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南京南京观后感(精彩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44482

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复杂交织,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挣扎,令人深思与反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南京南京观后感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

今天,老师让我们目睹了一场令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心如刀绞的场面——南京大屠杀!这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电影,有人唾骂,也有人赞赏;有人为此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

电影在“轰隆隆”的轰鸣声中拉开了,日本鬼子开着体积庞大的坦克和黑压压一片的飞机,坦克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飞机的炮弹不停地轰炸着,灾区人们的那颗脆弱的心灵,也彻底崩溃了,全城陷入了灾难!可鬼子并没有停止的意思,他们不仅占领了南京城,还开始了残忍地杀人比赛!他们把我们的人民、战士,进行了解剖、火烧、水淹、活埋……夜幕来临,全城陷入了黑色的恐慌,一把大火,再一次焦烤着整个南京城。早晨,日本鬼子开始把男人统统杀死,留着得那些懦弱的女人,被他们蹂躏后,也用刺刀刺死了。

更令我们惨不忍睹的画面是:在南京的街道上,幸存的三、两位老百姓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正艰难地挪动着,路两旁是被绑缚或是吊死的人,赤裸裸的女性尸体,还有触目惊心的人头群……在一个破教堂也就是所谓的避难场所,成百上千的中国人面对几个手持武器的日本兵,竟然是毫无抵抗地选择投降,惊慌恐惧早已摧毁了他们的身心。教堂里越来越多的人举起了双手,当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女孩在看到他周围的同胞、他的亲人、他的叔叔阿姨都举起手来时,她做了人生第一个选择,慢慢地举起双手,高过头顶!没有抵抗,没有挣扎,高高地举起双手!是的,等待着的是什么?更多的屠杀与嘲笑!与对待牲畜般的行为!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十几个人就能控制几千人的原因了吧!但如果是我们在面对整个南京城黑色的恐惧又会是怎样呢?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呢?冷静,镇定!不!不是!更多的是逃避,放弃……这是民族的灾难!

《南京,南京》是1937年日本攻入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中国人悲惨的遭遇。战争的本质说到底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这部电影以悲惨的结局结束了,南京城的耻辱,中国的耻辱将在历史上留下沉重的一页!将被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牢记心间!

此时此刻,我们更多得是愤怒!是仇恨!是发泄不出的悲痛!同胞们,以史为鉴,过去的屈辱让我们牢记心中;面向未来,让我们昂首挺胸,在跨向和平年代。现在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同胞们,让我们回望过去,珍惜现在吧!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2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败和绝望的气氛。在淞沪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强大的日军磨灭了他们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挡在城门,却挡不住潮水一般的残兵败将。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大量的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根本无意抵抗,麻木呆滞的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一起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没有人离去,直至被俘。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透胸膛的前一刻齐声呐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这伟大的一幕让我不禁想起张自忠将军牺牲前的话:只要我等坚决抵抗,以我五千年之浩瀚中华,绝不会亡于三岛倭奴之手。中国是坚韧的,中国人的抵抗从来没有停。

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不是主旋律。画面中,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南京,真正的地狱。南京已死,安全区是唯一一块尚在苟延残喘之地,拉贝以其“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日军发现安全区有大量女人便前来索要100个,江老师和拉贝无奈答应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5篇)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5篇)。当姜老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了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着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的顽强。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影片用大量的笔墨勾画了角川这个形象,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避免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放走小豆子,开枪自杀。我知道陆川想用角川来完成对侵略者的人性还原,证明他们的痛苦和悔过。但南京大屠杀中的三十万冤魂,整个抗战中死去的三千五百万英雄,不是一句悔过,一颗子弹就可以弥补的。每个人都会犯错,有些错误可以被原谅,有些则永远不能。正如南京这倒深深的伤疤,会永远留在中国心头,永远滴血。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3

我是南京人。

看过这部影片后觉得只有背负得起这座城市的血泪的人才能在这里说“我是南京人。”

