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爱国影片《第一书记》精编观后感(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8720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爱国影片《第一书记》精编观后感(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第一书记》观后感1400字 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第一篇】

下班之余,计划着周末的休闲活动,我随意翻看着最近上映的电影。看到《我们是第一书记》宣传海报的的瞬间,“我们是第一书记”七个大字涌入眼帘,其上一行小字写着“近一亿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超1800人为之牺牲奉献”,画面正中一轮硕大的红日从连绵的大地群山尽头升起。瞬间感觉自己被击中,那是源于我与电影的主角们,第一书记,干着同样扎根基层土壤的工作。但作为选调生的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第一书记是经验更为丰富的前辈,看电影的过程与其说是一场观影,不如说是一场观摩学习。

学习勇于开拓,做群众的致富领路人。影片开幕就展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景色,但非彩色而是压抑的黑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片壮美的背后是贫瘠。这里是平均海拔高达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严酷险峻的自然条件导致村民一度因为贫困无法维持正常生活。面对这里的酷寒环境和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旺青罗布书记苦思出路,谋划方案,劝说村民,兴办养殖合作社;又亲自带领村民建设养殖圈舍,谈判草料价格,防守狼群袭扰,联系销路卖家。如此奋战两年多,旺青罗布书记带领全村如期脱贫,在贫瘠的高原上开拓出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学习关怀备至,做群众的暖心劝学人。“村里家家户户都认识他,他也了解家家户户的情况”,胡小明书记对村情知根知底,和群众们心贴心,对工作鞠躬尽粹,“仅仅2个月时间,他就徒步近200里,入户150余次,走访群众600多人”。如此,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兴教育、练内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达,才能让这个曾经一度只有两个初中毕业生的彝族山村拔穷根、挪穷窝,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积极拉动2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 “一村一幼”工程,在2017年春季实现全乡幼儿入学全覆盖。影片中还记录下胡小明书记直面辍学初中生,用理劝说,用爱感化,从校园、家庭多方开展工作,力争全村没有一个适龄失学儿童。

学习栉风沐雨,做群众的家园建设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属于黔西南大山深处坡头村的真实写照。易地搬迁,成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刘恭利作为第一书记,全面负责本村此项工作。然而,世代居住在此的村民安土重迁,“恨是恨这个地方,但是你无法走出去,生在哪里,就死在哪里。”说出口的是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藏在心里的则是对搬迁的未知与不安。刘恭利书记意识到,走进村民的心里,是搬迁工作的第一步,从此“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大地上多了一个栉风沐雨的身影。刘恭利书记带队走遍全村,晓以利害劝说,逐一解决困难,还带着村民们去看新居,直观地了解搬迁的好处。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终于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家。

观影结束,回味良久,自己又去搜索了影片中出现的一名名第一书记:王秋婷、曾红梅、王路、黄文秀、冯永成、文伟红、刘恭利、曾翙翔、胡小明、王新杰、龙俊。一一学习他们的事迹。现在写下这篇文字,无意中再看到电影宣传海报,才发现其中的内涵是如此丰富:连绵的大地群山上有人推着板车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帮助群众异地搬迁;有人倾力扶起成片倒伏的作物,为了人民和国家的丰收奋战在一线;有人在大山深处建立校园,在孩子的敬礼注视中升起五星红旗;有人在高原悬壁放牧羊群,眺望未来幸福的致富生活。正是这片充满奉献与牺牲的大地,才托举起了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红日慷慨的挥洒自己的光芒,温暖这大地上的人们,也为大地尽头连绵的坟茔披上金辉,那一座座墓碑,好似一座座丰碑!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数百万名村镇干部致敬!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三百多万名驻村干部致敬!向牺牲在扶贫一线的一千八百余名的驻村干部致敬!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及感悟【第二篇】

自10月开始关注、11月23日拟定档、12月3日正式上映,直至今日(12月7日)与工作队同事一起观看,也圆了我这小小的心愿。

“真实”

真实是该片的最大看点之一。这是一部新闻与电影的碰撞与交融的作品,朴实的叙事风格、真诚细腻的情感表达,无不将脱贫攻坚时期驻村干部这支队伍表现地淋漓尽致!片中的四个真实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致敬他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我将以他们为榜样,致力于乡村振兴!

“忘我”

“村里每一个老乡都认识胡小明书记,但是当他来到病床母亲前的时候,老妈妈不知道他是谁了……”这幅场景让我当场落泪。刘恭利谈到家人时满是愧疚,每次回家后女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走。他们身为第一书记,同时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但面对无数需要他们的村民,他们舍弃和家人的团聚,日日夜夜奔走在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把爱与希望带给每一个村民,却忘记照顾自己,面对家人也满是愧疚。

“永存”

“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电影临近结尾,泪水却早已模糊了双眼,心中五味杂陈……,写至此处,泪水又夺眶而出。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伟大的价值和意义,致敬!

《第一书记》观后感600字 纪录片第一书记观后感【第三篇】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实现这一,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第一书记观后感范文【第四篇】

一场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轰轰烈烈的开展着,近日,我又将电影《第一书记》重新找出来看了一遍。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感人事迹震撼着大家的心灵,是新时期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

沈浩同志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在小岗村任职6年来,他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舍小家、顾大家,尽职尽责,辛勤耕耘,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充分彰显了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大爱。

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

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2587205