的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屠杀30余万中国平民,身为一名中国人,这是一段多么残忍又让人愤怒的历史。炎黄子孙们切记——勿忘国耻!

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欢呼,一齐努力,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历史事实都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都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逐渐走向富强!

此前,我一直认为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理所应当的,通过这次观看《复兴之路》展览后,我的想法完全转变了。那些为了让后代人能够过上美好生活而默默奉献自己鲜血和生命的先辈们,他们是多么的伟大!没有他们,何来的现在幸福、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为自己身为一名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荣耀。我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第三篇】

5月,在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去往向往已久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参观完展览后,我感触颇深。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辛亥革命,再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着,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取得成就,中国人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不屈不饶,一直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精神。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优秀9篇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优秀9篇

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凝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就不会有改革春风吹遍神舟大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一心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我们要做一个坚忍不拔,永不言弃,能伸能屈的民族,这是复兴之路给予我们的启示。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沉淀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汶川大地震、H1N1病毒的大肆蔓延、玉树大地震、洪涝干旱和台风等都给中国人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和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出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们要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置于首位。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优秀9篇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博大精深、意韵悠远的展出内容激发了自己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决心,同时激励了自己践行朴实工作作风的信心。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无法做到端正入党态度、动机,无法做到坚定入党目的、决心,因此崇高的理想信念将成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与人生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在日常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始终是自己的座右铭,对待同事细致热情的做好接待工作,对待事务性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交办的任务,从中自己将得到极大锻炼,收获宝贵经验,将朴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下去。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第四篇】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得以有幸与同学一同参观了这座扩建历时三年之久、千呼万唤终于展露芳容的世界最大博物馆。

一早搭乘校车驶至前门东大街。达到时,前来团体参观国博的大巴已经停了有十几辆。下车后一路步行,途径北京铁路博物馆、正阳门,行至威严平阔的天安门广场。徒步广场,右手侧的国家博物馆与位于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对称坐落,隔广场而遥相呼应。两者建筑风格如出一辙,皆恢宏大气、壮丽典雅,十几根仿希腊式立柱颇显雄伟之气。国家博物馆与阔大齐整的天安门广场以及一街相隔的壮丽威仪的天安门城楼共同塑造出一种大气威严之气氛,令人心魂震慑。

绕行至长安街上的国家博物馆北门,甫一转向,便看到国博门前伫立的巨型孔子雕像。全像由青铜所铸,孔子呈拱手作揖之状,颔首俯身,身型宽硕敦厚,犹如巍然山石。塑像粗线直砺,表面如大斧劈皴,加之青铜皴之以靛青杂色,颇有沧桑厚重之感。孔子作揖巨像立于国博门前,如邀请,如训导,如统领之统率历史文明之浩瀚大军。

九点钟,馆内开放。随着近百名的观众的队伍慢慢进入到了大厅。今天国家博物馆所展出的是“复兴之路”展览。

一进展厅,展厅四壁的陶土泥塑浮雕的凹凸不平的历史质感迎面扑来。左侧浮雕猛看如浩荡的黄河水流,泥水混沌、磅礴涌动、浩浩汤汤,细看则实为司母毋方鼎、活字印刷术、罗盘、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飞天、张衡地动仪、郑和地图与帆船等等众多历史元素依左右顺序的写意与写实交杂的空间展现。

其后展览由历史照片、文书、衣服、兵器、机械、石碑等历史实物以及模型、雕塑等方式正式展开,横跨从1840年至21世纪的二百多年时间。展览叙述的脉络横贯近代、现代以至当代中国,其叙述角度与历史观点对于我们而言可谓耳熟能详,包括各历史事件所占篇幅皆与中学历史之叙述并无太大出入,所独特者在于其珍贵历史资料的详实丰沛。

陈列共分为五部分,从“落后就要挨打”——清帝国惨遭列强瓜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地主阶级自强维新,及至百日维新终告失败;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开世,怎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折冲九州,仁人志士奋起探求救亡图存之路;日寇侵华,烽烟四起,国民军正面阻敌、中共敌后抗日,再至国共交战,解放军横渡大江,国民党溃败台湾;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曲折前进;平息浩劫,改革开放,另辟中国蹊径,专心国富民强。

鉴于展览脉络近于所学历史脉络,对其内容介绍在此就不作赘述了。参观本次展览,心生的最大感触即是世事之无常,领先于世界两千年之久的中国文明却催生不出继续维系文明前进的力量,而沦为为其他后进文明欺凌的老大帝国。一国之强大放之于历史之浩瀚中,常常可以发现多数仅仅只能持续一时,风起云涌,起伏不定。从1840年国门被船坚炮利的英吉利人轰开,传统文化在救亡图存方面日显无力,旧有社会结构逐渐趋于瓦解,中国开始向西方由表及里地模仿、学习,这段历史可谓中国历史之最低点,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定浩劫、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方真正开始复兴,宏图大展。

粗浅以为这段历史对中国尤为重要,对传统文化之态度以及究竟该在何种程度上学习西方,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思考与争论在这段历史已有过深入探讨,而这一重要问题在未来中国复兴的道路还将必然面临并再做不断思考。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越深,便越可以知荣辱、辩是非,寻根找出近代民族不足之根本,譬若专业课上老师曾提及的一个问题:在对待国门被西方武力开启这同样的一件事上,中日两国持的却是相反的态度,日本人奉引美国军舰成功登陆的日本人为英雄,对佩里将军给予郑重纪念,而中国则对侵略行径尺否定的批判态度,未有相近与日本态度的倾向,中日这一态度之别颇为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是因为主题所限,“复兴之路”在抗日战争的展览篇幅中对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提及依旧如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颇为稀少,而着重于介绍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艰难中壮大,以及对日军形成有效牵制与作战贡献。

行文至此,也该有个总结。这次展览丰沛详实的珍贵历史资料着实令人眼界大开,再现了诸多场景、情境,如直至亲眼目睹清军装备之简陋与西洋军队的船坚炮利,方更觉中西差距之大。环顾今朝盛世,回看过往,不禁扼腕。复兴之路,愿民族一路向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26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