且不管我是个地域所属多么模糊的人——出生地、籍贯地和长久居住地分散在中国东南沿海毗连着的三个省份里——我还是一厢情愿地把这座占据了我现有生命的四分之三的城市作为自己的归属。

毕竟习惯了春游去牛首山看油菜花,秋游去珍珠泉吃烧烤。寒假结伴到鸡鸣寺祈福吃斋菜再去爬城墙,暑假为了避开难以忍受的暑气揣着学生证去南博逛一下午。为了逃紫金山风景区的票,和一帮同学去走紫霞湖那弯弯曲曲的小道。第一次逃课就是在春天跟着摄影协会的同学去中山植物园踏青。每年12月13号,上午十点的警报声,能把人的灵魂震到战栗。

高中有“12·13”活动。高一时,是大清早地起来,集合整队从察哈尔路徒步走到挹江门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看那些纠结在黄土里的骸骨,那些触目惊心的黑白照片,那些放在玻璃柜子里的证物。默哀,在大门口集体听讲默哀,在刻满了逝者姓名的大理石墙前默哀。

相对于那些死亡,我们活在现世里的默哀总是轻之又轻的。还有,长达一周的南京大屠杀和二战相关电影、纪录片的播映。而我总是没有勇气踏入报告厅去看那些纪录片。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4

看了《南京南京》,我觉得很有必要向那些没看过的观众提个醒——请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部影片,已不是一个中国人的心态看到这部影片,会感觉别有一番滋味,要想我们看《辛格勒的名单》那样的心态看待这部片,会很有感觉。

说实话,如果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这部片,这部片是一部好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如果以愤怒或者更加过激的心态看这部片,那这部片就是一部垃圾。

让我来顺一顺这部片每个人物的感受吧,我觉得片中日本兵是这部片的第一男主角,所有什么高圆圆、刘烨都是配角,虽然影院的宣传海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刘晔,而角川只是躲在一个角落里,但那应当是全为商业炒作所的噱头罢了。本片的主线是角川在进入南京后,经过在生死之城几个月所见、所做、所感的一系列事情之后,最后饮弹自尽。

角川:

角川,我认为是一普通的正常的人。进入南京之前,他没有杀过平民百姓,他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甚至可能没有谈过恋爱),他没有对生命的绝望,他只是一名受过教会学校教育、笃信基督却被军国主义征调的年轻人,而进入南京之后一切都变了。

误杀平民。虽然他的误杀对于后面他所亲见亲历的事情来说几乎可

角川的第一次性经历。在一种充满了恐惧和强烈孤独感的氛围下,第一次经历温存的角川,在受到百合子的安慰后,他自然的爱上了对方。孤独、恐惧、迷茫是会使人疯狂的,而百合子的温存却给了角川在无限黑暗中唯一的一丝光明,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都寄托在了这个女子的身上。这是由单纯的性引发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单是本能的动物,而是从本能中寻求到了精神的归属,从而上升到人性光辉的高度。角川所面临的情况却使他更为痛苦、倍受煎熬,在百合子(包括小江)那只有十五分钟限制的温存中,他自认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其它时间,他却在从事者兽性野蛮的'行为,完全将人类对爱与和平的追求丢弃,或者说被逼迫着丢弃。他眼睁睁看着那成千上万横倒江畔的尸体,他眼睁睁看着新兵进行的活体刺杀训练,他眼睁睁的看着一锹一锹的黄土掩埋了一个个的生命,他眼睁睁的看着比纳粹屠杀犹太人还要更为残忍、更为无所不用其极的杀戮。这是完全丧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的行为。而在这兽行与温存的煎熬之间,当温存的寄托也荡然无存时,作为人所能保留地也许只剩下绝望。

片中有两句台词,无奈但却准确的诠释了当时南京的处境,“她这样(指唐小妹)活着不如死了”、“活着比死亡更艰难”。而角川听到和说出的这两句话,不是也正诠释他自己在一系列挣扎、痛苦之后的作为人的无奈吗?

片中交代了两个情节,同时说明了角川的处境——只是日军中的极少数。在角川第一次与百合子碰面后,他对其它日本兵说要娶百合子为妻,却被听者嘲笑为“脑子得了性病”。而另一次在他遇到小江并误将小江看成百合子后,他呆坐一旁无心享受他十五分钟的服务,而另一日军却如获至宝一般的代他完成了消费。角川的处境让我想起了烈火金钢中的武南义雄,都是日军的异类,但却都是人性的同类。

而角川对于姜淑云,则是首先怀有一种同信仰、同出身(都是教会学校出身)的态度。姜淑云最后免予受辱,也正是角川目睹了她一系列救人的举动后,在犹豫片刻后出于一种终极关怀的动机的解救。

可谁又能来解救角川呢?谁又能来给予角川终极关怀呢?“活着比死亡更艰难”是角川的哀叹与无奈,但同时也是角川给予自己的解救和终极关怀。唯有了结自己充满罪恶的生命,也许才能让他得到永久的安定与平和。

本片中电影语言运用的很好,不论战争场面还是特写均不似《满城尽带黄金甲》或《夜宴》之流电影那样充满令人恶心的作秀的感觉,整个故事始终以一种真实的令人不忍的视角在刺激着观众的神经。然而在影片行将结束之际,导演却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段可称为神来之笔的爆发。日军庆祝攻占中国首都南京的庆典——同时也是日军祭奠亡灵的仪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场戏中的配乐,单纯的鼓声沉闷却又令人战栗,日本兵的舞蹈和吼声,与鼓点相得益彰。在这盛大又具有非凡胜利意义的庆典上,角川行尸走肉般地舞动着。其中一段角川的想象是:角川和其它日本兵都歇斯底里地抬着那气势非凡且颇具象征意义的鼓台,而角川的动作却更像是抱着那台子,生怕掉下来。但他越抱得紧却又越力不从心,逃离这象征胜利的鼓台和不能逃离、无处可逃的挣扎,已让角川难以再继续坚持下去,他彻底的崩溃了。她狂吼着,却已经不能拯救、发泄他扭曲的灵魂了,而他的手臂却始终缠抱在那鼓台上,已经无法再放开或没必要再放开了。

这一段,是最后主题的升华,也彻底揭开了角川悲惨命运的结局。

刘烨:

但在本片中,刘烨饰演的角色是相当成功的。少得可以让人过目不忘的台词,却确实将人物带有标志性的性格抬了出来。从抵抗时的果敢、坚毅,到在人物说了:“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之后,我们仍然感觉到了他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勇气。而在刘烨第一个站起来,带着诸多战士慷慨赴死的时候,在战士们面对死亡高呼口号的时候,军人的荣耀感以及使命感,怎能不让角川这样的侵略者震撼?

唐先生(范伟饰演) 唐夫人(秦岚饰演):

先说唐先生,我在观影时和刚刚观影后一直搞不明白这个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要说明什么主题。现在夜深了,我再细细品味这个角色,便重新对这个人物产生了新的理解。唐先生不是军人、不是国际援助人员、更不是大智大勇的领袖和救世主,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上海男人,正如现在的上海男人一样,对妻儿体贴关怀,看起来有些懦弱、有些小气、有些自私,他缺乏北方爷们儿嘴上常念叨着的血气方刚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他最关心和唯一关心的是妻子、女儿、小� 但即使是吴三桂,不也是为了心爱的女人就做了“汉奸”吗?而这,却正是中国人最典型的特质,也正是这个角色姓“唐”的原因。

秦岚饰演的唐夫人。一个典型的上海女人,即使在非常时期,也对自家男人的腰包管的紧紧的女人,即使在非常时期,也不忘记靠小麻将来愉悦一下生活的女人,这不只是上海女人,而是中国近代妇女的代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岚最后一场哭戏,确实精彩,那种欲说还休的悲痛,那种骨鲠在喉的情态,那种生离死别的处境,无不在那紧抓铁网的双手、那悲愤交加的眼神、那缓缓滴淌的泪水中表现出来。她并没有哭天抹泪、要死要活,也没有歇斯底里的阻制自己的丈夫,因为这也正是中国女性对丈夫们一贯的态度——理解。他有的只是悲伤,而她无能又不能去拯救自己的丈夫,她无能又不能去让丈夫一生背负懦夫的谴责,她甘愿承受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人一生不能愈合的伤口。

而最后,我认为唐先生的血气与仗义不是来自于愧疚、也不是来自于绝望,而恰恰来自于心安与憧憬,他安全的送走了妻子,而那句“我妻子已经又怀孕了”却又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小人物、平凡的人物,却被单独执行了枪决,这无意义的五发子弹,补上的那一发子弹,以及不敢正视行刑的日本军官伊田,相对于唐先生行刑前的微笑和淡然,显得是多么的局促紧张和自乱方寸,显得是多么的战战兢兢和没有必要。难道角川面对一个人乐观的赴死,真的能够无动于衷吗?

姜淑云(高圆圆饰演):

姜淑云是有一个有递进过程的角色,最初的几场戏中,姜淑云的惊恐是显而易见的。在和角川第一次碰面时紧张、害怕清晰的书写在她的脸庞上,在解救被强暴的难民时惊慌、恐惧会聚在她紧抱姐妹的双臂里,在拉贝被迫离去时无助、孤独抖动在她的双唇间,而之后在冒死解救同胞时坚定、勇敢闪耀在她的眼神中,到最后,选择死亡时那句义无反顾的“shoot me”完美的诠释了一名弱女子在这几个月中的变化。姜淑云是一名信奉上帝的女子,这样他有别于大多数中国人(例如唐先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自始至终她都是在竭力保卫她的同胞们,在竭力与魔鬼们进行着抗争。而又正是她对角川唯一的请求,加速了角川最终的结局。

百合子:

那个日本慰安妇百合子。无疑的是,对于日本民众来说,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受害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家园同样在战争中化为灰烬,不只是因为原子弹只在日本杀过人,更不是因为他们的亲人在战场上受到应有的待遇。而是一种胜过身体摧残的、可怕的意识控制。猛烈的民族主义宣传、军国主义宣传(不论是德国、意大利还是日本的纳粹主义,猛烈程度基本相同),让人们抛弃了作为一个人的意识,将民众的自我意识、讲人权的意识化为比残破的城市还要可怕的废墟。我想,这也正是杨朱那“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的原因。二战时期,日本从本土、朝鲜以及中国招募和强征了大量慰安妇,而那些自愿为帝国、为帝国勇士现身的日本慰安妇,是和来自中朝的妇女一样悲惨的命运,甚至对于个人意识来说,有更加悲惨的成分在其中。百合子在角川的眼中,是爱人、是妻子,是角川在残酷战争中的精神寄托。角川将自己获得的慰问袋(有罐头、糖果等)骑着车送到百合子手里,百合子早已忘记初试云雨情的角川,而来自慰问袋中糖果的短暂甜蜜感,仍旧被她所肩负的慰劳帝国将士的使命感所迅速消灭。而长期的献身,竟使得她像机器一样,根本没有了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正常感受。

人性的回归,需要的是清醒,是对普世价值的认。痛苦的角川和无辜的殉难者,也许只有认清他们,人们才能不再忘却那曾经迷失的本性。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5

南京南京观后感

看完了《南京南京》,我内心无比感慨。虽然,这部电影只有仅仅一时四十分钟,但是,我的心情深感压抑。

影片一开场,就听见枪声、炮声和南京人的惨叫声!听此声,我的心就被提到嗓子眼了。看见那惨不忍睹,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的惨状,我的双眼已经泪目模糊,拳头捏得紧紧。看到南京人留下那悲哀无助的眼泪,我的肩上仿佛压上了一副重担。看见此景,我除了深感爱莫能助,心里就剩下十二分的内疚。

影片反映的是1931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中国南京开始了那惨不忍睹的杀戮。由于当时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失败,大批士兵溃逃,南京沦陷。就在那一天,南京就死了约30多万的同胞。可就在那时,有谁去审判、制裁日本人犯下的那巨大罪行?人们只是向日本人投去悲愤的。目光罢了

眼看中国人不是被日本人用枪扫射而死,就是被日本人放火烧死。我深深记得一位将领在临死前的呼喊:“中国万岁!”

对,中国永不灭亡!这是10亿中华人民心中的呐喊。中国!中国!强大起来吧!我们中国一定要强大起来!

影片我实在不忍心再看一遍。但是,影片中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悲状早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一定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我们只有强大了每一位自己,我们的整个国家才可以强大;我们只有富裕了每一个自己,我们的祖国才可以富裕!因此,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在做好每一天的同时做好每一个自己,为我们祖国的富强添砖加瓦。

对,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祖国,我衷心祝愿祖国强大起来!

祖国,加油!坚持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加油!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6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一直是哪个国家主导世界啊?”我揉着睡眼朦胧的眼睛,大脑充满了水似的发胀却十分自然地吐出“中国”两个大字。但紧接着的却是大得能掀开屋顶的笑声,原本历史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瞬间炸开了锅。“要是中国做老大,小日本怎么会来打我们啊”泛滥的洪水,凶猛的大海般的笑声涌动着,在那惊涛骇浪之下,教室角落的一个脑袋低低地垂下了,哀愁的思绪在风中凌乱地飘散着。

回忆起那部电影起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有的,只是一片灰黑。南京的大街小巷上人心惶惶,小日本使劲地揉着狗鼻子一样的鼻子,恨不得嗅到南京每一颗尘土的味道,仿佛那不是他们的鼻子似的,他们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中国人,哪怕他们是无辜的;他们用狼一般的爪子伸向难民区里面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孩童;他们狮子大开口要求一百个慰安妇,才能给他们这些贫苦百姓在烽火硝烟中相对安全的环境。他们挥舞着刺刀,肆意烧杀抢夺,给本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留下个支离破碎的家园,留下一个满目萧然的南京城。而小六子也因为逃出日本鬼子的魔爪而第一次绽开了带着泪光的笑容。

评论说:“短短九十几分钟的电影,又怎能把三天三夜的南京大屠杀表现得面面俱到呢?”是啊,电影里没有提到那些畸形的民族主义侵略士兵竟用刺刀从中国孕妇的肚子里挑出尚未发育好的婴儿;没有提到他们强暴上至八十岁的小脚老妪,下到八岁的小女孩的暴行,更是没有提到他们反人类的“杀人比赛”,丧尽天良的“解体游戏”。我泪流满面地关了网页,但电影中讲述的一幕幕却是我们和三十万可怜的同胞们一同分享的。

南京南京观后感(精选10篇)

带着莫名涌上心头的忧愁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一行字,我挺直腰板,抬起了头。抹去昨日的泪水,挂上了今天笑容,毕竟我是华夏子孙,毕竟我是七八点的太阳。没有周总理的豪迈,不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却也要为国家献上一点绵薄之力。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7

《南京!南京!》是一部因纪实而震撼人心的作品。看过之后,我表示不再看第二遍,不是不想,而是不忍。看完影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压抑,过去看过许多的老照片,可是从未想过这一幕幕在今天会重现的眼前,就像终于在熟睡醒来后看清了自己的梦魇一样。

陆川导演基本采用了“一比一”的比例还原了照片上的景象,这使得整部影片都透露着死亡的气息。尤其是对黑白画面的处理,更使人对每一种死亡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我在观看过程中觉得凄凉恐惧。这种真实的氛围让我的内心超出了对残忍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经看过那些让人无比沉痛的黑白照片。日本人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我只能从中读到两个字——绝望,那是一种来自地狱最底层的绝望。

1937年12月13日,中国南京被日本侵略者攻陷之后遭到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烧掠,强奸。多达30万中国人因此丧生,更有不计其数的中国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对待。这是一段血泪史,流的是中国人的血,落的是中国的泪。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这样的历史。70年前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飘絮,万古萧疏鬼唱歌。那侵略者脸上狰狞的笑,利剑上的寒锋把中国的国土划拉的七零八落,葬妻儿,离乡土,凄凄无定河边骨。

时间推移,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重建了战火烧毁的家园,我们一边含泪埋下同胞未寒的尸骨,一边重复的告诫后代“是战争摧毁了一切,我们要牢记历史,不能重蹈覆辙”,善良的中国人始终把日本当成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拒绝了战后赔偿金,希望和日本冰释前嫌,永不再战。可是日本,又是怎么做的呢?篡改教科书,淡化战争,屡屡参拜靖国神舍,供奉甲级战犯,甚至强占我钓鱼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以容忍的,我中华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谅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慈禧政权了。曾几何时,我们是“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但是现在我国是礼仪之邦,不好战争,但也绝不惧怕战争,只要日本政府能够正视历史,真心说一句“对不起”,那我泱泱大国也会尽礼数,真心交好。

《南京!南京!》并不是要把中国的伤口撕裂给世界看,我们只是想表明,中国已经不是过去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强大起来了,从此以后,寸土不让,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愿意用身躯筑起一道道钢铁城墙,来捍卫祖国尊严,未来希望。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8

《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巨著,影片用独特的历史视角及极具张力的黑白叙事影像,讲述了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抗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对中国军民展开长达6周的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本片 他们挣扎过,可能软弱过,但在死亡的这座城市中间,他们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严,也许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幸存下来的,至少那希望要幸存下来。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9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

军队溃败了,大屠杀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屠杀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担着难民营的责任,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进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幸免于难。他,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两个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它让给了另一个急于求生的人。。。。。。后来唐先生即将被押赴刑场,他看见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本军官说:“你晓得吧,我老婆又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这是他临终前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然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当时的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么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有一次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现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醒,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己的主权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5篇)百科。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只有通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0

今天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刹那间非常恨日本人,甚至对今年发生的日本地震不太感到伤感,我也许是一时心血来潮,毕竟上次如此的满腔愤怒还是好久的事情了,感到国内对国耻的宣传并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抗日战争结束已经很久了,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作为80后的我也只是在以往娱乐节目不多的情况下,看了一些抗日题材的电影,但是这些不够,不能真正反映出日本人在那个年代所犯下的滔天罪恶。现在电视娱乐节目和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根本很少涉及到这些题材,即使涉及也感到拍出的有些搞笑,只有南京南京这部片子才能稍微把那段历史呈现给大家看,我们的民族拥有那么长的历史,创造出那么灿烂的文明,为什么那么容易遗忘呢,虽说团结是主体,但是国耻不能忘呀,也许90后们还能略懂那段历史,但是00后们,以后的人们难道就永远的对那段历史陌生了么?他们仅仅感兴趣的就是现在的娱乐节目吗?民族性何在?这是历史的教训,希望所有人勿忘国耻,即使千百年后也应记得日本人对我们的民族国家所犯下的罪恶。

我是在南京读的书,只知道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个时候无非是拉响警笛,在南京的那几年我并没发现当地政府有什么纪念活动,反正作为学生的我并没有机会参加,但是仅仅是那几声警笛声,似乎也能勾起人们无尽的回忆,回忆那段历史,如果有其他活动是否会让我们更加难忘那段历史呢?毕业后回到生活的城市合肥,在这里那么多年了,每年的12月13日并不能听见警笛声,别说什么纪念活动了。我想很多城市也是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是否就会开始忘记历史呢?现在的中日团结并不能让我们有理由忘记惨痛的教训。

顺便百度了一下,现在这段历史似乎快被遗忘了,我不是剧作家,也不是名人,更不是电视电影导演,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80后,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忘掉那段历史,更希望有能力的国人拍出一些回忆那段历史的经典电影或电视剧,而不是把那段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拍成了搞笑题材的,我觉得我们有理由提醒我们的后代和我们的同胞,友谊归友谊,但是历史已经发生,不能忘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64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